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千億餐飲供應鏈市場如何玩半成品快餐帶你找到正確「掘金」姿勢
伴隨著第三次消費升級,餐飲業進入3萬億時代,按照食材采購佔50%計算,餐飲供應鏈已是萬億元規模的市場。各方玩家在這一領域所探索的不同商業模式中,餐飲品牌與供應鏈「聯姻」的模式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且大有變革之勢。
在大眾餐飲消費成為主流的當下,企業通過高客單價獲取利潤的難度加大,供應鏈作為餐飲企業的「生命線」,成為餐企降本提效的切入點。
其中,基於新辣道十多年潛心在供應鏈方向所衍生孵化出來的信良記,憑借其中餐標准化爆品供應鏈的戰略定位,獲得了市場的極大認可。
01
由點及面:
B2B模式深耕全產業鏈
眾所周知,餐飲業是一個受上游材料質量、功能和產品性能影響較大的產業,選擇向上游延伸可以增強對產品質量和核心技術的控制,向下游延伸可以控制銷售渠道。因此,優化供應鏈有利於增強對原材料質量的控制能力,提升終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降低采購成本,真正實現綠色經營。
事實上,任何一個行業的產業鏈一般由9大環節組成:原料生產采購、產品設計、加工製造、品牌推廣、訂單處理、物流運輸、批發經營、終端零售、售後服務,這九大環節就組成了一個全產業鏈。而絕大多數企業只能做到產業鏈中的一個或幾個環節,只有產業巨頭才有能力做全產業鏈。
而就中國餐飲行業而言,目前還並沒有出現足夠體量的類似sysco的巨頭企業。業內分析看來,任何一個行業的進步都是先拆分,再強化當中的某一個環節,最後整合做強整個產業鏈。而在現階段整個餐飲產業鏈中,供應鏈端被拆分出來,讓其完全社會化最有利於轉型升級。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中國餐飲供應鏈還尚處於萌芽狀態。新辣道總裁李劍曾這樣描述餐飲供應鏈現狀:供銷兩頭小而散,交易環節多,品種復雜,交易效率低下,基礎性原料多,基於商業模式全鏈條考量規劃的半成品、准成品很少。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由能提供供應鏈標准化解決方案的第三方服務公司來做。
正是基於對市場的認知和考量,信良記品牌應運而生,為B端商家提供垂直品類供應鏈解決方案,把食材所必經的階段進行分化,形成各司其職的良性循環。
這是一家以專項提高效率為主導的社會化分工類的配套服務企業,脫胎於面向C端顧客的新辣道企業。「我們洞悉消費需求,這是我們一切問題的根本。我們的能力來自我們服務了一年上千萬的C端顧客,經營了全國一兩百個門店,我們知道餐飲企業痛點是什麼,也知道顧客需要什麼,這個綜合能力決定了我們的實力。」
李劍說。在他看來,餐飲衍生的供應鏈企業對於大工業製造過程中間生產性的管理,特別是在食品科學的控制和供應鏈的管理方面存在劣勢。而從餐飲業往上走的供應鏈企業,則更易洞察消費者。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信良記已經完成1.2億元的A+輪融資。李劍本人也已辭去新辣道CEO職位,任職信良記CEO,意圖全身心投入信良記的運營中去,專注服務B端企業,並期望通過信良記在未來十年創造100億的營業收入。
02
由表及裡:
重度垂直打造產業閉環
李劍曾表示,供應鏈將是餐飲業的下半場戰地。但就這一市場發展來看,由於目前餐飲供應鏈的資源整合仍存在十分大的難度,未來或將更進一步的細分化。從縱向看來,餐飲企業對於供應鏈的探索都是選擇從自己的優勢項目切入,已然開始細分化。
比如,海底撈、呷哺呷哺等火鍋企業從火鍋業態需求量較大的蔬菜、底料等入手,而西貝則是從西北麵食入手,而信良記則選擇了從魚蝦入手。
餐飲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降低人工成本和轉向社會化分工兩大趨勢,在供應鏈端的挖掘和食材標准化生產的產品打造上,成為了很多餐飲企業的必然需求。目前,信良記專注於小而全的水產品垂直供應鏈產業建設,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客單價、拉升復購率。
初期,信良記選擇的是以小龍蝦為切入口,其產品的核心是做一個個單品爆款。
不難看出,信良記切入的都是高客單價產品,做標准化爆款食材,其最大的優勢在於物流成本比較可控,損耗較低,以這種相對明確的盈利方式切入供應鏈市場的確為明智之舉。
目前,信良記已經將小龍蝦整個鏈條的產品做到了從源頭養殖到標准化加工再到物流配送、產品解決方案全流程閉環,這個是現在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做到的。當然,小龍蝦只是信良記做的第一款產品,下面可能會擴展到酸菜魚等品類。現在主推小龍蝦,是從餐廳感知角度來看,它們需要這樣的菜品,這其實就和菜系沒有多大關系了,只要有強需求,都有可能成為爆款。
據了解,信良記在山東、湖北、越南等地共建立了20萬畝上游自有養殖基地,並聯合5家加工工廠,進行中餐標准化爆品的生產及研發,再通過全程的冷鏈供應給合作餐飲商家。
在物流配送方面,信良記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武漢、成都,均設有分倉,冷鏈配送范圍可覆蓋全國。此外,信良記自建了物流體系,保證運輸環節中的溫度保持在-18攝氏度,確保產品在運輸環節的品質和安全。
據信良記方面透露,信良記作為國內首家專為餐飲企業提供「高蛋白、富含水、品質美」的魚蝦蟹貝類爆品美食的供應鏈企業,已為數千家餐飲品牌供應小龍蝦、巴沙魚片、酸菜料包、火鍋底料等半成品,目前已服務於金百萬、小南國、千喜鶴、避風塘、渝鄉辣婆婆、小豆面館、夾克的蝦、大蝦駕到、渝鄉辣婆婆、蝦皇等連鎖餐飲企業。
03
從量到質:
食品科學構建市場壁壘
一般來說,當企業做到品牌化、連鎖化以後,消費者實際希望的是同一品牌不同餐廳的菜品味道是一樣的,這也是標准化的大趨勢。
連鎖餐飲企業,最難的也是標准化。而一板一眼地做事,通過標准化的程序來控制質量的穩定,正是工業國家最擅長的事。這在美國、日本等國的餐飲行業已經很普遍,拿最典型的麥當勞和肯德基為代表來說,他們憑借食品科學,使現場的生產能力都有嚴格的標准化流程,能保證在全世界各個門店所做出來的所有產品口味一致。
也就是說,標准化的壁壘已經不在於廚師,而在於科學的創新研發體系,而這也正是信良記的核心優勢所在。李劍認為,餐飲供應鏈行業要有一整套的全鏈條服務方案,而核心在產品研發上,把產品轉成穩定的供應鏈生產。而要想成為中餐標准化爆品,具有烹飪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懂得食品科學,運用高科技技術,將烹飪美食與食品科學結合。
正如信良記投資方鍾鼎創投合夥人湯濤所言,「我更樂意將信良記當做一家科技公司而非食品公司,因為信良記是以產品為第一核心能力,它對爆款食材的研發是有科技含量在裡面的。就是說,不光要把菜做好吃,還要讓菜冷凍後再復熱回去,依然能夠保持口味。整體上來講,這個過程需要不斷的對研發進行投入。」
事實上,信良記一直致力於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日前還成立了專業級研究機構「亞洲美食聯合研究中心」,整合了全國近百名烹飪美食大師、食品科學家、工程師等研發人員,投資上千萬資金建有專業的食品應用技術研究室,配備國際領先水平的精密設備。
同時與國內諸多如浙江大學的知名高校、研發機構、一流獨立工作室建立戰略合作,在原料鎖鮮技術、風味圖譜研究、超低溫技術應用方面展開持續研究,致力於打造成為全球中餐爆品的貝爾實驗室。
一直以來,信良記用工業化的思維去思考如何將產品數據化、標准化、科學化、量化。運用中餐標准化爆品模式和高科技「秒凍鎖鮮」技術,以「研發工藝+工業生產+全鏈服務」打通餐飲供應鏈壁壘,讓餐飲企業省掉了中間大量的采購與時間成本。
結合在食材及供應鏈行業的優勢產業資源,信良記將持續為大中小型餐廳提供穩定供應的產品。李劍表示,「我們的角色是有限爆品的標准化專家,我們會更重視業務邊界,不求種類多,而求品質精,把產品做到最高性價比。」
總結
總而言之,國內餐飲供應鏈的市場想像空間巨大,現在將是迎來快速發展的最好時期。數據顯示,美國餐飲供應鏈市場的領先者Sysco年營業額為400多億美金,占據市場25%的份額,相較美國市場,中國餐飲供應鏈服務集中度極低,市場的領先者年營業額為3億人民幣左右,占預估市場的0.03%,所以未來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由於國內供應鏈市場還處於萌芽期,因此就信良記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並不在於擴大規模,而是如何能根據獨到的市場觸覺和眼光去挖掘爆款產品,同時利用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滿足對眾多客戶的服務。
就整個宏觀層面來看,餐飲供應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類別,在巨頭企業出現之前,市場仍將不斷的細分化,8000億的市場,誰能佔得先機,誰的贏面就會大。
方麵食品推出的常溫簡餐料理包統一集中生產,節省統計繁雜的餐飲成本,大大降低了統計成本的難度,常溫料理包整箱進貨,方便管理,統計數量,更可以精確到多少顧客用了多少量,其次料理包解決顧客流量大的問題,還能解決口味的解決問題,同時減輕了員工的成本的壓力。方麵食品推出的常溫料理包還可以減少冷庫儲存成本,降低了損耗的概率。
⑵ win10越南語言包
win10越南語言包(win10越南語言包下載 官網)半個月前,老薛從北京回到越南首都河內,繼續開展他在當地的工作。落地後,他發了一段小視頻,越南時間22點40分 ,畫面內熙熙攘攘的人群擠在一條不到5米寬的街道,兩側是燈火通明的商戶和坐在街邊的食客,一條煙火氣十足的夜市街,望不到頭。
越南街頭
兩個月前,「越南出口額超過深圳」上了熱搜。5月底,東南亞運動會男足決賽上,越南以1:0戰勝了泰國,舉國沸騰,萬人空巷的視頻,讓很多國人想起2001年中國隊世界盃提前出線的激動。很多人說,處於經濟飛速上漲時期的越南,就像20年前的中國。
對於看到此情此景、並且已經步入職場的90後、00後來說,很難不會聯想,如果在2022年跑到越南工作,會不會早早逃離內卷,實現有房有車的自由。相對於上一代跑到北上廣奮斗、通過個人努力和時代際遇實現財富自由的70後、80後,年輕人們即使每天996,也已經很難實現財富的積累和階層的躍升。
作為一名北京人,老薛在2019年就意識到了越南的崛起,和朋友跑到越南考察一個月後,就決定辭去國內工作,留在越南創業。如今在越南生活已經接近兩年,生活中明顯的變化是,從到處找中國餐館再到路邊隨意吃一碗PHO(越南河粉)、出門從使用GRAB(東南亞網約車平台)打車到騎摩托車。
截圖來自@老薛在越南賬號
老薛對36氪表示,越南生活沒有去之前想像的苦,但創業也沒有如周邊朋友預想那般一帆風順。對於想去其他發展中國家「掘金」的年輕人,老薛的經驗一定有借鑒意義。
01
對比越南和北京的生活,其實沒有折疊感
Q:北京、越南河內,聽起來似乎是生活質量有落差的兩個城市,在河內生活有什麼體驗?
老薛:落差就是隨時能約出來見面的朋友,其他生活上的衣食住行還是挺方便的。說說幾個顛覆的點:1.來之前一直認為河內人民都是住在那種陰暗狹長的排屋,來了之後發現整個城市景觀已經很現代化;2.來之前總感覺飲食上會非常不適應,因為從網上了解到這邊的菜很清淡,還擔心要每天自己做中餐,但是來了之後發現越南也有很多菜系,有些味道非常不錯,而且在這邊沒有食品安全的問題;3.語言這塊,之前以為越南如果語言不通非常不方便,但其實胡志明市的英語普及率很高,河內也是,超乎我認知的是,很多人都會說中文,在越南本地,中文是熱門專業,很多重點大學每年有幾百個學中文的學生,而且他們對中國電視劇,文化也都很感興趣,很多越南人會過春節,清明,端午這些中國傳統的節日。
河內夜景
Q:看你視頻,這兩年從偏瘦變成中等身材,是不是越南生活更快樂?這次回去打算待多久?
老薛:對,總出去吃飯,在這邊有點容易胖的。這次回到越南,做好了起碼半年不回北京的打算,現在疫情原因,往返不是很方便。2019年那會,基本每一兩個月都要往返一次,想回來就回來。5月份,在北京被隔離在家兩次。
Q:想家了怎麼辦?
老薛:騎小摩托去找賣榴槤的路邊攤,提醒自己「榴槤忘返」,忘卻鄉愁。最近就是越南的榴槤季,120塊錢(人民幣)可以買一整個,比超市便宜,冰凍後更好吃,能對沖一些甜度。
要麼就是吃海底撈,除了麻將(蘸料),中國話說的非常溜的越南服務員還會調一份低脂越式調料。
截圖來自@老薛在越南賬號
Q:在當地有交越南朋友嗎?還是會更多和國人打成一片?
老薛:越南朋友和中國朋友一半一半吧。在這邊結識的同胞,整體創業佔少數,大部分是公司外派,我認識的朋友們,基建、供應鏈行業比較多。還有一些朋友來自知名投資機構、互聯網公司,被公司派來研究市場。
和越南朋友吃路邊攤
Q:目前在河內的居住條件怎麼樣?是什麼價格水平?
老薛:我在市中心的公寓租了一套兩居室,有兩個衛生間,室友是同事,他還在上海,應該也快過來了,月租金大概4800人民幣。這類公寓設施都比較齊全,小區里游泳池、健身房都是免費的。在河內西北方向比較繁華的商務區,一居室價格基本在3000人民幣;兩居室4000-5000人民幣左右。
居住公寓看到的景色
Q:我們沒去過越南的人,單從圖片上感受,還是覺得有些落後,你最受不了越南生活哪點?
老薛:交通這件事是比較頭疼的,雖然北京也堵車,但越南的交通擁堵是不一樣的。越南目前的基礎設施還是沒法跟北京比的,路面的磚起伏不平;很多立交橋只有2個車道,總是擁堵嚴重;越南是個摩托車大國,越南人開車鳴笛是「標配」。河內的輕軌從2011年建設到現在,剛剛通車。
越南摩托車
另還有一點是跟當地政府部門溝通辦事,有時候還會有人浮於事的感覺,辦簽證流程比較慢,在辦營業證照或其他事情,不清晰的要求還是很常見。
當然也看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交通擁堵、基礎設施落後背後恰恰能反映出未來改善的潛力,我是學金融專業的,在外資寬松的准入機制下,越南整體的基建速度會成幾何級的上升,這些也都會倒逼交通狀況的改善,這個改善的過程如果類比到國內,是很多普通人財富上升支撐和助力。
Q:當初怎麼想到去越南創業?這幾年公司業務開展得順利嗎?
老薛:2019年之前,我在北京一家500強外企商業地產代理行的海外房產部。2018年底和幾個同事約著去胡志明玩,結果大家都因為職業病跑去看房,雖然當時越南、泰國的市場都火起來了,但越南還是小眾市場,我們研究了一下覺得這邊比較有前景,就進入思考、計劃的過程。2019年初,我們又去了趟河內,覺得這邊的市場更有潛力,競爭沒有胡志明市激烈,所以從原公司離職,重新組建團隊做房產相關的事情。
創業就是風險和機遇並存。其實這兩年我們也經歷了一些過山車,2019年來的時候市場非常火熱,但因為疫情,我們去年和前年的銷售額都不高,主要是出入境政策影響到客戶不能來到當地看房,但還是有一些客戶遠程下單。我們獨家包銷、買賣、裝修、租賃都做,相對於國內公司,我們業務模式屬於一站到底了,因為做了很多年海外房產,知道買家的擔心,就是買房後的相關維護、回報等問題。這幾年河內房子的租金回報率(每年)大概在5%左右。
02
親眼目睹河內周邊的土地價格三年翻三倍
Q:今年李嘉誠跑去越南投資,自媒體總會提到越南人在搶房,鐵閘門一開、很多人沖進到售樓部的場景,是真的還是炒作?
老薛:今年年初疫情限制剛放開是這樣,現在已經沒有這類現象,這種搶房情況還是以越南人為主。來自海外投資買房的人群,一般是先交定金排隊,等開盤出價格之後,按交錢的先後順序選房,相對更有秩序一些。當然這種現象很容易把情緒傳導給國外投資者。
我個人認為,越南目前在國際供應鏈中的角色屬於生產國,處於中低端的位置,確實跟幾十年前的中國有些類似,但我一直堅持的觀點是「越南永遠無法替代中國」,2022年這一輪火熱可能是各國家投資者的溢出反應,並不是說越南國力有多強,還是需要理性看待,有些自媒體確實有點「越吹」。
江邊
Q:有媒體說,越南人現在「搶房」,像極了十年前的中國人,是在「摸著我們的石頭過河」,因為現在北上廣的房價那時候比也翻了幾番,你怎麼看?
老薛:肯定會有這種心態,越南人對中國房地產在2010年那波漲很多都會有些了解,但是對中國房地產具體的周期一定不知道。現在買房也大多是出於自住需求,或者抵禦通脹的需求。實際上,沒有人能看到未來,越南的房價能翻多少倍,怕的是漲了以後就買不起了,確實心態上都有點像。
越南人拚命搶房的原因是他們現在還買得起。最近和一位做投資的朋友吃飯,我們也有聊到,越南年輕人買房確實比我們國內容易很多。底層打工人的月薪可以賺3000-5000塊(人民幣),城市公寓的每平米房價只有1萬塊(人民幣)左右,如果越南年輕人去工廠上班,只要願意加班,每個月也能賺到三五千(人民幣)。
Q:目前找你們買房的客戶,都是什麼樣的人?國內、國外客戶哪類佔比更多?
老薛:2019年那會,我們的客戶以華人為主,他們一般電腦持有澳洲、新加坡、美國護照,另外來自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的客戶也不少,最近幾年,外派來越南工作的同胞,也會找我們買房。2019年通過我們在越南買房的客戶,每年基本都有穩定在12%-15%的收益(房租和房價的升值以越南盾計價)。
越南這邊對於外國人買房有限制,比如越南本地人買房是私有永久產權,要求外國人只能持有50-70年的使用權。一個新開盤的項目外國買家購入的比例需要不超過整個樓盤的30%,位置好、配套豐富的樓盤會對外國買家價格上浮5%左右,但相對應的會提高精裝修配套或者分配一個更好的樓層。自2015年放開外國人購房之後,這邊韓國買家佔主流,三星、樂天等韓國企業幾年前就將生產線轉移至越南。
越南買房現場
Q:從你2019年去越南到現在,因為疫情的關系,房價有跌一些嗎?
老薛:其實還在漲,從2020年中旬開始經歷略微回調,隨後有些項目停賣、有些給出優惠政策維持去化。直至今年徹底放開入境限制,加之針對海外人限購,很多項目供不應求,我們現在不愁沒有客戶,而是發愁沒有合適的項目。
我的一位越南朋友2020年在河內周邊購入一塊3000平方米以上的土地打算做家庭式民宿,之後不斷有人詢價,每年對外報價都翻了一倍。
身邊還有一位朋友在2010年買了一塊土地,大概12萬美金,20年疫情爆發時她考慮30萬美金賣出,但是沒人買,今年有買家開出100萬美金。
Q:不得不承認,兩國發展是的確有時間差,能不能給想去越南發展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老薛:電腦我覺得還是要理性,我們過來這邊其實中間經歷很多波折,尤其是想像我們一樣創業的人,如果沒有創業的能力和經驗,在當下全球的經濟周期之下,更要慎重。還有就是在特殊時期,一定要保住現金流,去年幾個月,我們幾個合夥人都在國內,沒有在越南開展生意,就意味著沒有收入,但是需要給在越南的同事發工資,還是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Q:假使有個年輕人想逃離996的生活,去越南會有更多機會嗎?
老薛:首先他需要學會越南語,然後機會可能挺多的,尤其是技術型人才,雖然不會比在國內的待遇更高,但是確實可以告別 996 。其他行業,我周圍做進出口貿易的人也比較多。
房地產是我從事的行業,相關配套的下遊行業都有很多機會,本地年輕人未來更認可公寓,現在還處於增量產的階段,很多政策規劃都指向公寓的建設;電商也是這個地方很有潛力的方向,包括物流,越南這一個億人口轉向線上購物的窗口期還非常廣闊,只要可以找到需求點,應該有機會分一杯羹。此外,提到的貿易、製造、互聯網這些相對需要更高的門檻,但也都是越南現階段的機會點。
工作現場
最後我想說的是,當地年輕人的基數很大,同時願意努力工作改變生活的動力很強,和國內年輕人很像,這也就是能撐起這些行業的一個有利因素。
Q:剛回到越南不到一個月,剩下半年有什麼重點發展計劃嗎?你們在越南的創業團隊有幾個人?
老薛:我們目前十個人,其中六個同事是越南當地人。下半年主要還是放在拓展當地開發商資源上,因為現在咨詢越南房產的客戶很多,還是希望在當地幫大家找到更多適合投資的項目。
另外一塊算是個「副業」吧,就是@老薛在越南 這個賬號。去年河內因為疫情封城,我們團隊錄了很多關於當地房產市場、生活體驗相關的視頻,起初也是覺得好玩,沒想到受到網上很多朋友的關注,我想這也是一個國內對越南感興趣的朋友了解當地真實情況的窗口。也希望能通過這個賬號結識更多當地的華人朋友,大家在一起抱團,互幫互助。
老薛在越南
文|真買編輯部宋虹姍
以上圖片來自老薛拍攝、或來自@老薛在越南
互動時刻
近年來隨著國內房價攀升,越來越多投資客將目標投向國外,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由於購房門檻相對低,迎來了很購房者的青睞。有人說,越南人現在「搶房」,像極了十年前的中國人,你覺越南的房價未來幾年內會翻倍嗎?你看好越南的房地產市場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