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人歷史怎麼寫

越南人歷史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5-08-09 14:50:30

⑴ 越南歷史上屬於中國嗎

1. 古越南人屬於中國百越族的一支,公元前214年,秦軍征服南越,設立三郡,其中象郡就在越南北部。
2. 越南王國的創立者最早均為古中華人。越南在秦悶桐皮朝被鬆散地統一,在秦漢的改朝換代中,開國國王當然也是中國人,開國前是秦王朝南海郡民軍司令,乘秦末內亂而獨立為南越王國(首都廣州,轄越南北部)。
3. 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及其後的開疆拓土戰爭中,中國將其並入漢國,故土的越南北部分為數郡(越南河內的交趾郡,越南清化的九真郡,越南東河的日南郡)。
4. 公元4世紀東晉時代,中國開始分裂了長達260年的最長、最大分裂,直到隋朝,此時越南北部依然繼續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大分裂給南方偏遠地區也帶來一些好處,因受中國北方戰亂的影響,大量漢人從中原一帶大量南遷到原來沒有太多中華文化的地方,如廣東、廣西、福建和越南等,這些人各種各樣,但最主要的成分卻是著名的客家人(在當時即為漢人)。
5. 在當時幾個地區的漢文化都不高,而且差不多。不幸的是,盡管有大量的華人移民到越南,但那是因各種戰亂而南遷的中華人,他們的南遷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因為殖民和移民的原因,相當部分的越南人多少有華人的血統,甚至說在1000年前他們就是中國人亦無不可。
6. 中國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唐朝帶給中國對外的最大成功,是恢復隋朝的固有疆土。唐王朝最初的目標只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國的威脅源。接連不斷的軍事勝利,刺激了當權者的雄心,使唐王朝的疆域回到盛漢王朝時的版圖。唐朝立國60年後,越南重新並人唐帝國,設安南總督府於河內。
7. 唐末的勢微有如漢末,非中華本土部分全部脫幅而去,需要下一個鼎盛的帝國重新拿回。當下一個強盛帝國久久不來時,那這些地區就獨立成功了。事實上世界歷史上強大帝國周圍的國家,大都是以這種形式完成獨立過程的。
8. 越南的失去與宋王朝的軟弱有關。宋朝初曾擺平了獨立了60年左右的南漢王國,但對南漢王國中的越南部分則不在乎了。本可收復北越南部分,但在宋朝皇帝自己的不爭氣和偏安習性上,加上越南人的乖巧,一個交趾王國遂在中國批准之下,合法成立。
9. 後來1000年左右的沖突中,每每越南人一下跪表示謝罪和悔意,古近代中華帝國就會滿意。交趾王國也採用事奉大國政策,對中國的恭順程度,較之高麗王國,有過之無不及。
10. 明朝時因越南的內亂給了明帝國一個機會,派兵攻入越南,此時交趾王國已改名安南。於是,中國宣布撤銷安南王國,改稱交趾省。這個10世紀起脫離中國而獨立的國土,再回歸祖國。
11. 但經400餘年的隔絕輪亂,統一的條件已非常不成熟,維持了20年的時間後,明朝終於鬆手。此後近500年的時間里,沖突僵持一陣後,越南每每乞求清朝寬容,古近代中國大都面對現實而又顯大度,只求一個名義上的宗主國。
12. 另一個唐時的殖民地朝鮮自唐末脫離中國後,中國再沒去打擾過它,而且一直受到中國這個宗主國的保護,至今已獨立了1100年之久,這些年中若有沖突發生,妥協的方式有如越南對中國。
13.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設九郡,其中三郡就是越南北部和中部。
14. 此後直到五代十國,越南都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郡縣,也就是越南的「郡縣時代」。
15. 在此期間,越南的經濟和文化都得到發展,人民起義也未曾斷絕。到了五代十國,由於中國分裂,安南地方勢力便乘機獨立,建立吳氏割據政權。
16. 此後越南又屢次變故,南宋時,越南李氏王朝李英宗被封為安南王,越南正式擁有國號。
17. 李朝政權鞏固後,開始南侵擊敗占婆,他們也曾在北宋時北侵中國,但被宋軍擊敗。
18. 1225年,越南進入陳朝統治,陳朝繁榮強大,還曾成功地擊敗了侵略越南的蒙古軍隊,維護了國家獨立。
19. 明代時,因外戚奪權,胡朝建立,明成祖派兵干涉,滅胡朝,佔領越南十三年,後不得已撤軍。越南又進入黎朝時期,此時期的越南軍,南滅占婆、北侵大明,還迫使寮國臣服。
20. 黎朝末期,越南分裂,隨後便被西方殖民者控制,後來淪為法國殖民地。
21. 因為越南與中國戰事不斷,所以北部邊疆存在不少領土糾紛,至今未能妥善解決。

⑵ 越南屬於中國的歷史,求解答

越南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古越南人屬於中國百越族的一支,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越,並設立了三郡,其中包括位於越南北部的象郡。越南的開國君主最早都是古中華人,越南在秦朝時期被鬆散統一,在秦漢更迭之際,越南北部成為了南越王國的一部分,其首都設在廣州,統治范圍包括越南北部。
在漢武帝及其後的擴張戰爭中,中國將其並入漢國,越南北部成為了漢朝的幾個郡。到了公元4世紀的東晉時代,由於中國的大分裂,越南北部依然繼續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大量的漢人因戰亂南遷至廣東、廣西、福建和越南等地,其中包括著名的客家人。這些移民使得越南北部在文化上與中國有了更深的聯系。
唐朝時期,越南北部重新並入唐帝國,設立了安南總督府。然而,在唐末,越南逐漸脫離了中國的控制,建立了獨立的政權。宋朝時期,盡管中國曾試圖恢復對越南的統治,但最終未能成功,越南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明朝時,中國曾因越南內亂而派兵入侵,但在維持了20年的統治後,最終還是放手。此後,越南一直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存在,並與中國的關系時好時壞。
越南在歷史上曾是中國的郡縣,尤其在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的「郡縣時代」,其經濟和文化得到了發展。到了南宋時期,越南正式擁有國號,並在此後建立了強大的陳朝和黎朝。明代時期,越南曾短暫被明朝佔領,但最終又恢復了獨立。
越南在歷史上與中國之間的領土糾紛至今未完全解決,這些問題源遠流長,涉及多個朝代和時期。

⑶ 越南人的祖先是否是先秦時代從中原移民過去的漢人後裔

查看歷史上有關於越南這個國家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越南的祖先其實是中國人。最早的越南人其實是我國秦朝時期中原地方的漢人。

三、綜述

從上面的闡述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越南一直以來與中國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系,甚至可以說越南人的一部分祖先就是中國秦朝時期的一部分漢人。

⑷ 越南的歷史

歷史

越南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4世紀已生活在紅河流域的中下游,並逐步形成了部落聯盟。從公元前111年起,越南處於中國封建王朝的管轄之下,直到中國的宋朝以前都是中國的郡縣,當時越南稱為"交趾"、"安南",這就是越南歷史上的郡縣時代。公元968年,丁部落建立"大瞿越國",自稱"大勝明皇帝"。從此,越南擺脫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成為自主的國家,但仍然與中國保持"藩屬"關系。1802年,越南的阮氏政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1804年,定國號為"越南"。1858年法國殖民主義者侵略越南,1884年阮氏王朝與法國簽訂了《順化條約》,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1885年,中國清政府和法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承認越南是法國的保護國,結束了越南的"藩屬"關系。法國佔領越南後,全面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將越南分割為交趾支那、安南、東京三個部分,將它們和柬、老拼湊為"法屬印度支那聯邦",集大權於法國總督一身。

越南人民為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進行了長期的英勇斗爭。1945年8月19日,越南八月革命成功。同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內巴亭廣場發表"獨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3日,法國對越南發動殖民主義戰爭,越南人民進行了9年的全國抗戰。1954年5月7日,越南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迫使法國於同年7月20日簽訂了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全部解放了越南北部國土。此時,越南從北緯17 劃分為南北兩方。

日內瓦協議簽訂後,美國取代法國,在南方扶持親美政權。1960年12月20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戰線成立,越南進入了抗美救國時期,也就是著名的越戰時期。經過長期的軍事、外交斗爭,1973年1月27日,越美在巴黎簽訂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被迫從越南全部撤走。1975年春季,越軍對西貢偽軍發動總攻擊,同年4月30日解放西貢,5月1日解放南方全境,統一了越南。1976年7月2日,越南國會正式宣布南北統一,並更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姓名與稱呼〕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介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陽核挪與牙之美〕

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種嚼食濱榔的特殊愛好。他們常將按椰擦上一點石灰膏或鹼發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產生化學反應,汁不吞咽,順嘴角流出,嚼到無汁時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後甜,可刺激神經,提神醒腦,除積消腫。京人還把擯榔當作信物,無論求婚、請客,均送上一顆擯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風,過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歲就開始染牙。按照他們的習俗,開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徵已經成年可以成親了。從此,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參加當地舉行的任何娛樂聚會,參加對歌,選擇對象。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古風已日漸衰微,但在越南農村,你依然還可以看見不少老年婦女的牙齒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們眼裡,保持牙齒潔白如玉是品質不良、作風不正的表現,而將牙齒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節日】

越南也使用陽歷與陰歷,除了國家法定的節日如元旦、國際勞動節、國慶節等外,越南也過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與中國人一樣,陰歷的春節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越南有一句民謠「肥肉姜蔥紅對聯,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節到了,要為過節准備豐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門口貼上大紅對聯,高高的幡旗隨風飄揚,爆竹鳴響。從這句民謠中,可見越南人對春節的重視程度。在新年與舊年交接之時,越南人也有守歲的習慣。除夕夜,人們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娛樂,後傳人民間。所謂的軍鼓實際上是一隻木桶或洋鐵桶,在村頭立兩根柱子,用麻繩或鋼絲繩將桶綳緊後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繩子使其發出鳴鳴的響聲,男女雙方各站一邊,邊敲邊對歌,笑語歡歌匯集在一起,氣氛歡快熱烈。一些青年男女通過對歌建立感情,確立戀愛關系。

【祖先崇拜】

越南人也和其他東方人一樣,注重孝道。在每一個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識。對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篤,因而對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視,世代承襲,形成規模。人們認為,親人雖然死去,但他的靈魂仍然存在,對後人還起著保護和督促作用,主宰人們的一切活動,人間許多災害禍福,都要依靠先靈庇佑與解脫。

越南人每家每戶都沒有神龕、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壇,是敬奉祖先神的聖地,任何人不可觸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穢。在城裡,由於住處狹窄,祭壇的設法小型多樣。如在牆上釘塊板或使用櫃頂作為供奉祖先的祭壇。祭壇中央擺上一個香爐,兩旁是兩根香燭。香爐前擺上用細腰紅漆木盤或塑料。玻璃盤盛放的水果,此外還擺上一對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壇兩邊還貼有對聯,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孫賢萬代昌」、「福生禮儀家堂盛,祿發榮華福貴春」等。
越南人視祭把供奉祖先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養育之思。許多家庭盡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節來臨前,必須重新布置祭壇,插上香燭,擺上供品。春節三天期間,祭壇總是香火擦繞,合家吃團圓飯前,家長和族人都要禱拜。

越南人對祖先的崇拜還表現在忌名上。平時,子孫忌提到祖輩、父輩的名字,如果現實生活中一些名詞與祖輩、父輩的名字相重,要迴避或用同義詞代替。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讓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亂喊,對先祖不敬。如果被別人指著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罵,被奚落或被辱罵者會認為是受了奇恥大辱,會激起深仇大很。近年來,忌名在城市已少見,但在農村,這一習俗仍保持。

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風水、精靈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樹、野獸、刮風下雨等,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有精靈寄寓其中,應當供奉祭掃,以求祛災降福。如在河內棟多郡的金蓮村,至今還保存著一塊立於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銘。在農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樹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裡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們在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談舉止中不能冒犯它,低聲稱它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還要供奉上各種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葉茂的古樹,他們認為這些長期經受狂風暴雨、雷電襲擊的大樹能存活下來,樹下必定有神靈,因此經常有人在樹陰下,尤其在榕樹下擺設香案或在樹旁空地建蓋廟宇,風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於此。

【宗教信仰】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⑸ 越南人的祖先是先秦時代從中原移民過去的漢人嗎

認為越南人的祖先是先秦時代從中原移民過去的漢人後裔,這正是時下流行的,一種有爭議的觀點,正是這些中原的移民,把華夏文明傳播給了當時正處於蠻荒時代的越南。

古書記載,公元前207年秦始皇就在該地設置了管理機構。那時起,越南便處於中國封建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史書稱為郡縣時代。秦末農民戰爭時期,秦朝的龍川縣尉趙佗脫離秦朝統治,在嶺南建立南越國,定都南海即現在的廣州,自稱南越武王。這是越南人都公認的越南歷史上第一個獨立國家。

在部分歷史學家的看法中,越南人和中國人同宗,都是炎黃子孫。

與越南人歷史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催婚怎麼處理 瀏覽:281
怎麼看待中國偶像市場 瀏覽:652
為什麼到越南都要從香港轉機 瀏覽:519
英國體育品牌有什麼 瀏覽:866
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怎麼樣了 瀏覽:927
印度煉油能力如何 瀏覽:981
印度姑娘怎麼上班 瀏覽:559
義大利窗簾有皺紋怎麼辦 瀏覽:71
義大利的美食有哪些些 瀏覽:344
伊朗著名的是什麼 瀏覽:796
20萬人民幣可以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386
中國怎麼時候收回庫頁島 瀏覽:197
歐洲英國分手費多少錢 瀏覽:464
印度為什麼要去美元化 瀏覽:157
越南苗族習俗有哪些 瀏覽:452
聖亞加塔在義大利的哪個城市 瀏覽:791
中國生態大觀園怎麼走 瀏覽:346
中國象棋的馬怎麼走 瀏覽:566
中國跑通小店自救模式是什麼 瀏覽:782
民國時期去英國坐船需要多久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