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越法戰爭,越南人是怎樣英勇頑強的打敗了法國人
越法戰爭1858—1862年,法國為使越南淪為殖民地而發動的侵略戰爭。1858至1862年的法越戰爭,是法國侵略越南的開端。拿破崙三世政府把越南看作是可供他進一步向亞洲,首先是向中國滲透的戰略陣地。西班牙同法國結成同盟參加了作戰。1858年9月1日,法國海軍上將里戈·德熱努亞率領遠征軍(約3千人),在14艘戰艦的支援下侵佔了土倫(峴港)要塞和港口。隨後,主力調去奪取主要產糧區越南南方(交趾支那)。只派少量守備部隊駐守峴港。經3天激戰,法軍於1859年2月18日攻佔西貢。
越南抗法戰爭,發生在20世紀40—50年代,是越南人民反對法國恢復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戰爭。�
越南原名安南,10世紀以後形成國家,1802年改為越南。1858年,法帝國主義入侵越南。1874年,越南王室和法國簽訂條約,把越南南部割讓給法國。1882年,法國軍隊進攻北部,越南王室投降,於1884年與法國簽訂投降新約,淪為法國的「保護國」。從此,越南人民不斷進行抗法斗爭。1930年2月3日,胡志明在香港成立印度支那共產黨(1951年改為越南勞動黨)。1940年,日本軍隊侵入印度支那。印度支那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反對日、法帝國主義的斗爭。�
1943年,法國臨時政府領導人戴高樂與貝當時期駐印度支那總督德古秘密聯系,要他接受已被任命為駐越總代表的莫爾當的領導。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日、法在印度支那的矛盾也日益尖銳。日本為了保住印度支那這一重要戰略基地,於1945年3月9日突然發動了反法政變,拘留了包括總代表莫爾當和總督德古在內的絕大部分法國高級軍官,迫使法軍大部投降,接管了法國全部殖民機構。接著,日本又於3月11日,在順化扶植保大皇帝組織傀儡政府。保大傀儡政府宣布越南為「大東亞」的一個組成部分,並表示決心同日本「合作」。�
法國臨時政府於1945年3月24日發表聲明:印度支那聯邦將和法國組成一個「法蘭西聯邦」,印度支那聯邦將設政府、總督。「聯邦」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都由法國控制。法國決心要重返印度支那。�
日本發動政變後,印度支那共產黨於1945年3月12日發出緊急指示,號召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保大傀儡政府,建立人民政權。�
印度支那共產黨在得知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後,於1945年8月16日成立以胡志明為首的民族解放委員會(實際上是越南臨時政府),並決定在盟軍進入越南解除日軍武裝以前發動總起義,從日本侵略軍和傀儡政府手中奪取政權。8月19日胡志明的軍隊解放河內,23日解放順化,25日解放西貢,奪取了政權。27日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組成。30日日本保大傀儡政府退位。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胡志明任臨時政府主席,宣布越南獨立,廢除與法國簽訂的舊約,取消法國在越南的一切特權。�
1945年9月,英國軍隊和中國國民黨軍隊分別進入印度支那北緯16度線南北地區,接受日本軍隊投降。而法軍乘英國軍艦9月21日在西貢登陸,23日佔領西貢,1946年3月18日開入河內,接著進駐越南北部其它地區,進攻寮國和柬埔寨。�
1946年12月19日,法軍對越南進行大規模的進攻。12月20日,胡志明主席號召全國抗戰。抗法戰爭全面爆發。共分三個階段。�
防禦階段(1946年12月至1947年12月):法軍以10萬人,採取速戰速決的方針,從河內、海防等城市向周圍進攻,逐步控制紅河三角洲地區;同時在峴港登陸,向北進攻順化、廣治,切斷越南南北方的聯系。越軍8萬人,以部分兵力進行陣地防禦戰,牽製法軍,主力撤往農村,建立游擊根據地。1947年9月,法軍進攻越南西北地區,占和平、山西、義路後,沿鐵路進攻老街,切斷了越南北部山區與平原的聯系。10月7日,法軍發動冬季攻勢,企圖殲來越軍主力於北部山區。越軍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圍殲的戰術,於12月23日粉碎法軍進攻,取得越北戰役的勝利。�
相持階段(1947年12月至1950年12月)法軍在冬季攻勢失敗後,改取「以越制越,以戰養戰」的方針,對其佔領區施行「綏靖」政策,對越南解放軍加緊「掃盪」和「蠶食」。1949年6月15日,法國再次扶植保大當上傀儡皇帝,建立「越南國」,組織新的偽政府,組建偽軍同越軍作戰。越軍以營、連為單位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發展正規軍、地方軍和民兵游擊隊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並組建機動部隊實施運動戰。1950年下半年,在中國的大力援助下,越軍在中越邊界地區首次發動進攻戰役,殲滅大量法軍,解放高平、諒山等城市,使解放區與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聯成一片,扭轉了戰局。�
反攻階段(1950年12月至1954年7月):越軍在進攻戰役勝利後,為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大力進行運動戰,先後發起中游、和平、西北等進攻戰役,並協同寮國解放軍取得上寮戰役的勝利。1953年秋,法國侵略軍為了扭轉敗局,集中了法國在印度支那各戰場的機動兵力,侵犯越北平原,妄圖在18個月內消滅越軍主力,奪取戰場主動權。11月20日,法軍以6個傘兵營空降越南西北部戰略要地奠邊府,修築堅固陣地,企圖以此作為越南西北部和上寮地區的要地。從12月起,越南人民軍在中國軍事顧問團的直接幫助和中國人民大力支援下,在越西北和西原地區發起戰略反攻,並結合寮國和柬埔寨解放軍解放中、下寮地區和柬埔寨東北地區,打通縱貫印度支那南北戰場的戰略交通線。1954年3月13日,對困守奠邊府的法軍發起進攻,經過55天的戰斗,於5月7日解放奠邊府,殲法軍1.6萬人,俘法軍司令。奠邊府戰役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法國殖民主義,迫使法國在日內瓦協議上簽了字。
越南抗法戰爭歷經7年又8個月,殲滅法國軍隊14萬多人,解放越南北方,結束了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統治
❷ 越南最恨的三個國家
越南部分民眾負面情緒較為強烈的三個國家可能包括韓國、美國和法國。
1. 韓國:越南人對韓國的負面情緒主要源於越南戰爭期間韓國軍隊的行為。韓國士兵在越南犯下了包括屠殺平民、強暴婦女、燒毀房屋等一系列嚴重罪行,這些行為被越南人視為極其殘忍,甚至超過美軍,因此引起了越南人的極大憤慨。
2. 美國: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對越南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干預,給越南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場戰爭在越南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導致越南人對美國產生了強烈的負面情緒。
3. 法國:法國曾殖民統治越南,對越南進行經濟剝削和文化壓迫。越南人民經過長期抗爭才取得獨立,因此越南人對法國有一定的仇恨情緒。這種殖民歷史的影響使得越南人對法國的看法較為負面。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內容僅代表部分越南人的觀點和情緒,並不能全面反映越南與這些國家的整體關系。在評價任何國家之間的關系時,都應保持客觀和全面的態度,考慮到歷史、文化、政治和經濟等多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