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南斥資千億建「豆腐渣」大橋,坍塌後為什麼要求中方賠償
對於越南方面,推出項目時,一定要質量取勝。有學者對越南近年來基建項目提出了幾點問題,其中一點十分契合本次事故:政府投入較大,但是項目效率不高,資金流失嚴重。剛開始的資金充足 ,卻沒有科學利用,反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3000億大橋坍塌的教訓不止於此,相信越南方面會吸取教訓,不能拿國民的生命安全當作兒戲,決策人員科學的評估是科學項目的前提,輿論漩渦里更要明晰責任所在,否則會讓無錯人員寒心。
再次還是要送上《論語》中的話:「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蠅頭小利不值得拋棄。
『貳』 2014年,越南瞧不起中國基建讓日本建橋,結果橋爛尾「跪求」中國
2014年越南因選擇日本建橋導致項目爛尾後,最終求助於中國完成了大橋修復。
一、項目背景與初期選擇
二、日本的介入與項目的爛尾
三、越南求助中國與中國專家的修復
四、中國的基建實力與責任心
綜上所述,越南在新武瀝縣跨海大橋項目中因選擇日本而遭遇爛尾困境,最終求助於中國才得以解決。這一事件也再次證明了中國在基建方面的實力和責任心。
『叄』 越南政府花540億造橋,建成剪綵前橋梁突然垮塌,是否有造成人員傷亡
引言:越南政府花了540億造橋,可是在建成剪綵前橋梁突然坍塌,是否有造成人員傷亡?
越南政府投入了很多的金錢來建造這座大橋,可是大橋卻突然出現了坍塌事故。從現場來看斷裂的鋼筋以及混凝土的材質看上去都比較的粗糙,還好這一次發生坍塌的時候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這件事情也給越南政府帶來了經濟損失,後來經過調查發現負責建造大橋的公司也存在一些異常。因此建造公司對大橋的投入成本,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懷疑。建造大橋就是為了方便人們的生活,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大橋的監管工作。
『肆』 花費40億元,越南求助日本幫建跨海大橋,為何還沒建好就「下沉」了
日本投資33億元人民幣協助越南建造一座跨海大橋,越南自身也投入了7億元,使得該項目總預算達到了40億元。這座大橋設計全長15公里,其中跨海部分長達5.4公里,旨在連接兩地。它是越南國內最長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跨海大橋之一。然而,盡管工人們加班加點工作以滿足工程進度,大橋在驗收時卻暴露出嚴重的質量問題。
首先,橋頭出現了異常下沉,問題嚴重到影響到了橋梁的使用安全。除了橋頭下沉,還有其他許多項目未達到預定標准,包括路面平整度不佳、橋面接縫不齊以及部分瀝青路面松動等問題。這些質量問題使得這座耗資巨大的大橋在驗收階段無法通過,無法投入使用,只能作為無法通行的大型裝飾品。
這座橋的設計工作由日本負責,而實際建造則由越南完成。在工程進行到93%的時候,橋體主體已經基本建成。但是,在驗收之前,這些嚴重的質量問題被發現,導致大橋無法如期交付。這可能意味著越南在選擇合作夥伴時犯了一個錯誤。
與此同時,中國的港珠澳大橋工程顯示了在建造復雜海上工程方面的能力。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是中國建築師和工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它的成功不僅是技術實力的展示,也是中國橋梁建設技術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因此,大橋出現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建設者的能力和專業性有關。
『伍』 越南140億建的網紅景點,中國花3000萬就建好了,你更喜歡哪個
旅遊作為如今最大的經濟部門之一,它能夠帶來的經濟收益是很龐大的,因為它能夠吸引來人流,帶動地區的消費提升,輻射的范圍包括餐飲,游樂,交通和住宿。這背後的經濟收益是很龐大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遊客在餐飲,交通和住宿上平均要花費1000元,聽起來不算多,但算上數百百個人乃至上千上萬人,就難以估量了。因此發展旅遊業成為了如今很多地區都在抓緊實施的方針,也導致了如何吸引遊客成為了一個難題。
而除了模樣以外,這個大橋的造價更是「便宜」,整個建築共造價3000萬元左右,在模樣和規模上也不輸給越南的佛手橋,不知道你更喜歡哪個建築呢?歡迎留言評論。
『陸』 越南花3000億建大橋,不聽中國勸告後一夜倒塌,後來怎樣
中國這些年來,不僅僅是經濟發展迅速,中國在許多領域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甚至成為全球頂尖,比如中國的基建,從數量到質量,如今已經是許多國家指定的工程團隊,不管是高鐵,橋梁還是公路,中國團隊的經驗都非常豐富,因此許多國家都會找中國團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