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國王如何支持玄奘歸國

印度國王如何支持玄奘歸國

發布時間:2025-05-24 00:36:44

① 印度的國王為啥會這么器重玄奘

一來是因為玄奘來自於盛唐,二來因為玄奘在佛學領域造詣頗高,所以印度國王才會對他頗為重視。玄奘年幼出家,出家之後便一直潛心研究佛學。他最早是在洛陽出家,後來因為隋末戰爭頻發,所以便跟隨同是僧人的兄長轉而前往四川。在四川待了四五年時間之後玄奘慢慢發現南北雙方所奉行的佛學並不一致且很多經書的譯文也存在紕漏,於是玄奘決定西行求經。

應邀參加這場辯論會的人員包括十八位國王,三千多名佛教學者,外加兩千多名外道民眾。經由此次辯論會,玄奘在印度地區名聲更顯。玄奘能夠得到印度國王的重視,除了他佛學造詣高這一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在於他是唐朝人。畢竟相較於印度,唐朝的發展更為繁榮,所以印度國王優待玄奘其實也是在向唐朝示好。

② 玄奘取經共走了幾年

玄奘取經共走了十七年。

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玄奘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

公元645年玄奘歸來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譯出典75部。

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

(2)印度國王如何支持玄奘歸國擴展閱讀:

玄奘,俗名陳禕。玄奘出家時,正是隋朝時期。當時對於僧人出家,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只有那些天資聰穎的人,才能被挑選剃度。

13歲的玄奘,以自己的聰穎,使當時的寺院住持破格為他剃度。玄奘的聰穎,或許來源於他的家族。玄奘的家族,從北魏時期,就開始為官。

到了玄奘父親的時候,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縣令,卻對儒家學說頗有研究。這使得幼年的玄奘,得以浸潤於儒家學說,接受很好的教育,人生無常。五歲那年,母親去世。十歲那年,父親去世。

此後,玄奘跟隨在寺院中出家的二哥,學習佛家經典。直到13歲那年,他正式在洛陽凈土寺出家,法名玄奘。

出家後玄奘,開始在寺院中學習佛教經典。六年過後,玄奘感覺寺院中的人已經無法解答自己的疑問。他開始向外求學,希望能解答內心的疑問。

玄奘走遍四處,即便身處隋末亂世,他的腳步也未曾停下。可走的愈久,玄奘愈加覺得難以解開心中的疑惑。他要去佛陀起源的地方,到天竺求學。

大唐新立,為了防範突厥人的入侵,加緊了對邊關的防禦。如果去往天竺,如何走過關口,就已經是困難重重。更何況西行漫漫長路,又會有多少艱險。

但玄奘西行之意已決。他混雜在流民中,離開故土,前往心中嚮往的地方。那一年是唐太宗繼位的頭一年。路途艱難,玄奘需要面臨大漠、戈壁,以及隨時降臨的危險。

在大多數時候,玄奘只有孤身一人。黃天大漠,玄奘差點葬身於此。西行的艱難,也曾讓玄奘動搖過西行的念頭。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誓願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

歷經艱難,玄奘終於到達天竺的那爛陀寺。那爛陀寺是當時印度研究佛教最高的地方,這里的大長老戒賢法師學問高深,受眾人推崇。

玄奘拜於戒賢法師門下,跟他學習佛法。在這里,玄奘受到了極高的待遇。後來甚至整個印度都十分尊崇玄奘。

印度國王一直不願意讓玄奘離開。榮耀、地位,尋常人求遍一生的東西,玄奘選擇放下。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西行漫漫,不只要解決自己的疑問。

他要回到故土,告訴那裡的人們,幫助他們解決疑問。一別故土十七載,玄奘再次回到了長安。再次回到長安時,不知道玄奘是否會感慨物是人非。

不過,對於玄奘而言,他有更重要的任務,那便是翻譯佛經。這是他執意東歸的重要原因。玄奘帶回了651部經書。跟當年西行的重重阻擾不同,此時的玄奘,受到了唐朝皇帝的歡迎。

唐太宗甚至親自接見了他。對於玄奘,唐太宗有著自己的想法。這個富有雄心壯志的帝王,正打算在西域開拓疆土。玄奘不僅熟知西域,而且才能卓著。

唐太宗多次提議,讓玄奘還俗,幫助自己處理國家大事。到了唐高宗李治繼位時,也多次勸玄奘還俗。在世人眼中,這是莫大的榮譽。

但在玄奘看來,他自己要做的事情是翻譯佛經,而不是其它。他拒絕了皇帝的要求,並希望能潛心翻譯佛經。

③ 玄奘為何只走陸路

歷史上法顯、玄奘「西天取經」的去時路線基本上是相同大致沿著絲綢之路,越過印度河進入中印度地區。
而返回的路線截然相反,法顯是在印度東海岸走海陸回國,至山東登陸返回祖國;玄奘則因當年答應了高昌國王,取經後返回高昌國宣講佛法,所以幾乎是沿原路返回,只不高昌當時已被唐朝征服,玄奘也就未做停留,直接返回了大唐。所以法顯是西行陸路取經,東行海路歸國;玄奘是來去一條路走兩遍。那麼按照今天的地理知識,法顯東歸之路明顯距離更近,為何不能來去都走海陸?又或是通過中南半島前往印度呢?第二條路線就是法顯東歸的海上路線,其東歸是從恆河入海口的位置登船,穿越孟加拉灣抵達獅國(今斯里蘭卡),
二度登船後進入印度洋向東航行,沿蘇門答臘島東北海岸線進入我國南海,再往北航行至我國。如果把這條路線反過來,完全可以當做前往印度的路線,法顯搭乘的是商船,說明東晉時期這條海上貿易線已經成熟。第三條路線是從長安南下四川,經過當時的南詔,由布拉馬普特河(雅魯藏布江)流域進入印度。有人說這條路線上的南詔與唐朝關系不好,此路行不通,這個說法其實不對。南詔與唐朝對立是中晚唐時期的事兒,由於唐朝國力衰退,南詔國開始擾亂西南,威逼四川,唐僖宗因此懸賞鎮壓,這也是後來播州楊氏崛起的原因。
而在唐初,南詔還只是西南諸邦中的勢力之一,只因唐朝廷需要扶持西南政權牽制吐蕃,所以朝廷選擇了最南端的「蒙舍詔」,扶持其征服了洱海地區的五個大型部落,從而統一洱海。貞元十年(794年),唐德宗封其首領異牟尋為南詔王,這才有了南詔國。所以玄奘西行的貞觀三年(629年),走南詔路線是有可行性的。小說《西遊記》將玄奘西行稱「西天取經」,這個說法也很恰當,因為玄奘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探究佛教各派學說之分歧。換言之,如果說法顯是為了探索佛教完整的戒律清規,那麼玄奘就是為了探索南北佛宗的統一概論。法顯作為前輩,帶到中國的是佛教「世界觀」,玄奘則是去尋找「方法論」。玄奘時期我國佛教流行攝論宗和地論宗,此兩家有關法相多有乖違,玄奘渴望得到總賅三乘學說的《瑜伽師地論》,以求融匯貫通一切,於是決心前往印度求法。所以這一路走去,不管大乘、小乘,能夠聽聞學習便是目的,那麼路線選擇就盡可能路過崇尚佛教的國家,而且越多越好。

④ 唐僧在真實的歷史上取回來的到底是什麼經書

玄奘法師,唐太宗時代的高僧,由於小說《西遊記》的緣故,我們將其稱為「唐僧。」

在《西遊記》中,唐僧率領三位徒弟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歷盡千辛萬苦,戰勝無數妖魔鬼怪,目的是要到「西天」求取「真經。」

那麼,歷史上的唐玄奘去「西天」到底求的是什麼「真經」呢?他又為什麼要去取經呢?

玄奘大師在印度學習了十餘年,終於將《瑜伽師地論》全部融會貫通,圓滿畢業。

在他留學期間,他還通過辯論戰勝了不少向那爛陀寺挑戰的論敵,從而名震全印度,被印度人稱為「解脫天」「大乘天」,就連當時印度最有實力的國王戒日王都很器重玄奘。當時戒日王與中國的皇帝李世民關系很好,兩國用公文交流時,戒日王多次提到玄奘,認為玄奘是大唐的驕傲。

所以說,歷史上的玄奘法師絕不是《西遊記》中那個肉眼凡胎,懦弱保守的迂腐和尚,而是一位聰明絕頂,剛毅果敢的一代人傑。

玄奘法師在他心目中的「聖地」天竺取到了真經,但是,天竺同時令他有些失望!

在玄奘的想像中,天竺應該是金碧輝煌,人物茂盛,經濟發達,學術高超的國度。

然而,玄奘到了天竺才發現,這是一片四分五裂,佛教開始衰落,到處是斷壁殘垣,到處是混亂的思想,到處是小國戰爭的印度。

玄奘大師在取得《瑜伽師地論》真經後,毅然回國,將真經留在了中國。

後來,外敵入侵印度,那爛陀寺毀於一旦。現在,印度人想要重修自己的古代史,還必須要求助於中國,去查找玄奘大師當年留下的記錄。

與印度國王如何支持玄奘歸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最大的比特幣是哪個國家 瀏覽:353
英國路易十四搞的城堡叫什麼 瀏覽:708
中國人壽保險都有什麼職位 瀏覽:104
義大利著名的自行車品牌有哪些 瀏覽:805
印度孟買洗衣場在哪裡 瀏覽:924
在越南辦個造粒廠需要投資多少錢 瀏覽:945
伊朗怎麼發現新冠 瀏覽:241
黃鶴樓中國結多少錢 瀏覽:546
英國脫歐後怎麼選擇房產 瀏覽:355
中國到印尼機票多少 瀏覽:322
去印尼打工要辦什麼手續 瀏覽:239
義大利威士忌生產日期怎麼看 瀏覽:69
德國和義大利旅遊哪個好玩 瀏覽:905
義大利為什麼不參加奧運會 瀏覽:587
印度醫療保險多少錢 瀏覽:933
越南連字怎麼讀 瀏覽:543
印尼說不好意思怎麼講 瀏覽:29
越南怎麼樣製作東西 瀏覽:442
英國版愛他美奶粉在哪裡買真品 瀏覽:550
廣西印尼菠蘿格傢具多少錢 瀏覽: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