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神仙水怎麼樣

印度神仙水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5-05-09 19:25:39

1. 人海之間|海島奇珍:椰子的妙用

楊斌

椰樹之島

我們已經知道,阿拉伯的「無釘之船」「不使釘灰」,船隻的建造沒有鐵釘,沒有榫卯結構,而是依靠椰繩將有孔的船板(一些就是椰樹樹干製成的木板)捆縛起來。這不禁令人發問,難道椰繩不怕海水浸泡腐蝕么?

還真不怕!在海洋亞洲的世界裡,位於印度半島南端海面上的馬爾地夫群島,便是椰繩這種造船和航海必需品的集中產地。

椰樹是馬爾地夫的特產,遍布各個島嶼,很早就為人所知。中世紀時外人登臨此地,滿目便是蔥蘢的椰林,印象極其深刻。七世紀的玄奘游學印度後,在其《大唐西域記》中說,在僧伽羅國(斯里蘭卡)「南浮海數千里,至那羅稽羅洲。洲人卑小,長餘三尺,人身鳥喙。既無谷稼,唯食椰子」。那羅稽羅,梵文為nārikela,即椰子之義;那羅稽羅洲,按其方向,即為馬爾地夫,則馬爾地夫有「椰樹之島」的名稱。玄奘本人沒有到過馬爾地夫,他不過是聽說這個椰樹之島而已。

馬爾地夫椰子樹

馬爾地夫群島坐落在離斯里蘭卡西南方1000多公里的海域上,其島嶼數量多達二千個。時人注意到,「每一百個或不到一百個便簇擁成了戒指形狀;這個戒指只有一個入口,彷彿城門;船隻只有通過這個城門才能進入島嶼,別無它路。當外來船隻抵達馬爾地夫海域時,必須需要一個當地人領航才能進入。各個島嶼如此緊密簇集,當你離開某個島時,另一個島的椰子樹頂歷歷可見。如果船隻迷失了航道,它便無法進入馬爾地夫,而被海風吹往科羅曼德海岸(the Coromandel coast)或者錫蘭(Ceylon)」。

椰樹是一種常綠喬木,樹身可高達30米,自然壽命可達一百多年。馬爾地夫島上茂密的椰子林,便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而外來者最為矚目者,便是馬爾地夫生產的椰繩。它和魚干、海貝並列,是馬爾地夫從中古時期到近代一千多年來的三大著名出口商品,為海洋亞洲的繁華做出了獨特的、不可或缺的貢獻。

馬爾地夫盛產的椰繩是用椰子外殼的纖維——椰綜——製造的。椰綜強韌耐腐蝕,是航海繩索的理想材料。用椰綜製作椰繩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常常需要幾個月之久,極其考驗人的技術和耐心。首先,把椰子的外殼埋在潟湖或者沼澤的泥潭裡,讓海水充分浸泡;幾個月後,再把海水濡透的椰殼挖出來,把外面的硬殼去掉;而後擢取稍微有些露出來的纖維的一端,將椰子放在堅硬的木板上,用木槌使勁敲打椰殼,這樣逐漸可以把纖維從椰瓤和外皮中分離出來;再用海水清洗分離出來的纖維,而後曬干;等到纖維完全乾透之後,便可以紡織成椰繩、椰席、或者椰帚。馬爾地夫的椰繩,由於其拉力、韌性出眾,經得住海水的長久浸泡,馳名內外,不僅用來建造「無釘之船」,同時也在船上作為纜繩使用,深受外國水手的歡迎,是外來船隻的必購之物。

「地產椰子索」

1330年冬,元代江西商人汪大淵從斯里蘭卡抵達了馬爾地夫,在這里過了一個冬天。汪大淵很自然地就注意到了用椰子殼纖維製作的馬爾地夫特產。他說,馬爾地夫「地產椰子索」,可他並沒有提到椰子索(椰繩)的用處。直到他談到波斯灣的馬船時,他才明確解釋說,馬船「不使釘灰,用椰繩板成片」,這就清晰地指出了椰繩的功能。鄭和寶船的通事(翻譯)馬歡則提供了更多的細節。他說,馬爾地夫的椰繩,「堆積成屋,各處番船上人亦來收買,販往別國,賣與造船等用。其造番船皆不用釘,其鎖孔皆以索縛,加以木楔,然後以番瀝青塗之」,而印度西海岸「古里國」(今卡利卡特),用椰子「外包穰打索造船」。鄭和寶船中的鞏珍大致復述了馬歡的描述,不再贅述。

十六世紀的黃省曾雖然未曾游歷海外,但在提到古里時也注意到了椰子。他說:「其利椒、椰。椰子之種也,富家千樹,以為恆業。其資用也,漿為酒,肉為糖、飯,穰為索,殼為碗,為酒食器,亦可廂金,木以架屋,葉以蓋。」以上大致是中文古籍中關於馬爾地夫椰繩的記載,而中世紀以來中東、歐洲文獻的相關記載就更多了。

大約在公元1030年左右,阿拉伯旅行家阿比魯尼(Alberuni)分享了他的觀感。他根據出口的特產,直接把馬爾地夫叫作「海貝之島(the islands of cowries)」,把拉克代夫叫作「椰繩之島(the island of cords)」。實際上,這兩個群島幾乎連在一起,很難區分。而椰繩和海貝一樣,都盛產於馬爾地夫,拉克代夫的產量是無法和馬爾地夫相比的。

馬爾地夫椰繩在印度洋世界的重要性是無可比擬的,伊本‧白圖泰親身的觀察可以證明。比汪大淵晚了約十年左右,著名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也登臨了馬爾地夫。他在島上居住了一年半時間,因而對馬爾地夫異常熟悉。馬爾地夫的椰繩自然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椰繩由椰子殼製成,「它的纖維細如發絲,纖維編織成繩索,他們不用釘子而是用這些椰繩造船;同時還當纜繩」;「馬爾地夫的椰繩出口到印度、中國和葉門,其質量遠超麻繩。印度和葉門的船隻就用這些椰繩穿縫為一體,因為印度洋充滿岩礁,鐵釘釘成的船隻如果碰上岩石,就會破碎,而椰繩連接的船隻,有一定的彈性,即使撞到岩石,也不會碎裂。」作為一個海上航行很久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當然有資格評論和贊賞馬爾地夫出口到國際市場上的椰繩。有一次,伊本‧白圖泰從Fattan(或許是南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的Devipatam)登上了八艘船中的一艘,向葉門進發。我們大致可以判定,他乘坐的就是由馬爾地夫椰繩、椰板製造的「無釘之船」。

椰繩

1602年7月2日,法國水手弗朗索瓦‧皮拉爾(François Pyrard)的船隻在馬爾地夫的一個叫作Horsburgh的環礁觸礁失事,被馬代爾夫居民俘獲,在馬爾地夫生活了將近五年光陰。因此,弗朗索瓦‧皮拉爾有了解馬爾地夫 社會 的難得機會,留下了關於十七世紀馬爾地夫日常生活不僅栩栩如生而且相當深刻的描述。他注意到了椰樹的重要性,椰子樹「在島上自然繁衍,並沒有人工培育;它們提供了外來客戶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說,椰繩,這是所有船隻的必備工具」;他還注意到「世界各地的商人」「源源不斷地來到馬爾地夫,帶走馬爾地夫生產的豐富的特產」,其中「最大宗的貿易就是椰繩」。與此同時,當地居民還「根據他們的謀生手段,用椰繩」、海貝和魚干向國王交稅。

「所有的食物都從椰子那裡而來」

椰樹當然不僅僅用來製造椰繩,它幾乎全方位地塑造了馬爾地夫和其它許多海島的經濟和 社會 。椰樹不但為各種工具、交通、房屋和船舶提供了必要的建築材料,更重要的是,它為馬爾地夫提供了最基本最重要的食物來源。椰子汁和果肉可以直接食用,不但口感清涼甘甜,營養非常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果糖、葡萄糖、蔗糖、脂肪、各種維生素以及鈣、鉀、鎂等微量元素。椰子不僅可以直接食用,而且可以加工成其它食物。「果實可以製成椰奶、椰油以及椰蜜」,伊本‧白圖泰仔細地寫到,「椰蜜可以製成椰酥,和椰子干一起吃。所有的食物都從椰子那裡而來,它們和魚一起食用,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他人無法比擬的充沛精力」。

伊本‧白圖泰對馬爾地夫用椰子加工出來的食物贊不絕口。「椰樹真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樹,它看起來和棗椰樹很像。果實像人的腦袋,因為它也有眼睛和嘴巴的痕跡,其內含之物,還是綠色的時候,很像人腦。」椰子營養之豐富,伊本‧白圖泰覺得頗為神奇。「椰子能使人身體強健,臉頰生紅;打開椰子,如果裡面是綠色的,其果汁異常甘甜鮮美。喝完椰汁,可以用勺子剜出椰殼內面附著的椰肉。」伊本·白圖泰對於椰汁的描述,讓人垂涎欲滴。

椰汁

椰子的一個特殊之處便是其中提煉而成椰油、椰奶和椰蜜。伊本‧白圖泰還詳細地介紹了椰蜜的提取過程。先在果實下約兩個手指處砍一道口子,口子下面系一個小碗,用來盛放滴下來的汁液。如果早上砍口子的話,那麼傍晚再帶著兩個碗爬上椰樹,其中一個裝著水;先收了早上的碗,用清水清洗椰樹的口子,然後再削掉一小塊,形成一道新的口子,繫上新的碗。第二天早上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收集了足夠的汁液,然後把汁液煮開直至濃稠。這樣,上等的椰蜜便製成了。伊本‧白圖泰稱,「印度、葉門和中國的商人都前來購買,帶回他們自己的國家,並加工成糖。」

十六世紀的巴羅斯(J. de Barros),雖然只是一個身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印度辦公室(The Indian Office)」的工作人員,卻因為閱讀和整理有關印度洋貿易的報告而熟諳馬爾地夫的特產。千里之外的巴羅斯提到了馬爾地夫的著名景觀,那就是茂密的椰樹林及其眾多的功能。他說:「這些島嶼生產魚類,並製作了大量魚干(moxama),而後出口到世界各地,獲利頗豐;魚油、椰子以及椰糖(jiggery)也是如此。椰糖就是像煉蔗糖一樣從椰子中提取的。」

「熱兩度,濕一度,其汁非寒性」

此外,椰子還用來治病。1623年,義大利耶穌會教士艾儒略(Giulios Aleni)在其所著《職方外紀》中介紹馬爾地夫說:「海中生一椰樹其實甚小可療諸病。」此點阿拉伯人最有心得。

阿拉伯醫學家伊本·巴伊塔爾(Ibn al-Bayṭār,1197?-1248)出生在西班牙的馬拉加(Malaga),1219年離開家鄉游歷北非各地直至小亞細亞和希臘,並成為正在擴張的埃宥比王朝(Ayyubid Dynasty)國王的總農藝師,伊本·巴伊塔爾的博物學著作,搜集了前人的著作,包括萬象,介紹了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和礦物及其葯用價值。比如,葯的主要成分硝石,他稱之為「中國雪(Snow of China)」。而被稱為「印度核桃」的椰子,他也不厭其煩地旁徵博引,頗有可觀者。

比如,他介紹椰汁時說:「這種剛剛得到液體,粘稠,甘甜,甜美可口,似羊奶,似美酒;如果在野外喝此果汁,便會半醉;在室內喝此果汁,則會爛醉如泥。如果偶然一次飲此果汁,就會神魂顛倒,理智不清。」這哪裡說得是普通的椰汁,簡直是神仙水!當然,他這里其實可能是椰汁釀成的椰酒。他說,如果喝不完,到了第二天,椰汁就變成了醋,用來煮水牛肉,水牛肉會煮得更好。這是有科學根據的。

伊本·巴伊塔爾當然不會漏掉椰子的葯用功能。他引述說,椰子「熱兩度,濕一度,其汁非寒性,最好的椰子汁乃剛剛採集來的現椰汁,白色,甘甜似糖,當其發生質變時,可用作治曲鱔和絛這樣蟲之葯物」。這個介紹,不但腔調和中醫的頗為一致,其中的「熱」、「濕」和「寒性」觀念,推其本意,與中醫亦為溫和。或可見「熱」、「濕」和「寒性」並非中醫固有或獨有之概念。

尋求壯陽的食物或葯物是天下男性(以及女性)最為關心的事,根據伊本‧巴伊塔爾,椰子就能壯陽。他說,鮮椰汁是一種性慾刺激素;可以加速精液的形成;又說,椰子加速精液分泌,有暖腎及其鄰近部分之功能等等。怪不得伊本‧白圖泰在介紹馬爾地夫以椰子為主要成份的食譜時意味深長地說:它們為我提供了足夠的養分,即使我有四個老婆。

明代中國進口椰子

關於椰子的妙用,伊本‧白圖泰和比他晚了幾十年的馬歡完全談得攏。馬歡談到古里時曾經仔細描述說:「富家則種椰子樹,或千株或二三十千株,為產業。椰子有十般取用:嫩者有漿甚甜,好吃,又好釀酒;老者椰肉打油做糖,或做飯吃;外包穰打索造船;椰殼為碗為酒盅,又好燒火打廂金銀細巧生活;樹好造屋,葉堪蓋屋。」雖然馬歡說的古里,馬爾地夫的椰子樹亦是如此。對於馬爾地夫的椰子,馬歡也有細致的觀察:「人多以漁為生,種椰子樹為業」;「椰子甚多,各處來收買往別國貨賣。有等小樣椰子殼,彼人鏇做酒盅,以花梨木為足,用番漆漆其口足,標致可用。椰子外包之欀打成粗細繩索,堆積成屋,各處番船上人亦來收買,販往別國,賣與造船等用。其造番船皆不用釘,其鎖孔皆以索縛,加以木楔,然後以番瀝靑塗之。」

椰子還可以用來釀酒,使得人們的生活和 娛樂 更加豐富多彩,宋人對此介紹頗多。十二世紀的周去非任職廣西時,通過搜集文獻並采訪商人水手,著稱《嶺外代答》一書,稱:「椰木,身葉悉類棕櫚、桄榔之屬。子生葉間,一穗數枚,枚大如五升器。果之大者,惟此與波羅蜜耳。初采,皮甚青嫩,已而變黃,久則枯乾。皮中子殼可為器,子中穣白如玉,味美如牛乳,穣中酒新者極清芳,久則渾濁不堪飲。」比周去非晚了幾十年的南宋宗室趙汝適在泉州市舶司任職時,著成了《諸蕃志》。對椰子樹一條,他全文照抄周去非,惟最後加了一句「南毗諸國取其樹花汁用蜜糖和之為酒」,南毗即古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南方也產椰子,但至少在晚明時期,東南沿海還進口從東南亞來的椰子。萬曆十七年 (1589),漳州月港的貨物進口抽稅條例規定,椰子每一百個稅銀二分。同時虎豹皮每十張稅銀四分,鹿角每百斤稅銀一分四錢,也就是每一百個椰子給明朝政府提供的稅源與每五張虎豹皮一樣,而遠超一百斤鹿角的稅錢。這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故事。到了萬曆四十三年(1615),明王朝開恩減稅,椰子每一百個稅銀一分七厘,虎豹皮和鹿角也相應減稅,仍然可見椰子之貴重。

總之,用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話來說,那就是,椰子的全身都是寶。首先,椰子的果實內部主要是水分,因為是水手海上航行最適宜的飲水。它自帶儲水容器,體積不大,可以隨處堆放。同時,天然的堅硬的外殼既防止了水分的蒸發,也放防止內部水質的腐蝕,可以儲藏很久。此外,椰子的果實除了寶貴的水分,還有其它維生素和營養成分,椰肉便可以作為食物。因此,它不僅提供了人類必須的淡水,也提供了生存和活動需要的食物來源。此外,椰子的外殼,或者可以作為燃料生火,還可以在緊急狀態製作簡單的浮游工具,海難時幫助船員逃生。由此可見椰子對於航海和水手的意義!所以馬歡說:「中國寶船一、二隻亦往此處(指馬爾地夫)收買龍涎香、椰子等物」。怪不得1974年泉州發現的宋代沉船「泉州一號」的殘骸里就發現了椰子殼。

航海的鍾表?

「泉州一號」發現的椰子殼共14件,其中十三件是碎片,另外一個是完整的椰子殼,高9.9厘米,腹徑12.7厘米。這個椰子殼值得格外注意,因為它很可能是古代亞洲航海的鍾表。這是椰子的另一個鮮為人知的用處,彰顯了古代亞洲人民的智慧。

「泉州一號」上的這個椰子顯然經過人工精心加工,其頂部挖有一孔,直徑4.7厘米;頂部往下2.8厘米處的腰部也挖有一孔,直徑約0.8厘米。我國著名的海洋史學家韓振華分析說,這個椰子可能是一個計算時間的水時計,也就是古代的鍾表。

東南亞一帶,尤其是印度尼西亞的摩鹿加群島、爪哇島等地,都曾使用椰子作為水時計。17世紀的荷蘭人華倫丁(François Valentijn,1666–1727)記載,在摩鹿加群島(即香料群島),當地人雖然沒有時鍾,但卻懂得如何可以獲悉把一天分為三個相等部分。他們使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讓水滴通過一個小孔進入一個椰子,當椰子殼里充滿了水,就可以估算一天的時間。到了特定的時間,人們就敲擊五個大鼓,廣而告之。華倫丁在這里所說的計時方式,和我國古代的滴漏計時原理是大致相同的。這個方法相對簡單,也沒有應用到航海上去。不過,馬來人在航海中利用椰子殼計時的方法,就比前者復雜得多了。

和達爾文齊名的一同提出「天演論」的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在其《馬來群島( The Malay Archipelago )》中介紹了爪哇商船用椰子殼沉水計時的方式。人們將一個刳好的椰子殼置於盛水的木中,使得椰子殼剛好有半個浮出水面。而椰子殼的頂部挖有一個小孔,細絲一般的水線便勻速地注入於椰子殼裡面。水線的大小和流速,和椰子殼的容量,有著精巧的設計,使得椰子殼正好在一小時的那一刻驟然下沉。船上的人即從日出時開始計算,椰子殼沉水的時候,馬上開始新的一輪計時。華萊士發現,這種椰子殼沉水的計時方式,非常精確,和他使用的手錶相比,每小時相差在一分鍾內。這樣的計時方式,如果每天以二十四小時計算,會相差十幾二十分鍾,這對電腦時代的我們固然完全無法接受。可是,在前現代 社會 ,這樣的誤差並不至於產生什麼難以承受的惡果。更何況,這種航海計時是在日出時計算,整個白天相差不過十分鍾上下。這種誤差,對於航海這而言,根本沒有問題。

如上所述,「泉州一號」所發現的完整椰殼,其頂部和腰部的兩個小孔,令人不由得猜測它就是馬來人發明使用的航海計時器。華萊士記載的椰殼沉水計時器是每小時一次,那麼,如果「泉州一號」發現的完整椰殼是類似的計時器,它沉水一次大約是多長時間呢?

韓振華經過計算,指出,「泉州一號」發現的椰子殼其容積約為1.5升,比爪哇商船所使用的容量1升的椰子殼水時,多了一半。它每沉水一次,耗時一個半小時,連續下沉十六次,則為二十四小時。不過,如筆者所述,這種椰子殼沉水計時器主要用於白天計時,不需要晝夜連續使用,除非夜間也照樣航行。即使白天黑夜持續使用,它的作用不在於判定白天黑夜(這是太陽的職責),而是判定航行時間,加上對航速的估算,船上的人便可預計已經完成航海的里程以及到達某地的距離。可見,只要掌握了科學原理,哪怕是最普通的材料,人們都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大問題。而椰子對於海洋人群對於航海之意義,愈發可見一斑!

校對:劉威

2. 印度最好用的生發水是叫途格米諾嗎

在好用的生發產品也分人,分情況,有的天生的遺傳基因,就是神仙水用了也不會長出頭發。我老公就是例子。

3. 跨國公司在我國造成環境污染的具體案例

在《晏子春秋》中有一句被後世廣為誦傳的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很多在華的跨國大公司,顯然也發生了這種變異。
在很多國人眼裡,來到中國發展的跨國公司大多實力雄厚、運作規范、遵紀守法、自覺自律,有著積極的社會責任感。但不幸的是,有些跨國公司披著光鮮的外衣進入中國後,卻慢慢地發生了變異,頻頻患上一些富有典型中國特色的毛病,比如行賄、比如逃稅漏稅、比如污染環境、比如違反勞動法、比如產品質量出現問題……

這些跨國公司在國外為什麼口味純正、有著良好的口碑,為什麼到了中國後卻徒具其表、味道大異?我們不妨找來相關「患者」的病例,對它們好好進行一番剖析,看看到底有哪些因素導致了這種變異?

通過行賄進行權力尋租

通過行賄進行權力尋租,這是某些跨國公司患上的一種典型的「中國病」。

歲末年初,德國西門子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丑聞和動盪之中。2007年5月20日,公司突然任命彼得·羅旭德為公司下一任CEO,而現任CEO克勞斯·柯菲德將匆匆卸任。而此前的4月20日,前一任CEO馮必樂不得不宣布辭去監事會主席一職。

這一切,源自於西門子公司一系列的跨國行賄。早在2006年11月15日,德國警方就搜查了西門子公司在德國的近30間辦公室,並以涉嫌挪用和在其他國家行賄的罪名,拘捕了數名西門子員工。德國檢方確認的涉案金額達2億歐元,而西門子內部審計的結果則稱,可疑資金高達4.2億歐元。如此大規模的調查行動,如此高額的違法涉案資金,讓西門子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為驚人的一起公司賄賂調查案。

在一系列可疑行賄名單中,共有9個和中國業務有關的公司及個人被提及,涉嫌受賄金額從幾萬歐元到幾百萬歐元不等。檢方在調查中發現一個規律:通過簽署咨詢合同,向第三者支付咨詢費的方式進行間接行賄。在西門子電信部門前高管的問訊筆錄中,他特別提到中一個和中國業務有關的人,名叫Max Rennert,總共接收了來自西門子474萬歐元的咨詢費。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此人在幾年前曾幫助西門子、德國電信等獲得了中國一個移動通信項目合同。

而寶潔公司近來也陷入行賄丑聞之中。2007年5月11日有媒體報道,寶潔公司在1994年到1997年之間,曾陸續向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進行捐贈,其中800萬元仍在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賬戶上,其餘200萬元多用於口腔保健推廣工作。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讓人吃驚的,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是一個在全國幾乎沒有影響的社會組織,注重實效的寶潔公司,為什麼會對它如此慷慨?而且在捐贈後竟然不抓住這個機會做任何宣傳?

據媒體披露,這個所謂的基金會與全國牙防組的人員交叉率高達50%以上,全國牙防組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張博學同時又兼任牙防基金會秘書長,而牙防基金會的法定代表人卞金有教授,也身兼全國牙防組副組長。而在寶潔的相關產品上,赫然蓋著牙防組的「權威認證」。這就是秘密所在!

滑稽的是,所謂的中國牙防組,最終被發現連法人資格都不具備,根本沒權利進行認證。寶潔公司被媒體和公眾質疑,此舉有變相的行賄和利用假認證忽悠消費者的嫌疑。

對環境保護睜隻眼閉隻眼

不重視環境保護、造成環境污染,是跨國公司染上的又一項「中國病」。

2006年6月,有33家在華知名跨國公司並肩走上了一份榜單。可惜的是,這並不是一份任何與榮譽有關的榜單,還是一份全國各級環保局綜合2004年至2006年的涉及環保違規企業的恥辱榜。

登上這份恥辱榜的跨國公司有:上海松下電池有限公司(廢水處理設施未保證正常運轉致廢水超標排放)、長春百事可樂公司(超標排放污染物廢水)、上海雀巢飲用水有限公司(環保設施未經驗收,主體工程擅自投入生產)、3M上海研磨產品製造有限公司(未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擅自投入生產使用)、上海雀巢飲用水有限公司(環保設施未經驗收,主體工程擅自投入生產)……

除了以上幾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外,其它涉及環保違規的跨國公司還有:日資上海花王有限公司,因「任意排放超標廢水」被列入上海「2005年第二批該市環保系統查處違法企業名單」。在這份名單上的還有「世界十大衛生陶瓷公司之首」的美國標准公司的在華合資企業,及美國百勝餐飲集團下屬的上海必勝客等;在福建,德國諾爾起重設備有限公司投資的一家公司,因「未建污染治理設施便擅自投入生產,造成嚴重污染」,被列為福建省掛牌督辦企業;在浙江,英國漂萊特集團在華下屬的公司被列為浙江2005年省級重點污染企業之一;在湖南,日本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的下屬獨資企業,因「電鍍生產線存在重大環境安全隱患」成為株洲掛牌督辦的20家「污染大戶」之一……

據NGO「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介紹,上述名單只涉及有水污染的企業,其它諸如大氣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的企業並未包括,所以只是在華跨國企業違規記錄的一部分而已。

到了2007年1月10日,國家環保總局通報了82個嚴重違反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鋼鐵、電力、冶金等項目,全球最大輪胎企業——米其林公司在華投資的上海米其林回力股份有限公司又位列其間。

被點名的米其林輪胎項目涉及四項問題:未按環評要求完成對三台鏈條爐進行脫硫除塵改造;輪胎廠無組織排放惡臭超標;未落實鍋爐在線監測裝置以及廠界雜訊超標嚴重。

公然漠視《勞動法》

盡管中國的《勞動法》中,對職工的權益有著種種明確的規定,但有些跨國公司對此公然漠視,已經是另外一種嚴重的「中國病」。

2007年3月29日,廣州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針對在廣東曝光的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知名洋快餐店用工涉嫌違反《勞動法》的一條條例證,正式對這兩個洋快餐巨頭發出詢問通知書。

自從媒體曝光後,洋快餐店的涉嫌違反《勞動法》的問題浮出了水面。廣東首個非全日制職工小時工資標准明文規定:廣州作為一類地區,非全日制職工的每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為7.5元人民幣。但據了解,肯德基兼職工合同上的工資為4.7元人民幣/小時,必勝客為5.8元人民幣/小時,麥當勞最低,只有4元人民幣/小時——兼職工的時薪甚至連買一杯該店的中杯可樂都不夠,遠遠低於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

不僅工資低廉,兼職工超時工作的現象在這些快餐店也屢見不鮮。按照相關規定,兼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5小時,若超出該條件,用人單位就必須按全日制用工形式與職工確定勞動關系,並承擔相應責任。然而在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店中存在大量超時工作的兼職工,有的甚至日均工作十餘小時,與全日制工人別無兩樣。

另外,大部分兼職的大學生與肯德基、麥當勞餐廳簽訂「勞務協議」後,卻無法准時拿到,甚至根本無法拿到「勞務合同」。即便是已簽訂的合同,餐廳也規定單方面可以進行修改,完全是「霸王條款」。

繼廣州發生麥當勞、肯德基支付給小時工的工資低於最低標准事件後,又相繼曝出太原、福州等10餘個城市的麥當勞、肯德基同樣存在違規用工問題。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在中國開設的餐廳共達3000餘家,聘用的中國勞工達20萬人,其中大多是非全日制工人(鍾點工)。業內人士估計,該三家快餐企業所聘用的勞工中,大約有80%約160000人是非全日制工。粗略計算,如果非全日制工每人每小時少發2元錢,按每人每天工作5小時,每月工作21天計算,一年下來,這三家餐廳企業每年至少少發中國勞工約4億元之巨,這比三家企業全年向中國交的稅還多。

《南方周末》也曾發布過一份「2005年世界500強在華最佳投資企業排行榜」。這份榜單表明:在利用人力資源方面,部分跨國公司很不光彩。在跨國公司集中的中國南方某些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本世紀初的工資水平基本上保持不變。跨國公司賺取利潤本無可厚非,但是這些資本巨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卻沒有做到讓中國工人共同享受一定的發展成果。

更讓我們感到不平的是,在這些資本巨頭所賺取的利潤中,很大一部分是以中國勞動者的健康為代價換取的。如在外資、合資企業遍布的珠三角地區,每年發生斷指事故個案至少有3萬宗,被機器切斷的手指頭超過4萬根,由此竟然使當地醫院的手外科異常繁榮與發達。在一雙雙被機器壓扁、切斷、血肉模糊的手背後,我們看到的是缺乏保護的勞動條件和對勞動者基本權利的漠視。

屢次陷入「質量門」事件

在產品質量問題上屢犯錯誤,也是有些跨國公司常見的「中國病」之一。

跨國公司被中國消費者投訴的案例變得越來越多,在近幾年達到了一個高潮。這輪高潮的「始作俑者」,是「蘇丹紅一號」。但「蘇丹紅」的風頭很快就被「SK-Ⅱ」、「雀巢風波」、「博士倫護理液事件」、柯達「質量門」事件等搶走。

曾幾何時,SK-II系列化妝品中有一款被標榜為「神仙水」的精華乳液風靡整個亞洲。SK-II自2004年以後一直保持者中國大陸高端化妝品市場銷售排序前三名的領導品牌地位。2006年9月份成了轉折點,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宣布,在SK-I中查出禁用物質鉻和釹。消息一出,寶潔公司在上海、北京、廣州、武漢等地的專櫃和專賣店立即遭遇「退貨潮」,SK-II品牌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

2006年12月4日,343名消費者投訴柯達LS443型數碼相機存在質量問題,中消協隨後召開「聽證會」,該會議最終引發柯達與中消協及消費者之間的嚴重對立。此後,由維權消費者組成的神秘QQ群現身,表示拒不接受柯達提出的「付費升級」方案。

2007年1月,全球咖啡店連鎖店巨頭星巴克捲入「反式脂肪門」事件。反脂肪一般存在烹調油中,常用於製作餅干、麵包、蛋糕和薯條等食品。經常食用反脂肪含量高的食品,易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07年初,一個自稱為「揭批LG聯盟」的組織稱,LG電子從1998年開始,一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秘密的、大規模的小作坊式翻修,並重新返回正常銷售渠道。該組織聲稱,這些在小作坊拼裝出來的LG產品包括等離子電視、液晶顯示器、空調、微波爐等等,涵括了LG在華銷售的大部分產品。有消息甚至稱,各地工商等有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這件事情已經導致了LG在華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

而知名的跨國零售巨頭家樂福,也屢屢在陷入「質量門」事件之中:據2006年1月16日《北京晚報》報道,國家質檢總局15日公布瓶裝(小瓶)飲用水產品質量抽查結果,家樂福自有品牌曝出不合格產品,由北京領先飲食品工業公司生產的「家樂福」牌天然泉水,因為菌落總數不合格上了黑榜;據2006年5月11日新華社報道,上海家樂福曲陽店分3次購進超過保質期限的美國進口豬頸骨肉,共計3781.66公斤。截至監管部門進行查處時,已有1670多公斤過期肉被售出,銷售金額超過1萬元;據2006年4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上海家樂福超市銷售的廉價女包和「LV」女包極其相似,為此路易威登馬利蒂(法國)公司將家樂福超市經營者上海聯家超市有限公司告進法院,索賠50萬元;據2005年9月16日《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市工商局通報了流通領域通信產品、家用電器、汽車配件等質量監測結果,家樂福馬連道店發現了不合格家電;2006年5月《華夏時報》報道,在一家家樂福店盛咸魚乾的玻璃陶里,竟然發現了上百條大小不一的活蛆……

如何防止「中國病」的泛濫

在跨國公司所患的這些「中國病」被媒體或相關部門曝光時,大部分跨國公司並不是虛心接受與改進,往往是採取了傲慢的態度。許多消費者不解,外國公司對中國消費者為何會採用「二等公民」的怠慢作法?為何當中國消費者對發達國家的名牌產品支付了昂貴的價格和預期的信任後,得到的卻是不那麼國際化的歧視對待?為什麼我們要引進的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方式、尊重法規、尊重市場反應、對消費者負責的現代經營理念,到了中國就變了味了呢?究其根本,既有這些企業的自妄和見利忘義,也有國人的輕信和盲從,更有相關主管部門的忽視甚至縱容。

無利不起早。任何資本和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會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這是本性難移。前一段時間,在企業界,以跨國公司為首,颳起了一股企業講求社會責任的浪潮。很多公眾對這些企業的自律行為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但也有清醒之士指出:不能指望以盈利為最大目的企業自學遵守過多的社會責任,他們口頭上唱得這么好聽,其實從一定程度上麻醉了大家,從而讓自己脫離了政府、媒體等各方面的監督。

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淡薄和對洋品牌的盲目崇拜,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知名品牌的扭曲營銷觀和危機處理方式。近兩年來跨國公司的丑聞和質量問題時有出現,但在短暫受沖擊過後,它們基本都能找回市場。在一些跨國公司看來,中國的企業、消費者並不成熟,獨立性還不足以與其進行平等談判、對話和要價。

大公司行為的「劣化」,從另一面說明了我國在守法環境上確實大有漏洞可鑽。因此,在中國,要使外國企業遵守他們在國際市場上遵守的規范,除了依靠企業自身出於長遠利益考慮的自覺外,還應該通過改革形成對企業守規的「硬約束」,「迫使」企業走入規范。

每當一個洋品牌被查出質量問題後,大多數跨國公司都會啟動危機公關。而他們找到工商部門,口氣最硬、講得最多的話便是「你們這樣搞會影響地方投資環境」。有的則具體介紹對中國做出了多少貢獻,有的甚至用為政府部門或為社會提供某些便利、贊助等條件,試圖換取監管部門的沉默。

跨國公司在產品出事後的「政府情結」,折射出的是我們在吸引外資方面的「政府情結」。一些地方和部門長期以來對洋品牌格外關照和優惠,無形中形成了對洋品牌的隱性保護機制。

政府部門在監管上應堅持原則,無論是公布結果還是最終執行懲罰,應更加公平、公正、公開,不要為小私而傷大眾,更不要讓尋租者找到空子鑽,這種時候往往是檢驗政府辦事能力的關鍵時刻;如果相關職能部門一再失語和遷就,事態只會進一步惡化,而如果進行及時地干預和處理,對公司、消費者和政府形象都會更加有利。

另外,在中國還缺乏相關的法規與制度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有些國際大牌公司在全球召回有缺陷產品時,惟獨將中國市場排除在外,理由是中國沒有缺陷產品的召回制度。業內人士認為,我們在保護消費者方面缺乏像發達國家那樣的高標准立法,對什麼情況應召回和賠償,缺乏具體規定。

當然,進一步加強輿論監督也至關重要。事實表明,許多問題就是在媒體曝光後,才推動有問題的一方加大解決問題的力度。媒體信息的透明、公眾的看法和態度,不僅會對大公司形成壓力,也會對相關部門秉公辦事產生一定的推動力。

TAGS: 跨國公司

閱讀全文(117) | 回復(2) | 引用通告(0) | 圈子推薦(0) | 編輯

Re:跨國公司頻患「中國病」
編輯晨晨發表評論於2007-10-18 14:53:00
中國製造是給外國人打工,你覺的一個打工者有權利為產品的質量等問題提出異議嗎?我們只能照做而已!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Re:跨國公司頻患「中國病」
八月驕陽發表評論於2007-10-18 11:34:00
中國製造屢次陷入「質量門」是在給我們提醒,想要告別質量門唯有做強做大品牌這樣才能把信譽做出來、

4. 可樂喝多了有什麼壞處

可樂喝多了的壞處有:會上癮、會傷牙、會發胖、會導致骨質疏鬆、易得食管癌等等。因此,喝可樂應適量!

1、可樂含有咖啡因,常喝上癮

2、可樂含有碳酸,喝多了對身體不好。因為人體在弱鹼性時狀態最佳。

3、可樂喝多了傷牙。由於可樂中含有磷酸和二氧化碳溶解後形成的碳酸,對牙釉質有一定的腐蝕作用。

4、可樂中含有大量糖,這些糖吸收速度很快,容易造成熱量攝入過量。常喝會發胖。

5、可樂中含有較高成分的咖啡因,咖啡因在體內很會危及胎兒的大腦、心臟等器官,同樣會使胎兒造成畸形或先天性疾病。

6、可樂會導致骨質疏鬆。愛喝可樂的人,骨折的幾率是不喝汽水類飲料的5倍。可樂中的磷酸可能是導致骨折率增加的原因,因為大量的磷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可樂中所含的咖啡因也有脫鈣的作用。

7、 可樂可以溶解鐵釘。曾有人做過試驗,將鐵釘放入可樂中,鐵釘居然會逐漸溶解!可樂中的磷酸屬於強酸,即使經過稀釋,還有一定酸度。可樂雖然不會溶解掉我們的胃,但還是會給胃部帶來一定負擔,有胃潰瘍的人最好不要喝。

8、可樂喝多了易得食管癌。印度醫學家發現,凡是可樂等碳酸飲料消費量大的人群,食管癌發生率都會相對較高。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壓力使胃酸逆流進入食管,從而刺激食道,誘發食道癌,但這種解釋目前還沒有充足的研究證據。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和胃腸功能不良者應當嚴格控制充氣飲料。

閱讀全文

與印度神仙水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分辨英國人和 瀏覽:483
英國什麼超市可以買到避孕套 瀏覽:915
英國郵費如何支付 瀏覽:603
外國人如何評價中國古代織機 瀏覽:432
印度有哪些邦信仰阿拉伯教 瀏覽:856
為什麼無敵艦隊不在英國本土登陸 瀏覽:365
中國的什麼 瀏覽:74
國旗伊朗怎麼畫 瀏覽:464
英國的一元等於多少元 瀏覽:200
伊朗有多少套m1防空系統 瀏覽:546
為什麼初中課本里沒有越南戰爭 瀏覽:14
百色市與越南交界邊境線多少公里 瀏覽:454
義大利面煮完為什麼粘 瀏覽:834
義大利境內包裹怎麼查詢 瀏覽:930
介紹中國畫構圖的書有哪些 瀏覽:114
西冷印尼最早什麼時候的 瀏覽:739
二戰前後英國的移民從哪裡來 瀏覽:66
義大利生菜葉邊發紅黃色什麼原因 瀏覽:87
印尼黑咖啡是什麼意思 瀏覽:554
山東菏澤到越南多少公里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