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南首都為何不是胡志明而是河內
1. 由於歷史原因,河內文化積淀比胡志明市要悠久深厚,所以即使現在胡志明市是越南第一大城市,仍然定都於河內。
2. 歷史上的越南曾長期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但地處偏遠,一旦中央朝廷鞭長莫及,這片南國之地必然裂土分疆,自立門戶。
3. 最早從秦末開始,南越趙佗便割據嶺南,自立為王,直到武帝時期才發兵收回該地。後來設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但回歸後的南越仍然叛服無常。
4. 唐朝時,李唐朝廷在河內設立安南都護府,其治所就在今天的河內。河內由此逐漸發展成為紅河平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5. 後來越南脫離中原之後歷代王朝的首選都城總是河內。依靠著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肥沃的土壤,西貢的發展極為迅速。
6.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南北越以北緯十七度線為界分治,北方定都河內,南方定都西貢。
7. 1975年北越攻入西貢,為紀念這次勝利,越南政府將西貢改名為「胡志明市」。
8. 雖然胡志明市在經濟發展上早已成為越南國內的第一大城市,但在越南官方的眼中,胡志明市終究只是一個經濟城市,越南神聖而不可侵犯的首都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河內。
9. 河內是越南首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在古代,河內曾是中國的一部分。漢武帝時期設交趾郡,河內便在其范圍之中。
10. 河內的老城區是河內歷史文化的靈魂所在,擁有許多名勝古跡,是遊客探訪河內千年歷史、體驗人文氣息的好去處。
2. 為啥越南不把首都定在「順化」,而是定在了「河內」
1. 1945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阮福晪在三朝古都順化退位,河內成為越南的新首都。
2. 如今,河內城區的擁擠雜亂成了困擾越南的問題,而順化憑借其坐擁眾多風景名勝的優勢,成了越南旅遊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 有人思考,如果當初越南把首都定在順化,情況會如何?為什麼越南要把首都定在河內?
4. 實際上,河內和順化,作為一個國家的國都的確各有優勢。
5. 上圖_ 安南為越南古名先來簡單看一下河內和順化的概況。
6. 很長一段時間,河內屬於中國的管轄區域。公元前200年,河內就已經建城。
7. 隋朝,河內成為交趾郡的治所。唐朝,河內總領安南都護府。
8. 唐末,越南北部豪族曲承裕趁機奪權,在河內建立政權,唐政府只能承認曲承裕的地位正統。
9. 越南軍閥丁部領在968年統一北越。最初在華閭建都,後來又遷都河內。
10. 此後河內又相繼作為李、陳、後黎等的國都存在。
11. 在東晉前,順化位於百越之地,曾經是中國的領土,後屬占婆城,是中國王朝和越南政權的邊界。
12. 順化由於地理優勢,相繼成為廣南、西山、阮朝的都城。
13. 可見,雖然河內和順化都曾經長期作為某個政權的統治中心,但是河內作為政治中心的存在時間更長,給民眾一種強烈的文化上的歷史歸屬感。
14. 那麼為什麼河內作為首都更有優勢。一、經濟優勢
15. 中國宋朝時,越南建立中央集權的李朝,定都河內,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經濟。
16. 李朝還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如和宋朝「自熙寧以來,全不生事,特寬和市之禁(《宋史》)。」
17. 李朝還利用河內「萬物極蕃阜之豐」的優勢,發展了官營手工業和民營手工業。
18. 順化農業基礎也不錯,但更突出的是它的商業。
19. 順化也是古代中越交往的三條主要交通路線之一:「廣州——順化」的始終點,借著16世紀歐洲對東南亞貿易繁榮的東風,成了一個外來勢力的商業據點。
20. 這就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順化當地人「重商」風氣的形成。
21. 河內是傳統中央集權的小農經濟發展模式,順化是趨向開放的商業經濟發展模式。
22. 中國王朝「重農抑商」保證統治的穩定。而越南統治者也會考慮商業城市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
23. 再者,經濟功能過於凸顯有時會削弱首都政治功能。對比之下,還是河內更加有利統治。
3. 越南的首都到底是河內,還是胡志明市
越南的首都是河內,這一點不容混淆。雖然胡志明市(原名西貢)在歷史上曾是南越的首都,但自1975年越南共和國被北越共產黨推翻後,為紀念胡志明,西貢改稱為胡志明市,成為了越南現今的經濟中心,類似於中國的北京和上海。河內的歷史源遠流長,自古以來曾有多個名稱,如升龍、東京等,直到阮朝時期定都於此並沿用至今,經歷法國佔領和越南戰爭的洗禮,最終成為統一後的越南首都。
相比之下,胡志明市起源於湄公河三角洲,起初是一個小漁村,後來發展成重要的港口貿易中心,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後,胡志明市在北越的勝利中被並入,更名為胡志明市,以紀念胡志明。盡管西貢這個名字仍在民間流傳,官方則將其一部分區域稱為西貢區,但其政治地位始終是胡志明市。因此,盡管胡志明市在經濟和文化上佔有重要地位,但從官方首都的角度來看,河內無疑是越南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