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吹捧過印度的名人有哪些

吹捧過印度的名人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28 16:19:45

A. 歷史上有哪些來過中國並且比較有名的印度人

其實真要說,還是非常多的。
中印文化交流史也是浩瀚兩千年呢。
想到哪寫到哪吧。

曾經來過中國的名人多數是僧人,太多太多了。
攝摩騰、竺法蘭,中天竺人,《四十二章經》譯者。
竺法護,月氏國人(貴霜王朝),《法華經》。對漢傳天台宗影響較深。
鳩摩羅什,龜茲國印度後裔,被強擼到中原,漢傳佛教四大譯師之首。
佛陀耶舍,罽賓(克什米爾地區)人,譯《四分律》。
達摩祖師,馬德拉斯人,漢地禪宗祖師。天下武功當數少林,少林武功源自南印,我就隨口一說。
善無畏、不空、金剛智,中印度人,漢傳密宗祖師。
僧人的部分翻翻書都可以找到很多很多啦。

另外一些和佛教無關的名人:
柯棣華大夫,印度白求恩。
泰戈爾,這個不用說了吧,那張著名的林徽因、徐志摩與他的合影。
尼赫魯,印度開國總理,中國建國前10年中印關系蜜月期的時候來的。
英迪拉•甘地,印度總理,尼赫魯的女兒。少女時被爸爸帶到了中國。她成為總理後與中國關系跌至冰點。
拉吉夫•甘地,印度總理,英迪拉的兒子。開啟中印關系的破冰之旅,推動中印外交正常進程。被小平摸摸頭叫過「小娃子」。我也是隨口一說。

還在世的來過中國的印度名人也很多了,寶萊塢那幾位標志性人物都來過的。

B. 阿米爾·汗在印度電影界的地位有多高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印度寶萊塢演員、導演、製片人阿米爾·汗(Aamir Khan)在印度電影節的地位很高,可以說是第一線的人物。來自一個演藝世家,從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在他投身影視行業之後也帶來了很多優質的作品。

阿米爾·汗(Aamir Khan)的代表作除了有他出演、執導的一些影視作品,其實最應該受關注的還是這檔真人訪談節目《真相訪談》了,這檔真人訪談節目帶來的現實意義更加重要。

C. 印度有哪些低種姓的名人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寶萊塢演員:johnny lever

種姓制度的起源: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半島,為了維護本民族的長期統治,膚色較淺的他們建立了種姓制度。他們編造了一個傳奇故事,說創世者梵天的腦袋變成了婆羅門,上肢和身軀變成了剎帝利,腿變成了吠舍,腳變成了首陀羅。

祭司集團屬於婆羅門,武士集團屬於剎帝利,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群體屬於吠舍,被征服的原住民就成了地位低微的首陀羅。

(3)吹捧過印度的名人有哪些擴展閱讀: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D. 印度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一、阿育王(公元前272年—前242年在位)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國君,曾經建立起古代印度最大的帝國,版圖幾近南亞次大陸的全部。《阿育王經》等數部漢譯佛典中載有大量關於他的生動故事。他是通過激烈的爭權之戰弒兄而得王位的,後又於公元前260年(一說262年)發動了殘酷的征服羯陵伽國的戰爭,造成了數十萬人傷亡。

巨大的災難帶給他沉重的精神負擔,終於使他幡然悔悟,決定改行和平國策,宣揚「正法」。「正法」以少行不義,多做善事,慈悲、慷慨、真誠、純潔為要旨,集中體現了當時優良的宗教道德。執政中期,他皈依了佛教。

阿育王自己亦身體力行,廣泛會見不同派別的宗教領袖,並向他們布施。他甚至為被佛教斥作「邪命外道」的正命派開鑿洞窟,供其使用。他的正法政策為經歷了數百年動盪的印度社會帶來了30年和平,階級矛盾和宗教矛盾明顯減少,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活在穩定中有所提高。

二、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obíndronath Thakur) 1861年5月7日 出生於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泰戈爾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 1913年 泰戈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1941年8月7日 泰戈爾逝世於加爾各答。

在外國,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游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詩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語寫成,在孟加拉語地區,他的詩歌非常普及。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使用的是泰戈爾的詩。

泰戈爾在印度獨立運動的初期支持這個運動,但後來他與這個運動疏遠了。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慘案,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他是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的榮譽的人。 在他的詩歌中,泰戈爾表達出了他對戰爭的絕望和悲痛,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個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爾做過多次旅行,這使他了解到許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他對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寫至今為止是這類描述中最細膩的之一。

三、阿克巴(1556年—1605年在位)是莫卧兒王朝的第三代君主。該王朝在他的治下趨於鼎盛。若論文治武功,自13世紀初德里蘇丹國建立,至19世紀中葉莫卧兒王朝徹底覆亡,六百餘年,穆斯林統治者中能出其右的,沒有一人。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實行開明政策的結果。

他主動放棄了個人信仰的偏見,誠懇邀請各派宗教學者到他的宮廷上來,傾聽他們的說教。他還常將不同教派的領袖人物召集在一起,辯論和研究各種宗教和社會問題,以辨明同異,消除誤解,進而擺脫宗教矛盾,求得社會生活的和諧。無論伊斯蘭教、印度教,還是佛教、耆那教、祆教或基督教,乃至無神論者,他都一視同仁。

作為具體措施,他廢除了非穆斯林的人頭稅和香客稅,允許各宗教建立寺院,自由傳教,對於被迫改宗伊斯蘭教的人亦聽任恢復原來信仰,不加干涉。政府的職位向一切人開放,不問所宗。每遇重大的非伊斯蘭教節日,皇宮也和民間一樣,舉行隆重的慶典。1579年6月22日,阿克巴宣布自己擁有對伊斯蘭教所有問題的最高裁決權,進一步集帝王與教宗於一身。

1582年,他創立了一個新的組織,名為「聖教」。它是一種具有泛神色彩的一神教,力圖冶印度當時的所有信仰於一爐。他的這一嘗試終因信眾寥寥而失敗,但是他內容廣泛的宗教寬容政策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給印度社會帶來了普遍的和諧與繁榮。

四、英迪拉·普里雅達希尼·甘地(Indira Gandhi,1917年11月19日—1984年10月31日),印度政治家,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是印度現代最為著名及存有爭論的政治人物之一。分別擔任兩屆印度總理,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

她一方面為印度在冷戰時期的發展作出了不少的貢獻,但另一方面亦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針而令其政績上蒙上陰影。因其領導印度的十六年間的政治方針相當硬朗、立場堅定,故後人亦稱其為「印度鐵娘子」。

五、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個印度教家庭,父親是當地土邦首相。甘地19歲時遠赴英國學習法律。1893年,甘地來到英國統治下的南非,領導南非印度人爭取權利。他把印度教的仁愛、素食、不殺生的主張,同《聖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相結合,並吸收了梭倫、托爾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漸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論。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為國大黨的實際領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開始為印度的獨立而奔波。「二戰」後,印度分裂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國家。面對兩國的沖突,對雙方都有重要影響的甘地多次以絕食來感化他們,呼籲團結。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印度教頑固教徒刺殺。

甘地是印度國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現代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參考資料網路——泰戈爾

E. 有哪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印度明星

提起印度明星我就想起了阿米爾.汗,我相信沒有人不認識他吧,他的影片在中國也是引起了很大轟動的。

我第一次認識他還是看了他主演的電影叫三傻大鬧寶萊塢,很有感覺也很有節奏感。

整個影片看起來就很有條理,從找好朋友到回憶他們之間的種種,最好找到好朋友的高興,都表現得很有魅力。

可能這就是中國影片與外國影片的區別吧,中國的影片劇情就很浮誇,人家就沒有那麼多的修飾,直接表明目的的。

從看了他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後,我就對於他有了特別的關注。觀摩了他其他作品,也是很出色的演技。

我相信他之所以會被稱為印度的國寶級演員,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就這演技來中國也是國寶級的。

就在之前他又主導主演了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也是引起了很大轟動。人們不僅僅是驚訝他的演技,也驚訝裡面的劇情。

阿米爾汗從一宣傳就開始說明了,拍這個影片是為了抵制印度摔跤運動對於女性的歧視,現在是男女平等的社會。

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的,在裡面他飾演一位是全國摔跤冠軍的爸爸,因為自身原因沒有為國家爭得榮耀。

而將此願望寄託著自己的兩個女兒身上,他開始也不相信女孩子可以摔跤,但是後來他不得不相信了,女孩子並不比男孩子差,甚至更強。

也是這么一部影片,讓我重新對他有了一個新認識。他是個好人,一個愛國,一個善良的人。

他會為一些不平衡而奮斗,會幫助那些不平等對待的人們,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他不僅僅是個演員,還是一個人。

F. 有誰知道印度尼西亞有哪些名人啊

體育界的名人可以么
印尼羽毛球名宿陶菲克

G. 出生在12月30日的名人有哪些

12月20日出生的人物:

馬來西亞政治強人馬哈蒂爾

馬哈蒂爾於1925年12月20日出生在吉打州首府亞羅士打的一個教師家庭。馬哈蒂爾的祖
父是個從印度飄洋過海來的穆斯林,這血源可以從馬哈蒂爾那張非常印度化的臉孔上清楚地
反映出來。父親在與當地的一個馬來姑娘結婚後,成為一名頗有名望的中學校長。作為一個
在多民族的馬來西亞社會中地位不高、人數不多的印度族移民家庭,他的父親非常希望自己
40歲才生下的第一個兒子能光宗耀祖,為印度移民爭口氣。馬哈蒂爾確實沒有辜負家族的期
望。他從小就顯示出異常的聰明,且非常喜歡讀書,常常是一個人拿著本書在書房裡一呆就
是半天不出來。

小馬哈蒂爾性格非常倔強。他雖然常常沉默寡言,凡事卻很有主見。以優異的成績升入
中學以後,瘦弱的馬哈蒂爾常常是高年級學生欺侮的對象,母親好幾次看到他鼻青臉腫回家
,但從他嘴裡總掏不出半個字。一聲不吭地鑽進了書房學習。也許是一種強烈的使命感的驅
使,也許是預感到將來學習機會不多,少年馬哈蒂爾簡直是拼了命在讀書。

自己曾經開辦了一間咖啡店。由於已經學會了如何經營,而且他天生精明,沒多久,他
又開了水果鋪和手工藝品店,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紅火。他具有一切成功商人所必備的素
質:勤奮、精明、果斷、鍥而不舍。

然而,青年馬哈蒂爾並沒有把所有精力放在埋頭做生意上,他時刻關注著發生在自己祖
國土地上的一切。他參加了當時的一些抗日群眾組織如「馬來人聯合會」、「馬來青年聯合
會」的活動,並成為其中的活躍分子。日本投降後,英國殖民者又卷土重來,「馬來人聯合
會」等組織的任務又歷史性轉變為反英獨立。「馬來西亞國父」拉赫曼親王把這些組織聯合
起來,使之成為政黨,名為「馬來民族聯合機構」( 巫統)。它在馬來西亞的獨立過程中
,發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就在這時,馬哈蒂爾結識了這個組織的骨幹成員之一、後來擔任
過馬來西亞總理的拉扎克,他在日後的關鍵時刻拉了馬哈蒂爾一把。

「馬來民族聯合機構」及其明確的反英獨立目標,使殖民者當局大為惱怒,它加緊了對
馬來人的鎮壓與統治。年青的馬哈蒂爾陷入了深深的苦惱。就在這時,1948年,馬來亞大學
開始招生。馬哈蒂爾報名參考並在志願表上毫不猶豫地填上醫學系。結果,他被錄取了。這
一年,他23歲。畢業後,馬哈蒂爾擔任了吉打州醫葯官員。1964年,他決定正式棄醫從政,
出任巫統最高理事會理事並參加當年下院議員競選。他成功了。一位當年的議員曾這樣評價
他:「他的鋒芒讓無數人瘋狂地支持他,也讓無數人熱烈地反對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沒
有人面對他會無動於衷。」從此,馬哈蒂爾被公認為政治前途無量。1975年,他成為巫統的
3位副主席之一。1981年7月,他出任巫統主席,接替因病辭職的海珊·奧思,成為馬來西
亞總理。

他連續3次擔任政府總理,而相應地,近年來,馬來西亞的局勢確實越來越穩定,這點
,是印尼和菲律賓等相鄰國家比不上的。與此同時,馬來西亞的經濟迅速發展,大有直追亞
洲四小龍之勢。

馬哈蒂爾是一位非常能出主意而且機敏過人的總理,他不僅在大政方針上妙招迭出,譬
如發展「自由貿易區」以吸引外資,發展製造業擴大出口,取消對華人經濟的過多限制,實
行「向東看」政策,鼓勵國內各企業向東方特別是向日本和韓國學習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
自己更利用每一次出訪機會,自動擔當「國家頭號商品推銷員」。而且,在細微之處也常有
靈感閃現。這些大概得益於他過去的職業:經商和從醫。他不乏商人的精明,同時也不乏外
科醫生式的縝密。縱觀馬哈蒂爾執政10多年來所取得驕人成績,他這位戰後在位時間最長的
馬來西亞總理亦足可名垂青史了,而他的個人魅力與鬥士風范,也為這個「橡膠和錫的王國
」增添了奇異的光彩。 姓名:貝內特·米勒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Bennett Miller
生日:1966年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美國
地域:歐美
身高:185cm
生平介紹:貝內特·米勒1998年拍攝了首部作品記錄片《The Cruise》,雖然該片鮮為人知,但卻贏得評論界的好評。7年後,他拍攝的第二部作品《卡波特》讓他一舉成名
音視頻:
其它:獲獎經歷:《卡波特》 2005年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獎《The Cruise》 1999年艾美獎最佳記錄片獎導演作品: 1.卡波特 CAPOTE (2005) 2.The Cruise (1998)

姓名:伊麗莎·杜什庫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Eliza Dushku
生日:1980年12月30日
星座:
國籍:
地域:歐美
身高:165cm
生平介紹:伊麗莎·杜什庫(Eliza Dushku)於1980年12月30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是一個阿爾巴尼亞人和丹麥人的混血兒,從小喜愛舞蹈、彈琴和打鼓;父親菲利普波士頓公學的一名教師,母親朱迪是薩福克大學的一名教授;她有三個哥哥,其中大哥內特·杜什庫(Nate Dushku)曾經出演過影片《奪命聯機》》(Antitrust)。
伊麗莎出演的第一部影片是1992年與朱麗葉-路易斯(Juliette Lewis)一同出還的《那一夜》(That Night)。此後,她與演技派演員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埃倫·巴爾金(Ellen Barkin)、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保羅·雷塞爾(Paul Reiser)和詹姆斯·貝魯什(James Belushi)合作出演過數部影片。在14歲那年,伊麗莎與阿諾德·施瓦辛格共同出演《真實的謊言》(True Lies),飾演施瓦辛格的女兒,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年,伊麗莎出演了熱播科幻電視劇集《捉鬼者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使得觀眾對她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除了該劇集之外,她還客串了數部電視劇集,其中包括《暗夜天使》(Dark Angel)等。伊麗莎是熒屏之上最性感的女星之一,曾經多次在多種著名的雜志的「最性感的女星」之中佔一席之地。
伊麗莎的作品還包括《男孩的生活》(This Boy's Life)、《愛在分別時》(The Bye Bye Love)、《與太陽賽跑》(Race the Sun)、《魅力四射》(Bring It On)、《高校瘋神榜》(The New Guy)、《疑雲重重》(City by the Sea)、《吻》(The Kiss)和《錯誤的轉折》(Wrong Turn)等。

姓名:關智斌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Kenny Kwan
生日: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中國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174cm
嗜好:閱讀、唱歌、游泳、壁球
生平介紹:言語:廣東話、英語、國語最喜愛食物:朱古力、芝士蛋糕最喜愛顏色:銀色、藍色最喜愛歌星:王力宏、古巨基、孫燕姿、Dido最喜愛音樂類型:Pop最喜愛電影:無頭谷、哈利波特、ToyStory最喜愛演員:JohnnyDepp最喜愛閱讀雜志:Milk

姓名:葛民輝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966年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
地域:港台
生平介紹:1984年九龍華仁書院中學畢業後,在白英奇設計學院攻讀設計課程,其後轉往李惠利工業學院讀夜校課程,期間在walter ma及esprit公司做時裝售貨員及櫥窗設計。1988年3月開始,在商台當兼職唱片騎師,後與林海峰合組「軟硬天師」。第一部電影為《小心間諜》。葛民輝和林海峰的組合叫「軟硬天師」,在演戲上他和這個組合的名字相似,是軟硬通吃。雖然多半都是以喜劇人物出現,但偶爾客串正劇,也有不俗表現。不過,與周星馳的合作中,葛民輝卻並沒有表現出過「星」之處,令他這個通吃的食客有些掃興。

姓名:姜昕言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975年12月30日
星座:
國籍:中國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168 cm
生平介紹:作品:
電視劇《護士小姐》女一號 導演:郭少雄
電視劇《康熙遺妃五台山》女一號 導演:崔駿波
電視劇《守望家園》女一號 導演:錢五一
電視劇《莊稼院里的年輕人》女一號 導演:冷杉
電視劇《天使行動》女一號 導演:楊毅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小嵐》單元女一號 合作演員:張國立 張鐵林 王剛 袁立
電視劇《浪子燕青》女主角 合作演員:於娜 寧靜
電影《塬上的太陽》女一號導演:顧晶
話劇《我認識的鬼子兵》女一號
[最新]電視劇《神探狄仁傑II》飾演 如燕(蘇顯兒)合作演員:梁冠華、張子建

姓名:羅敏庄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Mimi
生日:1974年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
地域:港台
身高:167cm
血型:
三圍:
嗜好:唱歌
生平介紹:拍廣告出道。粵語歌手,出過多張個人專輯並廣受好評。同時也是TVB主持人及演員。
主要專輯:
《心軟》《一生也在等》《一顆恨嫁的心》《Mimi Lo》《這一曲送給你》《都市戀歌》
所得獎項
第八屆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禮 -叱吒樂壇生力軍女歌手銀獎
JVC 香港勁爆流行音樂頒獎典禮 - 香港勁爆新登場女歌手銅獎

姓名:賴薇如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986年12月30日
星座:
國籍:中國
地域:港台
身高:152CM
嗜好:聽音樂、看電影、看書
生平介紹:演藝經歷:
唱片:
2005_愛的奇跡—喬傑立巨星最紅偶像劇精選
2005_王子變青蛙電視原聲帶
VCD&DVD:
2005_喬傑立家族—愛在新光演唱會
演唱會:
2004_8月_龍 亞洲巡迴演唱會(台灣)
2004_12月 喬傑立家族—愛在新光演唱會(新加坡)
2005_4月 大甲鎮瀾宮演唱會
2005_5月 南投花卉嘉年華
廣告:
麥當勞
RO嘉年華
愛之味蔬果汁
Panasonic GD88、GD50
統一沙拉油
戲劇:
2005_格鬥天王
主持:
2004_華視 斗陣俱樂部
書籍:
2005_傑報
MTV:
2003_周傑倫 晴天
團體:
2004_7朵花

姓名:黃邁可
性別:男
原名:黃邁可
英文名:Michael
生日:1969年12月30日
星座:
國籍:
地域:港台
身高:190 CM
生平介紹:簡介:

黑皮膚的邁可,讓人常因他的外表而誤會,戰戰兢兢開口說:「Excuse me!」沒想到他回答的卻是純正的國語。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他,不諱言童年因為膚色跟別人不同而有些辛苦的回憶,但是繼父和媽媽對他的好,讓他養成積極樂觀的個性,對於關於外表不同的尖銳問題,邁可的口頭禪就是「反過來講」,他懂得「反過來思考」的好處,像是小時候有沒有被人欺負這個問題?他笑笑說,從小常當班上的風紀股長、衛生股長,反過來說,他的好人緣證明他的朋友比討厭他的人多。

邁可14歲開始學打鼓,後來因為學業關系無法兼顧,倒是學空手道的時間比打鼓多,七八歲就開始學空手道。三專進了體專後,成了台灣地區的空手道國手代表,還曾經拿過世界比賽的亞軍。

邁可慶幸自己在發育期間,學了空手道這個注重注意力和靈活度的運動,使得他這個190身高的大塊頭行動不見笨拙,當然對打鼓的靈活度也有所助益。團員則笑說,千萬不要惹惱邁可,免得他把你劈成兩半。

在加入信樂團之前,邁可在名為[藍色精靈]的樂團擔任鼓手,一做就是十幾年。後來團員們各自發展,有的團員從事別的工作。只有邁可始終都打鼓,他不敢說自己想在音樂這一行做得多麼的崇高,但還是想在音樂的環境裡面生活。

邁可說他曾經也想過要轉行,但發現不管是做哪一行,心裡還是會記掛著音樂,不管怎麼跑,音樂還是最吸引他。

信樂團成軍之後的第一場表演,身為團長的邁可在上台前對團員們說:「終於我們不再是為了生活不得不上台演出!終於,每敲一次鼓,都是為了我的夢想!」

音視頻:
其它:最擅長的表演: 打鼓 擅長樂器:鼓、MIDI 最引以為傲的事跡:代表台灣參加空手道比賽 最滿意的作品:無 最喜歡的音樂人:菲爾柯林斯 原因為何:鼓手出身又可在音樂上全方位表現 最喜歡的樂團:yellow jacket 原因為何:曲風多元富有創意 最喜歡的音樂型態:Funk Rock 推薦的專輯:菲爾柯林斯 最喜歡聽誰的專輯:sting

姓名:帕蒂·史密斯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Patti Smith
生日:1946年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
地域:歐美
生平介紹:有著朋克搖滾桂冠詩人稱號的帕蒂·史密斯,是搖滾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歌手。她的音樂志向遠大、不拘於傳統,富有挑戰性,被譽為從鮑勃·迪倫(Bob Dylan)全盛時期以來最激動人心的搖滾與詩歌融合。
只要靈感所致,史密斯的曲風可以十分廣泛,從結構搖滾到開放性實驗主義,乃至過氣的音樂,都無所不包。
帕蒂給人印象最深的特點是即興創作和將自由爵士樂相互融合的感覺,盡管音樂還帶有早期搖滾樂的嘈雜以及和弦的特點。她是一名出色的音樂家,雖然她的嗓音未經過專業的訓練,卻能夠很好地表達出歌詞的意境,在舞台上她就像一名巫師,有著令人著迷的力量。作為CBGB俱樂部的常客,帕蒂·史密斯是紐約朋克時代早期的那一群音樂家中第一個出唱片的,甚至比Ramones樂隊還要早。帕蒂的音樂兼具藝術性和業余感,無論是英國或是紐約,無論是對她同時代的歌手還是後來者,這種藝術性和業余感對朋克運動均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史密斯成為了下一代女性搖滾的標志,她從不靠自己的性別換取成功。她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智者和充滿創造力的鬥士。她給人的印象是既消瘦又強硬,有點男女不分。同時,她也從沒有以她的性別作為噱頭進行炒作,而總是一個藝術家的身份出現在大眾眼中。她的衣著和舞台上的表演顯示出一種充滿侵略感的男性搖滾形象,這種形象似乎始終不變。在這個過程中,她抹去了人們對搖滾女樂手的一切可能的期待,擴展了藝術家們(無論男女)為了表現自己所能用的一切手段。
帕蒂·史密斯出生在芝加哥。在她3歲的時候,史密斯一家舉家遷往費城,9歲時又搬到了新澤西州的一個不算大的城鎮伍德伯里。史密斯在高中時接觸到了亞瑟·里姆博德(Arthur Rimbaud)描寫救世的詩歌、Beats的作品以及諸如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滾石(the Rolling Stones)、the Doors和鮑勃·迪倫等音樂人及樂隊的音樂。她曾入學Glassboro州立教師學院,但是卻因為意外懷孕而終止學業。她把孩子生下後交給別人領養,自己到一家工廠的流水線上做工。在攢夠了錢之後,她於67年來到紐約。在紐約,史密斯在一家書店工作,並結識了藝術系學生羅伯特·馬普爾桑普(Robert Mapplethorpe)。雖然此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同性戀,但是史密斯卻和他墜入愛河。69年,史密斯和她的妹妹前往巴黎,她們在街頭表演掙錢。回到紐約後,史密斯和情人一起在切爾西旅館小住了一段時間。然後她開始參與地下音樂會。這里不得不提一下劇作家山姆·謝帕德(Sam Shepard)。史密斯和他在71年一起共同創作並演出了自傳體戲劇《Cowboy Mouth》。在此期間,史密斯還進行了詩歌創作,並遇到了在唱片店做店員的吉他手兼搖滾評論家萊尼·凱伊(Lenny Kaye),後者曾經為雜志寫過一篇關於doo wop的文章,給帕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人發現他們對早期的搖滾樂有著共同的喜好。71年帕蒂在聖馬克斯教堂開詩會的時候,曾經邀請凱伊為她在現場用電吉他伴奏。接下來的兩年裡,帕蒂繼續她的戲劇表演和詩會;她還為搖滾樂雜志寫文章,並出版了兩卷詩歌。73年末,她和凱伊一起再次同台獻藝,兩人之間的合作關系變得更加緊密。74年,兩人又迎來了新的成員——吉他兼鍵盤手查理德·索爾(Richard Sohl),他們的音樂明顯受到了Beat樂隊的影響,流露出一種即興創作的風格和搖滾的味道。他們開始在紐約定期演出,名氣越來越大。到了74年6月,在攝影師馬普爾桑普的資助下,樂隊發行了一張單曲碟《Hey Joe" b/w "Piss Factory》,前者的內容是有關Patty Hearst的一段獨白,而後者將史密斯那種類似流水線工人般的風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兩首歌都由吉他手湯姆·維萊恩(Tom Verlaine)配樂,後來維萊恩成了史密斯的情人。這張單曲碟使樂隊走上了獨立的道路,其中真實的DIY風格至今仍在影響著朋克搖滾。
74年晚期,史密斯和她的樂隊在西海岸開始了一段巡演。當樂隊回到紐約的時候,樂隊里又多出了吉他/貝斯手伊萬·克拉爾(Ivan Kral)。樂隊75年的演出因為鼓手傑伊·迪·道赫蒂(Jay Dee Daugherty)的加入而增色不少,後來道赫蒂便正式加入了樂隊。此時的樂隊引起了Arista唱片公司老總克萊夫·戴維斯(Clive Davis)的注意,史密斯因此得到了一份唱片合同。帕蒂和前Velvet樂隊的成員約翰·凱爾(John Cale)一起製作,並在75年成功發行了首張專輯《Horses》,該專輯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朋克音樂的開山之作。《Horses》受到了評論界熱烈地吹捧,專輯中的《Gloria》和《Land of 1000 Dances》兩首歌不但呈現出一種另類的搖滾風格,還有原唱音樂的韻味。雖然電台從未播放過該專輯,但是其銷量也一舉沖到了前50名。
之後的76年,一家電台播放了帕蒂·史密斯樂隊的專輯,並將其列為最有先鋒特點的音樂作品,與當時的最有實驗精神的開放式音樂作品放在一起。77年初,史密斯在坦帕市演出時不幸跌下舞台,摔斷了靠近頸部的兩段脊柱,結果不得不退出演出進行治療。在修養期間,史密斯與布魯斯·斯普斯汀(Bruce Springsteen)共同創作了《Because the Night》,該作品登上了排行榜的第13名並將專輯《Easter》送入了前20名。不僅如此,有超過10000名狂熱的歌迷購買了這張唱片,甚至使得《Because the Night》成為了Lilith Fair巡迴音樂會的一個標准。專輯《Easter》還收錄了史密斯最著名的作品《Rock n Roll Nigger》。該作品為那些活在主流之外的人搖旗吶喊。有些人對她的狂妄加以猛烈的抨擊,然而這首歌卻被收錄在了94年的《Natural Born Killers》作品集中。1979年,多虧了新的製作人托德·朗德格林(Todd Rundgren),使得Wave發現了史密斯那越發出色的嗓音。但是,這段時間卻被認為是史密斯最不發達的時間。此時的史密斯已經和Blue Oyster Cult樂隊的鍵盤手艾倫·萊尼爾(Allen Lanier)同居了一段時間,卻又和MC5/Sonic's Rendezvous樂隊的吉他手弗雷德(Fred)搞在一起。事實上,Wave製作的兩張專輯《Dancing Barefoot》和《Frederick》均有此人的貢獻。他和史密斯在80年結婚,之後史密斯退出了歌壇,並生下了兩個孩子。88年時,帕蒂復出歌壇,並出了一張專輯《Dream of Life》。在該專輯中弗雷德參與了所有的作詞,並演奏了吉他部分。同時史密斯樂隊的成員索爾和道赫蒂也參與了製作。但是,史密斯的復出僅是曇花一現。專輯發行的時候,她再一次的消失了。不過她始終沒有放棄寫作,她完成了一部詩作《Woolgathering》,並在詩會上做了現場朗誦。
令人感到難過的是,在隨後的幾年時間里,史密斯失去了她的一些摯友,比如密友同時也是她的專輯封面設計師羅伯特·馬普爾桑普於89年離世,一年後,鋼琴手理查德·索爾也去世了。94年末,史密斯的丈夫和她的哥哥托德又於1個月內相繼死於心臟衰竭。為了安撫內心的傷痛,史密斯又開始登台演出。她重組了帕蒂·史密斯樂隊,找來了凱伊、道赫蒂以及新的貝斯手托尼·夏納罕(Tony Shanahan)。他們開始組織一些小規模的演出,目的是為了喚起觀眾們以前的回憶,使自己再次熟悉舞台。96年,樂隊走進了錄音棚,錄制了專輯《Gone Again》。第二吉他手奧立弗·雷(Oliver Ray)、友情客串湯姆·維萊恩、約翰·凱爾和傑夫·巴克利(Jeff Buckley)均為該專輯增色不少。《Gone Again》的調子比預想的更加強烈和明朗,很多評論家對此大加贊賞。緊跟《Gone Again》的是97年發行的《Peace and Noise》,該專輯中的單曲《1959》贏得了格萊美音樂獎的提名。史密斯於2000年攜專輯《Gung Ho》再度殺出,這是她復出後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一張專輯。其中的一曲《Glitter in Their Eyes》再次為她贏得一個格萊美提名。隨著雙碟精選集《Land(1975-2002)》的發行,史密斯和Arista在2002年分道揚鑣,她後來簽下了新東家Columbia。她在新公司的第一張專輯《Trampin》於04年春天發行。Smith以前的作品《Horses》在Arista出版《30周年傳奇版》時,以豪華雙CD的方式重新發行。

姓名:戚跡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185cm
生平介紹:主要作品:
影視劇:
《籃球情人夢》《愛人醫事》《軍校奏鳴曲》。

廣告作品:
《麥斯威爾》咖啡、聯想筆記本電腦廣告。

2000年新絲路模特大賽獲最佳形像獎。

H. 二十世紀初,有一位和印度的泰戈爾齊名,被西方人認可的中國文化名人是誰

「文化怪傑」辜鴻銘(1857-1928),名湯生,原籍福建同安,出生在馬來亞檳榔嶼的一個華僑世家。13歲到西方留學,先後游學與英、德、法、意等過十有一年。回國後長期擔任張之洞幕府的洋文案。清末時,他曾官至外務部郎中,擢左丞。民國初年時任北京大學教授。 在近代,辜鴻名乃是一個具有國際聲譽的文化名人。尤其以「古怪」著稱於世。敬之者如林語堂譽之為「怪傑」,鄙之者如胡適之稱他為「怪物」。
其語言天才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英、德、法、希臘等語的造詣就不用說了(林語堂、孫中山均推其英文為中國第一),就連幾欲失傳的拉丁語,也達出神入化之境。就這么位在歐洲游學十數載的「洋半仙」,年近而立回到中土後卻逆西學東漸之潮,畢生不遺餘力地從事中華文化輸出工作,成為中國人中獨立完整英譯儒經的開拓者,成果斐然,極具世界效應,一九一三年還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者(這是中國人第一次享此殊榮),雖然這年度的桂冠戴在了印度詩聖泰戈爾頭上,但作為托爾斯泰、羅曼?羅蘭、毛姆等文豪眼中的「哲學家」、「東方文化代表」,辜鴻銘在西方的聲望一點也不遜色於泰氏。當年與他同執教於北京大學的新文化運動領導人李大釗嘗言:「愚以為中國二千五百餘年文化所鍾出一辜鴻銘先生,已足以揚眉吐氣於二十世紀之世界。」文化巨擘吳宓亦贊曰:「辜氏實中國文化之代表,而中國在世界惟一之宣傳員。」
十九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幾年裡,他將《論語》、《中庸》譯成英文,相繼在海外刊載和印行。後來又翻譯了《大學》。從1901至1905年,辜鴻銘分五次發表了一百七十二則《中國札記》,反復強調東方文明的價值。1909年,英文著兒《中國的牛津運動》(德文譯本名《為中國反對歐洲觀念而辯護:批判論文》)出版,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產生巨大的影響,一些大學哲學系將其列為必讀參考書。1915年《春秋大義》(英文版名為《中國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義的熱情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靈丹,同時,他對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銳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義》德文版出版了,在正進行「一戰」的德國引起巨大轟動。

I. 印度名人有哪些

那方面的,貌似"印度阿三"很有名。還有就是名字太難讀,映象不深

J. 印度寶萊塢電影史上,都誕生過哪些成功的演員

1965年出生的沙魯克·汗在1992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瘋狂》,並奪得Filmfare最佳新人獎,又繼續獲得了八次奪得印度電影觀眾獎最佳男主角 ,2004年入選時代雜志的亞洲英雄榜 ,2005年獲印度政府頒發“卓越貢獻獎”,2008年美國《新聞周刊》評為50位世界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 ,2016年,以3300萬美元排《福布斯》全球十大最高收入男星第八位,沙魯克汗是印度電影界最成功的演員之一。

1967年出生的阿克謝·庫瑪爾跟前三個不一樣,他時近幾年才成為寶萊塢家喻戶曉的喜劇和浪漫愛情片紅星。阿克謝·庫瑪爾出演的電影總共有125部,並且擁有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這為新型戲劇偶像很快就火遍整個印度及全球, 2016年,阿克謝·庫馬爾以3150萬美元排《福布斯》全球十大最高收入男星第十位,2019年以6500萬美元的收入在《福布斯》2019全球收入最高男演員TOP10中排名第四位,2019《福布斯》100名人榜排名第33位。

寶萊塢成功的演員有很多,這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只要努力總會成功的。

閱讀全文

與吹捧過印度的名人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好多鞋都在越南生產 瀏覽:45
網件越南產品有哪些 瀏覽:26
過年去義大利旅遊簽證怎麼辦 瀏覽:36
義大利精靈的帽子在哪裡 瀏覽:444
中國哪些廣播電視大學 瀏覽:876
印尼電信魔性bgm叫什麼 瀏覽:776
中國人壽經開服務部什麼意思 瀏覽:175
最新越南神曲背景是哪個音樂里的 瀏覽:972
伊朗火車票圖怎麼弄 瀏覽:500
義大利首都為什麼不是西西里 瀏覽:579
對了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195
印度鐵葯哪裡買 瀏覽:542
越南有多少人死亡病例 瀏覽:598
中國有嘻哈什麼時候更新 瀏覽:443
中國好醫生好護士有哪些 瀏覽:708
女子去印度旅遊被問中國發展如何 瀏覽:781
義大利的極光是什麼顏色 瀏覽:888
越南奧黛在哪些重要場合穿著 瀏覽:877
英國為什麼禁止南愛爾蘭獨立 瀏覽:814
越南一百元換中國人民幣有多少錢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