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被稱為小中華,我們的儒家思想怎樣的影響著這個國家
其實越南和中國的關系就要從古代的時候說起了,因為在春秋戰國的時期,當時的越南和中國的南部,都是生活著很多的部落。而當時中國的很多諸侯國是一邊在斗爭,一邊在擴張土地,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因為當時和匈奴之間有交戰,所以當時的秦軍就向南出兵南征,而當時南征的方向剛好就經過的就是今天的越南,最後,秦始皇的軍隊打敗了越南的土著,所以當時的越南地區就成為了秦朝的屬地范圍。
其實直到現在,在越南也是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偏向於中國才會看見了寺廟,特別是越南的廟會中供奉的神仙,其實有一半是中國的神仙而另一半就是他們越南人的英雄人物。因為中國的文化給了越南人很大的希望,所以在越南人的心中他們是很敬佩中國的偉大人物,而且他們也希望中國的神仙能夠像保佑中國人民一樣庇佑他們。因為文化的類似程度比較高,所以越南才被稱為小中華。
B. 越南和日本在歷史上受孔子思想的影響都有哪些,他們是怎樣適應孔子思想的
孔子思想在越南的傳播及影響
中國越南山水相連,孔子思想在國外的傳播,在越南算是最早最深的了。
公元前214年,漢人趙佗由秦始皇任命為龍川縣令,統轄珠江的東、北江上游,屬南海郡。公元前206年秦二世向劉邦投降,趙佗的部屬認為秦已亡,擁立趙佗為南趙王,此時趙佗已轄地三江(灕江、珠江、紅河),趙以儒家思想、禮儀制度教化臣民。公元前196年漢帝劉邦派陸賈為專使,攜漢皇御賜鐫刻《南越王之璽》的金印綠綬出使南越,經過疏通,趙佗自動歸漢,在番禺越王山向北行三跪九叩之禮,從陸賈手中接過金印,這就是越南史書上所記的北屬時期,越南北部就是西漢版圖中的交趾郡,從此,孔子思想傳人越南。到北宋,儒家文化發達,大量的儒家典籍傳人越南。至南宋期間,金國及蒙古入侵,國勢日凄,越南乘機獨立,但卻大量引入儒家思想及漢文化,以漢字載史行文。至南宋亡,蒙古人主中國,儒學受到很大破壞,曲阜孔府、孔廟、孔林淪為蒙古騎兵的馬廄牧場,受迫害的知識分子紛紛帶著孔孟典籍及書畫南渡,給越南帶來更深厚的儒家文化。至明朝,孔子思想在越南有更大的發展,官方興辦儒家教育,廣修文廟,科舉取士,在越南中舉的學子還要求到中國趕考,傳為佳話,儒學大師輩出,以阮秉謙、潘孚生、吳士連、黎貴淳最著名,他們以漢學家的豐采著述甚豐。中國明末清初時期也正是越南阮氏王朝初創時期,他們都分別利用孔子思想,採取聯合、寬容、懷柔的政策對新領地進行開拓,清攝政王多爾袞就是有才學的漢學家。由於兩國上層人物對孔儒文化的認同,當時兩國又無利益上的沖突,關系比較和諧,越南阮氏王朝的國相親自到北京致敬受封,願為中國藩屬,年年進貢。越南河內文廟和中國曲阜孔廟結緣,進行文化交流。清康熙皇帝親自為河內文廟題贈《萬世師表》匾額。越南各縣郡皆建文廟,學宮、祭祀、配享如中國。1905年中國廢除了科舉制度,越南直至1918年才停止科舉,可見孔夫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對越南影響至深。越南民族民主革命初期便帶有濃厚的儒學色彩,越南革命領袖胡志明也是知識豐富的漢學家。
孔子思想在日本的影響
孔子思想在日本影響很大,『傳播得源久而流長。特別是對日本人的道德觀、教育觀影響更大、更深刻些。孔子思想傳入日本逐漸與日本固有的神道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了日本的儒教。所謂日本儒教就是以日本固有的民族精神、神道思想解釋孔孟的教義。
C. 越南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嗎
越南宗教狀況:越南宗教眾多,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儒教、道教、和好教、高台教、福音教和伊斯蘭教等,其中佛教和天主教影響最大,其次是基督教和儒教。由於特殊的地理和歷史原因,各宗教之間的分野不清、宗教的相互演變、融合現象比較普遍。截止1997年底,越南宗教教徒達1500多萬,占人口總數的21%,約每5人中就有一人信教。佛教。公元2世紀未從中國傳入,無論是教徒人數還是受影響的深度,佛教都是當今越南最為重要的一種宗教,教徒達720萬之多,佛教雖然仍未有一個統一的組織系統,但由於得到越南歷代封建王朝的重視,傳播廣泛,影響日益加深。天主教和基督教。天主教也是越南重要的宗教之一,14世紀傳入,但受到越南封建王朝的排斥,17世紀初,法國殖民者入侵越南後,將天主教作為統治越南的工具。經過3個多世紀的發展,天主教在越南發展迅速,目前越南有天主教教徒510多萬,分為55個教派,20多個教區。聖誕節成為越南僅次於春節的民間傳統節日。基督教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入越南。目前正在不斷發展,越南政府允許其建立全國性的基督教會組織和宣傳、教育、救濟機構,其出版刊物有《聖經報》、《舉教報》和《傳教雜志》等。儒教和道教,儒教自公元1世紀傳入越南,黎朝時最為鼎盛,被尊為國教,長期以來,儒教對越南的思想、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均產生深遠影響。從首都到鄉村到處都有供奉、祭祀孔子的文廟、文祠等建築。道教自傳入越南時就受到重視,至今對越南仍有相當影響,許多地方還供奉太上老君、張天師、齊天大聖等。並進行道教演變的宗教儀式或迷信活動。高台教。高台教是越南唯一土生土長的宗教,帶著濃厚的越南特色,創立於1926年,全稱為「三期普度大教」。高台教的目的是統一世界上各種宗教信仰,建立一個全人類共同的宗教。其影響力遍及越南全境和柬埔寨,並在巴黎設有分支機構,目前約有信徒200多萬。和好教。20世紀30-40年代,越南人根據佛教和天主教等教義,創立了和好教,教徒達百萬人以上。此外還有福音(40萬教徒)、伊斯蘭教以及各種新教派約30多個,其中有些具有明顯的消極面,受到社會與論的譴責。
D. 越南歷史的中國領土時期
越南歷史的中國領土時期可追溯至秦朝時期,當時中國秦始皇統一中原後,南征百越,於前214年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及象郡,推行移民實邊政策。秦末,南海郡尉趙佗割據,成立南越國,對越南北部實行統治。越南歷史中,南越國被稱為「趙朝」,部分越南史家視為正統王朝,但現代史家認為其是「外族侵略者」。
公元前111年,西漢武帝滅亡南越國,越南成為漢朝領土,設立交趾刺史,轄境橫跨中國廣東、廣西、海南及越南北、中部。西漢對越南實行「與民生息」、「因其故俗治,毋賦稅」及「諸雒將主民如故」的統治政策,對越南產生深遠影響。越南史家認為,越南地區的文化、宗教及政治制度均受到中國治亂的影響。
東漢時期,交趾郡太守錫光、九真太守任延教導越南民眾禮義、耕稼,引入華風。公元40年,交趾雒將征側及其妹征貳起義,反抗漢朝,後為東漢將領馬援所平定。
兩漢時期,越南北、中部地區是漢朝對外交通樞紐,與南海、印度洋沿岸各地有貿易往來。公元2世紀,日南郡常有起事,對抗漢朝政府,象徵著林邑國(占婆國)的建立。
東漢末年,交州成為三國時代的割據政權之一,交趾、九真、日南三郡長期受制於各割據勢力。263年,曹魏占據交趾、九真、日南三郡,265年,司馬氏代魏,成立西晉,繼續管治交州三郡。316年,中國北方被五胡各族所據,晉室南渡,是為東晉,越南局勢長期不穩。
公元602年,越南交州有李佛子稱兵割據,隋廷派劉方征討,李佛子懼而請降,越南又歸於中國統治之下。唐朝重新崛起後,消滅南方的蕭銑勢力,越南便入於唐。唐朝政府對越南地區的行政建置數有變更,例如有「安南都護府」、「靜海軍節度使」等官署。唐代越南地區受中國內地文化發展,有著名詩人杜審言、沈佺期等曾在當地任官,使其文風盛行。然而唐室治下的越南亦常常出現亂事。當地民眾曾發動數起大型叛變,如722年的梅叔鸞起事、791年的布蓋大王馮興起事等等,最終為唐室所平。在對外關繫上,唐代中晚期先後有環王國(即占婆國)、南詔國侵擾越南地區。
唐朝衰亡時,交州土豪曲氏家族掌管靜海軍節度使一職,與中國嶺南的南漢政權相爭。930年南漢滅曲氏,但交州本地將領楊廷藝等仍爭奪自主權。938年,廷藝舊將吳權控制當地,南漢出兵討伐,吳權在白藤江植入大樁,待潮漲時引南漢軍船來到,此時潮水退卻,南漢軍船因碰到大樁而擱淺,吳權乘機派舟師擊敗南漢軍隊。戰後,吳權自立為王,建立吳朝。吳權的勝利及建政,在越南獨立進程中具重要意義,後世越南史家評道:「我越之正統,庶幾乎復續矣。」中國近千年的統治,對越南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歸納指出:「我交州地區自漢以迄於五代仍是內屬中國之地,因而中國的治亂也影響到我們的國家」;「當儒教、老教(指道教)、佛教在中國興盛之時,我交州之地還屬於中國,因而我們的人也皈依了這些宗教。後來我國自主之後,這些宗教更形興盛,例如佛教盛於丁朝、前黎朝和李朝,而儒教盛於陳朝以降。凡風俗和政治大抵都是由學術和宗教演化而出。而我們的人已尊奉了中國的學術和宗教,則我們的一切也都完全效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