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要歷史的真實~~~關於越南。
你要真想知道一些真相的話就不能理會網路上那些小道消息,中越當年的交惡帶有必然性,簡單地說有幾點原因。
1954年,日內瓦談判時,越南方面主張就地駐扎,目的是保住在南方的幾塊根據地,當時越南想趁奠邊府大捷的餘威擴大戰果,而中國剛打完朝鮮戰爭,又得援助越南,繼續打下去力不從心,所以中國要求從南方撤出,最後以北緯17度線劃分越南南北政權,就跟朝鮮半島一樣。客觀來講,以當時越南的能力想徹底趕跑法國是不可能的,但作為一個國家,在外國的勸說下達成分割領土的協議,民族感情上難以接受。
20世紀60年代,中、蘇分歧不斷加大,中國希望越南站在自己一邊,越南不太情願,畢竟是你中國跟蘇聯鬧翻,不是我越南跟蘇聯鬧翻,胡志明就曾說過:「蘇聯是老大哥,中國是老大姐,你們吵起來我們怎麼辦?」
就在這個時候,南方吳庭艷政府大搞白色恐怖,屠殺革命人民,越南方面徵求中國意見,是否發動起義,中國考慮到國內的經濟建設問題,如發動起義便回引起美國的反應,造成緊張的國際環境,因此主張不發動。但有個人在做起義的准備,那就是越共南方局的負責人黎筍。
越南戰爭全面升級後,中國方面給予越南極大的援助,可另一方面,蘇聯也給了越南很多援助,而且比我們更多,更可靠,從米格戰斗機、薩姆防空導彈、T系列坦克…怎麼都比中國給的高射炮、機關槍強吧,隨著蘇聯援助的不斷加大,越南已經成為蘇聯的爭取對象,漸漸地,越南發現,投靠蘇聯比投靠中國好處更多。
1972年,尼克松訪華,這一年正是越南打得最激烈的時候,美方向中方保證,不會越過中國所劃出的界限,中國此舉有自己的考慮,即聯合美國對付蘇聯,而反過來美國可以在越南無所顧忌地進行戰爭升級,而不用擔心中國的反對。這使越南處於不利的境地,越南對此大為不滿。
越南統一後,中國逐漸減少了對越南的援助,而蘇聯則加大援助,這樣,越南也就不必對中國「屈從」,越南全面轉變對華態度,公開發表對中國的不滿…
其實,中越之間矛盾的產生和積累,問題的根源在於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國家之間關系的制度性缺陷。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過分地遵循甚至歪曲了國際主義原則,這種國與國的關系模式是極不正常的,也是極不穩固的。它使國家之間非常容易發生矛盾,而一旦矛盾發生,又不存在修復的可能,只能產生更多的矛盾,引起相互的猜忌,直至關系的徹底破裂。這是當時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關系中一個無法排解的矛盾,從南、蘇交惡,南、阿交惡,蘇、阿交惡,中、蘇交惡,中、阿交惡,中、越交惡等的產生,都是最好的例子。
Ⅱ 越南男子用iPhone建圍牆,炒作還是真事兒
人們常說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但其實越南近年來也冒出大批神人,最近,一段展示越南南部一座房屋的圍牆嵌有上千部iPhone手機的視頻在網路上流行起來,便引發了全球的關注。這則消息在推特發出後,隨即登上全球熱搜。據悉,該越南男子是通過維修手機15年的工作生涯積攢了這些用於砌牆的iPhone。
據了解,該項目花費大概花了他2.5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7萬多元。
據說這在越南並不是用特殊材料造房的首個例子,2018年的時候,越南一男子曾經用400台舊的電視機建造自家的圍牆,當時在網上也是火爆,一時引網友們紛紛前去拍照打卡。
Ⅲ 在東興一天能怎麼玩去中越邊境看看兩國風貌,買點正宗越南特產
兩國交界的地方,往往都是吸引大多遊客前往的,有的地方有美麗的景色,有的地方則能直接看出兩國差距。我們之前去新疆西藏看到的是雪山、高原,這次我們來到廣西能看到的就是很直觀的兩國對比。
廣西東興是我國跟越南接壤的最後一段,這里也是我國18000公裏海岸線的起點,從這里開始我們就要正式開始沿海岸線的旅程了,在開始新的旅程之前,東興的邊境線附近自然是不可錯過的地方。
早就聽說東興的口岸獨具特色,而且非常繁華,每天在口岸來來往往的人特別多,但是由於疫情的原因,口岸關閉,不知道現在的邊境線上是什麼樣的,抱著一絲期待向著邊境出發了。
我們定的酒店是全國連鎖的快捷酒店,價格合適房間環境也不錯,就是位置有些靠外,沒有在市中心,還在東興的共享電車還是比較方便的,出了酒店就能騎車,酒店到口岸的距離大約3公里,很近,騎電車也就20分鍾左右就能到。騎車有一點好,就是不用擔心停車的問題。
整個口岸附近都屬於東興國門景區,來到這明顯感覺到確實不如想像的熱鬧,不過所有商鋪都開著門,在邊境也有許多特色小攤。在這里除了越南特產,就是紅木傢具,這可以說是東興的兩大購物標志了。
當我們走到大清國5號界碑的時候,我們能看到的對岸,就是越南芒街了。芒街屬於越南廣寧省,經濟比較發達,是越南新興的經濟特區,擁有越南北方最大的邊貿市場。在這,中國和越南是以北侖河為界的,所以不管我們是從中國到越南還是從越南到中國,都需要走過中越友誼大橋,這座橋可以說是經歷過風雨,飽經磨難的。
中越兩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都是 社會 主義陣營的兄弟,中國也無私地支援了越南的抗美戰爭,中越友誼大橋就是在1958年由中越兩國共同出資建成,成為兩國互通有無的友誼之橋。可後來越南的行為讓人大跌眼鏡,他們拿著我們支援的武器,開始與我們為敵。對越自衛反擊戰,前後歷經幾十年,這座友誼大橋也一度被炸毀,結束了兩國友好的情誼。後來到了1993年中越兩國關系正常化以後,中越友誼大橋又被重建,成為今天的友誼橋梁——「中越友誼大橋」。
芒街是越南的一個重要城市,我們隔著北侖河看過去,能看到對面越南的橋上車來車往的,也挺繁華,雖然越南屬於芒街,但是在芒街做生意的中國人相當多,大多店鋪都有漢字,很多人也都會說普通話。
東興雖然是隸屬於防城港的縣級市,但不得不說東興的建築是十分不錯的,從高處看也是高樓林立,各個建築鱗次櫛比,絲毫不遜於芒街,甚至比芒街還要好,這也是為什麼有這么多越南人會來東興做生意的原因了。
在之前口岸開放的時候,有許多越南人會到東興這里擺攤,一個很好識別的標志,就是女人頭上戴的斗笠,只要是戴著斗笠的攤販,那八九不離十就是越南人。但是如今口岸關了,依然有許多戴斗笠的人在擺攤,經過我的了解才發現,大家都是東興人,有些是中越混血,雖然不是越南人,但是戴著斗笠也能讓我們感受異域風情,感覺也不錯。
我們沿著邊境邊走邊看,每個攤上賣的東西都大同小異,越南三寶必不可少,香水、膏葯、木梳,還有一些飾品和各種葯膏,我們隨便找了個攤坐下,跟大姐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原來在邊境上是沒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玻璃牆的,之前都是很矮的柵欄,北侖河也不深,總能看到許多人背著貨物,挽著褲腳從北侖河蹚水過來,翻過柵欄就開始賣東西。現在管理嚴格了,有了邊境牆,進貨也沒有原來那麼方便了。我們買了些香水、膏葯、越南盾等等越南特色,一共花了200多,感覺還挺合適的,大家如果要買東西的話,一定要記得講價。
在口岸附近轉完往回走,有越南一條街,裡面也都是商鋪,這里多了一大特色,就是越南拖鞋,越南的橡膠好,拖鞋質量也好,買兩雙回來送人也是不錯的選擇。
轉得差不多了,可以找一家越南餐館,嘗一嘗越南特色 美食 ,我們在國門景區里找了家店,點了越南特色香茅蝦、越南春卷、還有一盤蔬菜,就這些東西花了150元,我覺得價格是有點貴的,而且味道可能也不是特別正宗,大家如果想嘗試,一定不要在景區裡面。
總的來說,在東興,就是要體會不一樣的異域風情,跟著古跡回顧一段 歷史 ,再去逛一逛、買一買、吃一吃,逛吃的一天是能讓人覺得放鬆的一天。如果口岸開了,那場面肯定要壯觀許多。
Ⅳ 當前中國與越南的關系
截止到2020年,當前中國與越南的關系在變得越來越好。越南和中國山水相連,文化相通,風俗習慣相近,兩國人民有著數千年交流接觸的歷史。
兩國經貿合作是越中關系中的亮點。據中國海關的統計,2018年越中雙邊貿易額有望接近1500億美元。越南連續三年是中國在東盟中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中國全球第八大貿易夥伴。2018年,中國成為越南第七大投資來源國。
(4)越南邊界為什麼建牆擴展閱讀: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兩國民間交流在過去一年日益加強,為推動兩國友好合作關系奠定了積極的社會基礎。去年頭10個月雙方人員來往超過1200萬人次,其中,赴越的中國公民達650萬人次,越南是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第三大目的地。
來華的越南公民達630萬人次,在來華外國人當中占第二位,在東盟各國中占第一位。
Ⅳ 為了防止中國人非法去越南,東興口岸修了2米高的圍牆,是怎麼回事
2017年9月30日,在廣西防城港東興市海關2號哨所向南遠眺,便是與我國僅隔一條北侖河的越南碼頭。這里河寬較窄,缺乏天然地理屏障,在過去可謂是走私分子的天堂,於是修了一座2米高的圍牆。這也是對走私、偷渡、販毒等跨境違法行為形成了有效阻攔。
接下來,該市還將實施「智慧邊防」工程,通過人臉識別、動態抓拍、自動報警等智能技術應用,提高反走私監管技術。
(5)越南邊界為什麼建牆擴展閱讀:
東興口岸簡介:
東興口岸是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地處中越邊境的最東端,東南瀕臨北部灣,位於東興市繁華市區,通過北侖河大橋和越南芒街口岸連接,是我國通往越南和東南亞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經過近20年的建設,東興口岸已初具規模,目前,口岸出入境查驗大廳面積2400平方米,共有48條查驗通道(其中自助查驗通道28條),通關量高峰期達4.6萬人次/天,東興口岸出入境人數在全國陸路邊境口岸中一直位居前列。
經東興口岸進口的貨物主要有棉紗、乾果、紅木傢具半成品等,經東興口岸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機械設備、輕工產品、建材、鋼鐵、鞋材等。東興口岸的發展對促進我國西南地區同東盟各國的發展和聯系起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東興作為國家的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東興口岸在我國對外開放中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Ⅵ 越戰的前因,後果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印度支那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年)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艷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行個人獨斷獨行的威權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系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受傷的美軍士兵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顛覆。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反吳庭艷政府的各派組成,事實上由越共中央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論戰」爆發,中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對南方進攻。
1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和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面。赫魯曉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中南半島的沖突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熱戰。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同時認為,沖突最好遵循朝鮮模式,只局限在通過代理方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兩超級強權間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此時,民族解放陣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鄉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威權與腐敗導致吳庭艷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民族解放戰線擴大勢力。1961年5月,為了進一步幫助吳庭艷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開啟了美軍戰斗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戰開始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