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歷史上,清朝時和越南之間因何因素引起許多爭端
越南趁著明清交替,清朝立身未穩之際在領土問題上得寸進尺,而清朝站穩之後,本著天朝上國的“大氣”,本來也容忍了越南的得寸進尺,結果越南竟像更進一步,引起了清朝的不滿。
從五代越南地區脫離中原開始,與中原王朝的邊界也幾經變動
宋朝時期,本為北宋羈縻州的廣源州,當地土司酋長儂智高不滿安南的侵染而向宋朝求助,可當時的宋朝並未允准,使得儂智高生叛,北宋大將狄青遠征安南,當時的李朝國王李公蘊向北宋提出了將廣源州、勿陽峒、勿惡峒劃入安南的要求。
當時的廣源州屬於北宋的羈縻州,而勿陽峒與勿惡峒屬於北宋的廣南西路,不過都屬於儂智高的管轄范圍。最終,北宋同意將廣源州賜給安南,但拒絕將勿陽峒與勿惡峒送出,並且,宋朝將勿陽峒與勿惡峒改名順安州與歸化州,不斷強化對其管理。
直到元末明初,趁著中原大亂的機會,當時的安南越國向北拓展,在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占擼祿州、西平州與永平寨,並且侵佔元朝思明府的慶遠等五個縣,將與中原的邊界,從現在的越南諒山西南鬼門關,推到了友誼關,也就是當年的鎮南關一帶。
二、越南趁虛而入
古代的中原每每有朝代更迭的時期,南方的安南都不會安分,在這段期間,越南往往也會趁火打劫,占據中原王朝在南方的諸多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