『壹』 越南有哪些風俗習慣
1、飲食習慣
越南北方的京族有嚴格的飲食禮儀,從平時餐桌上家庭成員的座位,到宴席上菜式的擺設都很講禮儀。烹飪方法非常講究,原料和調料搭配備受重視,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南方人性情豪放直爽,餐桌上比較隨意。
2、節日
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越南的傳統節日與中國相似。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夏歷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制新衣。
3、服飾
越南的國服是奧黛,又稱為越南「長衫」,分為男版和女版,女性身著奧黛更為普遍。奧黛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兩側開叉至腰部,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當地人一般在婚嫁、重大節日、外交和會客等正式場合穿著奧黛。
4、婚俗
古代越族人從擇偶到成親要經過六個主要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請期、納幣和迎親。如今這些儀式已被簡化,僅剩下提親、訂親和迎親。
5、禮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在國家機關、工作單位和越軍部隊里,一般稱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間,也有稱兄道弟,而不稱同志。見面時,通行握手禮,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高棉族多行合十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南人
『貳』 請介紹一些越南的商務禮儀或風俗
基本禮儀
越南人的禁忌也很多。隨著赴越南旅遊的漸興,這個長久以來半封閉的國家正在逐步進入中國人的視野。這里介紹一些越南人最常見的禁忌,是在公眾交往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許多人對傳統的禁忌已並不在意。此外,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們對禁忌也持不同態度。但是,作為旅遊者,「入鄉隨俗」可是旅途中的一大樂趣呢。
(一)言語禁忌
1.年初、月初說話,不說可能帶來壞運氣的詞,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發脾氣,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臉;
3.年初、月初忌說粗話,怕給全年、全月帶來惡運;
4.釣魚忌諱說貓,怕因此釣不到魚;
5.寫文章時忌諱聽到悲慘的聲音;
6.忌諱稱贊小孩胖;
7.孩子忌諱說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二)飲食禁忌
1.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
2.小孩上學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
3.經商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輸;
5.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學生考試忌諱吃蝦,因為蝦的形狀同「劣」字第一個字母大寫「L」很相像;
7.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
8.打牌忌諱吃鴨頭,怕輸;
9.打牌忌諱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廟里忌諱吃狗肉。
(三)婚喪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2.婆婆懷孕時不娶兒媳婦;
3.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4.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5.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
6.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不穿絲綢衣服;
7.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
8.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的地界,特別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祠堂前。
(四)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間數不能是雙數,只能是3間、5間。7間等單數;
3.房屋大門不能正對著別人家的大門,怕鬥口吵架;
4.房屋的正間不能正對池塘的角、祠堂的飛檐和別人家的屋頂;
5.建房埋柱子,忌諱木柱倒置;
6.忌諱別人在自家門前蓋房;
7.年初村裡舉行動土儀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動碓臼。
(五)經商禁忌
1.商店開門要選吉日,忌諱不吉利的日子開張;
2.經商忌諱碰掉煙斗、碰倒魚露、碰倒石灰桶;
3.經商忌諱賒賬;
4.忌諱債主在年初、月初討債。欠債人怕因此帶來惡運,整年整月有人上門討債。還不起債的人除夕出外躲債,過了午夜才敢回家。債主也總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債收回來;
5.經商忌諱顧客還價一次,怕因此貨賣不出去。顧客既然還價,不想買也要討價還價幾次;
6.經商忌諱說猴、綿羊、虎、豹,怕貨賣不掉。
(六)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15.孕婦忌諱靠近死者,忌諱參加葬禮,家裡有大喪事除外;
16.忌諱用拼接起來的布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樹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七)姓名與稱呼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八)越南社交禮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招呼時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見面時,通行握手禮,一般不採用擁抱、接吻等方式。一些少數民族如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多行合十禮(雙手合十齊唇或齊額為宜,過頭則是拜鬼)。見面說話要先稱呼對方,尤其對長輩更應如此,否則會被認為沒有禮貌。做客時用水、用煙或用飯前要先說一句:「您先請」,以示禮貌。越南人說話聲音較小,溫文爾雅,很少大喊大叫。
尊老愛幼,對老年人特別禮貌。在北方的京族家裡由輩分最高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是老太太當家,凡事要多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
各族群眾都特別好客,越南各族人常用他們最喜歡的酒和肉、菜等食物待客,即使不合口味,也要盡量多吃,否則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客人走時,主人還要把自己種的水果、蔬菜和加工的食品送給來客,如果拒絕,會產生誤會,一般客人總要多少收下一些,並相應還禮。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致謝不再喝了。
與越南人交往,可以送對方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禮品,但禮品價值不可過大,否則會受到對方拒絕,有行賄之嫌。但請越南朋友進餐,則在情理之中。
宗教信仰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美食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小吃
到越南旅遊,不可不品嘗越南的小吃,以一飽口福。通常在旅遊者下榻的賓館,一般都會提供早餐,但這樣的早餐品種單一,如中餐就是炒粉,西餐無非是麵包、黃油、煎雞蛋之類,這些品種國內都有,毫無新鮮感覺。如果您真的想品嘗越南的小吃,不枉此行,還是要到大排檔去,在那裡才能嘗到地道的越南小吃。當然有些時候需要一點膽量,對衛生條件不要那麼過分挑剔。
首先應該品嘗河內的螺獅粉。清晨,在上班和上學的時間里,在河內的街頭,常可遇到賣螺獅粉的攤檔。這種小攤實際上只是小販挑著的兩個竹籃,上面奶水、爐火、佐料、碗筷一應俱全,外加若干張小小的板凳。當您走到攤前,攤主(通常是中年婦女)會熱情地邀請您落座,然後麻利地取出一碟圓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燙。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凈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軟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獅場、辣椒和其他調味品。一碗二兩的螺獅粉2400越盾,約合人民幣1.6元,味道鮮美。
河內的雞粉久負盛名,也可在河內街頭攤檔上吃到。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慾。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拐,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滾燙鮮美的雞粉,又添了一縷清香,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獅粉資一倍多,約5000越盾,但值得一嘗。
與雞粉齊名的還有河內的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黃牛肉,使用的米粉比廣西的切粉略薄略細,用優質大米製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佐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人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蝦餅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麵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入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粽是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里才能吃上。這種肉粽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粽。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田中著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火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也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春卷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越南傳統糕點——綠豆糕也是值得品嘗的風味食品。上等的越南綠豆糕出產於離海防不遠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龍牌為最佳。越南的綠豆糕選用上等綠豆,磨成十分細膩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來酥軟香甜。海洋綠豆糕包裝精美,旅遊歸來帶上幾包,用以饋贈親友。
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對國人來說,特別是北方人也許會感到大惑不解,不敢問津。其實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茶,如完萎、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
『叄』 越南人講什麼語言
去越南旅遊用什麼語言交流?他們能講英語嗎?
如果是越南和廣西的交接處,很多越南人會講中文的,其他地方的話,英文交流吧,越南人的英文錠平普遍比中國人還要高,起碼我在越南遇到的越南人英文都不錯,如果你英文不太好的話,像我一樣,我就用我那很爛的英文加起手語,從北越走到南越都沒問題。
至於簽證, 個人建議你還是找間大一點的旅行社叫他們代簽吧, 省了很多手續和麻煩的,給多100-200塊錢而已,比你自己跑領事館方便多了。
另外,個人建議你去越南旅行的話,身上別帶人民幣了,換成美金吧,因為人民幣在那邊比較難兌換,而且可以兌換的地方不多。
曾經背包游過越南的飄過。。 。。
馬來西亞和越南人說什麼語
馬來西亞說普通話和英語
越南是說越南語
如果越南人會說英語,那麼兩邊交流會說英語的
越南說那什麼語言,和中國有什麼歷史關系!
越南官方語言、通用語言、主要民族語言均為越南語,大部分是以漢語為基礎發展出來的。
越南語言和中國歷史關系:
在秦始皇吞並六國、統一中原之後,他又繼續出兵征伐嶺南,[並於公元前214年兼並嶺南地區。秦帝國於公元前207年崩潰後,前秦遲租指將領趙陀趁機佔領嶺南並於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國並定都於番禺從那時起越南第一次正式被納入中國的版圖;而在越南也將此歷史稱為第一次北屬時期。
公元939年,越南利用唐朝末年大亂之時脫離中國的直接統治而獨立棱雖然是獨立,但是越南仍必須定期向中國朝貢並承認中國的宗地位;這藩屬關系一直到十九世紀後半段法國侵略越南,才由法國取代中國的宗主國地位。
在越南獨立、但稱臣於中國的期間,越南也和中國一樣建立起封建的社會制度。特別在李朝(公元1010-1225)和陳朝(1225-1428)時期,越南從中國引進各式政治、文物制度,特別是科舉制度和儒家思想來穩定朝代的封建基礎。換一句話說,雖然越南不再受中國的直接統治,但是中國對越南仍有極大的影響。
越南人說什麼語言?
越南使用的官方語言是越南語(京話),操越南語的人數佔全國人口的90%以上.越南語是一種聲調語言,即用聲調來區琺詞義,跟高棉語、泰語和漢語有很多相似之處。由於歷史的原因,越南語和漢語的關系甚為密切,在詞彙上,越南語借用了大量的漢語詞,語言學界通常把這種被借用到越語中的漢語詞稱為漢越詞,據統計,現代越南詞彙庫中的漢越詞占總詞彙量的60%以上。在語法上,越南語是「主-動-賓」型結構,與漢語不同的是,越南語的定語要放在所修飾的中心詞之後。除此之外,越南語的其他語法特點與漢語大體相同。
越南人講的是什麼語言
越南語,是越南的官方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文字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主要分布於越南沿海平原越族(也稱京族)聚居地區。使用人口有9000多萬。中國廣西東興市沿海京族聚居地區約有1萬人使用越南語。
越南說什麼語言
越南的官方語言為越語,又稱京語,使用文字為越文。此外,法語也很通行,漢語、英語和高棉語也使用
越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此語言也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3個語系。首先是南亞語系,使用者占越型稿南總人口的97%,包括36個民族,分屬越芒語族、盂高棉語族、苗瑤語族和泰岱語族。其次是漢藏語系,占總人口的大約2%,包括9個民族,分屬華(漢)語族和藏緬語族。第三是南島語系,包括5個民族,占越南總人口的O.9%.
越南使用最普遍的文字是越文文字,共23個字母,6個韻母、17個輔音。近代,法語、英語、俄語的詞彙和語法結構在越文碼配中採用越來越多,使越文具有某些印歐語系的特點
越南歷史上曾長期使用漢語漢字。公元10世紀後,中國文化的影響較大,漢語漢字仍為官方所提倡。一直到19世紀初,越南的封建上層人士還普遍使用漢文,宮廷的文書、科舉的試卷都使用漢字,廟宇中的楹聯也用漢字書寫
你真的是越南人嗎 怎麼來到中國的 越南話怎麼說
bạn thât là người Việt Nam hay ko? Làm thể nào để sang Trung Quốc đây?!
越南人是什麼語言
越南語
越南的官方語言。屬南亞語系孟 -高棉語族。主要分布於越南沿海平原越族(也稱京族)聚居地區。使用人口有5000多萬。中國廣西防城縣沿海京族聚居地區約有1萬人使用越南語。越南古典文書多用古漢語文言文寫成、字典里的單詞有70%以上為漢字詞(漢越詞,"từ Hán Việt"),近代以前多使用漢字以及本民族發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書一般由完全使用漢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書一般使用漢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在13世紀喃字發明之前,越南人一般說越南語的口語,但由於缺乏本民族文字,所以書面上多採用文言文(與古代日本和朝鮮很相似,官方文書多用文言文,而民間的口語仍是本民族語言)。喃字發明以後,越南語從此口語和書寫達到一致。1919年越南科舉廢止、1945年阮朝滅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促使漢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17世紀基督教會傳教士發明的、法國殖民地化政策極力普及的使用羅馬字表記的「國語字(Chữ Quốc Ngữ,國語)」。殖民地時期國語字被法國殖民者稱之為的「法國人的贈物」的「文明化」的象徴,獨立運動推進以後、民族主義者認為漢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效率性,國語字成為了獨立後的越南語的正式表記法。一般越南國民都毫無疑義地把國語字作為正式標記法。
10世紀以後,出現了越南古代文字--字喃。它是一種方塊字,部分借用漢字,部分使用漢字中會意、形聲、假借的方法構成。13世紀以後,出現用字喃寫的詩歌,大量作品流傳至今。阮攸(1765~1820)的《金雲翹傳》是字喃詩歌的代表作。17世紀,歐洲傳教士制定了拉丁化的越語拼音方案,用於佈道。1649~1651年間A.de羅德在羅馬出版的《越葡拉丁詞典》 和用拉丁化越南文寫的《八天講道法》 被認為是越南語拉丁化拼音的開端。拉丁化的越南文已成為越南人民獲取文化知識的工具。
越南說什麼語言?和泰國語言類似嗎?
越南說本國語,語言類型是分丁語,跟泰語語言類型一樣。但不是同一種語言
泰國跟寮國應該是用同一種語言的
東南亞國家主要講哪些語言?
國際上流行一句俗語:「學好泰老話,走遍東南亞都不怕。」廣西人對東南亞語言似乎天生有一種熟悉感,這是因為廣西的壯語與東南亞泰國、寮國等民族的語言同源,而且至今仍有許多相似之處。即使是泰國和寮國之外的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語言(如越語、柬語、緬語、馬來語等),中國南方人學發音也比北方人容易。
◆東南亞各國語言分類
——馬來一波利尼西亞語系,又稱南島語系。有馬來語、印度尼西亞語、菲律賓語。菲律賓的主要民族語言是他加祿語,這種語言與馬來語相近、是「表親」語言。印度尼西亞語是在馬來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馬來語很相近。汶萊人講馬來語。
——孟一高棉語系,又稱南亞語系。伐埔寨語屬於此語系。講此語言的主要是柬埔寨的主體民族——高棉族,還有孟族、佤族。越南語的系屬未定,有中國學者從越南語的底層進行研究,發現越南語與佤族語言同源,由此推斷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
——漢藏語系。講此語系語言的主要是緬族、泰族、老族和越南的岱依族、儂族。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在泰國也有15萬人。漢藏語系苗瑤語族分布於印度支那北部,從越南到寮國、泰國,緬甸也有幾千苗族人。此外,操與廣西壯族語言相近的壯傣語各民族在東南亞分布廣泛,他們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
◆東南亞各國家國語
越南以越語為官方語言,越語又稱京語,有大量的漢語借詞,現用拉丁字母拼寫。越南語的特點是音標和聲調比較多,且許多音標之間區別很小,稍微發音不準就會變成另一個音標。越南語政治文化詞彙中的借漢詞很多。科技詞語主要借自法語,現代高科技詞彙則主要借自英語。
寮國的國語是寮國語,與泰語相近,寮國文以古高棉文字母為基礎。在寮國的城市裡,法語仍經常使用。
柬埔寨的國語是高棉語,屬於南亞語系。高棉語文字的字母來自南印度的巴利文。高棉語中有梵語、巴利語和法語借詞。在柬埔寨的城市,法語仍經常使用。柬埔寨語的發音比較難學。它的拼音法是以輔音與母音相拼而成,輔音又細分成高輔音、低輔音、重疊輔音和阻聲輔音;母音又可以分成高母音、低母音、復合母音和獨立母音。因此,柬埔寨語在拼讀時往往須將字母的上下左右的發音元素都認清,並能迅速而准確地拼讀出來。發音熟練後便較易掌握,句子結構為主謂賓,詞語基本一詞一意。
緬甸的官方語言是緬語,屬漢藏語系。緬文是11世紀時以孟文和驃文字母為基礎創制而成。目前在公務和商業活動中,英語仍經常使用。
泰國的國語是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有許多的高棉語和梵語借詞。泰文是13世紀時以古高棉文為基礎而創制的。
馬來西亞的國語是馬來語,有許多借自漢語、梵語、泰米爾語、英語的詞彙。馬來西亞的官方文字是拉丁化的馬來文(也叫盧米文),但過去使用的 *** 字母的「爪威」馬來文仍可繼續使用。英語在知識分子和 *** 機構中經常使用。
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有四種;漢語、馬來語、泰米爾語和英語。
菲律賓的官方語言是他加祿語和英語,他加祿語和馬來語相近,是「表親」語言,使用拉丁字母文字。
印度尼西亞的國語是印度尼西亞語。是在馬來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其相近,常被看成是同一種語言。印度尼西亞語的文字目前也使用拉丁字母。
汶萊以馬來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
東南亞所有國家都有華人華僑,他們在新加坡占總人口的76%,在馬來西亞占總人口的37%。他們並不都是以廣東白話為主,在泰國講潮洲話的人居多。...
『肆』 越南人是怎麼生活的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它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之中。越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悠悠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間風俗。研究越南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對了解越南民俗的本土特點和外來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越南是個神秘的國度,滲透著法國殖民地的文化氣息,深受中華文明的熏陶漸染,融合了多元化的地方風俗。這樣一種復雜細膩的人文。
飲食是生活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越南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越南人很切實地說:「 有稻才有道」, 證明飲食對他們非常重要。越南人所有的活動都可以用「吃」字來放在前頭,他們把吃看得很重要,很多詞語第一個字就是「吃」字。越南飲食作為越南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發展、演變和積累的過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風格和特徵形成了特有的飲食文化。越南人以大米為主,喜吃糯米,用大米、糯米來製作各種可口的食品。飲食以生酸辣和清淡為特色。越南人的日常副食品主要有魚、魚露、醬、腌菜和各種蔬菜。祭日、節日擺酒席時則有糯米飯、烤肉、白切雞和酒。越南是個海岸線很長的國家,河流、湖泊、水塘也很多,所以魚在越南人的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越南盛產大米,人們日常的主食是粳米,有的民族食糯米為主(如泰族), 同時也有一些雜糧,如玉米、木薯、馬鈴薯等。家常飯食是大米飯、清水煮空心菜、澆魚露和小螃蟹湯。其中用木鱉(一種蔬菜類植物)果汁拌的糯米飯特別受到喜愛,這種飯看上去晶亮鮮紅,味甘且有滋補作用。米飯一般用鍋煮,但在山區也有常用青竹筒燒飯的,糯米則通常用斷子蒸熟食用。麵食主要是烤餅和餡餅,越南人喜歡用米粉做餡餅、薄餅,以及各種各樣的粉條。燴米粉、牛肉粥也是受歡迎的大眾食品。越南的大型方、圓糯米粽子也是特色食品之一。副食品有各種蔬菜肉禽、蛋、魚等豬、牛肉魚肉和雞肉是主要肉食原料。調味品主要有豆醬和魚露。餐具為中式的碗、筷等。
越南菜受中國菜、法國菜的影響最大,融合了中西的飲食文化,烹飪上重清爽、原味,以蒸煮、燒烤、焗燜、涼拌為主,熱油鍋炒較少。越南盛行以生菜包裹油炸及燒烤的食物,他們認為這樣能中和燥熱,吃起來也非常清淡爽口。油炸或燒烤菜餚,多會配上新鮮生菜、薄荷菜、九層塔、小黃瓜等可生吃的菜一同食用,以達到「去油下火」的功效。
在越南的飲食文化中,咖啡文化也佔有一席之地。,越南突然成了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國,僅次於巴西,其中以製作三合一即溶咖啡的羅布斯塔咖啡豆最為大宗,產量達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之多,世界著名的咖啡零售商星巴克、雀巢等都是越南咖啡出口的大客戶。殖民時期留在越南的法國後裔把咖啡當作每日的茶點,越南本地人也深受影響,喝咖啡已經成了生活在越南的人們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在越南最特別的咖啡沖泡方法是滴漏式,雖然這並不是越南人的獨創發明,但是只有在這里才能感受到最傳統最地道的咖啡沖泡法。這種滴漏式咖啡沖泡法是法國人發明的,現在原始的滴漏法沖泡咖啡已經很難在法國覓到蹤跡,卻在這里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東南亞熱帶氣候下的越南人更鍾情於冰咖啡。進人21世紀以來,隨著越南革新開放事業不斷發展,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大,「 食以求飽,食以生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飲食結構愈來愈完善。現在,人們追求吃好吃的,喝好喝的,雖然今天的好吃和昨天的好吃已不同了,但傳統的飲食文化仍占重要的位置。
越南不僅山水秀麗而且有著濃厚的傳統文化,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