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人如何求婚

越南人如何求婚

發布時間:2025-07-23 01:31:24

❶ 越南有哪些奇葩風俗

❷ 各國或者各民族的 見面禮儀是什麼

.泰國 人鄉隨俗,到泰國有必要知道一些當地的風俗習慣:

1.泰國人習慣"合十禮"(即合掌躬首互向對方致禮),合十時常互致問候"沙瓦迪卡"(泰語"您好"的意思)。別人向你合十問候時,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則失禮。合十後,便不必再握手問候或告別,但僧侶對俗家則不必回禮。見面或告別時的握手禮,尚未普及流行於泰國社會。

2.緬甸 要能接受男士穿「裙子」。緬甸男人穿籠衣。要能接受當地人用手吃飯的風俗。要能習慣女士們滿臉塗粉末出現在你的周圍。緬甸人把一種植物磨成粉末,塗於臉上,用來防曬。
要能習慣緬甸人民張開「血盆大口」地和你說話。緬甸人很喜歡吃樹葉包的檳榔,所以很多當地人的牙齒都被染成了紅色。

3.印度 印度的禁忌很多,由於宗教不同,地區不同,禁忌也有差異。

帶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覺時,不能頭朝北,腳朝南,據說閻羅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說蛇;節日活著喜慶的日子裡忌烙餅;嬰兒忌照鏡子,否則會變成啞巴;父親在世時,兒子忌纏自頭巾、剃頭;3和13是忌數,因為濕婆神有3隻眼睛,第三隻眼睛是毀滅性的,13是因為人死後有13天喪期;婦女在懷孕期間,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遞接東西。

在市場上陳列的花懷,禁止人們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為將受到人們的厭惡。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別是婦女。在飯店、商店等服務性行業中,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來招呼侍者則被視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禮行為。

頭是印度人身體上最神聖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觸摸他們的頭部。千萬不要拍印度孩子的頭部,印度人認為這樣會傷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裡,也不要贊場孩子,許多印度人認為這種贊場會引起惡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製品(腰帶、表帶、鞋、衣服),特別是在聖地,因為印度教徒不殺牛,穆斯林不剎豬,耆那教徒不須殺人和動物或昆蟲。

進入印度的廟宇或清真寺,要脫去鞋子,要跨過門檻而不能踩著門檻而過。光腳進寺廟,事先要在入口處洗好腳以表示禮貌。

凡進入回教寺廟者,均不能穿短褲或無袖背心,也要求脫鞋。

凡進入錫克教寺廟者,必先戴上頭巾或帽子,然後脫鞋才可進入

4.越南 傳統節日與民俗:越南民族傳統節日與中國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其中春節為最盛大的節日。越南民風淳樸,人民文明禮貌。見面時習慣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或行握手禮,或按法式禮節相互擁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稱。越南受漢文化影響頗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越南,十世紀後,佛教被尊為國教。目前全國佛教徒約2000萬人。此外,天主教傳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約300多萬,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財神。一般百姓家裡都設有供桌、香案,逢年過節在家中進行祭拜。服飾穿著簡單,正式場合男士著西裝,女士著民族式「長衫」(類似旗袍)和長褲。飲食習慣與我國廣東、廣西和雲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飯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認為不吉利。不願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人。

姓名與稱呼】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介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服飾】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陽核挪與牙之美】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種嚼食濱榔的特殊愛好。他們常將按椰擦上一點石灰膏或鹼發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產生化學反應,汁不吞咽,順嘴角流出,嚼到無汁時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後甜,可刺激神經,提神醒腦,除積消腫。京人還把擯榔當作信物,無論求婚、請客,均送上一顆擯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風,過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歲就開始染牙。按照他們的習俗,開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徵已經成年可以成親了。從此,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參加當地舉行的任何娛樂聚會,參加對歌,選擇對象。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古風已日漸衰微,但在越南農村,你依然還可以看見不少老年婦女的牙齒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們眼裡,保持牙齒潔白如玉是品質不良、作風不正的表現,而將牙齒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節日】越南也使用陽歷與陰歷,除了國家法定的節日如元旦、國際勞動節、國慶節等外,越南也過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與中國人一樣,陰歷的春節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越南有一句民謠「肥肉姜蔥紅對聯,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節到了,要為過節准備豐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門口貼上大紅對聯,高高的幡旗隨風飄揚,爆竹鳴響。從這句民謠中,可見越南人對春節的重視程度。在新年與舊年交接之時,越南人也有守歲的習慣。除夕夜,人們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娛樂,後傳人民間。所謂的軍鼓實際上是一隻木桶或洋鐵桶,在村頭立兩根柱子,用麻繩或鋼絲繩將桶綳緊後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繩子使其發出鳴鳴的響聲,男女雙方各站一邊,邊敲邊對歌,笑語歡歌匯集在一起,氣氛歡快熱烈。一些青年男女通過對歌建立感情,確立戀愛關系。 【祖先崇拜】越南人也和其他東方人一樣,注重孝道。在每一個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識。對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篤,因而對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視,世代承襲,形成規模。人們認為,親人雖然死去,但他的靈魂仍然存在,對後人還起著保護和督促作用,主宰人們的一切活動,人間許多災害禍福,都要依靠先靈庇佑與解脫。越南人每家每戶都沒有神龕、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壇,是敬奉祖先神的聖地,任何人不可觸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穢。在城裡,由於住處狹窄,祭壇的設法小型多樣。如在牆上釘塊板或使用櫃頂作為供奉祖先的祭壇。祭壇中央擺上一個香爐,兩旁是兩根香燭。香爐前擺上用細腰紅漆木盤或塑料。玻璃盤盛放的水果,此外還擺上一對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壇兩邊還貼有對聯,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孫賢萬代昌」、「福生禮儀家堂盛,祿發榮華福貴春」等。
越南人視祭把供奉祖先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養育之思。許多家庭盡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節來臨前,必須重新布置祭壇,插上香燭,擺上供品。春節三天期間,祭壇總是香火擦繞,合家吃團圓飯前,家長和族人都要禱拜。越南人對祖先的崇拜還表現在忌名上。平時,子孫忌提到祖輩、父輩的名字,如果現實生活中一些名詞與祖輩、父輩的名字相重,要迴避或用同義詞代替。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讓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亂喊,對先祖不敬。如果被別人指著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罵,被奚落或被辱罵者會認為是受了奇恥大辱,會激起深仇大很。近年來,忌名在城市已少見,但在農村,這一習俗仍保持。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風水、精靈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樹、野獸、刮風下雨等,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有精靈寄寓其中,應當供奉祭掃,以求祛災降福。如在河內棟多郡的金蓮村,至今還保存著一塊立於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銘。在農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樹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裡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們在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談舉止中不能冒犯它,低聲稱它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還要供奉上各種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葉茂的古樹,他們認為這些長期經受狂風暴雨、雷電襲擊的大樹能存活下來,樹下必定有神靈,因此經常有人在樹陰下,尤其在榕樹下擺設香案或在樹旁空地建蓋廟宇,風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於此。

【宗教信仰】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在越南生活的短短幾個月時間里,我有幸看到了越南的胡志明市歡慶南部解放日的盛景。越南朋友說,4月30日對越南南方的人民來說是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在1975年4月30日那一天,越南的南方解放了。

在解放日臨近的時候,南方各城市,尤其是胡志明市呈現出一派熱鬧的景象。

大街小巷都掛起了鮮艷的國旗,走在大街上紅旗飄飄;各單位都進行各項准備工作;各家各戶也是喜氣洋洋的……人們很容易就被這種氣氛所感染。

最令人激動的是在胡志明市的市中心的統一廣場舉辦了一個大型的民族風情園,在裡面可以看到越南的各種風土人情,是越南的一個縮影。

越南的人棋是最特別的,吸引人眼球的是巨大的棋盤,但最讓人好奇的是有人站在棋盤上,身穿有標志的服裝,他們便是「棋子」。由在場外的「統帥」指揮「棋子」進攻的路線,走棋的方法和中國的象棋差不多。「棋子」正面對壘時,兩方都盡全力對抗,互相打鬥,弱的一方就被淘汰出局。整盤棋讓人的感覺就是「活」的。

盪鞦韆也是越南的一個傳統的節目,據越南朋友介紹,每次廟會都少不了的。

鞦韆很大,架子支得非常高,拉住鞦韆的繩子外面套著的是長長的竹竿,所以盪起來時,繩子不會彎,而且弧度也大。一般鞦韆上可以站兩個人,下面有人用繩子拉。可以想像———身穿飄逸傳統服裝的越南少女站在上面,鞦韆被高高的盪起時,像飛舞在空中的蝴蝶。

「嘭嘭……」一朵朵煙花飛起,接著是一陣陣熱鬧的鑼鼓聲,往前擠一看,原來是水上木偶戲。越南水上木偶戲是世界木偶戲藝百花園里的奇葩。「水」是水上木偶的藝術生命,水上木偶戲的藝術家們把它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境地。在一陣陣爆竹聲、鑼鼓聲、螺號聲中,龍、魚、龜爭先恐後躍出水面,這些神靈的動物角色,是按照越南民間傳統繪畫藝術進行塑造,塗上生漆金粉和各種色彩,顯得質朴可愛。在水上木偶戲的傳統保留節目中,人們可以看到金龜噴水,仙女隨著「神曲」起舞的那種充滿幻想色彩的表演。

在搭起的舞台上表演的是越南傳統的戲曲,有改良戲等。表演的人身著傳統的服裝,唱著古老的曲子,跳著有節奏的舞蹈。那表演是很古老、很有特色的,受到當地人的歡迎,走到哪都會有這韻味十足的曲子縈繞在耳邊。

民族風情園里,也有品種眾多的美食展覽,有春卷、米粉、捲筒粉等有越南特色的可口小吃。在那裡參觀,不僅飽了眼福,也飽了口福。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感受到了越南的各種風土人情。

2.泰國通常稱呼人名時,在名字前加一個"坤"字,無論男女均可用,表示為"先生"、"夫人"、"小姐"之意。

3.泰國人忌諱用腳指物或指人,即便是坐著時,也不允許將腳尖對著別人,此舉被視為不禮貌的做法。撫摸對方頭顱或揮手越過別人頭頂,被視為有侮蔑之意,是禁止的動作。

4.泰國人認為右手高貴,而左手只能用來拿一些不幹凈的東西,因此,給別人遞東西時都要用右手,以示敬意。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還要雙手奉上,用左手則會被認為是鄙視他人。女士若想將東西奉給僧侶,宜托男士轉交。如果親手送贈,那僧侶便會張開一塊黃袍或手巾,承接該女士交來的東西,因為僧侶是不允許碰解女性的。

5.尊重宗教。寺廟是泰國人公認的神聖地方,因此凡入寺廟的人,衣著必須端莊整潔,不可穿短褲、迷你裙、袒胸露背裝或其他不適宜的衣服。在寺廟內,可以穿鞋,但進入佛殿時,必須脫下鞋子,並注意不可腳踏門檻。每尊佛像,無論大小或是否損毀,都是神聖的,絕對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對佛像做出失敬的動作。

6.尊重王室。在泰國處處可以見到國王和王室的人像,如硬幣、紙幣、日歷牌、掛圖等,由此可見對皇室的敬重。遊客要小心表現適當的禮儀,例如在公共場合有皇室人員出席時,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動作,跟著照做。

7.不要在公共場所做有傷風化的舉動,例如在公共場合應避免和泰國人接吻、擁抱或握手。除在某些海灘允許裸體日光浴外,在其他地方,泰國人不喜歡這種行為,盡管未觸犯法律,但是違背了泰國人的佛教理念。

飲食

泰國人主食是大米,喜歡吃酸辣食物,由於常年炎熱,習慣飲用冰茶。泰國菜式通常選用新鮮的材料,菜的味道以辛辣為主,且調味料花樣繁多,如有辣椒、咖喱、雨露、蝦醬、椰奶等等。泰國菜多數由淡素的食品組成,包括魚、蔬菜和飯,再加上一些香料和醬汁。但無論飯餐是否豐富,都必有餐湯,與我國的粵菜風格相似。

5.1、穿花格裙的蘇格蘭男人
男人穿裙子在世界不多見,蘇格蘭男人就是其中一例。頭戴小黑呢帽,身著花格裙及短襪,手上拿著管風笛,這是蘇格蘭男人引以為傲的打扮。蘇格蘭人愛穿花格裙,是因為不同圖案的花格布代表著不同的氏族,每一個氏族都為自己設計一種代表氏族精神及血緣關系的花格布裙。當氏族人穿上自己氏族的花格布,,也同時穿出了他們族人的驕傲、責任與忠誠。
2、民俗禮儀
英國人給人的印象是及保守又富有幽默感。英國人傾向於接受熟悉的事物,對於新奇或者外來的東西總是持懷疑的態度。英國人比較謙虛,自誇是沒有教養的表現。英國人非常看重一個人的幽默感。英國式幽默的出發點自我貶低,以自負為大敵,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自嘲,嘲笑自己的缺點、失敗、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他們不相信華麗的詞藻和自誇之詞。英國人熱愛體育,現代形式的體育運動幾乎全是英國人的發明,如拳擊、橄欖球、曲棍球和網球等。

❸ 越南有哪些風俗習慣

1、飲食習慣

越南北方的京族有嚴格的飲食禮儀,從平時餐桌上家庭成員的座位,到宴席上菜式的擺設都很講禮儀。烹飪方法非常講究,原料和調料搭配備受重視,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南方人性情豪放直爽,餐桌上比較隨意。

2、節日

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越南的傳統節日與中國相似。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夏歷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制新衣。

3、服飾

越南的國服是奧黛,又稱為越南「長衫」,分為男版和女版,女性身著奧黛更為普遍。奧黛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兩側開叉至腰部,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當地人一般在婚嫁、重大節日、外交和會客等正式場合穿著奧黛。

4、婚俗

古代越族人從擇偶到成親要經過六個主要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請期、納幣和迎親。如今這些儀式已被簡化,僅剩下提親、訂親和迎親。

5、禮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在國家機關、工作單位和越軍部隊里,一般稱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間,也有稱兄道弟,而不稱同志。見面時,通行握手禮,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高棉族多行合十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南人

❹ 越南人有什麼風俗習慣

越南人見面時習慣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或行握手禮,或按法式禮節相互擁抱,年齡相近者多以兄弟姐妹相稱。

越南人服飾穿著比較簡單,正式場合男士普遍著西裝,女士穿民族式「長衫」(類似旗袍)和長褲。

越南人飲食習慣於我國廣東、廣西和雲南一些民族相似,以米飯為主食,喜清淡、冷酸辣食物,用筷子。

越南受漢文化影響頗深,多信奉佛教,天主教也有較大影響。越南人普遍供奉祖先,信城隍、財神,傳統節日多與中國近似或相同,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春節。

越南人忌諱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別人。

(4)越南人如何求婚擴展閱讀

入境越南的注意事項:

根據海關規定,入出境時隨身攜帶貨幣越盾不超過1500萬,美元或等值外幣不超過5000美元,超出部分須申報並提供合法來源證明。國內團組、中資公司、公民個人來越時,如超出限額須填寫入出境申報單,妥善保管,以便出境時備查。

越海關禁止入境者攜帶易燃、易爆、易腐蝕、劇毒、放射性、有異味物品、各類食品、各種黃色書刊、影碟、未經檢疫的動植物及武器等入境。出境時只能帶1瓶酒,2條香煙,入、出境時,請勿為陌生人攜帶物品。

❺ 胡志明市的歷史文化

小費
每次給予小費約5000越盾(約0.25美元),另按越南習慣,若遇用餐時間,要授予司機餐費10000越盾(約0.4452美元)。
嚼檳榔
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種嚼食檳榔的特殊愛好。嚼檳榔通常是先苦後甜,可刺激神經,提神醒腦,除積消腫。京人還把檳榔當作信物,無論求婚、請客,均送上一檳榔。嚼檳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風,過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歲就開始染牙。按照他們的習俗,開嚼檳榔、染牙,便象徵已經成年可以成親了。
重要節日
越南也使用陽歷與陰歷,除了國家法定的節日如元旦、國際勞動節、國慶節等外,越南也過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越南有一句民謠「肥肉姜蔥紅對聯,幡旗爆竹大粽粑」。在新年與舊年交接之時,越南人也有守歲的習慣。
越南人也過灶君節。灶君也稱為「灶神」(灶王爺),他的任務是客觀地記錄下這個家庭所發生的事。每年臘月二十三是灶君節。 中秋節是越南人較為重視的節日。中秋節的晚上,越南人除了吃了月餅、賞月、觀花燈、舞獅子外,在農村,青年男女還舉行對歌,越南人稱為「唱軍鼓調」。
祭拜祖先
越南人注重孝道,在第一個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的意識。越南人每家每戶都設有神龕、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壇,是敬奉祖先神的聖地,任何人不可觸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穢。越南人視祭祀供奉祖先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養育之恩。越南人對祖先的崇拜還表現在忌名上。
風俗習慣指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由於一種歷 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等。

❻ 越南人結婚一般幾天才結束

越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京族(也稱越族、或越司族)外,還有瑤、土、都依、巴拿、布標、沙、耶鉦、苗、岱、傣等60多個民族。越南少數民族的婚禮習俗多姿多采,十分有趣。
居住在越南中西部山區茂林地帶的耶鉦族,男孩到十五六歲、女孩到十三四歲要舉行一次標志長大成人的銼牙儀式,從此便可成為村寨的正式成員,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並可開始考慮婚姻大事。耶鉦族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戀愛,自古以來村寨的人都樂意為這些人提供方便條件,每個村寨都建有公房,青年男女可以在公房裡聚會,通過共同勞動和娛樂相互了解,談情說愛。男女相愛到一定的程度,便向父母稟告,因為婚姻大事的最後決定權掌握在父母手中。當然,父母大多不會表示反對,他們相信兒女自己的擇偶眼光。父母詳細聽取兒女所介紹的情況後,雙方家長見面,認真商量有關事宜,並秘密進行准備工作。某一天,男女兩家突然宣布舉行訂婚儀式,令親友覺得茫然,鄰居感到驚愕。原來,耶鉦人的傳統觀念中認為,訂婚儀式越突然,婚後生活越是幸福美滿。訂婚儀式後男女雙方開始為舉行婚禮作準備。舉辦婚禮的時間多愛選擇歲末年初之際,耶鉦人覺得這樣做富於辭舊迎新之意。
舉行婚禮那天,客人們陸續到來了,各項事宜均已准備就緒,新郎新娘突然失蹤了。新郎的父母急忙向村寨頭人報告,頭人緊急動員青壯年分頭「搜捕」,他們爬高山,入密林,四處尋找,發現新郎新娘並將他們帶回村的人,新郎父母要賞給他們一些錢。村寨的青壯年在尋找新郎新娘時,客人們圍坐在一個大酒壇周圍,酒壇里插著一根很長的吸管,人們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新郎新娘被「捉」回來後,相互面對面地坐著,中間放著一隻雞,新郎新娘和主婚人共同用手按在雞背上,客人們依次用手觸摸一下被新郎新娘按在那裡的雞,表明自己是參加婚禮的正式成員。隨後將雞宰殺並做成雞肉飯,新郎新娘共同食下一碗雞肉飯,同飲一杯酒,客人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這就是當地盛行的「波拉」成親儀式。當天晚上,新郎新娘要舉行「合巹」儀式。客廳中央放著一張寬的竹床,青年人們抓住新郎新娘往竹床上按,新郎極力推脫,新娘扭扭捏捏,最後因寡不敵眾,被雙雙按倒在竹床上,並讓兩人同蓋一床被子,表示兩人從此已成為夫妻。青年人歡呼跳躍,上了年紀的人笑得合不攏嘴。婚禮儀式達到高潮。合巹儀式數周後,女方家給男方家送去一堆木柴,男方家鄭重接受,並以竹製品回贈,這就是「送柴禮」。數月後,舉行「大哇」儀式,宰殺一頭肥豬,男女兩家各一半,分別宴請所在村寨的人,新婚夫婦同全村寨人見面。接著要舉行」大錄」儀式,男女兩家匯集在一起,邀請雙方親戚參加,新郎新娘拜會各位親戚。最後還要舉行「告別公房儀式」,新婚夫婦跪拜「寨神」,並同昔日朝夕相處的未婚男女朋友們告別,整個婚禮到此才宣告結束。
都依族青年男女的婚事由父母做主,包辦婚姻由來已久。小夥子相中某家姑娘,其父母也覺得條件合適,便託人去女家說媒。女方家表示同意,兩家便坐在一起商談彩禮數額和接親日期。彩禮一般約合人民幣300到500元現金、100斤豬肉、100斤酒、幾套衣服以及手巾、布鞋、襪子、綉花袖套、胸兜等。男方將彩禮備齊並送到女家便可接親。如果女方家缺男勞動力,男方家是窮戶,小夥子可以到女方家「上門」,並隨妻姓。「上門」的小夥子也需付彩禮,但數額不大,只是象徵性的,因一點彩禮不付,姑娘會被他人視為沒有身價。
接親要請巫師選定吉利時辰。接親的隊伍由新郎的兄弟、親友組成,一路歡聲笑語地來到女方家,接親的人們在女方家吃飽喝足後請新娘上路,全村人都到路口送行,姑娘的母親哭成淚人,妹妹、姐姐也都灑淚相送。來到男家,新郎新娘在鞭炮聲中跪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新婚第一夜,新娘要同姐妹、女友一道就寢。第二天清晨,新娘很早便起床,收拾房間,打掃衛生,給陸續前來道喜的人們敬茶倒水。中午,男方家大擺宴席,招待客人。下午,新娘回娘家看望父母。七至十天後,新郎委託兩位上了年紀的婦女去女家將新娘接回來,男家再次設宴慶賀,婚禮到此結束,新郎新娘開始新婚生活。
越南境內的苗族人的思想則比較開化,男女青年可以談情說愛。小夥子看中某位姑娘,便身披彩條氈、手持蘆笛,於夜間來到姑娘家附近,吹起蘆笛,傾訴心中愛慕之情。姑娘如果有意,便走出閨房,同小夥子在月光下相會,通過講故事、對歌、相互了解,建立情意。訂婚時,男方家向女方家付一定彩禮。
婚禮在男方家進行,一般持續兩三天時間。婚禮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到一定程度,小夥子便到姑娘家求婚,在徵得姑娘父母同意的情況下,將姑娘帶回家成親;另一種是先帶走姑娘成親,再去徵求姑娘父母的意見。後一種方式是在姑娘父母對婚事不滿意的情況下採取的,一般很少採用這種方式。苗族人的婚禮簡朴熱烈,沒有什麼繁瑣的儀式,男方家請客人喝壇酒、吃喜宴。苗族人講究愛情道德,婚姻生活穩定,極少發生離婚的現象。
瑤族人的婚札要進行許多復雜的儀式,瑤族分為青衣瑤、白褲瑤、錢瑤、紅瑤等許多分支,不同的分支有著不同的禮儀。瑤族人青年男女可以自由地選擇意中人。小夥子遇上中意的姑娘,便託人到姑娘家求婚,若女方家同意,雙方家長坐在一起共同草擬一份婚約,婚約的內容大致為:男女雙方同意這門婚事、男方送給女方的禮品(錢、服裝、肉、酒、米……)、迎送新娘的日期等。婚約用紅紙寫成,一式兩份,雙方各保存一份。不同的瑤人婚禮也有差別。

青衣瑤:按照婚約上商定的日子,男方家派出一個由11人組成的迎親隊伍——新郎、媒人(常常是新郎的哥哥)、兩位伴郎和7名攜帶婚約中規定的彩禮的人,前往女方家接親。迎親隊伍來到新娘家附近時停下來,攜帶彩禮的7個人將100斤豬肉、20隻宰殺好的雞和20瓶酒先送到女方家報信,並幫助女方家做好飯。女方家准備就緒,派人來傳信,新郎等4人來到女方家。當新郎走近女方家大門時,兩位少女拉著一條線擋住去路,雙方展開對歌比賽。這時,兩位伴郎走到少女跟前,分別給她們一些喜錢,少女眉開眼笑,將線剪斷,讓新郎進屋。新郎一行剛剛進屋,藏在屋裡的新娘的女友們沖上來,抓住媒人就是一陣「亂打」。媒人手舉一塊紅布,來回搖動,彎腰表示歉意,不得有絲毫反抗之意接著舉行「合巹」禮,新郎新娘分別站在一隻木箱兩側,木箱上放著一盞點燃的油燈,新郎新娘的腳下放著一些乾草。儀式開始,媒人先按新郎新娘的肩一下,示意他們坐下,然後取出一杯酒,自己先喝一口,新郎新娘接著將杯中的酒喝盡。媒人轉向燈,新郎新娘交換一下位置,「合巹」禮結束。新娘轉身進入房內,新郎找一處偏僻角落,低頭站在那裡,待將彩禮交給女方家後,才轉身同大夥說笑。
這時,屋裡的氣氛熱鬧起來,男女雙方的代表出來對歌。對歌結束,雙方代表舉行潑水儀式,男方先潑,女方潑回來,交換位置後再相互潑一次。隨後,眾人入席。席間,男方代表將彩禮清單交給女方代表,女方代表檢驗無誤,新娘的母親最後接過收藏起來。此時,新娘和女方親戚朋友熱淚盈眶,有的人甚至放聲大哭。新娘的女友們高聲唱起傳統的民族歌謠。
新郎一行離開女方家時,新娘的父親或哥哥將地背出大門一段距離後文給新郎,新郎拉著新娘朝自己家走去。到達新郎家時,家庭所有成員、親戚朋友、左鄰右舍聚集相迎。新郎領新娘進入大門之前,要經過一段放著剪刀的路,巫師已事先用剪刀將這條路刺過三遍,表示驅惡避邪。新郎新娘進入大廳,家人要宰殺一隻活雞祭祖,以告慰祖先家中添了一個新成員,而且從此會更加入丁興旺。最後男方家設喜宴招待賓客。
紅瑤:舉行婚禮的那一天,新娘由父母、兄弟姐妹和親戚送到男家,而且事先要選定「好時辰」才離家,並按雙方商定的路線行走。當新娘尚未跨進男方家門時,新郎已躲到鄰居家,待舉行「紅堂」儀式後才回來,紅堂的形狀象彩門,上面貼有彩紙和對聯。男家殺雞供祖先,告訴祖先家中正在辦喜事,然後將「紅堂」放在祖先的供台上。接著舉行「紅繩」儀式,巫師向新郎新娘撒扔紅帶或紅繩,並誦讀有關瑤族婚姻和生活的書籍,祈求祖先允許他們二人成為夫妻。隨後客人們參加喜宴,但男女兩方的家庭客人分別入席,而且相互不講話。散席後,凡是參加婚禮的人均可領到一份肉和餅帶回家。次日清晨,送新娘來的人返回家去。3天後,新娘在新郎陪同下回門,看望父母,並住上幾天。新娘返回夫家後,開始婚後生活,只是逢年過節才回娘家看望父母和親人。
白褲瑤:新娘隨著迎親的隊伍向男方家行進時,穿著白色褲子和帶刺綉的青上衣,頭上戴著一頂綉花帽,臨近男方家門時,用一件紅色長衣服從頭罩到腳。新娘進入男方家大門時,巫師將事先做好的一隻象徵性的船放在門口,船的兩頭、中間都插滿了小紙人,當新娘剛要跨過這只船進屋時,巫師用刀在新娘腳步之間狠戳三次,表示「解殺」。在室內舉行「合巹」禮後,新婚夫婦出來拜見父母和親戚。新婚第一夜,新娘合衣而睡,尤其是頭上的帽子不能摘下來。
布標族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在逢年過節時給女方父母、兄嫂送去粽子、糯米飯、錢等物品。婚前准備工作就緒,男方送去三尺紅布、四隻小碗、兩串飾珠等,告知女方婚期可以如期舉行。舉行婚禮這天,男方再給女方送去兩擔糯米飯、兩大塊肉和一隻裝滿雨傘、頭巾、衣裙等物的木箱,並將姑娘接來成親。親朋好友應邀前來吃一頓豐盛的宴席。客人紛紛向新娘贈送現金、銀戒指、頭巾等物。
巴拿族的婚禮比較簡單,沒有繁瑣的儀式,男方不用送彩禮,女方也不準備嫁妝,婚禮費用雙方共同承擔,哪一方出的錢多,婚後便居住在哪家。經濟困難的家庭,婚禮上一包米飯,男女各吃一半,就算完成結婚儀式。
摘自網路

❼ 越南的民俗

越南婚禮習俗:居住在越南北部的萊州省的芒族(Mang),屬於高棉語族的一個分支。芒族人口並不多,只有大約2300人。芒族人成年後,可以自由戀愛結婚,而不是由父母包辦定親,這種習俗在傳統社會中並不多見。在結婚時,女方家長並不向男方索要聘禮,而是兩家把各自的豬,雞,酒,糧食等湊到一起,邀請全村的人來舉行一個婚禮慶典聚會。
結婚後,新郎不能住在女方家中,所以一般都是新娘離開娘家到丈夫家去生活。如果丈夫早亡,新娘可以再婚,但是她不能帶走自己的孩子,必須把孩子留給丈夫家的人撫養。

康族(Khang)人與芒族相距不遠,但是風俗卻大為迥異。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男方家長第一次到女孩家提親時要給女方帶兩只小雞,一隻肥豬和一籃子大米作為見面禮。此後,這個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兩年,多者長達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長同意他與女兒結婚。然後,男方必須再次帶著禮品到親家,其中包括50公斤豬肉,4隻小雞,5公斤鹽,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錢。女方的父母必須把女兒送到新郎家中,告訴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麼本領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然後新娘就正式成為丈夫家的一名成員了,並且改隨丈夫的姓氏。

庫哈族的婚禮

在越南的中部地區(廣平,廣治,承天-順化省)居住著孟-高棉語族的另一個分支,庫哈族(Khua),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當男孩子和女孩子雙方同意結婚後,他們分別向自己的父母徵求意見。如果雙方都沒有反對意見,就准備舉辦婚禮了。結婚慶典分為兩個階段,舉辦兩次宴會。

首先是在婚禮前一天晚上,新郎交往的一些小夥子到新娘家,把滿面羞紅的新娘子帶到未婚夫家中。第二天早上,男方派兩名代表到新娘家告訴她的父母新娘已經在新郎家了。他們還要帶一把劍和一串玻璃珠子留在新娘家的前屋,並被犒賞一頓午餐。

第三天,新娘的家人被邀請到新郎家參加婚宴。然後,新郎和新娘一起帶著四隻雞回娘家,正式向新娘的父母和親戚朋友宣布他們結婚的消息。而且新郎必須在新娘家住3天。

以上是婚禮的第一階段,基本上都是雙方家庭的內部事務。第二階段是請全村人參加的婚宴,由雙方家庭共同准備。但是如果男方家庭不是特別富裕,他們也可以推遲舉行全村的婚宴。

搶新娘

在越南北部山區居住的婁婁族(Lo Lo)舉行婚禮只能在陰歷每個月的第10天到第15天期間舉行。婁婁族的青年男女示愛的方式頗為特別。他們用線把竹筒穿起來做成擴音器,男孩子通過自製擴音器向他愛慕的女孩傳達信息,他說:「我非常愛你,我將向你敞開我的心扉。如果你也愛我,我就把你帶回家做我的妻子。」

如果女孩也對男孩有意,她就回答:「你難道不知道我已經愛上你很久了嗎?但是,你要記住,你的愛不應該僅僅表現為甜言蜜語。」

這樣男孩就明白那個女孩已經同意了他的求婚,他應該去准備迎娶心愛的姑娘了。

然後過一些時候,女孩從自己的家裡溜出來—這都是提前計劃好了的—她的意中人夥同一群年輕的小夥子把姑娘「綁架」到男孩子家中,然後他們再到女孩家把情況通知她父母。

五天以後,男方的家長到女孩家裡提親。如果女孩的父母不同意這門親事,他們就要接受罰款。

在舉行婚禮的當天,女方要派兩名代表到到新郎家中,並贈送一籃子黏米飯和一隻煮熟的大公雞。新郎和新娘都要到屋外迎接這兩名代表,並一起吃他們送來的米飯和雞肉。

在越南,不同民族的婚禮風俗都有各自的特點。

越南過年習俗:越南的春節從每年農歷臘月廿三灶王節開始,過年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用越南的民間說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樂」的月份。按越南民間傳說,臘月廿三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靈都要回天上去報告這一年的情況,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匯報這家一年的情況。灶王爺一走,就沒有神在家看管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灑掃庭除,改建家裡一些不敢動的地方,准備過年了。這一天也稱之為入除。這與中國民間關於灶王爺的傳說顯然同源。為了好好送灶王爺上路,讓灶王爺匯報的時候高抬貴手,人們都要去放生鯉魚———灶王爺的坐騎。

入除後就得准備年貨。從「肥肉腌蕎紅對聯,蕃桿炮仗綠年粽」這句民謠里可以看出傳統的年貨內容。現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買很多肉以備過年還是必需的。生活再怎麼好,這腌制的蕎頭還是留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成為過年的傳統符號。對聯盡管還有人買,但由於漢字已不具備官方文字地位,已經不那麼盛行了。蕃桿是免除災禍的東西,不能少。至於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紙命令,廢止了這個傳統的過年方式。為了保留過年的氣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會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廣場組織施放禮花活動。年粽則是用於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隻有1公斤左右,取天圓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裡,春節期間有3樣裝飾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運的象徵。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於氣候原因,沒有桃花,一般以黃梅花代之。作為一種裝飾,不但家裡有,商店裡有,連各機關單位也都會擺放。與此同時,各單位都會在門口掛上迎接新年的橫幅,就是廟宇等場所,也不例外,因為廟宇是越南人過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各文藝單位也會於除夕晚上,在街頭組織演出,以營造過年氣氛。作為法定節日,越南春節放假3天。家家都會在家裡插上國旗,樓房住戶就把國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五果盆」是用於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種,在越南語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願年年有餘,豐衣足食,有錢使不完。

過年了,越南人會不遠千里萬里往家趕,就為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在舊年將過、新年來臨之際,擺上香案,迎接新年,稱為「年發」。除夕夜,越南人還有「求祿」的風俗。一般有兩種:一種稱為「采祿」,通常從寺廟祭祖返回時,隨手採摘一根帶有綠葉的樹枝回家,寓意為採集天地神靈賜給的福祿。這根樹枝拿回去後,插在家裡的神龕前,直到樹葉枯殘為止。另一種是帶一些果品回來,也稱之為「祿」,可以分發給朋友親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都要拜祭祖先,同時也拜土地、灶君、百藝師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紅燒魚、包肉團、炙肉、腌蕎頭、牛肉等。供拜完畢,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們則要給他們壓歲錢。早餐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有特色的是「沖年喜」。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個到自己家拜年的人。這個人被稱作「沖年喜」之人。許多家庭年前都會托一個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來「沖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越南的大年初一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活動:唱歌跳舞、表演戲劇、舞龍舞獅,最具特色的活動是下人棋。將中國象棋的棋盤畫在地面上,手執木牌(木牌上刻有與棋子對應的車、馬、炮等)的人充當棋子坐在場中。對弈時,由棋手調遣,旁人以鼓聲催行,頗似金戈鐵馬的沙場,有較強的真實感,深受越南人民的喜愛。

年初一的禁忌也頗多,如:不能吵架、不能講粗話、不能借東西、不能討債;還有不能幹農活,否則會驚動土地神,莊稼會遭殃;初一還不能掃地,即使掃了地也不能倒垃圾,要等3天後能動土時再倒。初二、初三兩天,已成家立戶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須向父母致以新年問候、敬贈禮品;若父母已去世,則要帶上供品,到長兄家拜祭父母之靈。初四,人們燒化紙錢、紙衣,以祭送祖先。這天,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再吃一頓團圓飯。正月期間,越南民間常有許多活動,統稱為「賞春」。有賞水仙花、鬧花燈、唱戲、民歌對唱、禮拜寺廟、游覽名勝古跡等。

越南各少數民族有各自的過節特色。如苗族在除夕夜習慣以齊放獵槍代替鞭炮,先到溪邊燒香祭禮後方打水回家煮年夜飯;吃年夜飯前要祭祖,飯後不能喝湯,認為喝湯會使莊稼受淹;春節期間,全村或幾個村的人聚集在一起舉行賽歌、跳民族舞、拋綉球等活動。

越南居住習俗:越南人的住房,各民族各具特色。越族人住房一般為土平房或磚瓦平房,住房直接建在地上,房頂是人字架。房屋布局,中為堂屋,兩側為耳房。房後常挖有池塘。房前大多建有院落,有水井、洗澡間和廁所等設施。房檐下常置有一排水瓮或修有儲水池,用以接儲飲用的雨水。房前屋後常有幾棵檳榔樹。屋內正房中央的牆壁設有供台,供奉祖先的牌位。

農村住土房或竹屋很普遍,上邊覆蓋稻草,牆用稻草和泥抹成。房屋正面一般開一扇窗,用油紙糊上,廚房一般緊連著畜舍。泰族、岱依族、儂族、芒族等少數民族,一般住竹木結構的高腳屋,樓上住人,樓下為廚房和家禽畜欄。

越族人的基本居住單位為村,幾十戶以至上百戶組成一個自然村,竹叢和椰林又成為大多村莊的標志。多數村莊建有祠堂或宗廟,是村民平日閑聚和節曰舉行慶祝活動的場所。竹叢、椰林、檳榔樹和祠堂構成了越族人的村莊特徵。

閱讀全文

與越南人如何求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最大葯店在哪裡 瀏覽:343
去義大利坐飛機前需要注意什麼手續 瀏覽:906
中國國政治制度是什麼 瀏覽:848
伊朗最厲害的導彈是什麼 瀏覽:142
印尼旅遊簽證免簽多少天 瀏覽:630
中國太岳山在哪裡 瀏覽:832
中國好聲音第一季選手在哪裡 瀏覽:532
伊朗有什麼縣 瀏覽:162
怎麼樣輸入越南語 瀏覽:318
義大利傳奇艦長現在怎麼獲得 瀏覽:201
義大利有什麼木手串 瀏覽:397
印度有哪些優秀智慧 瀏覽:738
英國秘密情報局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404
非洲學中國話需要多久 瀏覽:553
19世紀的英國是什麼服裝 瀏覽:811
伊朗和印度的藏紅花哪個好 瀏覽:691
中國小學生如何看印度 瀏覽:404
英國留學費用怎麼省話費 瀏覽:106
中國舞如何用腳尖 瀏覽:364
伊朗全球儲備多少美元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