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當年中越戰爭時,美國的態度是怎樣的
中越戰爭的時候正是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越南緊跟蘇聯對抗中國,美國看著高興的很。
引用:中越戰爭中美國的角色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句話是世界各國處理國際關系的至理名言。
(一)
建國之後,中國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台灣問題上,與美國數度交惡。但隨著60年代中蘇分裂之後,中國逐漸被共產主義陣營拋棄,成為孤家寡人,環顧四周,並無一個朋友。前蘇聯更是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的全麵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不利。
而此時的美國也好不到哪去。在越戰中日益不利,失敗已成定局。通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美國了解到了中國的力量,美國國內開始有人主張同中國全面發展關系,希望通過中國遏制前蘇聯在亞洲擴張勢力。
這一點,竟然同中國的利益驚人的一致。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盡棄前嫌之後開始了關系正常化的進程。中美接近對越、蘇無疑構成重大威脅,前蘇聯加速拉攏越南,而越南在南北統一後,立即開始了反華的舉動。終於導致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開始。
(二)
中美兩國在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問題上是否達成過協議,至今仍舊是個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鄧小平訪美歸來立即發動了進攻戰役,至少是得到了美國的默許。而美國之後的表現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戰爭爆發後,以前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南斯拉夫除外)強烈譴責中國的「侵略」行徑,並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對中國進行制裁。同時,前蘇聯塔斯社和電台還譴責了美國對中國發動入侵的縱容和默許。真理報表示鄧小平在訪美回國的第三天就發動了進攻,「因此不管如何掩蓋和扭曲,也不能遮掩美國對這場戰爭應該負的直接和間接的責任。」
戰爭第一天,美國國務院雖然發表了要求中國立即停止武力行為,撤回軍隊的聲明,可是這份聲明還同時遣責越南入侵柬埔寨。在隨後召開的安理會緊急會議上,中蘇分別拿出譴責對方的提議,反倒是美國人十分難得地當一回第三者,袖手旁觀地評判是非。1979年2月25日安理會上,由於中美兩國聯手,聯合國同意被推翻的波爾布特政府(紅色高棉)代表發言,結果前蘇聯代表卡拉莫夫退席以示抗議。由前蘇聯提議的對中國的制裁也就不了了之了。
(三)
據未經證實的消息,美國在中越戰爭期間還為中國提供了「援助」。
戰爭爆發後,美國太平洋第七艦隊迅速向北部灣集結,給人一種中美聯手作戰的感覺。
同時,美國還向中國提供了前蘇聯軍隊在邊境集結的衛星圖片,隨時跟蹤,隨時向中方報告。還有更為具體的傳聞:1979年3月初,當解放軍利用優勢兵力包圍越軍316師時自認為勝卷在握,而美軍衛星卻發現316師只是越軍的誘餌,解放軍已被越軍主力反包圍,情況十分危險。於是美國迅速通知了中方,使中國軍隊躲過了一劫。
不管上述傳聞真實與否,但就國家利益而言,美國在當時確實和中國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因為在冷戰時期,「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美國深諳此道。
⑵ 越戰 美軍是怎麼輸的
主要是中國以及蘇聯的支持。
中國發話,不允許美軍越過17度線(越南北方)作戰,美軍害怕重蹈朝鮮戰爭的覆轍,真的沒有越過17度線,越南北方大面積的領土可以養兵、屯集物質。美軍只能在越南的南方活動,無法打敗越軍。
⑶ 越南戰爭時期美軍怎麼樣
從《野戰排》到《啟示錄》,美國大部分關於越戰的電影都是厭戰或者反戰的,這些片子渲染了戰爭的恐懼和非人性。這根美國國內看待越戰的觀點有關。
首先,越南戰爭是美國最不應該參與的一次地區戰爭,也是冷戰中的三次熱戰中的一次。越戰經歷了四任美國總統,最終在尼克鬆手中收場,美國在越南打了前前後後十幾年,一點便宜沒有佔到,以完敗終場(北越最終占據了全境)。這場戰爭,使美國損失了約2萬億美元,5萬余士兵的生命,而且,把美國的經濟差點拖垮,1973年,美國經歷了金元體制的崩潰與第一次石油危機,美國自己也發生了經濟上的滯脹,美國在與蘇聯的競爭中落在後面,不得以和中國恢復外交關系,以聯合制約蘇聯。因此,美國很討厭這場戰爭。
在美萊村事件爆光後,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興起,簡方達成為了最著名的反戰人士。國內反戰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因此,美國國內對於越戰的印象,民間也是非常差的。
這些都催生了反戰電影的產生。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把美軍寫得很糟糕,像《越戰忠魂》(we were soilders)中,美國軍人就被寫得極有人性,互助友愛,還對越南人很好。不過,那部片子是美國政府支持的一部美式愛國主義電影,不是獨立電影,也不是反戰電影,甚至連商業電影都算不上。
你看了這部電影,就會覺得美國還是會拍歌頌式電影的。
⑷ 為什麼越南戰爭時期美國民眾普遍反對越戰
因為戰爭意味著大量資金投入,錢從哪裡來,自然是勞動者的蠢讓宴稅收收入,這樣就加重了勞動者的經濟負擔,而且使國家的經濟投入轉向了武器滑兆等軍工方面的生產,社會福利等保障制度方面的投入就大量的減少了,損害了每一個人的經濟利益,所以造成了普帶銀遍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