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戰爭是怎麼打起來了

越南戰爭是怎麼打起來了

發布時間:2025-08-26 08:39:29

A. 越南反擊戰是怎麼打起來的

本質原因在於:
越南戰爭結束後,蘇聯對越南的拉攏,越南選擇蘇聯作為自己的盟友和靠山,中蘇關系的惡化必然導致越南疏遠和敵視中國

越南戰爭的勝利使得越南政治軍事野心膨脹,意圖獨霸東南亞,吞並「印度支那」地區,因而入侵和控制了寮國和柬埔寨,與中國地區戰略形成嚴重沖突;並且越南在蘇聯支持下,意圖染指我國領土,狂妄的YY「吞並兩廣」

因此,越南在國內進行排華、反華活動,製造邊界糾紛和軍事摩擦

是以,中越關系迅速惡化,而國際上我國在政治上開始與美國接近,尋求政治合作以便抑制蘇聯,從而使得我國對越南展開適當的「懲罰」內外條件成熟,繼而演變為對越自衛反擊戰

B. 越南戰爭是怎麼回事 越南戰爭時間與傷亡情況

越南戰爭是怎麼回事

像越南這樣的國家,與中國有著類似的遭遇。先是被各種資本主義國家侵略掠奪,爾後好不容易有了獨立的可能性,可是又被萬般阻攔,先是被法國佔領,後來又被日本侵佔,本來國家就不大,資源也不多,那麼越南戰爭是怎麼回事呢?

越南戰爭照片

但是當時中國與蘇聯的形勢已經惡化,最終越南戰爭使得美國喪失了大量的金錢與人力,投入如此之大卻並沒有得到最終的勝利,在冷戰中迅速被置於被動地位。中國在戰爭中的表現也使得美國對中國刮目相看,越南戰爭美國對中國評價開始改變。再加上越南戰爭使得美國意識到自己在戰略上的失誤,於是開始調整戰略的美國開始促成最終自己與中國的合作。

而中國方面,蘇聯老大哥漸漸遠去,外部的支撐逐漸失去,西方迫於壓力又沒有與中國建交。這時美國前來伸出援手在中國看來是極好的,機遇、條件都已經成熟。越南戰爭一戰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崛起的實力,美國與中國建交之後,世界其他國家地區也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就這種趨勢來看的話,當初蘇聯如果不惡化與中國的關系,或許之後的兩極冷戰格局也會有些改變,世界歷史就會改寫,但是歷史不能假設,事實就是最終蘇聯解體,中國發展卻越來越好,而這其中,越南戰爭美國對中國評價的改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上,便是對美國態度的介紹。

C. 越南戰爭到底是怎麼回事

越南戰爭,1955-1975年,北越與南越的對立沖突,美國介入南越,中國與蘇聯支持北越。美軍先提供軍事顧問、武器,後直接參與清剿,最高時投入50萬兵力。但中國和蘇聯對北越的大力援助,使美軍無法徹底消滅北越軍隊。美國未跨過北緯17度線進行大規模地面進攻,北越得以堅持對南越的游擊戰。中國對北越提供槍支、飛機、被服、葯品等,幫助北越訓練軍隊,派部隊秘密支援。蘇聯華約顧問團也協助北越。最終,美國撤軍,北越統一全國。這場戰爭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在東南亞的勝利,美國戰略收縮。西方稱其為"越南戰爭"。

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1989年,中越邊境沖突。越共在中蘇支持下統一國家後,與近鄰中國為敵,清洗親華幹部,掀起排華浪潮,在邊境製造沖突,入侵柬埔寨。中國決定打擊越南,挫敗其戰爭陰謀。解放軍在中越邊境投入50萬兵力,攻佔高平、老街、諒山等城市,完成既定目標後撤軍。戰爭期間繳獲大量物資,破壞越南北方工業能力。越南持續與中國軍隊交火,直至1989年,國際局勢變化,蘇聯勢力衰弱,越南從柬埔寨撤軍,與中國改善關系,沖突結束。中國稱之為"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D. 越南戰爭是怎麼回事

一、1953年,朝鮮和平暫時結束了世界兩大陣營之間的血腥對抗。3年以後,即1956年,這一對抗重新在越南展開。 這場長期鏖戰不止、無盡無休的戰爭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對峙。越南戰爭同朝鮮戰爭一樣,起因於對國家的分割:將越南分為南越和北越。這一決定是在法國結束對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後,1954年7月21日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上作出的。

二、日內瓦會議決定將越南沿北緯17度線分為兩部分,北部是由胡志明領導的共產主義國家,成員大多數為越盟人員,一直為將法國趕出東南亞而戰斗。南部在1949年7月1日,在法國的支持下,保大成立了越南王國,首都西貢。195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承認該王國,准備向西貢派出駐兵和軍事顧問。從歷史上講,這是美國首次捲入越南未來的悲劇。

三、典型的冷戰機制已經開始形成。美國成立了東南亞公約組織,即東南亞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是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巴基斯坦、菲律賓與南越簽訂的公約。這一行動受到中國、蘇聯的抗議。統一兩個越南的公民復決計劃沒有實現:兩個政府均對此加以反對。

四、1961年12月,肯尼迪正式宣布支持南越繼續進攻越共游擊隊員,爭取獨立。肯尼迪迅速將語言變成行動:他是第一位提供武器和派出軍事顧問,而且還派出武裝部隊支援南越的美國總統。1961年12月末,第一批400名士兵到達西貢,一年左右時間,這一數量增加到11.2萬人。

五、第一批美國受傷人員是在反越共行動中受傷的:1962年31人,1963年77人。這只是個開始,在今後的幾年中,死亡人數不斷增加:1964年146人,1965年1365人,1966年4896人。南越的損失更加嚴重:從1960年至1966年的7年中,共有5萬名南越士兵、警察和官員死亡,15.7萬名越共游擊隊員死亡。



(4)越南戰爭是怎麼打起來了擴展閱讀

一、1954年5月7日,法國軍隊在奠邊府被越南人民軍包圍,宣告投降。7月21日,中國、美國、蘇聯、英國、法國、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等國代表又在日內瓦簽署了法越停戰協定。1955年2月,美國從法國接收了訓練南越軍隊的工作,並宣布支持吳庭艷政權。

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和中蘇同盟的形成,以及中美兩國在朝鮮戰爭的直接對抗和中國對越南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美國更加意識到這些所構成的現實和潛在的威脅,冷戰局面形成後,美國在亞洲除了積極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國外,還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印度支那半島。美國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國政權被由蘇聯操控的政治機構所取代。

三、20世紀50年代,冷戰的特徵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出現了新的形式-「局部戰爭」。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於1954年決定向吳庭艷的南越政權提供援助,以遏制北越共產黨政權的發展,截至8月,艾森豪威爾共任命了300多人為美國駐越南軍事援助顧問團成員,在以後幾年中,美國駐越軍事援助顧問團在訓練、裝備南越軍隊並向其提供建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E. 越南戰爭是怎麼回事

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長達12年,美軍死亡5.6萬餘人,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給美國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心靈創傷 美國軍事介入越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南、寮國、柬埔寨人民經過武裝斗爭和起義,先後取得了獨立。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越南北方的河內以臨時政府的名義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並積極採取行動恢復越南的統一。 與此同時,在越南南方,一直堅持反共的吳庭艷,於1955年10月在美國的支持下,在西貢成立新的政府。 1961年5月,為防止吳庭艷政權垮台,美國派遣100名代號為「綠色貝雷帽」的所謂「特種部隊」進入南越。 1962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志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4月30日,美國副國務卿喬治·鮑爾宣布了一個名叫「戰略村」的計劃,把越南南方游擊隊滲入比較嚴重的地區再劃分為較小地區。主要村莊要用帶刺的鐵絲和望塔圍起來,進村的人將受到仔細盤查,其中的居民將被遷入集中營。隨後,美偽軍對各「戰略村」進行瘋狂的掃盪和圍剿。 越南南方游擊隊進行了反「戰略村」、反掃盪的戰斗。據統計,從1962年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擊隊的反掃盪斗爭進行了40餘次,美軍傷亡達2000餘人。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擊隊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萬人口,美國軍事介入嚴重受挫。 戰爭逐步升級 美軍在南越的軍事受挫激怒了美國統治集團。1963年底,美國總統約翰遜在一次會議上說,吳庭艷政權沒能阻止「紅色浪潮」的蔓延,越南的形勢完全有可能掌控在胡志明手上,這種狀況「極不令人滿意」,「必須有所改觀」。 1963年11月1日,美國在南越策動軍事政變,殺了吳庭艷,換上了新的傀儡楊文明,並積極尋找擴大戰爭的借口。 1964年8月4日,美國政府宣稱,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和「滕納·喬埃」號在東京灣(即北部灣)離最近的陸地大約65海里處的公海上進行巡邏時,遭到數目不定的北越魚雷艇的襲擊。 事後證明,這是五角大樓為擴大對越戰爭而蓄意製造的借口。美國政府趁機出台了「逐步升級戰略」,即所謂「有限度地擴大戰爭」。 接著,美軍開始推行「飽和轟炸」和「焦土政策」,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與此同時,美國還不斷增兵。到1967年,在越南的美軍人數超過50萬。 游擊戰讓美軍吃盡苦頭 美軍和南越軍隊對革命的絞殺激起了更多的反抗。在南越許多作戰區,每家每戶都組成一個戰斗單位。屋內挖有防炮洞,野外挖有防空洞、藏糧洞和藏牛洞。每村每鄉都是一個戰斗堡壘,村有民兵、鄉有游擊隊。大部分村、鄉,尤其是那些靠近敵占區邊緣地帶的村鄉,成了布防森嚴的戰斗村和戰斗鄉。戰斗村組織嚴密,村民有各自的戰斗崗位。游擊隊和民兵站崗放哨,一有情況立即投入戰斗。1965年以後,隨著戰爭的擴大,大量游擊隊員開始轉變為正規軍,投入到前線與美軍作戰。 1965年4月3日和4日,美軍在清化戰役中遭受重創。4月3日上午7時,停泊在南海海面上的美國第七艦隊的飛機,約400架次分批侵入清化省上空。美國飛機對著清化省北部的一些居民區、民用工程和經濟設施進行狂轟濫炸。越南北方清化防空部隊和地方民兵自衛隊,在敵機俯沖下來的一剎那,使用各種火力一齊射向天空,組成強大嚴密的火力網,敵機一架架被擊中,冒著濃煙倒栽下來。這一天,他們擊落17架敵機,生俘1名美國飛行員,創造了一天擊落美軍飛機最多的紀錄。 4月4日,美軍又出其不意對清化突襲,不料當地武裝早有準備。這一次美軍失敗得更慘。清化軍民這一天共擊落敵機30架,活捉1名美國飛行員。這次戰役後,美國的轟炸行動陷入窘境。 從1964到1965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軍和游擊隊機動作戰,進行了一系列奇襲戰、伏擊戰、攻堅戰、圍點打援和反掃盪戰。據初步統計,南方軍民共殲滅美軍近6000人,超過1961年到1964年12月底所殲滅的美軍總數的一倍。在許多戰場上和戰斗過的地方,美軍屍體橫陳,發出陣陣惡臭。據美國戰地記者埃德加回憶,他1964年到位於西貢不遠的古芝縣采訪報道,發現位於縣城中的甘密河裡漂著一具具美軍屍體,無人處理,河水和血交融在一起,在陽光下泛著恐怖的墨綠色。偶爾幾個兒童經過,用長長的木棍撥弄著屍體,尋找值錢的東西。在美軍的一個戰地搶救部,被炸得缺胳膊少腿的士兵躺在病床上。據護士胡斯小姐講,幾乎每天她都要處理掉四到五袋殘肢。 1967年7月底,南越政府將武裝力量增加6.5萬人,總數超過100萬,同時考慮把徵兵年齡降低到18歲。在8月3日的記者招待會上,美國總統約翰遜也公開宣布,把美軍在越南的布防人數增加到4.5萬到5萬人,到1968年,美軍各兵種將達到52.5萬人。 1968年,越南南方人民武裝發起「新春攻勢」。經過45天激戰,殲滅美偽軍15萬餘人,沉重打擊了美國的「逐步升級」戰略。攻勢還使美軍士氣低落,國內反戰運動高漲。美國國務卿臘斯克沉重地說:「預料要進行一場長期、激烈和令人失望的斗爭。」 尼克松准備從越南脫身 由於南方人民武裝的堅決抵抗和越南軍民團結一致,美國在越南耗費了巨大人力物力卻沒有取得預想效果,遭致國內外一致反對。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一浪高過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總統時,華盛頓上萬名群眾,高舉著「尼克松是頭號戰犯」、「尼克松是億萬富翁的工具」等標語牌走上街頭,舉行大示威,嚇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彈的「玻璃罩」里發表「就職演說」。

F. 越南戰爭美國 越南戰爭是怎麼爆發起來的

1955年就開始了,但是到1964年美國正式介入。1964年7月底,美國軍艦協同西貢海軍執行「34A」行動計劃,對越南北方進行海上襲擊。8月1日,美第七艦隊驅逐艦「馬多克斯」號為收集情報,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國領海,次日與越南海軍交火,擊沉越南魚雷艇。美國政府迅即發表聲明,宣稱美海軍遭到挑釁。3日,美總統 L.B.約翰遜宣布美國艦只將繼續在北部灣「巡邏」。4日,美國宣稱美軍艦只再次遭到越南民主共和國魚雷艇襲擊,即所謂「北部灣事件」,並以此為借口於5日出動空軍轟炸越南北方義安、鴻基、清化等地區。7日,美國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案》,授權總統在東南亞使用武裝力量。這一事件是美國在侵越戰爭中推行逐步升級戰略,把戰火擴大到越南北方的重要標志。「北部灣事件」成為越南戰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美國並未直接介入戰爭,只是派遣軍事顧問和提供軍事裝備,幫助南越和寮國抵抗北越;但「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面軍事介入越戰,並對北越實施「飽和轟炸」和「焦土政策」,使雙方陷入長達10年的全面戰爭中。
越南戰爭(英文:Vietnam War;1955年-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 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由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其發生在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
最先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最終打敗了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統一了全越南。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戰爭是冷戰下的一次實戰,希望統一越南的越南反政府武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的支持下,推翻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庭艷的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越南共和國。最後美國因為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漸將美國國防軍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了越南共和國,統一了越南全國。

G. 越戰是怎麼回事

1953年,朝鮮和平暫時結束了世界兩大陣營之間的血腥對抗。3年以後,即1956年,這一對抗重新在越南展開。

這場長期鏖戰不止、無盡無休的戰爭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對峙。越南戰爭同朝鮮戰爭一樣,起因於對國家的分割:將越南分為南越和北越。這一決定是在法國結束對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後,1954年7月21日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上作出的。

日內瓦會議決定將印度支那作如下分割:寮國和柬埔寨獨立,越南沿北緯17度線分為兩部分。北部是由胡志明領導的共產主義國家,成員大多數為越盟人員。越南獨立聯盟一直為將法國趕出東南亞而戰斗。南部,保大國王領導的國家公民也為反抗法國殖民統治而斗爭,但這些公民同國王一樣不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49年7月1日,在法國的支持下,保大成立了越南王國,首都西貢。195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承認該王國,准備向西貢派出駐兵和軍事顧問。從歷史上講,這是美國首次捲入越南未來的悲劇。

日內瓦條約規定,兩年內進行自由選舉,該國將由獲得多數票的政府所領導,實現國家統一。這一方案,或者說這個夢想,始終沒有實現。

在武元甲將軍最後進攻法國奠邊府防禦工事前,美國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向艾森豪威爾提議,由美國代替法國進行干預,但遭到堅決反對。但無論如何,美國根據日內瓦條約決定幫助新獨立的南越。

首先,華盛頓希望保大任命由他所選擇的總理,至少要安排華盛頓認為的「他們的人」。30年代末,流亡到美國的吳庭艷成為總理。但他對權力追求家長式的風格,正合美國之意。吳庭艷的到來正巧與保大最後的離去(從政治舞台退出)同時進行。大約225名美國軍官和60名士兵於1964年夏到達西貢作為教官,訓練當地部隊。根據日內瓦公約,南越和北越都不應建立自己的防禦工事,更不能與外部結成軍事聯盟。

簡而言之,典型的冷戰機制已經開始形成。美國成立了東南亞公約組織,即東南亞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是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巴基斯坦、菲律賓與南越簽訂的公約。這一行動受到中國、蘇聯的抗議。統一兩個越南的公民復決計劃沒有實現:兩個政府均對此加以反對。吳庭艷提出充分的理由:北越沒有政治自由,因此,人們應當按他們的願望進行投票。而胡志明認為,只有西貢脫離東南亞公約組織,他才會相信人民有自由選舉的權利。

最後一名法國人於1956年4月28日離開西貢。南越的美國化已經在一段時間前開始了。美元取代了法郎,英語逐漸成為該國第二種語言。吳庭艷沒有遭到美國人的反對,除了任總理外,他還在尋求取代保大(辭職後回到藍色海岸)的國家首腦以及部隊總司令的職位。吳庭艷是一位真正的獨裁者,身邊簇擁著一群像他嫂子那樣的人,使曾經支持過他的美國人感到很尷尬。他嫂子是位十分漂亮但很殘忍的女人,不折不扣的天主教徒,是共產主義的死敵,對佛教毫不接受。吳庭艷從一開始就使其政府的敵人越共日子不好過。

1959年初,村子裡的首領開始以每天一人的速度失蹤。他們殘缺的屍體在地下、河岸和洞穴里被找到,脖子上纏著一個標有「人民的敵人」的標簽。1959年底,「政治犯罪」的頻率達到每天10起,到1969年末,已上升到平均每天25起。

政府的鎮壓同樣殘酷,只要稍被懷疑,特別警察小組便會加以調查,被捕的越共成員將面臨著同家人和朋友一同死亡的命運。1960年至1961年間,1.8萬名越共被處死,1.4萬人被捕入獄等待審判,通常最終被判處死刑。僅這幾個數字便可以說明美國參與這場內戰的殘酷性。首先是杜魯門,接下來是艾森豪威爾,後來是肯尼迪。1961年12月,肯尼迪正式宣布支持南越繼續進攻越共游擊隊員,爭取獨立。局勢不斷緊張。一年前,北越政府曾公開宣稱要「將南越從美帝國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實際上,北越政府在宣布進入戰爭狀態。肯尼迪迅速將語言變成行動:他是第一位提供武器和派出軍事顧問,而且還派出武裝部隊支援南越的美國總統。1961年12月末,第一批400名士兵到達西貢,一年左右時間,這一數量增加到11.2萬人。

越共在北越的幫助和支持下,逐漸改變了斗爭方式,轉向公開的游擊戰術。美國別無選擇,只有向南部提供類似的援助。1963年,美國「軍事顧問」增長到1.5萬人,(包括27名將軍);他們也帶來了飛機和直升機。第一批美國受傷人員是在反越共行動中受傷的:1962年31人,1963年77人。這只是個開始,在今後的幾年中,死亡人數不斷增加:1964年146人,1965年1365人,1966年4896人。南越的損失更加嚴重:從1960年至1966年的7年中,共有5萬名南越士兵、警察和官員死亡,15.7萬名越共游擊隊員死亡。

這場殘酷的戰爭有兩個最明顯的後果:南越人民愈加害怕成為越共的敵人,吳庭艷政府變得愈加殘酷,政府拒絕接受美國顧問提出的改革建議。在經濟方面,這些建議可能會使工人的狀況變得好些;在宗教和政治方面,會使佛教徒的處境輕鬆些。庭艷有自己的觀念。他認為持不同政見的一些佛教徒與越共有秘密聯系,因此禁止佛教徒在慶祝佛陀(釋迦牟尼2587年)誕辰時展示國旗。這引起了佛教徒強烈的抗議遊行,警察向群眾開了槍。1963年6月,第一批佛教僧侶在身上澆上汽油,在西貢的街上自焚。僧侶們的極端行為一直持續到10月末,其痛苦場面被全世界的電視播報,給南越政府造成很壞的影響。

狀況變得如此糟糕,使美國中央情報局贊成在西貢實施除掉吳庭艷這一計劃。1963年11月1日,一群南越將軍決定行動:吳庭艷及其兄弟被暗殺,由軍人集團取而代之。該集團做的第一件事是改變佛教徒的狀況。3個星期後,即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在達拉斯被謀殺,其原因與越南戰爭沒有直接聯系。副總統林登·B.約翰遜繼任總統,繼續進行越南戰爭。

越共運動范圍更加廣泛,勢力更加強大。游擊隊員們沿公路和小路設置陷阱,誘使警察部隊和南越軍隊落入陷阱。他們還挖掘了3英里長的地道,通過這里他們可以出現在敵人後部。南越軍隊陷入極其困難的境地,約翰遜總統決定擴大美國軍隊的參與。公開戰爭已經一觸即發。

1964年,美國分遣隊增加到24萬人,每年人數仍在繼續增加;到1967年,陸、海、空聯合部隊及海上力量達到45萬人。此外,還有B-25轟炸機,從太平洋的關島軍事基地飛往北越進行轟炸,5萬多名水兵乘坐第七艦隊戰艦到達南越。

1964年公開戰爭開始。8月2日,第七艦隊與北越部隊展開海上激戰。北越部隊襲擊兩艘美國驅逐艦,擊沉一艘,1500名水兵喪命。美國政府及其軍事指揮官立刻宣布要對北越部隊的殘酷襲擊作出報復。但是,《紐約時報》後來駁斥了這種說法(根據五角大樓的報道),揭露這一事件是事先預謀的,是美國為了給其空中力量對北越進行大規模的轟炸城市行動尋找正當理由。至此,戰爭已不可避免,沒有什麼可以阻擋。

1964年末,雖然西貢軍政府已經集結了20萬人,但越共部隊仍然控制了南越的三分之二的領土。美國因其在空襲中使用燃燒汽油彈而招致越共的譴責。教皇保羅六世作了大量的和平呼籲。在美國凡是有男孩的家庭到了服兵役年齡就要經歷焦慮與恐懼的日子。同世界各地一樣,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一些來自西方國家的著名知識分子在英國歷史哲學家博特蘭·羅素帶領下建立了審判委員會(後來成為羅素審判委員會),提出要對美國在越南所犯下的「罪行」進行審判。1967年,另一位反對「美國人」戰爭的世界著名傳奇人物格瓦拉打出這樣的標語「創造兩個、三個、幾千個越南」,並組織了遊行示威,高呼「停止轟炸 」的口號,反對戰爭。

然而,無論是否帶有燃燒彈,空襲沒有產生實際效果,美國飛機繼續被蘇制導彈擊落。到1967年春天,在與北越進行了26個月的無效對抗後,美國共有500架飛機被擊毀。戰爭仍在不斷升級。1965年,參與戰爭的部隊已達到十分驚人的數字:其中有60萬名南越人,16.5萬名美國人,20萬名支持美國的韓國人,23萬名越共游擊隊員,2萬名正規北越士兵,再加上少量東南亞公約組織成員,如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士兵。

1965年,有美國步兵師參與的陣地戰首次全面打響,同時,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每小時時速最大為2400公里)轟炸戰斗機繼續轟炸北越,但是沒有產生多少戰略效果。雖然轟炸目標沒有瞄準人口稠密的地區,如城市,然而,這仍不能避免美國遭受整個世界,特別是歐洲各個大學學生的憎惡。

支持蘇聯的國家給北越以幫助,並直接向戰場上的越共游擊隊員輸送援助。蘇聯支援了卡車、米格-21飛機、SAM導彈和直升機�中國支援武器,包括殺傷地雷和迫擊炮;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支援了大炮和船隻;民主德國支援了汽車、摩托車和自行車;羅馬尼亞進行了醫療援助。面對這樣無休止的戰爭以及穩定增長的死亡人數,美國公眾分成了兩派:「鷹」派和「鴿」派,前者人數少,後者人數多。

美國每年面對著300億美元的參戰經費,華爾街擔心會重演1929年經濟衰退的歷史。華盛頓一些戰略家認為,當時蘇聯和中國之間存在的摩擦可能會對河內不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中國和蘇聯卻在支持越盟所需要的軍事援助方面展開了競爭,看誰能夠向胡志明提供更多的武器援助。

西貢的每一個軍政府都顯得無能。1965年7月19日,35歲的空軍將軍阮高其身穿飛行服,主持了政府會議,在會上大肆宣揚自己的反共情緒。但在反共前線,美國總司令威廉·威斯特摩蘭將軍猶豫不決的態度才是真正的致命弱點。威斯特摩蘭是二戰期間西西里登陸及朝鮮戰爭中的一名身經百戰的將軍,目前被從西點軍校調到南越前線。總的來說,他算是一名理論家,在越共陣地散發了10億張反共傳單,而沒有對其採取猛烈殘酷的進攻,導致約2000名越共分子「開小差」,「逃到」南越部隊,它們不是來與南越合作,而是來充當間諜,破壞其行動的。

在14年的越南戰爭中,1968年是最殘酷的一年。這個遙遠的東南亞國家由血腥的戰爭產生的情緒,導致了世界范圍內的革命運動。後來,這個年代被稱為「68年代」。1968年,美國在形象上受到一次最沉重的打擊,這一打擊始於春節進攻。1月30日,越共和北越部隊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約5萬名越共隊員和越盟正規軍同時進攻了140個各種戰略性重要地點,其中有南越部隊在西貢的總部; 11個師級指揮部中的8個,30個地方城市以及20個空軍基地。毫無疑問,這是整個越南戰爭中最大的一次攻擊。西貢的一部分落入越共的控制中,越共甚至還在那裡建立了臨時革命政府。一支越共突擊隊企圖攻入美國大使館,但被擊退,損失慘重。這次行動十分殘酷。威斯特摩蘭向所有軍事力量發布總動員,要求立即從前一段放鬆時期遭受的損失中恢復過來。他們經過激烈戰斗,重新奪回西貢和其他城鎮,至少有3萬名越共隊員被殺. 春節進攻是一次全面的大規模進攻。雖然這次行動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但並不是一次軍事勝利。美軍幾乎奪回了曾經失去的所有陣地,包括這個國家古老的城市順化。但無論如何,這次行動是整個戰爭的一個轉折點,它向美國和全世界公眾證明,美國的勝利是不可能的。整個三個月期間戰斗一直十分激烈。美國在湄公河三角洲發起反攻,這標志著「稻田地戰爭」的開始。與此同時,越共繼續向美國在溪山的軍事基地施加壓力。後來發生了美國捲入越南戰爭中最嚴重的事件:美來大屠殺。1968年3月16日上午7點30分,美國第
十一團查理連進入美來村。查理連由24歲的陸軍中尉威廉·卡利率領。卡利的頂頭上司歐內斯特·梅迪納命令卡利「消滅全部敵人」。但敵人當時不在美來村。實際上,村子裡沒有多少成年男子,只有婦女、老人和兒童。但「全部消滅」這一命令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執行。卡利首先向一個處於恐怖中的當地人的茅屋開槍,並命令手下人效仿他的行為。到11點,共有347人被殺。關於這次大屠殺的消息在幾個月時間內都沒有向公眾報道,但一名結束兵役的士兵羅納德·賴德諾爾從其戰友處了解了這一事件。他立刻採取行動,向國會議員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到了新聞記者西摩·赫什的手中,他對此事進行了調查—後來因其調查和報道而獲得普利策獎。1969年6月,卡利中尉被送回美國,並被指控為戰爭罪犯。6月29日,在一場震驚全國的審判中,卡利被判處有罪,終身監禁。在審判期間,另一名新聞記者約翰·薩克站在被告一方,並寫了一本書,名為《卡利中尉》。在書中,這位中尉認為他並沒有做什麼,只是在執行梅迪納上尉下達的命令。但這些命令只指向越共隊員,要把他們全部消滅,不保留任何俘虜—而不是指向婦女和兒童。尼克松總統將判決終身監禁減刑至20年。卡利並沒有服滿刑期,於1974年底被釋放,做了一名保險經紀人。梅迪納上尉以及美國師指揮官塞納爾·科斯特遞交了退出軍隊的辭呈。這一事件不僅在美國公眾中,而且在軍隊士兵中都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一分歧,有必要了解曾試圖阻止這次屠殺的3名士兵。克萊姆森大學(南卡羅萊納)教授大衛·伊根在對美來屠殺的研究中,於1988年發現了這3名士兵。他們是修·湯普森、勞倫斯·科爾伯恩和格倫·安德烈奧塔。他們當時駕駛直升機,湯普森是頭頭(同卡利中尉一樣也是24歲)。湯普森的任務是從空中觀察美來村。上午時分,他們清晰看到一名軍官將一名年輕女孩射倒在地,後來,這名軍官又向其頸部開了一槍,將其打死。湯普森決定降落,他們立刻發現許多婦女、老人和兒童的屍體被扔到溝里。他們還看到一隊士兵走向一間茅屋,一位抱著剛出生的嬰兒的年老婦女和一名兒童嚇得呆站在那裡。飛行員們開了槍,以保衛這些平民。他們解救了十幾名村民。格倫·安德烈奧塔救出了一名緊緊抓住母親屍體的兩歲孩子。3個星期後,安德烈奧塔因飛機墜毀而死。湯普森和科爾伯恩向上司遞交了報告,並因其行動得到嘉獎:湯普森獲了十字勛章,科爾伯恩獲得銅質勛章。

雖然美來屠殺不是特種部隊所為,但如果不提及神秘的「綠色貝雷帽」,還無法講述越南戰爭的故事—哪怕是簡短的故事。這支精兵受到極端右翼分子(不僅在美國)的肯定,但同時也因其極端民族主義傾向及殘暴行為而受到垮掉的一代和世界各地自由主義領導人的憎恨。「綠色貝雷帽」由一些志願者組成,他們特別擅長反游擊戰以及叢林戰。他們由越南軍事協作指揮部和研究觀察組指揮,通常稱為特別行動組,於1964年成立。起初,特別行動組的任務是為南越提供訓練及戰略建議,後來,「綠色貝雷帽」便逐漸開始採取秘密軍事行動。他們執行間諜任務,查找越共游擊隊員藏身之處,他們的行動也被稱為黑色行動,包括非法謀殺、蓄意破壞、心理戰以及提供反面消息。他們有直升機和船隻,供他們進入敵人領地,返回他們的基地。特別行動組由2000名美國人和8000名越南人組成,他們都是嚴格按標准挑選的。總部位於西貢附近。他們從邦美蜀、昆嵩和峴港等前方觀測基地接受特別任務。1967年11月後,「綠色貝雷帽」主要集中在三個地點:峴港為北方行動基地,昆嵩為中部及寮國和柬埔寨行動基地,邦美蜀為南部行動基地。他們的標准行動小組(特別偵察組)由3名美國特種部隊士兵和9名南越當地人組成,特別擅長與越共在叢林地區交戰,並同越過北緯17度線的北越人作戰。越共付出了沉重代價後才意識到,這些「綠色貝雷帽」藏在森林中,突然間以極強的火力和強壯的身體及勇氣出現在面前,令他們難逃厄運。

經過1968年的春節進攻以及美國的反擊後,北越正規軍將承擔戰爭的主要壓力。但美國的政治及軍事威望也嚴重受損。共和黨人查理德·尼克松經過競選成為下一屆總統,雖然他是右翼派,但也於1969年1月在巴黎倡導和平談判。

美國基本上承認取得越戰的勝利是不可能的。隨著美國在東南亞地區遭受的軍事失敗,尼克松政府不得不正視國內出現的越來越強烈的不滿情緒。一些情緒激昂的抗議者,如世界著名的重量級拳王卡休斯·克萊拒絕服兵役。電視上有關戰爭的報道更多地強調戰爭的負面影響。越南已經成為窮人反抗帝國主義的一個象徵。大學校園中的抗議活動也十分普遍。在俄亥俄大學,國民警衛隊非法使用武力,在格鬥中打死4名學生。這一騷亂很快傳遍了歐洲的大學,「68年代」一詞(自1968年開始,學生的抗議活動從巴黎遍及德國及義大利的主要城市)成為抗議活動的同義詞。抗議活動以「偉大的越南人民」的名義進行,得到蘇聯國家安全組織—克格勃的組織領導與經濟上的援助。從1970年開始,戰爭波及柬埔寨和寮國。柬埔寨發生的政變推翻了西哈努克親王,朗諾將軍在首都金邊奪取政權。在寮國,政府繼續抵抗游擊隊員。1970年底,根據尼克松總統顧問亨利·基辛格起草的計劃,美國開始逐漸減少駐在南越軍隊的數量。南越將要靠自己的力量進行戰爭,因為美國將限制對其提供武器、彈葯及葯品方面的支持。

美軍開始逐漸撤回美國,到1972年末,在南越只剩下4.3萬名美國士兵� 他們也
即將離開那裡。1973年1月27日,美國在巴黎與北越簽訂和平協約。這場戰爭使美國損失了5.7萬人。在南越的屍體堆積如山。在寮國,巴特寮佔領首都萬象後,掌握了權力。在柬埔寨,紅色高棉領袖波爾布特推翻了朗諾政府。由阮文紹統治的南越一直抵抗到1975年4月30日。這一天,越南人民軍進入西貢,當最後一名美國人乘坐一架直升機從美國大使館上空逃走時,整個世界都感到十分震驚。這場20年前開始的戰爭,旨在阻止印度支那成為共產主義國家,最終以美國撤離而結束。這對西方來說是痛苦的。對越南人而言,戰爭最終使200多萬人死亡,300萬人受傷,1200萬人流離失所。對美國人而言,共有57685人死亡,15.3萬人受傷。在第三個千年到來之際,越南處於和平之中。西貢,現在改為胡志明市,以紀念這位於1969年去世的共產主義政治家,新的一代正在以愛和良好的願望重建這座城市。

H. 中國對越南戰爭是怎麼回事

對越戰爭,即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年對越大規模作戰結束後,邊境地區遭到越南入侵的地帶被肅清。但是越南並不甘心失敗,越軍趁我邊防主力部隊回國之時,趁機對邊界上的部分高地、山頭進行侵佔,並大修工事,和解放軍對陣下去。為了保障邊疆安全,南疆部隊對越軍侵佔的據點進行了拔點作戰。


拓展資料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閱讀全文

與越南戰爭是怎麼打起來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有哪些有名的網站 瀏覽:604
疫情下中國如何對待美國 瀏覽:415
印度麻辣豆腐怎麼做 瀏覽:478
越南聯合聲明都有哪些 瀏覽:318
越南郡相當於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108
伊朗高原北部是什麼地方 瀏覽:291
看看印度人怎麼寫 瀏覽:613
越南戰爭是怎麼打起來了 瀏覽:298
越南話怎麼讀興字 瀏覽:728
義大利鬼片什麼什麼大街 瀏覽:759
印度一線城市一個月能掙多少錢 瀏覽:985
義大利人崇拜什麼人 瀏覽:281
奈及利亞為什麼和中國 瀏覽:985
打完疫苗去印度會怎麼樣 瀏覽:402
在越南讀中專有什麼要求 瀏覽:649
印尼大紅酸枝多少錢一棵 瀏覽:278
去伊朗護照都需要什麼 瀏覽:526
英國人為什麼瘦 瀏覽:325
印尼免簽什麼意思 瀏覽:330
印度火車可以帶多少香煙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