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菊花為何成為越南人走親訪友的吉祥花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不同的國家,都有著不一樣的文化差異。很多差異在當地人看來是理所當然,而在外來遊客眼裡,雖然表示理解,但仍然覺得怪異。
在不同文化的差異下,雖然有的時候會鬧出一些笑話,或者發生一些誤解。但是能在這些差異之中,學習到新的文化,了解更多其他國家的奇聞,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中國是菊花的原產地,人工培植菊花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將菊花與梅花,蘭花和竹子一起合稱為四君子。並賦詩,贊揚其不畏艱難,傲霜鬥雪,堅軔不拔的高潔品性。
到了現代,菊花出現在大家視野中大多數在清明祭祀的墓地之中。因此導致不少人認為菊花是祭祀之花,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話,此花是萬萬不可攜帶的。
其實,就菊花來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從來就不是祭祀之花,而是像征高潔,堅軔,超脫等積極正面的意義,跟死亡,冥界沾不上一點邊。而掃墓用菊花祭祀是從西方傳過來的習俗,並不是中國人的習俗。
不僅是中國,而且在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大中華文化圈,也沒有把菊花當作祭祀之花的,真正意義上來說,都把菊花當作吉祥花的。例如越南、日本等國家。在越南旅遊時,相信不少人在越南的各個角落都曾見到過菊花的影子。有的村莊幾乎每家每戶門前都擺放著菊花的盆栽。一路上還能見不少越南人手抱菊花,風塵僕僕的趕赴親友家中,送花拜訪。
魏源曾經說過,師夷之技以制夷。但雖著西風漸近,好多人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誤將西方習俗當成自己的習俗,更有一些崇洋媚外者,覺得西方的一切東西都是好東西,盲目崇拜西俗,豈不知,我們中國的古典文化比西方的文化要博大精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