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為什麼中國和蘇聯同時援助越南

為什麼中國和蘇聯同時援助越南

發布時間:2025-08-16 11:26:08

❶ 中國和越南的戰爭

中越戰爭是於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方面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在短暫侵入越南北部之後,中國軍隊在一個月之內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勝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系惡化,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逃亡。

起因:中-蘇分裂

在與法國開戰的越南戰爭初期,共產主義的中國也和越南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對越南的統治者法國不信任。在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殖民主義敵人。

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關系依然緊張,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實施「地區霸權主義」,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侵略了與中國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同時在越南國內進行大規模的「排華」;對中國的領海、領土提出主權要求,宣布把屬於中國領海范圍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並出兵佔領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在中越邊境集結大量軍隊,製造邊境沖突,侵犯中國領土。中國當局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但當時的國際上多數國家卻認為是中國入侵越南,當時的聯合國人權組織還對這場戰爭進行了指責。

戰爭過程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約20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攻擊。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十六個地方團及四個炮兵團,總兵力約十五萬人應戰。由於當時的解放軍戰斗素質、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與越軍相差甚遠。雖然基層指戰員驍勇善戰,但參戰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才完成各個階段的作戰任務。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擊退了入侵中國雲南、廣西兩省邊境的越南軍隊;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侵略軍預備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據戰後中國軍方發表的統計:中國軍隊死6954人,傷14800多人;殲滅、擊潰越南人民軍的第3師、345師、356師,越軍死傷約52000人。越南官方沒有正式發表傷亡人數,只在官方的人民報上羅列了中國軍隊在撤退時對攻佔過的城鎮做出的大規模破壞項目。包括基建設施、廠礦等。而當時負責該項破壞任務的中國軍人透露,被中國軍方破壞的設施多數是中國在抗美援越期間為越南援助和修建的。

戰爭評述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由於邊境糾紛而引發的局部戰爭。但從其發動背景來看,應該是一場中國對內凝聚民族向心力以鞏固其政權;對外展示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的戰爭。

對內: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新一屆領導集體開始執政。由於文化大革命對國內人民造成的對統治階層的信任危機,中國的領導人有必要發動一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

對外:由於當時還處在冷戰時期,中國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國家,在國際上的政治觀點與美國、蘇聯兩超級大國在多個領域多有不同。同時美、蘇對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支援形成了在戰略上合圍的態勢。為了顯示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統治能力和對軍隊的指揮能力;中國不對外國勢力低頭的一貫強硬態度。當時越南的「後台老闆」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戰爭,暫時無暇對中國施加壓力。而美國由於剛剛與中國改善緩和了關系,也樂於袖手旁觀讓中國教訓一下蘇聯的「小嘍羅」越南,以報其侵越戰爭被打敗的「一箭之仇」。中國抓住了這個時機發動了戰爭。

按照戰後綜合各方發布的戰爭評述:「中國軍隊在戰爭發動後僅用了不到兩小時,就將越軍逐回國內」來看。越南確實是占據了中國的部分領土,只不過占據是象徵性和少量的。不然以當時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沒可能在120分鍾後就能將越軍逐出國境。而且中國在「教訓越南」的目的達到後,在越南國內沒有「占據一寸土地,留下一兵一卒」,雙方都退回到實際控制線內,不存在「侵略佔領越南領土」的情形。但是該次戰爭並沒有使中越邊境恢復到和平態勢。中國軍隊在撤軍後,越南軍隊重新回到邊界線上,中越邊境的沖突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期間兩國還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戰役)。戰後中國軍方總結了戰爭帶來的經驗教訓,開始了大規模的軍隊現代化建設。

這場戰爭為中國西南地區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周邊環境。

後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恐懼。1980年代,在雙方的邊界上仍有小的沖突,並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中越的雙方關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從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亞、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

http://hi..com/qqtaoli521/blog/item/09a643382fe835f5b311c7ca.html

❷ 越戰時中國給了越南巨大的援助,為什麼後來越南怎麼和中國幹了起來

越南和中國之間的沖突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和地緣政治因素。首先,兩國在歷史上長期存在領土和邊界爭端,越南曾遭受中國的長期統治,這導致了兩國之間的不信任。其次,在冷戰期間,越南傾向於蘇聯,而中國則是蘇聯的主要對手。越南認為蘇聯在軍事和經濟上對其更有利,因此選擇了與蘇聯結盟。此外,越南在成功抵抗法國和美國侵略後,自信心膨脹,試圖在東南亞地區擴張其影響力。越南希望建立地區霸權,並認為通過與蘇聯合作可以對抗中國。
另一方面,中國擔心越南的擴張主義政策會威脅到自身的安全。中國一直堅持對南海諸島的主權,而越南則希望獨占這些島嶼的控制權。這種領土爭端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最終,中國決定先發制人,對越南進行了軍事行動,以防止越南的進一步擴張。
總的來說,越南和中國之間的戰爭是由歷史恩怨、地緣政治競爭、意識形態差異以及領土爭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❸ 1965年中蘇兩國為何同時支援越南

1965年中蘇兩國同時支援越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共同應對美國「遏制共產主義」的戰略意圖

中蘇兩國都意識到了美國在越南的軍事擴張背後所隱藏的「遏制共產主義」的戰略意圖。一旦南越失守,可能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整個東南亞地區倒向社會主義陣營。為了維護各自在東南亞的利益和影響力,中蘇兩國都選擇支持越南。

二、維護中國國家安全的需要

對於中國而言,越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一旦美國在越南建立軍事基地,將直接威脅到中國的西南邊疆安全。此外,美國偵察機頻繁侵入中國領空,也加劇了中國對國家安全的擔憂。因此,中國出於國家安全考慮,決定支援越南。

三、蘇聯提升在東南亞影響力的策略

盡管中蘇關系在六十年代初已經惡化,但蘇聯也意識到增強對越南的支持能夠提升自己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以與中國在國際上抗衡。因此,蘇聯逐步加大了對越南的援助力度,包括提供軍事裝備、經濟支持和技術協助等。

四、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援助請求

越南民主共和國在戰爭爆發後向中國和蘇聯都發送了援助請求。這一請求也促使中蘇兩國同時作出支援越南的決定。

綜上所述,1965年中蘇兩國同時支援越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些原因共同促成了中蘇兩國在越南戰爭中的立場和行動。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為什麼和越南打仗

中國人不是講究已牙還牙,已眼還眼,什麼時候變成,被人"打了",還高喊"不在乎了",這是中國人嗎?

❺ 中國當初為什麼要幫越南,又沒有什麼好處

當時越共主席是胡志明哦,他跟周總理毛主席不但志同道和而且私交甚好,在中國剛剛建立新中國的時候,美帝國主義在中國四周實施全面封鎖,為了打破這種被封鎖的局面同時也為了胡志明主席提出的強烈請求,我們國家決定無償援助越南,可以說當時的越南人命是非常感謝中國人民的,胡志明多次到北京回見毛主席表示感謝,只可惜後來胡志明去世,而蘇聯的霸權主義也日益猖獗,越南的領導人過分相信蘇共的一切號召,漸漸走上了親蘇反華的道路,。

❻ 我國建國初期為什麼大量援助越南、阿爾巴尼亞等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以獨立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已經形成社會主義同帝國主義兩大陣營對抗的局面,美國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執行的是從扶蔣反共、助蔣內戰到敵視新中國政權的政策,所以中國共產黨確定,新中國在對外關繫上要實行「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的政策。首先是聯合蘇聯、各人民民主國家和各被壓迫民族,站在國際和平民主陣營方面,共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使新中國很快就得到了世界人民民主國家的承認。10月2日,蘇聯首先與新中國建交。中蘇兩大國建交,帶動了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阿爾巴尼亞、越南等10個東歐和亞洲的人民民主國家與中國建交。此外,印度、瑞典、丹麥、緬甸、瑞士、印度尼西亞等國也相繼與中國建交。

「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也為新中國經濟建設爭取到所需資金和技術。1949年12月,毛澤東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蘇聯。1950年2月14日,兩國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條約規定,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國之侵襲而處於戰爭狀態時,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雙方根據鞏固和平與普遍安全的利益,對有關中蘇兩國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國家問題,均將進行彼此協商。還規定:「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及不幹涉內政的原則,發展和鞏固中蘇兩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關系。」按照這一原則,兩國又簽訂了處理中蘇遺留問題的協定,包括歸還大連、旅順及中國長春鐵路,以及蘇聯援助中國3億美元貸款等協定。在此以後,中國從東歐國家也爭取到約7.3億美元的貸款。這對亟待恢復國民經濟的新中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新中國外交的另一重要政策是「另起爐灶」。就是說,新中國不承認原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外交關系。鑒於當時一些國家仍支持國民黨集團或企圖製造「兩個中國」,因此,中國政府堅持建交前必須進行談判,對方必須同國民黨集團斷絕外交關系,在聯合國支持中國恢復自己的席位,並將各該國管轄地區內屬於中國的財產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此相聯系的還有「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政策,就是不急於得到帝國主義國家承認新中國,先把帝國主義在華殘余勢力清除一下,把屋子打掃干凈了,再請客人進來。

上述這些外交政策,終於把舊中國的屈辱外交改造成為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

❼ 中國為什麼要對越南進行反擊戰呢

原因:上世紀70年代中美開始接觸,讓蘇聯感覺到了「重大威脅」。蘇聯加速拉攏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蘇譽凱聯,並在南北統一後,立即開始了反華的舉動。對內加大迫害華僑華人,對外頻頻騷擾我國邊境,中國政府的盡力忍讓進一步強化了越南的自信和野心。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不斷武裝侵犯我國領土的越南地區霸權主義者進行自衛反擊戰。

越南當局在蘇聯的慫恿和支持下,出於其民族擴張主義野心,背信棄義,認友為敵,把中國當成「頭號敵人」,瘋狂反華排華,不斷對我國進行武裝侵犯和挑釁。

越軍侵佔我國領土,毀我村莊、殺害我軍民,嚴重地威脅和破壞我國邊境地區的安全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國政府多次提出警告和抗議,越南當局一概置之不理。我邊防部隊忍無可忍,奉命於2月17日始對越南侵略者進行懲罰性自衛反擊。

在20多天的作戰中,我邊防部隊重創越軍4個正規師10個團,斃敵37300餘人,俘敵22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摧毀了越南激局北部地區針對我國構築的大量軍事設施,給越南侵略者以有力的打擊。在政治上,軍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在完成預期目的之後,中國邊防部隊於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7)為什麼中國和蘇聯同時援助越南擴展閱讀:

1979年對慶鉛喚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

越南經過這場戰爭後也變得疲憊不堪。通過十年的輪戰,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中國和蘇聯同時援助越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色印尼達瑞項目在什麼地方 瀏覽:718
伊朗為什麼不自己印錢 瀏覽:12
中國傳媒大學學費多少 瀏覽:460
印尼現在什麼樣子 瀏覽:842
中國哪些項目第一 瀏覽:925
英國國旗一般有多少個 瀏覽:186
中秋節在伊朗吃什麼 瀏覽:819
中國每年有哪些紀念日 瀏覽:812
印尼來華工作簽證怎麼辦 瀏覽:412
為什麼中國和蘇聯同時援助越南 瀏覽:293
中國少年出版社買書多久到 瀏覽:281
印尼虎什麼背景好 瀏覽:828
俄羅斯如何報道中國的 瀏覽:173
中文怎麼說到伊朗 瀏覽:451
如何分辨印度種族 瀏覽:69
印尼燕窩一斤要多少錢 瀏覽:760
美國制裁伊朗憑什麼抓孟晚舟 瀏覽:781
去越南買手機多少錢 瀏覽:378
印度辦貿易公司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117
印度有多少人是一樣的臉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