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義大利包圍的「國中之國」梵蒂岡和聖馬利諾,為何不會被吞並
現如今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領土當然是越來越好了,但是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佔了不該占的土地,那麼當然也可能會遭受到其他國家的大計。很多人對義大利應該都不陌生,而且很多人每年都會去義大利旅行,而義大利會有一個最小的國家之一梵蒂岡,雖然梵蒂岡特別的小,但是也是主權國家,而且它的影響力和美國俄國一樣,是屬於世界級別的影響力。義大利如果想要吞並梵蒂岡的話,其實是得不償失的,恐怕也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在1870年以前,其實叫教廷不是在梵蒂岡,而是在羅馬,義大利為了實現國家的統一,想盡辦法收服了羅馬,但總得給教皇一個住的地方,所以義大利也就承認了教廷在凡蒂岡的獨立地位。而且我們要知道對於義大利的實力也是有限的,能夠同意羅馬就已經是萬幸了,如果想要再去偷窺梵蒂岡的領土,恐怕統一都是一個問題了。
而對於聖馬利諾來說,同樣也是屬於義大利的一個小國,而且他們那裡也是有自主權的一個國家,所以想要把聖馬利諾統一起來也是不可能的。對於義大利來說當然也是見好就收了。
B. 曾是殖民帝國的義大利,為何如今國內竟然會有兩個獨立王國
首先,義大利境內有兩個獨立的國家,一個就是四周都被義大利包圍的聖馬利諾共和國,另外一個就是梵蒂岡。顯然這兩個小國家在座的小夥伴大部分都不知道吧。義大利又稱義大利共和國,是一個歐洲的國家,義大利是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義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十三世紀末的義大利更是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發源地。
上圖為梵蒂岡的國門圖片。看到這的小夥伴們別忘了點個贊喲!
C. 義大利怎麼不把梵蒂岡與聖馬利諾這兩個小P國給滅了
這兩個小國能夠存活至今有很大的歷史原因。
在西羅馬帝國破滅以後,義大利地區長期分裂,邦國林立。同時,歐洲進入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
梵蒂岡以前是叱吒風雲的教宗國,理論上在中世紀是擁有整個歐洲的(當然實際上則是歐洲各個王國各自為政了)。在歐洲,除了神聖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包括後來的奧斯曼帝國)以外,就只有教皇是有帝冠、有資格稱帝的。後來,隨著拿破崙解散神聖羅馬帝國取得帝冠建立法蘭西帝國,民族國家意識覺醒,教皇就徹底成為一個空殼,大家也就不再遵奉他為正主了。但畢竟教皇以前還是大家的皇帝,大家決定給他留點面子,所以給他留了一座小城也就是梵蒂岡城,並且保證不再侵犯。
聖馬利諾則是因為對義大利統一的領導者有恩,所以得以保留。19世紀中葉,義大利走向統一,紅杉軍領袖曾經跑到聖馬利諾去避難,聖馬利諾不但保護了他還給了他用來統一義大利的資金和資源,所以他很感謝聖馬利諾,表示雖然咱都是義大利人但我還是不強求把你統一了,我尊重你的想法,咱各過各的吧。(在統一這方面外國人的腦迴路的確和咱不太一樣……)當然不得不說,雖然聖馬利諾名義上是獨立的,但是各方面都依賴於義大利,基本上跟統一了沒啥兩樣,可以理解為附庸國那種感覺。
這樣一來,梵蒂岡和聖馬利諾就活到了今天。雖然現在是小,但一個曾經有著叱吒風雲的輝煌歷史,另一個曾經對義大利有恩,所以還是要尊重他們的。
D. 義大利裡面怎麼有兩個國中國呢還那麼小的地方。
這兩個國中國為聖馬利諾和梵蒂岡。
羅馬帝國滅亡後,一個名為馬力諾的石匠逃到了深山密林之中,後來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聖馬利諾這個國名由他的名字而來。可能是這個國家太小了,再加上義大利長時間四分五裂,使得人們忽略了這個國家的存在,使得其延續千年。
拿破崙征服義大利時發現了這個國家,但卻被聖馬利諾人民的精神所折服,沒有徵服它。此後義大利政府也承認了這個國家。
梵蒂岡在台灣被譯成教廷,它是一個很特殊的國家。中世紀歷史上長期存在一個以羅馬為中心的教皇國,後來義大利統一之後,收回了教皇國占據的大片國土,僅保留以聖彼得大教堂為中心的0.44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教皇統治,並承認這一區域為獨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