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美援越戰爭的援越
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國先後派出了高炮、工程、鐵道、掃雷、後勤等部隊,總計32萬餘人,最高年份達17萬餘人,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築路、構築國防工程、掃雷及後勤保障等任務。中國支援部隊在越南艱難而光榮的歷程,分為兩個階段: 1965年6月開始到1970年7月結束。這一階段是越南戰爭最激烈最艱難的階段。據此,中國共派出了32萬支援部隊,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修建和搶修鐵路、機場、通信、工程、設防工程等任務。其戰況是:
防空部隊,赴越協助越北防空作戰,保護交通線。根據中越兩軍協議和1965年7月14日越軍總參謀部的請求,援越高射炮兵部隊首批於1965年8月1日入越。第一批系第六十一、第六十三支隊,分別從雲南、廣西開赴北越作戰,至1966年2月回國;第二批,高射炮兵部隊於1966年2月入越作戰,至1966年10月回國;第三批,高射炮兵部隊於1966年10月入越作戰,至1967年6月回國;第四批,高射炮兵部隊於1967年1月入越作戰,至1967年8月回國;第五批,高射炮兵部隊於1967年5月入越作戰,至1968年1月回國;第六批,高射炮兵部隊於1967年6月入越作戰,至1968年1月回國;第七批,高射炮兵部隊於1967年8月入越作戰,至1968年3月回國;第八批,高射炮兵部隊於1968年1月入越作戰,至1969年2月回國;第九批,高射炮兵部隊於1968年3月入越作戰,1969年2月回國。至1969年4月止,高炮部隊入越輪換作戰,計有16個支隊、轄63個團和50個隊屬高炮營、及部分高機連和勤務分隊等,總計15萬餘人。主要擔負河內至友誼關鐵路線北寧至諒山段、河內至老街鐵路線安沛至老街段、新建的克夫至太原鐵路線以及太原鋼鐵基地的防空作戰任務,並掩護中國援越工程部隊的施工。
美機對越南北方的轟炸,戰術變化多端。對地面目標實行狂轟濫炸;對防空部隊,實施電子干擾炮瞄雷達,使用「百舌鳥」反雷達導彈;對人員,使用殺傷力大的鋼珠子母彈、氣浪彈和蝴蝶彈等。針對美機的戰術變化和殺傷力強的新式武器及狂轟濫炸等特點,高炮兵部隊採取重點設防與機動作戰相結合的戰術和集火近戰的打法,從被動中爭取主動,殲滅美機,保衛目標的安全。在歷時3年9個月的援越抗美防空作戰中,共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1608架,沉重地打擊了美國侵略者,保衛了越南北方領空,有力地支持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斗爭。1968年3月31日,美國政府迫於國內和國際壓力,對越南北方的轟炸開始「逐步降級」。5月31日,越美兩國政府在巴黎開始和平談判。從11月1日起,美軍停止轟炸越南北方。據此,經中越兩國政府商定,中國援越高炮部隊於1969年4月底前陸續回國。
幫助修建內排、安沛兩個現代化機場和飛機洞庫。越南北方的原有機場不能起降噴氣式飛機,對抗美作戰影響很大。應越南政府要求,中國空軍和民用航空局於1961年至1965年間,派專家組進行設計、指導,並提供成套設備和材料。機場之飛機洞庫,於1968年9月16日至1969年11月5日由中國支援第七支隊修建。1965年1月,越南要求中國在安沛援建一個空軍機場。5月,承建該機場工程的中國支援第三支隊先遣人員抵達安沛,開始現場勘察設計。安沛機場地形復雜,瀕臨紅河,群山環抱。安沛又是美機空襲的重點之一,市區又被炸成一片瓦礫。第三支隊於11月22日正式動工,經過3年6個月的艱苦奮戰,於1969年5月21日全部竣工。該機場飛機洞庫於1968年9月開工,於翌年10月27日提前完工,工程質量優良。
中國支援部隊第一支隊赴越搶修、改建、新建鐵路。1965年初,美國侵越戰爭升級,連續對越北進行空襲,僅4月3日至6日,出動大批飛機連續轟炸5座鐵路橋梁。由於敵機轟炸破壞,越南北方僅有的幾條鐵路基本上處於癱瘓狀態。4月27日,中越兩國政府簽訂了關於幫助越南修建鐵路和提供運輸設備器材的議定書。中國幫助越南在河內以北地區修建的鐵路工程項目達100個,第一支隊於1965年6月23日,兵分兩路,從友誼關河口赴越,執行對河內以北地區鐵路的搶修、搶建任務。指戰員們克服美機轟炸、酷熱多雨、洪水泛濫以及不易就地取材等困難,奮戰至1970年6月5日,提前完成了各項工程。共計完成了新建鐵路117公里、改建鐵路362公里、搶建鐵路戰備工程98公里,新建鐵路橋梁30座、隧道14條、新建擴建鐵路站段20個、架設通信線路1023對、敷設水底通信電纜近8公里。各項鐵路援建工程的圓滿完成,不但使越南河內以北地區鐵路干線長度由508公里增長到554公里,而且使主要路段聯絡成網,使運輸能力成倍提高,僅河(內)友(誼關)線鐵路運輸能力由原來的146萬噸提高到280萬噸,有力地保障了越南抗美戰爭的運輸需要。
同時,第一支隊按照中越兩國協議,擔負了上述鐵路干線的維護工作,圓滿地完成任務,保證了河內以北地區各條鐵路的暢通,為越南抗美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於1970年7月1日,全支隊奉命回國。
工程部隊修築友誼公路。中越兩國政府於1965年5月30日,簽訂了《關於中國援助越南修建公路的協定》和議定書,由中國派出工程兵部隊幫助越南修建公路任務。新建和改建友誼1號、3號、7號、8號、10號、11號、12號7條公路。預計總長為1211公里,其中新建664公里,改建547公里。擔負援越築路任務的中國後勤部隊第四、第五、第六支隊,轄16個團、1個民工總隊、25個測量設計隊和4個鑽探隊,配屬6個高炮營及部分高機分隊等部隊,共8萬餘人。在中國後勤部隊修路工程指揮部的率領下,從1965年9月開始相繼入越,投入施工。四支隊擔負1號公路(表儀至坂質)、3號公路(伯行至飛干)修建任務;5支隊擔負7號公路(朗達至班菲)、11號公路(平盧至巴溪)修建任務;6支隊擔負8號公路(老街至孟康)、10號公路(老街至巴丹)、12號公路(班南貢至西庄)修建任務。
在越南擔負修建公路任務,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工程築路部隊全部完成了兩國協議規定的築路任務後,於1968年10月全部回國。在3年多時間里,中國後勤修路工程部隊為越南建成了7條干線公路及附屬防護設施,並保證了這7條公路及2號公路北段的暢通,共計修路1206公里,橋梁305座、總長6854米,涵洞4441座、總長46938米,完成土石方3050萬立方米。此外,還完成了協議以外10號公路放丁至萊雲橋的公路接線工程,和太原至同登16號公路的維修任務。越方代表驗收認為:上述所建公路,工程質量優良、美觀。1968年7月23日,胡志明在慶祝實現「中國援助越南修建公路協定」時說:「你們為越南雖然只修了1200多公里的公路,可是你們的情誼勝過幾千公里、幾萬公里!」
中國後勤部隊援助越南東北群島和紅河三角洲地區,緊急構築永久性設防工程。擔負這項施工任務的第二、第七支隊,奉命於1965年6月9日和1966年12月15日,先後赴越。第二支隊負責的永備工事、海底電纜、通信線路的施工任務,分散在15個島嶼和8處岸防要點上。經過艱苦奮戰,第二、第七支隊均超額完成了援越施工任務。完成的主要工程有:坑道239條、總長2.5萬多米,坑道口露天炮陣地138個,掘開式永備工事149個,海底通信電纜15條、總長103公里,永久性道路和施工道路171公里、橋梁14座、涵洞21個、碼頭9座。共計完成土石方84.76萬立方米。相當於沿越南北方845公里長的海岸線,堆築了一道高寬一米的護牆。越方對各項工程的評價說:「工程抗力均超過越方要求,工程質量高,堅固,適用,偽裝好。」
中國通信工程大隊援助越南架設通信線路。1965年7月31日,中越雙方商定,由中國派出一個通信工程大隊,幫助越南在萊洲、山蘿和奠邊府等地區修建通信設施。中國通信工程大隊擔負了這項任務,於1965年8月18日入越施工。指戰員們為改善越南西北地區的軍事通信條件,保障作戰中的通信聯絡,克服了種種困難,於1966年7月10日提前並超額完成了施工任務,共架設了通信線路330桿公里,掛線894對公里,安裝了4個載波電話站,還架設了由其中一個電話站至越南西北軍區駐地的中繼線。該大隊完成任務後,於7月全部回國。
中國支援部隊在越南艱苦戰斗歲月里與越南人民和軍隊並肩作戰,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使美國在越南投入高達56萬之多的部隊,年度所耗戰費多達300億美元,但依然不能使戰局朝著它所希望的方向發展;傷亡人數驟增,到1968年下半年,每周平均死亡200多人,僅這一年美軍死在戰場上的就有14592人;引起了美國國內反戰情緒不斷高漲。在此情況下,美國不得不在1968年11月宣布,無條件停止對越南北方的轟炸和炮擊。中國支援部隊在越南完成了第一階段既定的任務後,於1970年7月全部撤離回國。 從1972年5月開始至1973年8月結束。美國1968年底停止了對越南北方的轟炸,1969年初在巴黎與越南開始談判。從此,越南戰爭進入了邊打邊談判的階段。到1972年3月底,越南南方武裝力量在越南北方的支援下,發動了全面攻勢,接連取得了重大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美偽政權。美國為了切斷來自越南北方的支援,保住阮文紹傀儡政權,在大舉增調海、空兵力,恢復轟炸越南北方的同時,於5月9日開始對越南北方沿海航道、港口、河道實施大規模的水雷封鎖。僅5月9日清晨就出動美海軍艦載機100餘架,各型艦只6艘,在對海防、廣安、鴻基、塗山等沿海地區進行轟炸和炮擊之後,即以艦載機40餘架實施佈雷,並逐步擴大范圍,先後封鎖了海防、勒苗等重要航道及太平河、馬江、格會口、格梭口、箏河、日麗河、城門河、紅河口、文奧河、茶李河、勒縣河、格禁河。其後還多次進行補充佈雷。美國對越南北方重要港口及內河航道布設水雷,實行全面海上封鎖,使越南北方接受外援物資和對越南南方支援的主要運輸線被切斷,企圖以此迫使越南在巴黎談判桌上讓步。停熄3年多的戰火又在越南北方重新燃起。越南政府於美國佈雷的當天,就要求中國派海軍部隊幫助掃雷。根據越方的要求。為了幫助越南人民打破美軍的海上封鎖,中國政府同意立即按計劃再次開通中越間隱蔽的海上航線,向越運送糧食和其他物資。同時依照中越兩國軍隊總參謀部達成的協議,中國人民解放軍除抽調汽車部隊在兩國邊境地區擔負援越公路運輸任務外,又承擔了協助越軍掃除沿海的美軍水雷和搶建野戰輸油管的任務。
中國掃雷隊各艇輪番作戰,指戰員夜間出海掃雷,白天還要在空襲威脅下搶修機器。中國援越掃雷隊取得節節勝利,引起了美軍的不安,美機經常在掃雷隊錨地和掃雷區域偵察盤旋。8月20日開始,每天都有美機前來低空偵察,夜間投照明彈。8月27日上午,美機悍然投彈轟炸了掃雷隊黃洲指揮所。中國掃雷隊仍堅持不懈地進行戰斗。1973年5月17日,掃雷工作全部結束。8月27日,中國海軍掃雷工作隊勝利回國。在越南的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里。共出海586艇次,總航程2.78萬余海里,其中掃雷526艇次,航程近1.75萬海里;掃除各種水雷42枚,另與越方共同摸掃5枚;相繼疏通了越南北方最大海防、鴻基、錦普等港口至東北群島的各條航道,總清掃面積達201平方公里,並多次引導中越運輸船隻安全進出上述各港,為打破美軍的海上封鎖做出了貢獻。
幫助鋪設野戰輸油管。美軍對越南北方實行海上封鎖後,越南緊急請求中國幫助鋪設5條野戰輸油管,經廣西邊境向越南輸油。中國克服了困難,迅速生產出鋪管所需的全套設備和專用車輛,並以最快的速度向廣西邊境調撥了充足的援越油料。按照越方的要求和中越兩國軍隊達成的鋪管協議,從1972年5月31日至1973年2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抽調部隊和民兵8000多人次,並配備大批機械、車輛,在憑祥至友誼關、防城港至灘散兩地段,鋪設了5條援越野戰輸油管,總長159公里,連同新建擴建的油庫、泵站、通信設施和鐵路專線等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0多萬立方米。防城輸油管全長99公里。這兩個地段的輸油管,分別於1972年6月15日和11月6日開始向越南輸送油料。
越南的海上石油運輸逐漸恢復正常。應越方要求,中越邊界野戰輸油管輸油至1976年6月30日才停止。4年間,中國通過輸油管向越南輸送的汽油、柴油總計近130萬噸,占越南抗美戰爭期間中國援越石油總量的一半多,有力地支持了越南保衛北方、解放南方、統一祖國的偉大斗爭。
在中國海軍掃雷工作隊的支援下,越南軍民不僅沒有在美國的轟炸和海上封鎖面前屈服,反而越戰越勇,終於迫使美國政府承認侵略戰爭的徹底失敗。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國、南越阮文紹政權四方在巴黎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
Ⅱ 打越南的兵是什麼兵種
打越南的兵種有很多種,具體要看當時進行戰斗的國家和軍隊。以下是一些可能參與過越南戰爭的兵種:
1. 美國陸軍:美國陸軍參加了越南戰爭並派遣了大批軍隊進入越南執行任務,其中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和空降兵等。
2. 韓國軍隊:韓國軍隊也曾在越南戰爭中派遣過大量的軍隊,主要包括步兵、戰斗工兵和醫療支援等。
3. 澳大利亞輪讓軍隊:澳大利亞軍隊在越南戰爭中也有參與,主要以步兵和特種部隊的形式出現。臘瞎局
4. 越南共和國軍隊:越南共和國軍隊是神薯越南南方政府的軍隊,也曾參加過越南戰爭,並派遣了陸軍、海軍和空軍等部隊。
5. 越南民族解放軍:越南民族解放軍是越南北方的民族解放軍隊,也參加了越南戰爭。他們包括了各種兵種,如步兵、野戰炮兵、坦克部隊以及防空部隊等。
需要注意的是,戰爭期間有很多國家和組織都派出軍隊或提供援助,因此參與戰斗的兵種也非常多樣化。
Ⅲ 中越戰是哪年
1979年中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 。
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3)跟越南作戰的軍隊叫什麼軍擴展閱讀:
發生原因:
1、第一方面國際原因,美國想利用中國和蘇聯關系的惡化,來緩解蘇聯方面給美國的政治壓力。蘇聯想牽制住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這和越南的目的一致東南亞方面這些小國的摩擦比較多。
2、第二方面中國原因,當時間柬埔寨受到了越南的進攻,而柬埔寨請求中國的幫助。中國內部出現了政治矛盾,而這場戰爭可以轉移內部矛盾。中國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越南和蘇聯兩個國家結合,給我國邊境造成威脅。越南如此迫害我國華僑,我國不能坐以待斃。
3、第三方面越南原因越南想擴大領土,中國就是它的鄰國,而它也迫切想證明自己第三軍事大國的能力。越南得到了蘇聯的支持,野心開始變得非常大。越南另一部分人民對中國不滿。
Ⅳ 中央軍委認定中越自衛反擊戰參戰部隊有哪些
參戰部隊:
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雲南省軍區5個邊防團)、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臨時調任的熟悉越軍戰法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
(4)跟越南作戰的軍隊叫什麼軍擴展閱讀:
作戰結果:
1、根據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編的《越南人民軍50年(1944~1994)》1979年2.17日-3.18日的戰斗:
越南軍民消滅和重創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8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中國軍隊在戰爭中損失了62500人,280輛坦克和裝甲車,118門大炮。越南方面被摧毀了45000座農舍,60萬平方米城市住宅,900所學校,428所醫院。
2、根據昆明軍區後勤部編寫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工作總結》敘述了1979--1987年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後勤工作的情況: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解放軍共犧牲6954人,傷14800多人,尤其是2月17、18日兩天傷亡達4000人。2月17--27日擊斃越軍15000人,28--3月16日擊斃越軍37000人。
Ⅳ 越南有多少部隊
越南軍隊的正式名稱是越南人民軍, 創建於 1944 年 12 月 22 日 。1945年5月15日(抗日戰爭末期)更名為越南解放軍,1951年2月(抗法戰爭期間)正式改稱為越南人民軍。從建軍到現在, 越軍進行了 30 年戰爭 ,包括1年抗日戰爭(1944一1945),8年抗法戰爭(1.946一1954),11 年抗美及南北統一戰爭(1964-1975),還有10年的侵柬戰爭(1978一l 989)。
經過四十餘年的發展建設與戰爭實踐,越軍由初創時期的僅有幾十人的游擊隊,演變成了今天以陸軍為主體,陸、海、空軍並立,包括裝甲、炮兵、工兵、特工部隊、通信兵、化學兵等諸兵種的武裝力量。
一、 越南國防體制
越國家主席是越軍最高統帥兼國防與安全會議主席;國防與安全會議是最高國防決策機構, 負責確定軍隊建設方針、軍事預算,解決與軍隊建設有關的重大問題,在國家實行戰時狀態時,進行全面或局部動員 ;國防與安全委員會是國防立法及最高軍事監督機構。 越黨中央軍委 是越共 主管軍事工作的最高機構,負責制定軍事政策,並對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的活動實施全面領導,是越軍的最高指揮中樞。
國防部是越軍的日常指揮與管理機關,設部長一名(大將),副部長五名。內 沒有 總參謀部、總政治局、總三勤局、總技術局、經濟建設總局、軍事科學委員會、軍事監察委員會等機構。其中 總參謀部 負責越軍的作戰指揮,它還兼有陸軍司令部的職能
二 、越南軍隊軍種構成
越軍正規部隊總兵力約48萬人,包括陸軍、海軍、防空空軍三個軍種及若干斗兵種和戰斗保
障兵種。此外,還有民兵自衛隊這一準軍事組織,它包括廣泛組於地方各部門、不脫產的武裝力量。
(一)陸軍
越南陸軍是以步兵為主體,包括裝甲、炮兵、高飽、特工、工兵、通信、運輸等月兵種的合成軍種。 其主力部隊的最大編成單位是軍區和軍,基本作戰單位是師。 E 前越南陸軍總兵力約 40 萬人左右,其中主力部隊約 30 萬人,地方、生產、勤務部約 10 萬人。
主力部隊 包括8個軍區、4個軍,共40個步兵師、27個裝甲旅(團)、26個炮;旅(團)、17個高炮旅(團)、15個特工團、25個工兵旅(團)、26個通倍團。
地方及生產、勤務部隊包括8個預備役師、62個地方團、25個經濟建設師、[個經濟建設兵團。 越南陸軍共裝備 坦克約2400輛,裝甲車約1800輛,火炮約3000門,高炮約150餘門,SA一7防空導彈發射筒近1000具,「薩格爾」反坦克導彈發射筒約1000個。
(二) 防空空軍
越南防空空軍目前共有人員約3萬人,裝備各型飛機300餘架(其中作戰飛機200餘架),防空導彈發射架400餘部。編有3個航空兵師(7個作戰團),6個防空兵師,此外還有運輸團、訓練團等。
(三) 海軍
越南海軍由艦艇部隊、陸戰部隊、岸防部隊、勤務保障部隊和院校組成。
目前越海軍總兵力約3萬人,編成4個沿海區。主力部隊為5個艦艇旅、3個陸戰旅、2個守備團、1個守備旅、2個岸艦導彈團;勤務部隊主要有1個運輸旅、1 個訓練旅、1個海產開發總公司(團級)。裝備有300餘艘艦船(包括2艘袖珍潛艇),∏T一76型水陸兩用坦克120輛,T 34中型坦克30餘輛,SS-C一1型飛航式導彈發射架1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