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胡志明為什麼去越南建國

胡志明為什麼去越南建國

發布時間:2025-08-05 09:34:37

㈠ 胡志明的革命生涯

胡志明自幼就有趕走法國殖民者,解放同胞之志。
十五歲在順化國立學校讀書時,已經參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動,為一些愛國志士做聯絡工作。但他不贊成那些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革命家依賴外國乞求獨立的主張。1911年初,他輟學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學校當教員,不久到了西貢。他期望能到西方國家觀察學習,以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
1911年底,胡志明取名阿三,到法國聯合運輸公司的商輪「拉都舍·特萊維勒都督」號上當廚師助手,從此離開祖國,到過歐洲、非洲、美洲的許多國家。他靠做伙食管理員、幫工雜役、燒鍋爐、旅館待役、園盯洗印照片等維持生活。他學習外語,廣泛接觸民眾,訪查各國民情,觀察世界,了解到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平等和對殖民地人民的殘酷掠奪。
1919年初,凡爾賽和平會議召開時,胡志明取名阮愛國,代表在法國的越南愛國者,向各國代表團遞交了一份備忘錄,提出了著名的各民族權利的八項要求。要求法國政府承認越南民族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決權。但是,巴黎和會並不理睬殖民地人民的獨立要求,胡志明認識到要贏得真正的獨立和自由,被壓迫民族首先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越南人必須自我解放。他用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一點錢把八項要求印成傳單,廣泛分發,並郵回越南。從此,阮愛國的名字在越南就成為愛國的旗幟了。 1924年12月中旬,胡志明化名李瑞從蘇聯來到中國廣州。他在廣州同越南著名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家潘佩珠多次討論越南革命問題,建議修改越南國民黨黨章,使之更革命化。潘佩珠認為他的意見符合新形勢,很快接受了他的意見。胡志明在廣州舉辦越南青年訓練班,是主要講課人。
中國共產黨的劉少奇、彭湃、陳延年等同志也為他們講過課。他創立了越南青年同志會,其領導核心是共產團,出版《青年周刊》作為機關報。他還參加成立東亞被壓迫民族聯合會,包括越南分會。他在廣州各個訓練班的講稿,集成《革命之路》一書由東亞被壓迫民族聯合會宣傳部出版。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胡志明化名胡光到中國南方桂林等地區,同越黨中央取得聯系,准備條件回國活動,法國於9月佔領印度支那北部,越南局勢發生急劇變化,1940年12月底,他回到越中邊境,舉辦幹部訓練班,以《解放之路》作為教材。1941年2月8日,回到高平省北坡,取名秋翁,召集黨中央會議,培養幹部和直接指導在高平省成立救國會的試點工作。
1942年8月13日,他化名胡志明,到中國去同越南抗日革命力量聯系,剛到廣西省靖西縣就被蔣介石地方政府逮捕,從此他在廣西各地13個縣的18個監獄里被監禁了13個月,他受盡摧殘和折磨,不得溫飽,牙齒脫落,頭發灰白,面容憔悴,他寫了一百多首詩,以後以《獄中日記》發表,1943年9月10日從柳州監獄獲釋,隨即同當地的越南各民族主義救國組織取得聯系。同時,他恢復了與黨的聯系,准備回國繼續領導革命。1945年5月德國敗降以後,日本法西斯侵略勢力奄奄一息,越盟已控制全國大部分地區。胡志明及時指出,總起義條件已經成熟。根據胡志明建議,8月13—15日黨的全國會議在宣光省新潮舉行,決定立即發動全國總起義。8月16日,胡志明主持召開了國民大會。出席會議的有越南各政治黨派、人民團體,民族、宗教的代表和歸國越僑代表。大會同意共產黨和越盟總部關於總起義的主張,決心在盟軍進入印度支那以前奪取獨立。大會選出以胡志明為主席的越南民族解放委員會,作為臨時政府。胡志明發表《總起義號召書》,號召越南同胞立即行動起來,「以我們的力量解放我們自己。」
越南人民在胡志明領導下勝利地發動了八月革命,解放了越南全國。1945年8月26日,他帶病來到河內。1945年9月2日,在河內巴亭廣場五十萬人的群眾集會上,胡志明代表臨時政府宣讀《獨立宣言》 ,庄嚴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誕生。經過全國普選,1946年3月舉行的越南第一屆國會一致推選胡志明為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兼政府總理。1951年2月舉行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越南勞動黨,胡志明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
1945—1954年,胡志明作為越南黨政領袖,領導越南人民為保衛革命政權而斗爭,取得了抗法戰爭的偉大勝利。1954—1965年,領導越南北方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實現統一祖國的斗爭。六十年代,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的抗美救國戰爭。
長期動盪艱苦的革命生涯嚴重損害了胡志明的健康,1969年9月3日,胡志明因嚴重的心臟病不幸逝世,享年79歲,胡志明逝世的噩耗一傳到北京,周恩來總理心痛不已,此前國務院已向越南派出兩支醫療隊,但還未到達。周總理遂率領代表團趕赴河內參加葬禮,他見到胡志明的遺體,痛不欲生,連聲呼喚道:「我們來晚啦,我們來晚啦……」
被捕入獄
20世紀40年代,胡志明在廣西被捕坐牢就是他革命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經歷。
1942年,越南人民的抗法戰爭取得重要進展。印度支那共產黨領導創立的越南獨立同盟(簡稱越盟),影響不斷擴大。許多地方都展開了游擊活動。但越盟尚未能同國際反法西斯陣營中的任何國家建立聯系。同時,中國華南地區的越盟組織同中國國民黨政府的關系趨向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同海外的越盟取得聯系,進一步擴大越盟的影響,有效地爭取國際援助,就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為完成這一重要而危險的任務,需要指派一位既了解中國,又有威望的人前往重慶。而作為越盟創始人的阮愛國便成為大家一致公推的人選。8月中旬,阮愛國離開越北高平省抗法根據地,秘密來到中國。為保守秘密、轉移外界的視線,他使用了一個新的名字——胡志明。從此胡志明的名字一直伴隨他終生。
1942年8月25日,胡志明來到廣西靖西縣巴蒙圩,先在農民徐偉三家住了3天。8月27日,由農民楊濤帶路前行。當走到德保縣足榮鄉時,遭到國民黨鄉公所鄉警的盤查。鄉警發現胡志明除持有「國際反侵略協會越南分會」的證件外,還攜有「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會員證和國民黨政府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部的軍用通行證。但所有的證件均已過期失效,鄉警認定胡志明身份復雜,有重大間諜嫌疑,遂將他拘留。8月29日,胡志明由德保縣城被押解到靖西縣城。靖西當局認為,胡志明既是越南人,卻持有中國方面的多種證件,顯系重要嫌疑犯,便決定將他送交廣西最高軍事機關――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室審查。胡志明寫信求見靖西縣長,因為他曾在桂林同這位縣長見過面,但縣長拒絕同他見面。胡志明又給國民黨高級官員寫信,也未有迴音。

在靖西,一個同越南革命者結拜為兄弟的名叫王錫機的中國農民,曾到監獄探視胡志明。胡志明通過王錫機給國內寫信,報告了他被捕坐牢的消息。在靖西過了一個半月,當局又把胡志明押解到另一個地方。就這樣,每隔兩周或一個月,當局便給胡志明更換一個監獄。每次轉移,都給他戴上手銬和枷鎖,並有5名武裝士兵押解。往往是清晨上路,傍晚才能到達另一個監獄,有時甚至要走兩三天。
牢房裡,政治犯同吸毒和患有梅毒、性病的各種犯人混雜在一起。擠滿了人的牢房甚至會連躺下的地方都沒有。胡志明有時只好坐在馬桶上,如有犯人大小便,還要起身給他們「讓座」。早晨起來,第一件要辦的事情就是倒馬桶。有一次,胡志明一覺醒來,發現身旁的一個犯人已經死去了。牢房裡最令人痛苦難熬的是疥瘡和虱子、臭蟲,到晚上還有蚊子。犯人們把虱子叫「戰車」,把臭蟲叫「坦克」,把蚊子叫「飛機」。在這種環境下度日,胡志明渾身長滿了疥瘡,而且骨瘦如柴,頭發也脫落了許多。從1942年8月29日起,胡志明先後被囚禁在廣西靖西、田東、隆安、天等、邕寧、南寧、武鳴、賓陽、來賓、柳州等13個縣的 13所監獄。至1942年12月10日到達桂林。不久,又被押往柳州,交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部政治部審查。
名義上的「自由」
獲悉胡志明在廣西被捕坐牢,越南共產黨中央十分焦急,多次以「國際反侵略協會越南分會」的名義致電中國國民黨政府立法院院長孫科,查詢胡志明的下落。後又通過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塔斯社等新聞媒體製造輿論,千方百計迫使國民黨政府釋放胡志明。但國民黨政府不予理會。
在這種情況下,越南共產黨只好向中國共產黨求救。延安立即打電報給正在重慶的周恩來請他想辦法營救胡志明。周恩來早於20世紀20年代就在法國結識了胡志明。大革命時期,兩位年輕的共產黨人在廣州更是頻繁交往,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接到延安的指示,周恩來雖值大病初癒,父親又剛剛去世之時,但仍親自往見蔣介石,當面進行交涉。同時又委託愛國將領馮玉祥去游說桂系頭面人物李宗仁,敦促廣西方面盡速查找胡志明的下落。
周恩來對馮玉祥說:「胡志明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倘有不測,何以再談人間道義。」
馮玉祥既堅決抗日,又同情共產黨,反對蔣介石投降賣國。在這種情況下營救胡志明,要冒很大風險。他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胡志明一案是蔣介石親自過問的,沒有蔣介石的點頭,誰也做不了主。經同國民黨邀請的蘇聯顧問團商量,決定利用李宗仁與蔣介石的矛盾,迫使蔣介石釋放胡志明。馮玉祥對李宗仁說:「胡志明是在你們廣西被捕的,你就不怕蔣介石嫁禍於你嗎?」李宗仁覺得馮玉祥說得有道理,便同意與他一道去見蔣介石。馮玉祥對蔣介石說:「胡志明是否是共產黨姑且不論,即使是,他也是越南共產黨,我們有權力、有必要逮捕外國共產黨嗎?蘇聯顧問團成員不也是共產黨嗎?怎麼不逮捕他們呢?同時,越南是支持我們抗戰的,胡志明應該是我們的朋友,怎麼成了罪人?假使把贊成我們抗戰的外國朋友當成罪人,那我們的抗戰不就是假的了嗎?不就失去國際間一切同情和支持了嗎?如果要真抗戰,就應盡快釋放胡志明!」在旁的李宗仁也幫腔說:「釋放胡志明的道理,馮先生已經講了。我問你,為什麼要在廣西抓胡志明?這不是嫁禍於廣西嗎?這是下面的意思,還是你的命令?」蔣介石無言以對,只得說:「好了,馬上叫人調查調查。」
這次談話對於後來蔣介石下令釋放胡志明起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在柳州的越僑組織「越南革命同盟會」(簡稱越革)內部派系斗爭激烈,組織處於癱瘓狀態。國民黨政府第四戰區政治部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基於對胡志明其人的了解,也建議第四戰區長官司令張發奎釋放胡志明,讓他參加「越南革命同盟會」的活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蔣介石終於命令第四戰區釋放胡志明。就這樣,胡志明於1943年9月10日離開拘留所,交由第四戰區政治部「查看感化」。
從此,胡志明在名義上恢復了自由。
努力抗爭
胡志明雖走出了牢房,但並未真正恢復自由。張發奎的意願是讓胡志明為貫徹他的圖謀服務,這使胡志明又增加了一段難忘的經歷。
1942年10月,越僑組織「越南革命同盟會」在廣西成立,其執委會成員都是長期同國民黨關系密切的人,為首的是國民黨的一名將軍,名叫張倍公。另一人是阮海臣,他已年屆七旬,從1912年起一直在中國居住,越南語已基本忘光。「越革」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被其頭面人物爭權奪利、相互傾軋所困擾。此外,在昆明的部分越南獨立同盟成員相繼給蔣介石和張發奎寫信,宣布不承認剛剛成立的「越南革命同盟會」,理由是該組織在國內沒有代表,而且其執委會主席是由一名中國國民黨將軍擔任。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張發奎的旨意,於1943年8月在柳州成立了一個有越盟參加的組織,名為越南愛國者會議籌備委員會,並請胡志明參加。
起初,胡志明拒絕參加。他說:「我等待自由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如今沒有權利再荒廢每一天。國內有許多急迫和重要的工作等著我去做。這里將有我們的代表來代替我。」但第二天,胡志明便收到了張發奎的信。張發奎在信中要求胡志明無論如何都要參加這個委員會,而且用要挾的口吻表示,胡志明的參加是他恢復自由的前提條件。事情已很清楚,張發奎是想通過胡志明來控制這次會議。正因為張發奎了解了胡志明的身世和威望,意識到今後打交道的對手正是胡志明,所以對待胡志明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變化。胡志明的參加使上述籌備委員會的氣氛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越革」中的一些成員強烈反對同越南共產黨和越盟合作,此刻便不再吭氣。這樣,籌委會就參加會議的成員問題很快達成了一致。這些成員是: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獨立同盟(簡稱越盟)、越南革命同盟會(簡稱越革)、越南國民黨(簡稱越國)和大越黨。一些代表反對大越黨參加會議,理由是它有親日傾向。胡志明則贊成讓大越黨參加,認為這樣可以爭取其中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為革命服務。此外,胡志明還建議邀請一些從不參與政治的團體參加,如佛教會、開智會等代表參加。接著,胡志明又提出進一步擴大會議成員,讓工人救國會和農民救國會的代表與越盟一起參加會議。這些建議遭到越革頭目張倍公等人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樣一來,越盟的勢力將會占據會議的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胡志明決定請張發奎出面裁決,便給張發奎寫了一封信。張發奎出於對胡志明的尊重,又考慮到他同越盟的接觸剛剛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不願在這件事情上引起麻煩,便支持胡志明的建議。幾天後,張發奎宴請籌委會的各方面代表,並在席間發表談話說:「我認為,如果等到所有的准備都完全周到之後才召開會議,那就大錯特錯了。出於這種考慮,我請胡代表(胡志明)為我起草了召開會議的計劃。我仔細閱讀了這份計劃草案,認為這是一份革命的計劃,處處體現了平等的精神和越南各革命黨派加強團結的願望。我向各位推薦這一計劃。」張發奎的講話既已定了調,張倍公只好對張發奎表示感謝,不敢再提其他意見了。其他代表也不得不對胡志明草擬的計劃表示贊成。
為確保會議順利進行,不受外界干擾,張發奎把第四戰區的禮堂作為召開會議的地點。會議進行得頗為「庄嚴」、「隆重」,各方面的代表都西裝革履,但胡志明卻和平時一樣著裝。他雖然深知在場的不少人都站在越南革命的對立面,但在會上則表現得落落大方。他講話時,著重介紹了越盟的活動,特別強調了共產黨人在反對法、日帝國主義侵略斗爭中的作用。張發奎多次鼓掌,對胡志明的講話表示歡迎,並堅持出席到散會。在張發奎親自坐鎮的情況下,胡志明被選為越南革命同盟會(越革)執委會的候補委員。會議結束後,胡志明對身邊人員說:「會議的結果是我們的重大成功。我們參加會議是正確的,抵制會議則是錯誤的。當然,我們不能對蔣介石抱有幻想,但我們可以,而且需要通過中國來尋找與其他盟國取得聯系的途徑,爭取對我們解放事業的援助。」張發奎通過胡志明的支持和幫助,成功地召開了會議,達到了他改組越南革命同盟會的目的。
在請示重慶之後,張發奎同意胡志明回國。這樣,胡志明帶領18名越盟幹部,於1944年8月9日離開柳州回國,繼續領導越南革命。
在監獄極為惡劣的條件和獄警的嚴密監視下,胡志明寫下了133首漢文詩,包括七絕、七律、五絕和雜體詩。胡志明將它們抄在土紙上,合訂成一個小冊子,在封面上寫下了「獄中日記」四個字。這些詩用朴實無華的語言揭露了國民黨統治下犯人遭受的非人待遇,表達了對勞苦大眾的深切同情,反映了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堅強意志、必勝信念和寬闊胸懷。其中第一首這樣寫道:身體在獄中,精神在獄外,欲成大事業,精神更要大。

㈡ 精通漢語的胡志明,為什麼在越南建國後立馬下令廢除漢字

提到越南的胡志明市就是為了紀念胡志明而設立的,那麼,精通漢語的胡志明,為什麼在越南建國後立馬下令廢除漢字?

第三個是胡志明本身就是一個政客,政客需要的是什麼?是自己被人尊崇和信仰,成為別人心中的太陽。實際上,這些政客們都是這樣的心理,無論是哪個領導人,他們就需要有自己的東西,不同於別人的內容,所以就提出來不要中華的漢字,哪怕實行了很長時間。就如同簡化字一樣,我們實行了幾千年的東西,就這樣修改了,在內地使用還行,到了別的地方,人家不認識啊!

你覺得廢除漢字的舉動是不是自卑導致的?你覺得簡化漢字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心理?

㈢ 1966年毛主席多次要求出訪越南,黎筍說了一番話,毛主席再未提及

1966年的秋天,越南共產黨的一些主要領導同志,前往北京商談問題。期間毛主席接見了他們。

在進行會談的時候,毛主席曾經向越南的領導同志提出,想要出訪越南的請求, 其實在此之前,毛主席已多次請求出訪越南,然而,越南的領導同志卻再一次拒絕了毛主席。

當時,時任越南第一書記的黎筍,還特意向毛主席說了一番話,也正是因為這一番話,毛主席從此再未提過,要出訪越南的事。

那麼,黎筍當時到底說了一番什麼話呢?毛主席又為何想要去越南訪問?

在毛主席時代,中、越兩國的關系還是不錯的。不僅兩國關系比較好,其領導人之間也有不少交情。比如說,胡志明和毛主席便在驚濤駭浪的革命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永為中、越兩國人民所傳誦。

新中國成立之後,胡志明曾頻繁地來到中國,並且還積極邀請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去訪越南。

別看當時根據日內瓦協議的規定,越南正式分為了南、北兩個地區,但是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已經擁有了一半國土,並且還在進行著 社會 主義的建設,所以那時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已經有條件邀請別國的領導人來訪。

在1960年以前,越南民主共和國,就邀請了蘇聯的最高主席、印度的總統、印尼的總統來訪越南,而中國那時與其關系良好,自然也在應邀之列。

不過,在最親密的近鄰中國,除了周總理之外,毛主席等領導人都尚未來訪。 因此在1960年的一次會面中,胡志明當著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的面,邀請他們於1961年訪問越南。

對此,毛主席不置可否。 事實上,了解毛主席的人就會知道,他是不會輕易出國的。不論是青年時期的出國留學,還是建國之後的出國訪問,毛主席一直都是最不「積極」的那一個。

例如在青年時期,毛主席最有機會出國,但是他卻在臨行前拒絕了。 為什麼?這或許可以從毛主席所說的一番話窺視一二。

毛主席說:「我覺得我們要有人到外國去,看些新東西,學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學問,拿回來改造我們的國家,同時也要有人留在本國研究本國問題。我覺得關於自己的國家,我所知道的還太少,假使我把時間花費在本國,則對本國更為有利。」

在1920年,毛主席給周世釗的一封信上,他再次談到了他不出國留學的原因:「我覺得求學實在沒有『必要在什麼地方』的理,『出洋』兩字,在一些人只是一種『謎』。中國出過洋的總不下幾萬乃至幾十萬,好的實在很少。多數呢?仍舊是『糊塗』;仍舊是『莫明其妙』,這便是一個具體的證據……因此,我想暫不出國去,暫時在國內研究各種學問的綱要。」

由此,可以看出來,毛主席更想要在國內,了解中國的國情,通過在國內學習和實踐,研究國內問題,探尋救國之路。 他認為如果不了解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就貿然出國,最終的結果也不會好,就像他說的,「仍舊是『糊塗』」。

而後來中國革命道路的形成,農村包圍城市等革命理論的形成,或許也正得益於毛主席青年時期,沒有隨大流出國留學,而是留在本國研究 歷史 與文化。

而這樣的想法,或許也影響了毛主席之後的外出訪問的風格,可以看到的是,在建國之後,毛主席也極少走出國門,他平生僅有的兩次出國,分別在1949年年末,和1957年,並且去訪的國家都是蘇聯。

這兩次出國,第一次是為了給剛剛誕生的新中國,爭取經濟援助和政治支持,第二次則是因為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放出的一顆「深水炸彈」,對 社會 主義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加透徹地了解並掌握形勢的變化,毛主席親自前往蘇聯,參加莫斯科會議。

胡志明作為與毛主席交往已久的好友,自然也是了解毛主席的性格的,因此在當著毛主席的面邀請他訪問越南時, 胡志明並沒有提出什麼具體的要求,只是再三強調:一定要去。

轉眼間,時間便來到了1961年,而對於胡志明的邀請,毛主席仍然按兵未動。對此,胡志明可著急了,於是他決定再一次重申對毛主席的邀請。

1961年的中旬,胡志明訪華時,再次當著毛主席的面,邀請他到越南去進行訪問,並且開玩笑似地說:「我來的次數越多,你們欠的『債』也越多。」這個所謂的「債」,指的便是毛主席還從未去訪過越南。

面對胡志明的再三邀請,毛主席便許諾「債」先「還一點」,但是當時中國正在建設 社會 主義,毛主席在許多問題上都抽不開身,他便沒有及時去,而後來毛主席有時間想去了,可越南方面卻又因為其國內的環境拒絕了。

從1961年起,美國便開始展開了對越南的作戰 ,此時胡志明也忙著對國內的戰爭,很少再提及邀請毛主席前往越南訪問的事。雖說如此,但中、越兩國之間的交往,並沒有停止。

並且越南人民的斗爭,還深深地牽動著毛主席的心,對於胡志明的求助,也是盡全力去幫。據統計, 在越南抗擊美國侵略者的時候,我國給越南提供了300多輛坦克,提供的各種武器裝備、物資,共達到了16.5億元。

當然了這也不是我國第一次幫助越南了,在越南抗擊法國的時候,也就是從1950年到1954年,我國給越南提供了各種槍11.6萬余支,火炮3600多門,大批彈葯,以及通信與工兵器材等大批軍需物資。在1954年到1964年期間,又給越南援助了大約2.47億人民幣的物資,讓他們用作國家建設。

到了60年代中期,越南抗美救國的戰爭烽火越燒越旺。 此時美國已經是直接參戰,1965年3月2日,美國總統約翰遜批准了「滾雷行動」,首先對北越進行了大規模轟炸,之後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的峴港登陸。至此,越南戰爭正式、徹底爆發。

隨著美國的直接參戰,許多越南南方人民,也開始加入抗擊敵人的隊伍中,他們英勇抵抗外敵入侵的消息頻頻傳到北京。

越南人民英勇斗爭的精神,也許是讓毛主席想到了過去,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也是這樣團結一心抵抗外敵,因此,這時毛主席產生了想要到越南南方去看看的想法。

1965年,當胡志明再一次來到中國,以尋求中國的援助時,毛主席首次向胡志明表明了這個願望,並希望得到他的同意。但這時胡志明並沒有同意,因此在1966年,毛主席又一次向胡志明提出了想要去訪越南的願望。

胡志明還是沒有同意,並不是不想讓毛主席去,要知道以往胡志明可以一直在邀請毛主席的,只是當時越南境內,同美軍激戰正酣,到處都很危險,所以才沒有同意毛主席前往越南。

胡志明對毛主席說:「歡迎你去,但是在越南南方,特別是『胡志明小道』,美國飛機轟炸得很厲害,不能讓你去。」

接著,胡志明以自己為例子,表示越南南方情況很糟糕,胡志明說他自己也想要到越南南方看一看,但是越南同志一直以安全為由,不同意他去,當他退一步向同志們提出,讓他去靠近南方的清化看看,但他們仍然不讓自己去。

對此,毛主席卻表示自己不怕危險、也不怕死,只想要去越南南方看看。盡管毛主席言辭懇切,但胡志明還是一句話:不能去。 他對毛主席說,如果是按低要求,只能請你到北方河內附近看看。

毛主席覺得很失望,但也明白鬍志明是為了自己的安危著想,便也暫時停了這個念頭。到了1966年的秋天,越南一些主要領導同志,來到北京會見毛主席商談問題,毛主席則又當面提出,想要去越南南方看看的要求。

對此,時任越南南方局副書記的阮文靈,只能遺憾地對毛主席說:「胡主席也提出這個要求,但是出於對安全的考慮,我們沒有同意。對毛主席,我們也是同樣的對待,等到將來南方解放了,我們一定請您和胡主席一起去。」

話音剛落, 一旁的黎筍又接過話頭,對毛主席說:「雖然您本人沒有到越南南方,但是你的思想早就已經到了那裡。」 毛主席聽了這一番話,神色未變,但在接下來的會談中,他卻再也沒有提過這個話題。

而且,黎筍等人的一番話,似乎也把毛主席給說服了,從此以後,毛主席再也沒有向任何人提起想要去越南南方看看的事。

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到了1975年,越南南方終於解放了,越南實現了國家統一,但此時胡志明已經不在人世,而毛主席也飽受病魔的折磨,無法前往越南。

直到病逝,毛主席也沒去過越南,更別提越南南方了。這個美好的願望,終究是成為了一個遺憾,作為永恆的紀念,永遠地留在了 歷史 長河裡。

㈣ 越南第一城:西貢市,為什麼改名胡志明市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端,國土狹長像一個啞鈴,南北方向跨越1600多公里,東西方向最窄處僅50公里。紅河與湄公河兩個三角洲構成了啞鈴的兩端,孕育出兩個核心城市——河內與胡志明市。北方,紅河三角洲的河內是越南首都;南方,湄公河三角洲的胡志明市則是越南第一大城市,用9.3%的人口(917萬)創造了15.6%的GDP(565億美元),在越南獨占鰲頭。
越南的擴張
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是百越族後人。從秦漢開始,越南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僅限於越南北部,即以河內為核心的紅河流域,因而這一帶兩千年來始終是越南的政治中心。胡志明市所在的湄公河三角洲,當時屬於柬埔寨的前身之一真臘王國,居民是柬埔寨的主體民族高棉人。從公元初到10世紀,高棉人稱霸東南亞半島東部上千年,在湄公河口建有一座港口叫「普利安哥」。
越南經過一千年的擴張才有了今天版圖。13世紀中期,素可泰王朝在泰國崛起,開始入侵柬埔寨。受到越南與泰國夾擊的柬埔寨越來越衰落,被迫在14世紀中期臣服於泰國,對湄公河流域的控制大為減弱。16至17世紀,越南內戰打了兩百多年,大批京族難民逃入湄公河三角洲,柬埔寨無力阻止,只好把他們就地安置,使人口比例發生了變化。
1698年,越南內戰的一方後黎王朝出兵佔領湄公河三角洲,使今天越南的版圖基本成型。而柬埔寨的宗主國泰國正陷入與緬甸之間的長期戰爭,再加上湄公河三角洲已有大量京族人定居,使越南有機會把對此地的統治穩固下來。可以說,華人對越南開拓湄公河流域貢獻良多。
法國殖民時期
1831年,越南末代王朝阮朝將全國劃分為30個省,西貢是其中嘉定省的省會。越南的阮朝內部的封建勢力較強,湄公河三角洲的實際統治權力掌握在地方封建領主手中,越南朝廷的控制能力相對較為薄弱。而越南南部港口眾多,海上貿易又不夠發達,因此西貢在這一時期的地位並不突出。
19世紀初期,越南的阮氏王朝出兵攻佔柬埔寨,與泰國不斷爭奪寮國,疆域達到鼎盛。從10世紀建國以來,河內始終是越南的核心。西貢只是越南版圖上一座毫不起眼的年輕城市,法國殖民者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1840年的鴉片戰爭打破了東亞以清朝為核心的宗藩體制,西方列強開始大舉向中國周邊地區進軍。1858年,法國殖民者首先在峴港登陸,越南的阮朝完全無力抵禦法軍,很快丟掉了南方各省。在西方殖民者的武力逼迫下,越南分別在1862年和1874年簽訂兩次《西貢條約》,1883年又簽訂《順化條約》,使越南一步步淪為法國殖民地,阮朝皇帝變成了地道的傀儡。
越南獨立
1941年,胡志明出任由越共改組而來的「越盟」主席,始終領導著越南民族解放運動,是當之無愧的「越南國父」。經過數十年與法國殖民者、日本法西斯的殘酷斗爭,越南人民的民族意識已經被喚醒,渴望迎來國家獨立和解放。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投降前夕,在越盟的領導下,越南爆發「八月革命」。日本一宣布投降,起義者從南到北席捲全國,推翻了阮朝皇帝傀儡政權。9月2日,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意味著長達80年的殖民統治和上千年的封建專制已經結束,越南不再是殖民地,而是一個獨立國家。
然而,法國人沒有忘記昔日在越南的榮光,盡管本土被納粹佔領,也簽了正式的投降書,但法國人認為自己是戰勝國,打算恢復二戰前的殖民帝國,不允許越南、阿爾及利亞這些殖民地走向獨立。法國人的失敗,讓美國人看到了機會。由於朝鮮戰爭已經停戰,美國人決定插手越南事務,防止胡志明領導的越共統一越南。1955年,吳庭艷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廢黜阮朝皇帝,自任總統,將「越南國」改為「越南共和國」,也被稱為「南越」。
艱難革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胡志明聞訊後步行穿越原始密林,前往中國求援。有了中國的援助,胡志明及越盟在短短四年內便取得一系列戰役勝利,尤其1954年的奠邊府大捷,殲滅一萬多法軍精銳部隊,迫使法國人回到了談判桌前。1954年7月,法國與由越盟恢復而來的越共簽訂《日內瓦協議》,以北緯17度為分界線,北方屬於越南民主共和國,通常被稱為「北越」;南方屬於阮朝皇帝的「越南國」,法國為其提供保護,並享有特殊地位。
越南統一
1969年9月2日,即越南民主共和國獨立日的24周年慶那天,胡志明病逝於河內。對於越共來說,「胡志明市」這個名稱變得更有紀念意義。二戰以後,又經過近30年持之以恆的斗爭,胡志明一手創立的越共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1973年1月,北越與美國簽訂《巴黎協定》,美國停止了這場看不到希望和盡頭的戰爭。
美國人撤走了,戰爭卻沒有結束。南越自恃有全副美製武器的百萬大軍,想與北越分庭抗禮。沒想到,從1974年底北越軍隊開始進攻,到坦克開進南越首都西貢,這一切僅僅用了五個月。4月30日,南越總統楊文明宣布投降,越南統一的速度快得出乎所有人意料。就在這一天,北越的報紙統一稱「西貢」為「胡志明」。不過,接收城市的北越軍政部門仍然在使用「西貢」,越共總部也沒有下達正式改名的命令。
西貢解放的12天後,美國《時代》雜志的封面將這座城市標注為「胡志明市」,代表著美國人對越南統一的看法,不再糾結於過去,承認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失敗。1976年7月,越南國會正式決定將「西貢市」改名為「胡志明市」。最早提議改名的就是西貢革命者,為了讓這座城市告別作為越南近百年屈辱史的象徵。所以,這個光榮的名字落到了西貢頭上,而不是首都河內。比起北方的首都河內,這里的政治氣氛淡薄,民眾的商業化意識和開放程度較高,能夠很快接受新思想和新制度。1987年越南開始學習中國搞「革新開放」,胡志明市得到了重新崛起的機會,30多年後又一次遙遙領先,成為越南的經濟中心。現在的越南人對「西貢」改名沒有太多的看法,官方層面當然叫「胡志明市」,當地人經常兩者混用,官方也沒有禁止使用「西貢」這個詞本身。胡志明市最繁華的老城區被私下稱為西貢區,西貢牌啤酒占據著當地相當大的市場份額,高檔酒店也喜歡冠以「西貢」之名,比如西貢飛天大酒店、西貢河濱萬麗酒店等。

㈤ 精通漢語的胡志明,為什麼在越南建國後立馬下令廢除漢字

越南作為我國的鄰國,自古就與我國有著非常深厚的交情。越南共和國的第一任主席胡志明,在我國生活長達二十幾年。回國之後他發動了革命,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不過在他回國之後,很快就廢除了漢字,他這樣做也是為了使越南成為真正的獨立的國家。



目前越南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字,這對於建立一個統一的獨立的國家是非常重要的。當然由於越南長期受中國的文化影響,創造了新文字之後,越南就與他們之前的文化形成了割裂,也給文化傳承帶來了不便。

㈥ 越南近代史

1904年開始,越南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革命家潘佩珠流亡海外成立越南維新會,後來在1912年見到中國的辛亥革命成功,並於中國廣州改組為越南光復會,此團體成員曾先後潛回越南發動武裝起義,試圖推翻法國殖民政權,卻因倉促的行動與裝備的落後而遭遇失敗。

之後潘佩珠於1925年遭到法國殖民政權特務的綁架[3],並押解回越南而終生軟禁。到了1930年,越南的共產主義革命家胡志明得到蘇聯莫斯科的協助,組建了印度支那共產黨,並開始在北越領導對抗殖民運動。

1940年,日本進侵越南,美國為了對抗日本的侵略而對胡志明革命勢力提供軍事支持,並承諾戰後支持越南尋求獨立。

1945年,日軍宣布投降之際,胡志明在河內宣告獨立並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但美國和法國政府達成秘密協議,繼續讓法國殖民政權統治越南,胡志明轉而向蘇聯尋求支助。

1954年,當北越軍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指揮和援助下取得奠邊府之役大勝之後,再次宣告獨立,並立即得到蘇聯和中國更廣泛的支持。

為了跟以胡志明為首的北越對抗,法國政府在日內瓦和會(1954年)上宣布將權力移交給阮朝的末代皇帝阮福晪(保大皇帝),並成立名為「越南國」的南越政府而和胡志明領導的北越政府抗衡。阮福晪並且委任了吳廷琰為首相。

1955年,吳廷琰在美國的支持下簽署法令廢除皇室,並宣布自立成為「越南共和國」的總統。

(6)胡志明為什麼去越南建國擴展閱讀

越南國名來源於中國清代嘉慶皇帝。歷史上,越南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

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以後,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南共產黨是該國唯一合法的執政黨。越南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之一。

閱讀全文

與胡志明為什麼去越南建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軍方在中國采購走什麼通道 瀏覽:515
沐浴類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279
中國的牛肉在日本多少錢一斤 瀏覽:970
大件怎麼運輸到越南 瀏覽:678
二戰後盟國為什麼不瓜分義大利 瀏覽:569
義大利護照對哪些國家免簽 瀏覽:426
中國有哪些好的體育老師 瀏覽:34
聖誕老人能去中國的哪裡 瀏覽:413
伊朗為什麼拜火教 瀏覽:350
從廣州到伊朗快遞多少錢 瀏覽:718
義大利留學生適合買什麼車 瀏覽:588
印尼護照怎麼區分姓名 瀏覽:373
長春英國移民怎麼收費 瀏覽:917
中國在哪裡可以看到樹懶 瀏覽:302
印度人多少人才擁有一個公共廁所 瀏覽:398
六七十年代印尼殺我僑胞多少人 瀏覽:572
英國有什麼手游 瀏覽:321
伊朗婦女喜歡什麼顏色 瀏覽:195
英國網課學什麼 瀏覽:846
義大利的消防車是什麼樣的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