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都說「南亞虎」印度是一個神奇國度,那麼到底有哪些神奇的地方
相對於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印度確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首先,印度神片層出不窮,但是寶萊塢同時又能輸出很多廣為人知的優質電影。其次印度的火車載人,也是相當讓人震驚的,火車乃至外沿也都擠滿了人,那麼印度還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呢?
印度既擁有現代化的民主制度,卻保留更為階級化的種姓制度。經過多年,印度的制度也改為了現代的民主制度,這是可觀的一面,但是,種姓制度依舊保留,高階級的種姓看不起低階級的人群,依然持續存在。
以上都是一些個人看法,希望能幫助大家啦。
B. 一列火車能拉多少人呢
1200-1300左右,原因:
1.一般一列火車16節車廂;
2.16節車廂中:
A.硬座6節,定員118人,共計載人6*118=708;
B.軟座2節,定員72人,共計載人2*72=104;
C.卧鋪硬,4節,定員60人,共計載人4*60=240;
D.卧鋪軟,2節,定員40人,共計載人2*40=80;
E.餐車一節,行李車一節,不載人;
以上共計載人1132人,一般列車硬座允許超員
15%,1132+708*15%=1238人.
C. 印度航天技術有多牛
在科學界中,全球范圍內能夠實現載人飛船的技術可以說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然而越來越多的國家期待和要求加入這強大的工程之中,但是限於自己的科學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的缺乏性,所以想要加入一個航天大國的夢一直是大問題。而印度就是一直想加入該行列的人,印度的航天技術有多牛?
有個問題就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一直在壓縮預算,與全球的同行相比較,印度的成本實在是太低了,對於未來的火星任務來說,預算僅只有7800萬美元,低於典型好萊塢電影的製作和營銷成本,可想而知印度在這方面的資本復出可能是不足的,還是令人擔憂成功性,如果ISRO的預算預測成立,它的第一次人類太空飛行將消耗大約相當於NASA在單一太空天文台上花費的七分之一,即96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成本,我們是不敢想的,低到嚇人,我們也期待印度如何去實現
D. 印度人騎一輛摩托車能搭載六人以上,是如何做到的
印度人的彪悍是全世界文明的,僅僅是在騎摩托車上都能騎出花樣來。只能說明印度人充滿了冒險精神,而且他們的交通管制肯定不夠嚴啊!
摩托車是印度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大多數印度人都會選擇購買一輛輕便的摩托車,畢竟對於他們來說,一輛摩托車要載幾個人完全是他們自己說了算的。
其實說起來印度不僅是摩托車載人超載,火車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印度人帶給世界太多的不可思議,對於這個神奇的民族,他們做出什麼奇怪的事情好像都是理所當然的一樣。
E. 印度,一個被嚴重低估的航天對手,我們都小瞧了它的能力
印度一個位於南亞大陸的神奇國家,提起印度,很多人第一印象大多都是摩托車雜技表演、咖喱飯或者萬人掛火車,而提起印度航天,很多人的印象也並不好,登月失敗、載人航天並未成功、甚至發射衛星還用神牛祈福,彷彿印度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航天技術,那麼真實的印度航天真的如此不堪嗎?
印度航天起始於1963年,在當年印度建設了自己的第一個火箭發射台,並發射了第一枚探空火箭,1980年7月18日,印度第一次用自製的運載火箭從本國的發射場發射衛星成功,成為世界上第6個具有獨立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在航天領域,火箭的技術能力往往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航天技術能力。印度目前在火箭領域雖然不如中美俄等航天強國,然而印度的火箭技術實力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目前印度最主要的火箭包括了衛星運載火箭3(SLV-3)(已退役),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這些火箭幾乎承擔了印度所有的航天任務,包括自身的太空 探索 以及國際上的衛星訂單等。
印度最近幾年來有幾個值得稱道的航天成果,第一個來自於2017年2月15日,印度發射了一枚攜帶了104顆衛星的運載火箭,分別打破了我國一箭20星的亞洲紀錄以及俄羅斯一箭37星的世界紀錄,創造了人類 歷史 上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新紀錄。這次發射任務使用的是目前印度的主力火箭之一PSLV-XL,也就是極地軌道發射火箭,雖然這次印度一次性發射了104顆衛星,然而他們大都在一個軌道上,總共的有效載荷重量也就1.5噸左右,難度並不高,PSLV火箭的極限近地軌道載荷約為3.5噸左右,對比我國的長征系列火箭來說,還差得很遠。
第二個是印度2008年發射的月船一號,總質量為1380千克,造價約8300萬美元,上面將攜帶11台探月儀器,並成功環繞月球,使得印度成為了第三個探測月球的亞洲國家,然而月球一號在繞月飛行3400圈後,於2009年8月失聯,同樣的2019年的月船二號也在距月球2.1公里時失聯。當然最令印度感到驕傲的是,他們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曼加里安號是印度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重約1.35噸,造價僅為7300美元,還不如一部好萊塢大片的成本高。
曼加里安號於2013年11月5日下午發射成功,並於2014年9月24日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印度也因此成為全球第四個成功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或組織,然而曼加里安號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進入火星,其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NASA的深空網,雖然印度有一定的火箭自主發展能力,然而在太空中建立數據聯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NASA為曼加里安號進入火星提供了強大的太空通訊知識,可以說沒有NASA的深空網,造價僅為7300萬美元的曼加里安號幾乎不可能到達火星,雖然印度航天很多方面都是在NASA的幫助下得以實現的,然而這也可以說是印度方面的一個優勢。
在目前的航天領域,NASA無論是軍用衛星、科學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和商業航天等所有航天領域幾乎全面碾壓任一國家,歐航局在科學衛星、通信衛星和深空探測領域優勢明顯,中國在載人航天和應用衛星領域快速進步,俄羅斯雖在衰落,但軍用衛星和載人航天領域依然實力強勁,日本則在深空探測領域絕活頻出,中國的航天大多依賴於自主創新,無數航天人願意埋頭苦幹,才獲得了如今的航天地位。而印度不一樣,雖然他們的實力距離我們還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得益於NASA的幫助,使得印度獲得了很多航天領域的先進技術,畢竟在目前的航天領域,NASA無疑還是最強的。
總的來說,印度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若有知其獨特的優勢,距離我們雖有差距,卻進步明顯,而在未來太空領域必然是世界強國的競爭重點,小小的地球將不再能夠滿足人類的 探索 慾望,人類的未來重心在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