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年打越南的時候是怎麼打的誰領導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 1978年11月底,廣州、昆明、成都三大軍區的參戰部隊完成一切行動准備。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戰略展開命令。12月13日,下達開進命令,至12月底,中國軍隊9個軍、22.5萬人雲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箭在弦上。 我軍戰役部署: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欠149師)為東線兵團,由 許世友指揮 ,從廣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 楊得志指揮 ,從雲南方向出擊。我之戰役決心:有限時間,有限縱深,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圍,速戰速決,殲敵速回。 1979年2月17日晨, 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軍隊,以9個軍的兵力,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空軍部份戰機起飛,沿邊境我方一側巡邏,海軍部份戰艦進入北部灣保衛石油平台。 一、東線 我東線當面為越軍第一軍區,部署有陸軍11個師另9個旅/團。成兩線配置。第一線為高平、諒山、廣寧省廣大地區,部署6個師另6個團。其中,325B師位於先安地區,338師位於亭立縣太平地區,3師和473師位於諒山地區,304師位於北山地區,346師位於高平地區,廣寧省43團位於芒街地區,244團位於河澮縣地區,576團位於茶靈地區,49團位於保樂地區,另外在邊境各縣各有一個獨立營。第二線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區,部署5個師另3個旅/團。其中312師位於太原地區,431師位於慈山地區,327師位於東潮地區,329師位於鴻基地區,242海島守備師位於錦普地區。河北省196團位於諒江地區,38旅位於東幕地區,98團位於陸岸地區。此外,越軍中越邊境一線有27個公安屯,我欽州地區防城當面6個,南寧方向13個,百色當面8個。公安屯小的幾十人,大的百餘人,下轄1-4個機動班及偵察組,群眾工作組,後勤組等。越戰略預備隊第一軍,第二軍在河內地區。 東線戰斗第一步戰斗重點為高平地區的越346師和位於諒山,同登的3師。346師又稱「高北師」,師部駐高平南俊,下轄步兵246團,677團,851團,炮兵188團。其中246團是師主力,又稱「新潮團」,抗法戰爭時期組建,當時是越軍總參直屬主力團,曾擔任越共中央警衛任務,參加過邊界戰役和9號公路戰役,擅長運動襲擊和防禦作戰。越3師又稱「金星師」,師部駐諒山及以南,下轄2團,12團,141團,炮兵68團,該師原駐南方,76年6月調至陸難陸岸地區,隸屬第一軍區,戰前調至該地,該師及141團曾獲越南」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稱號,12團是該師主力,曾獲「英雄團」稱號,擅長進攻,能打近戰,夜戰,各級幹部訓練有素,實戰經驗豐富。 我東線兵團編為北集團、南集團、東集團和機動集團共4個集團,於1979年2月17日分14路進入越南境內,3小時後,北集團突破莫隆,殲敵獨立營,向通農前進,助攻部隊正在茶靈方向與敵激戰,呈膠著狀態,一線尖刀部隊陷入苦戰。南集團突破布局關,殲敵獨立營,43軍坦克團3小時(11時)進至東溪,14時48分42軍126師378團殺到,18時376團也與坦克團匯合,鞏固了東溪防禦,43軍坦克團脫離步兵掩護,單獨防禦東溪3小時,顯示我軍步坦協同問題較大,如果不是越軍處於被突破初期的混亂中,該團處境堪憂。水口方向已奪佔大橋,並架好騾馬橋。東集團突破同登。 當我主力穿插部隊通過那岡河逼近東溪時,越軍17日下午扒開東溪以東山區水庫,造成縱長800米,寬約70米,泥水深1米左右的泛濫區,這是南集團、軍區前指沒有料到的(這反映我軍對越情況了解不夠,事實上,部隊是一邊向前進攻,一邊偵察敵情)。軍區急調工兵2團三個連,兩個民兵營和700民工緊急搶修。另決定部隊改由水口大橋通過,經過復和縣城,上靠松山,進入四號公路,追趕徒步進攻的步兵部隊。但事實上水口作戰部隊並未打下復和縣城,穿插路線上的要點還控制在越軍手中,原擔任該地區作戰的部隊無法繼續攻擊上述地區和要點,一部份部隊被越軍擊退。軍區前指果斷命令19日到達龍州的機動部隊在水口、復和地區加入戰斗。我機動兵團體力充沛,戰斗作風頑強,乘汽車成兩路縱隊邊打邊進,立即攻打平江架橋地區周圍要點。舟橋84團1個營冒著敵人炮火頑強作業,先後付出20餘人的代價後架起了浮橋。此時被堵在班翁水障的部隊迅速沿水口、復和、靠松山、四號公路向高平城開進,然而臨時改變進攻路線,曲折迂迴,一路白白浪費一晝夜時間。 機動兵團在打通四號公路的強攻中,部隊付出了許多無謂的代價,特別是搭乘坦克的步兵部隊,一路上更是橫遭慘禍,一些部隊為了讓搭乘步兵不被甩下坦克,竟用背包帶將士兵固定在坦克上,結果導致穿插部隊遭襲擊時步兵不能及時下車作戰,幾乎成了鐵板上的魚肉,有些士兵至死還捆在坦克上,慘不忍睹,筆者在軍區內部記錄片上目睹了這慘烈的一幕,我軍搭乘步兵的坦克部隊在一個山口處遭敵反坦克混合部隊伏擊,狹路相縫,首車被擊毀,第二輛坦克接著上,前仆後繼,路邊一輛被擊毀的坦克上四名戰死的戰士臨死尚不瞑目,姿勢幾乎一樣,一根背包帶將他們的身體緊緊綁在坦克上。 在高平戰區執行穿插的兩個部隊展開了異常艱苦的挺進,「高山下的花環」已經非常形像的為大家展現了其中的艱苦,事實上,穿插部隊飽受的磨難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定一晝夜穿插到位,合圍高平越軍,實際上穿插四晝夜,期間穿插部隊首長為了按時穿插到位,一路不與軍區電台聯系,以至於許世友司令員大發脾氣,戰後全軍通報批評。其實許世友司令員並不了解四野部隊的戰斗作風,其實即便與軍區聯繫上了,軍區又能給他們什麼支援,為什麼戰前不仔細勘測地形,精選突破地域,為什麼戰前竟想不到敵人可能破壞道路,扒開水庫,為什麼因循守舊,拚死去強攻敵重兵守衛的水口,布局關,而不迂迴繞過,就好像西線楊得志避開老街正面從兩側插入敵後,雖然奪取時間較晚,但傷亡小,為什麼戰前對敵情的了解往往與事實不符。為什麼沒有料到敵人會在我軍迂迴穿插道路上大量佈雷,標定火力打擊諸元。事實上一些穿插部隊是被越軍火力打垮的。一句話,打仗想當然,用老經驗套新情況,參謀軍官老化,不知己知彼。 2月18日,越軍發現我穿插部隊,急調346團,851團2營、3營9連,特工20營和一個冰雹「反坦克火箭炮兵連」進占高平以南博山之651、526、490高地,企圖阻擋我軍南集團穿插部隊,掩護主力撤退,19日我南集團先後戰穿插路線上的地雷陣、竹簽陣、人工斷壁,突破層層阻擊,殲滅了上述越精銳阻擊部隊,其中繳獲的越軍蘇製冰雹反坦克火箭彈現在還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里,供人們參觀。 2月20日,我南集團從東、南兩個方向逼近高平市區,至此南集團穿插部隊基本到位。就在南集團穿插企圖被越軍發現的同時,我北集團的行動也同時被越戰區指揮官判定為是穿插迂迴。客觀的講,越軍對我傳統的中間突破,兩翼迂迴包抄戰術的理解決不亞於我軍。越346師急調一個連乘汽車搶占天險安樂,企圖遲滯我北集團快速穿插部隊推進速度。 我北集團快速部隊由坦克團1營及搭乘的67團2營組成,從通農出發,向河安方向前進,直插扣屯,控制扣屯要點,造成尖刀突破的有利態勢。67團主力隨後跟進,2營主力當日在安樂地區與越軍乘汽車阻擊的一個連遭遇,該營及時請示,越級上報軍區前指,許世友司令員下令殲滅之。但由於當時三軍不佳的通訊指揮系統以及業務人員缺乏訓練,傳到下面走了樣,竟成了原地組織防禦,結果尖刀部隊沒有及時完全佔領扣屯地區。 我北集團第一殲滅目標越852團,經過扣屯以南公路溜出重圍。而當時由於情報不準,以為越852團在班庄。這支部隊勞師費時,翻越重重大山,進入天奉大嶺時遭敵阻擊,道路被毀,前進受阻。至此,我北集團穿插迂迴高平敵西側後的戰術企圖歸於失敗,高平敵軍只有由南集團殲擊之。軍區前指另調機動集團龍州旅從西面避開越軍阻擊,會攻高平城,此時班翁水障經過我工兵、民兵搶修排水,終於在31小時後能夠通行,前運後調趨於正常,後勤供給重新暢通。 2月24日,龍州旅,南集團准備就緒,東西南三面會攻高平,由軍區吳忠副司令員統一指揮,前後7小時激戰,25日0時25分佔領高平省城,但殲滅之敵只是掩護部隊,越346師下落不明。25日,前指下令各部份段清剿掃盪,由南北集團組成鐵臂來回搜索清剿,機動集團尋殲346師師直及指揮所。2月26日至3月上旬,346師及地方殘余部隊基本被殲滅,但沒有發現346師指揮機關,估計已經逃出合圍圈。 東集團2月17日-2月23日奮戰同登,發揚我炮兵火力優勢,全殲當地越軍全部,創造東線第一個殲滅戰範例。2月27日,東集團加強部份師團,進至諒山外圍。7時50分進行10分鍾炮火急襲,8時各步兵分隊展開。29日掃清外圍,3月1日9時30分集中300門火炮,30分鍾落彈幾萬發。當時許世友已經打紅了眼,親自下令「拂曉攻擊開始後,諒山一間房子也不能留。」事實上何止許世友打紅了眼,東線飽經磨難、血染征衣的各參戰部隊早就已經是地煞星附體,怒火三萬丈了,命令被不折不扣的執行了。 越軍自河內增援最精銳之第308師向諒山展開逆襲,並使用化學武器。3月4日,308師被我軍擊退,我軍攻克諒山。諒山以南,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自古越南叛亂,若中國大軍破諒山,越南王即自縛請降。
Ⅱ 對越自衛反擊戰7(攻克涼山)是哪一年
1984年,聽老人說中國軍隊傷亡橫大,而且我這里就有陣亡的士兵,並沒 有在越南國內打,聽參加過的越戰老兵講,越南的正規部隊就沒有和中國打過,是一些老百姓和民兵和中國的正規部隊打,既然都大不進去。
Ⅲ 中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諒山戰役,死傷慘重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開始爭當全球霸主,為了壓制對方,兩國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明爭暗鬥。20世紀60年代以後,中蘇關系破裂,美國趁機開始拉攏中國,以便共同制衡蘇聯。
當時的蘇聯將歐洲作為其戰略重心,但亞洲這塊大地盤也不能置之不理,無奈分身乏術,因此急需尋找一個亞洲的代理人。經過反復考慮,蘇聯最終決定扶持越南作為制衡中國的重要幫手。
當時的越南在與美國的戰爭中剛剛獲勝,自信敏坦心一時爆棚,急於確立自己在東南亞地區的老大地位。這時,蘇聯又伸出了橄欖枝,擁有蘇聯的支持讓越南更加忘乎所以,接連發動戰爭侵佔寮國和柬埔寨。
但這並沒有使他滿足,之後又將目光盯向了中國,頻頻在中越邊境掀起事端,並多次橋塵桐越過邊界殺害我手無寸鐵的無辜公民。中國一開始本著爭取和平解決的良好願望一再忍讓,而越南卻將這種忍讓理解成了軟弱可欺,更加變本加厲。
終於,忍無可忍的中國 *** 決定對越南開展自衛反擊,1979年2月17日,我軍幾十萬將士分別從廣西和雲南兩個方向同時對越軍發動打擊,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拉開序幕。
在整個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中越雙方爆發了多次激烈的戰役,諒山戰役絕對算得上是其中最激烈也是最慘烈的一次,堪稱戰爭絞肉機。
越南諒山,位於中國廣西省的南部,越南的北部,北邊距離中越邊境大約18公里,南邊距離越南首都河內130公里。諒山的北面,是層巒疊嶂、叢林密布的越北山地;諒山的南面,是稻田縱橫、水網密布的北部平原。
有許多公路、鐵路縱貫其中,往北可到達中越邊境,往南則直通河內。諒山不僅是越北的交通樞紐,更是首都河內的屏障門戶,因此戰略位置至關重要。
1979年3月1日,諒山地區爆發激戰越南方面守衛諒山的是隸屬河內第一軍區的越南人民軍第3師。點擊查看:中國十大靈異事件:1993年14公交車鬧鬼事件!當事人口述!這是一支非常擅長進攻的部隊,並且很能打近戰夜戰,因在對美作戰中的出色戰績而名聲大噪,曾經獲得過"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稱號。
諒山戰役剛開始的時候,這支部隊從上到下都沒有將我軍放在眼裡,甚至大放厥詞:"打到友誼關吃早飯,打到南寧去過春節!",傲慢狂妄可見一斑。但是很快,我軍就用實力甩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中國軍隊55軍在同登地區將之一頓痛揍,第3師餘下的殘兵敗將只能龜縮於諒山周圍的山區,苦苦等待援軍。
越軍方面看到戰況不妙,緊急從河內派出精銳的首都防衛軍向諒山展開反擊,在戰斗中,越軍不顧廉恥,竟然違反國際法使用化學武器。55軍被迫後撤,中國的後方炮兵師被快速派到前線進行救援,中越雙方都傷亡慘重。
3月1日,中國方面調集了300多門火炮運往前線,短短三十分鍾內發射炮彈上萬發,諒山頓時成為了一片火海。整個地皮都被翻了幾遍。
炮彈發射結束後,中國軍隊開始進攻,而越南軍隊也緊急調來炮兵部隊並依託修築好的防衛陣地進行炮擊,而後雙方都開始用炮互相轟打,一時間濃煙滾滾,遮天蔽日。
3月2日,中國軍隊在炮兵的掩護下,動用坦克裝甲部隊發動新一輪攻擊。3月4日,越軍遭中國兩個師由側翼突襲,頓時潰散, *** 攻佔諒山,至此震驚中外的諒山戰役宣告結束。
中國軍隊佔領了諒山,再向南已是一馬平川。可以揮師南下,一舉攻下河內。然而中國 *** 認為出兵越南的目的是為了自衛反擊,既然預期目的已達到,就無需再往前推進,這樣也能向國際社會表明我方 *** 的態度。
3月5日,中國 *** 宣布結束戰爭,並將中國邊防部隊全部撤回中國境內。55軍自此一戰成名,在對越作戰中殲敵上萬人,成為中國對越作戰的軍級單位中殲敵最多的部隊。
戰爭結束後越南 *** 修建了一個名為諒山萬人坑的紀念館,主要目的是宣傳中國軍隊入侵越南,在諒山戰役中坑殺越南上萬人,將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可憐角色。
然而實際情況是,這個萬人坑只是「同登炮台」的工事。越南 *** 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想通過歪曲歷史來抹黑我軍,抹黑中國,以此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然而這種罔顧歷史真相,隨意曲解事實的做法兄衫是終究經不起時間的檢驗的。
Ⅳ 為什麼說對越自衛反擊戰是許世友將軍一生中的敗筆
因為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東線由許世友將軍指揮,雖攻克了諒山,但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比起西線差距較大。
一、對越自衛反擊戰指的是1979年2~3月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二、通過十年中越邊境戰爭,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事設施、公路、鐵路、礦山。
(4)越南諒山之戰有哪個將軍擴展閱讀:
對越自衛反擊戰(國際稱「中越戰爭」,越南稱「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
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20世紀80年代,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20世紀90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