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越南女和中國士兵的生死戀情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相識
公元1966年春,援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湖北羅田藉戰士肖紹芳所在的部隊奉命保衛越南河北石球大橋。硝煙彌漫的戰爭生活,使他患上嚴重的胃病,被部隊疏散在附近架山村的越南茲陵醫院范大夫那裡診治。
范大夫早年在中國進修中醫專業,在一次災難事故中,善良的中國人冒著生命危險救了他,為此,范大夫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後來,他娶了廣西皇城港的一個姑娘為妻。他很同情這位前來治病的中國士兵,每次都細心診治。他的妻子總是將中葯熬好,叫獨生女范玉珍送到軍營。等紹芳病情好轉,范大夫又精心炮製丸葯,讓病人隨身帶著服用。由於人民幣不能使用,紹芳治病葯費都是范大夫支付。
紹芳在治病時結識了玉珍,兩人常聚一起,或坐桌前共閱書籍,或約黃昏後,沿著柳影搖曳的河堤上散步,談論著各自熟悉的人和事,小夥子很喜歡這位美貌聰明的越南小妹,玉珍也偷偷愛慕眼前英俊的中國軍人。8個月後,守橋部隊奉令轉移,紹芳來到范家辭行,依依不捨和玉珍道別,玉珍難過地轉過身用手帕揩下臉頰兩行淚水,她發誓要找機會到中國去。事如意願,第二年,學校要選拔一批學生到中國和蘇聯培訓,玉珍被校方定為重點對象,但分班時,老師陰差陽錯地將她分到俄文班。玉珍哭著要學中文,校方以玉珍不服從安排為由而取消了她的資格,從此,相親相愛的一對情人中斷了聯系。
苦戀
風雲多變幻,越南多戰事。1967年冬,玉珍隨母離開越南到中國廣西皇城港白沙垸大隊避難,一封來自羅田的信攪亂了玉珍母女倆孤單生活。信是紹芳寫的,他說,他復員回到家鄉當民辦教師,在與范大夫書信來往時,了解到玉珍母女已到廣西,他希望來看望她們。玉珍看著情真意切的信,激動得徹夜難眠。次年7月上旬,紹芳一路風塵趕到白沙垸,兩位戀人相見,悲喜交加。夜裡,兩人相對而坐,一直談到雄雞報曉。翌日,白沙垸黨支部書記專門找紹芳詢問:「據說你從湖北到廣西找玉珍談戀愛,那是不可能的,她是越南人,既無出國護照又無正式手續,將來越南要人,我們怎麼辦?」紹芳真誠地說:「婚姻自主,戀愛自由,我們相愛多年終究要到一起,越南要人可以找湖北嘛!」黨支部書記見談話無結果,立即派幾位基幹民兵晝夜守在玉珍門外,不離開半步。紹芳見帶不走玉珍,便偷偷地給玉珍留下去羅田的路線圖和沿途城市幾個戰友住址及電話,徑自回羅田去了。
成家
夏去秋來,金風送爽,眨眼過去三個月。玉珍借口到鄰縣親戚家送禮,偷偷搭上去廣西的火車,順利地找到《廣西日報》社,紹芳在報社裡工作的戰友將她送到武漢並和紹芳取得了聯系。當玉珍隨著接她的紹芳一道來到羅田時,一個越南女來到山裡的新聞,爆炸開來。在縣城開會的公社、大隊的幹部圍攏上來,大夥看著玉珍上著一件天藍色秋裝,下穿一條牛仔褲、腳蹬一雙潔白的網球鞋的「時髦」打扮,山裡人眼裡閃著驚異的目光。兩人回到紹芳家裡,派出所三番五次來查戶口,看證件。當他們知道沒有辦理有關手續時便說:「一無出國護照,二無遷移手續,又來自美蘇活動頻繁的越南國家,定是派遣來的特務嫌疑分子!」並宣布不解決戶口,不供應糧食。每次公社、大隊開會時,總安排玉珍和當地的地富反壞右分子坐在一起。紹芳為了結婚,多次要求領結婚證。1968年12月1日,紹芳把又黑又舊的房子打掃干凈,搭上個雙人床,鋪好部隊帶回的軍用被子,玉珍買張紅紙精心剪了對喜鵲和大喜字貼在窗上。沒有舉行婚禮,沒人前來祝賀,夜晚,兩人依偎在一起。
大山裡的生活叫玉珍很難適應:家裡燒個火塘,大片柴燒得旺旺的,前面烤得受不了,背上卻冷得不行。火塘上的罐鉤別人一上一下應用自如,可玉珍想把鐵罐放下點,一用力,鉤系斷了,罐砸在柴火上,水潑出來將火灰濺得滿屋都是,坐在一旁的公婆臉色一沉,玉珍嚇得再也不敢動手。為了適應環境和山裡人一樣過日子,玉珍特地找些舊衣服換上,將白網球鞋染上黑色,每天和山裡人一樣吃粗糧紅芋,喝大碗茶,和山裡人一樣干農活,挖地、割草、栽桑、養蠶、挑塘泥,甚至連犁田活也學著干,很快和山裡人打成一片,建立了感情。遇上災年,沒有糧吃,玉珍便和群眾上山挖葛根,爬上高山峻嶺,行程十幾公里。一次,她竟挖了70多斤葛根,挑回家,全家像過年一樣高興。
立業
1974年10月的一天,偶然機會給玉珍全家帶來了福音:那是黃州養殖場采購員林則明同志(原省長張體學戰爭年代的警衛員)來到木瓜園村購買楠竹,夜裡宿在玉珍家。當老林了解到玉珍曲折婚戀事後,深受感動,便叫玉珍寫封向上反映情況的信。老林回到黃州後,他直接將信送到戰友時任地區革委會主任董復漢的手中,老董也被這位越南姑娘熱愛中國、追求愛情的痴心感動了,立即打電話找羅田縣領導文長福。在地、縣領導直接關懷下,解決了玉珍夫婦和兩個孩子的戶口,還安排玉珍到大地坳衛生所工作。
玉珍到醫院上班後,看到農村缺醫少葯落後狀況,她暗暗下決心要當個好醫生。在單位里不僅搞好護理工作,還刻苦鑽研內科,婦科、兒科知識,主動打水、掃地、洗廁所、倒痰盂,醫護人員和病人對她的熱情勤快大為稱贊。當她臨崗看病時,不論患者是一身汗水,還是兩腳泥巴,也不論病人是普通病,還是傳染病,玉珍總是把農民當親人。一天中午,突然送來一個溺水的小男孩,當時呼吸已停止,腹部脹大,瞳孔散大。孩子母親哭著說:「范醫生,我就這個男孩啊!」范玉珍二話沒說,展開了搶救,她先給孩子打了一針強心劑,頓時,心臟發出微弱跳動聲,隨後,她毫不猶豫地俯下身來,口對口地做人工呼吸,孩子肚裡臟水被她吸到嘴裡,但她堅持搶救20多分鍾,孩子終於醒過來,得救了。玉珍兢兢業業、樂於奉獻的可貴精神,得到了衛生戰線幹部職工和廣大病患者的信任和愛戴,她不僅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被群眾選為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先後被省委、省政府和省衛生廳授予「全省文明先進工作者」、「全省衛生系統優秀護士」等光榮稱號。1989年,還受到地區行署嘉獎並晉升一級工資。
玉珍,這個越南女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就,她的小家庭也是美滿幸福的。小女兒容燦衛校畢業,被組織上安排了適當的工作,大兒子林燦衛校畢業,被分配到大地坳衛生院。前不久,在鄉政府和農行信用社的支持下,玉珍到付家河辦了個醫務室,丈夫紹芳成了她得力助手。這對經歷了曲折婚戀的夫婦,似兩只矯健的山鷹,沖破風雨,迎著陽光,在大別山廣闊的天空比翼飛翔!
1994年8月
『貳』 閑置衣服如何處理
隨著城市居民的消防水平的提高,服裝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大堆的舊衣如何處理,成了不少家庭頭疼的問題,而目前國內尚未出現專業的互聯網舊衣回收企業,「舊衣回收」項目就是希望能過效仿國外的舊衣回收體制,同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建立一個規范有效的回收、再利用互聯網+的回收循環渠道,解決老百姓舊衣無處處理問題。
舊衣服堆在家裡,或是被丟進垃圾堆,為了充分利用舊衣資源並保證舊衣服再利用的安全衛生,經過多重分析,它的處理途徑可以分為可翻新、清洗、消毒加工、捐贈、回收、分類,不可翻新,再利用(拖把、地毯、發電),將回收來的舊衣物進行分類,按照新舊程度和面料材質分類標准,先挑出可再翻新出售的衣物,將進行清洗、消毒,翻新,打包;對於很破舊的只能按照碎布處理的衣物,再按照面料分類。將打包好的翻新衣物出口到西非、菲律賓、越南等經濟發展緩慢、居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國家和地區,以物美價廉的服裝產品銷售給當地的平價服裝零售商;而對於十分破舊的衣物,在進行分類處理後,把面料成分可提取的舊衣服賣給化纖製造公司(從舊衣中提取再生能源,如將腈綸轉化成煉油催化劑等)、木塑企業、橡膠企業以及造紙企業。
目前全球紡織業蓬勃發展,隨之而來的紡織業所帶來的生活垃圾已經成為我國不容忽略的問題。另外,舊衣物當垃圾丟棄也造成了資源浪費。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淘汰的生活廢品越來越多,把可再利用的資源直接當作垃圾丟棄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為了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盡量地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促進資源的再生和利用。
對於環保:廢舊衣服的回收再利用,響應了綠色環保的理念,又符合當代社會的發展要求。通過宣傳,從真正意義上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加入到低碳生活的行列。讓大家參與環保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