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牛在街頭吃什麼

印度牛在街頭吃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03 21:50:13

1. 在印度牛被視為聖物不可以吃牛肉,最後牛都是怎麼處理的有什麼典故嗎

一、在印度牛被視為一種聖物是不可以隨意殺生的,在印度殺的這些牛都是水牛,這種牛在當地是不被當做聖物,所以這些牛都是被當做人們的食物來處理了。牛被印度教視為「聖物」。僧侶們每年都舉行一個儀式來表達對牛的尊敬。印度商人還將建立一個「神聖的奶牛療養院」,以使年老虛弱的牛死亡。印度嚴禁任何人宰殺牛,不準吃牛肉。



四、印度的牛生活還是很好的,不僅可以四處游盪,甚至印度也會用人奶喂牛,而且在牛老了以後還會有專門的養老院,直到死。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分成四個等級。同樣,牛也被分成不同的等級。

所以在印度不同牛的種類也被區別對待,只有聖牛才能不被隨意殺死。

2. 印度的牛是神聖的,那麼印度人到底吃不吃牛

一、印度的牛是非常神聖的,但是印度人也是吃牛的,但是他們所吃的這個牛並不是在印度被譽為神牛的牛,而是水牛,這種水牛在印度人的眼中就是被人吃的一種食物,所以印度人也是吃牛的。在印度的大街上,人們經常看到牛悠閑地走著,但在印度,很少吃牛肉。

四、印度一些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可能會吃牛肉,比如伊斯蘭教。事實上,除了傳統觀念外,經濟發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印度並沒有所有的家庭經濟條件來滿足每天的肉食需求。在印度,只有一些專門的市場可以買到肉,羊肉和印度一樣。吃的人少了,印度很多家庭的飲食都以谷類為主,而魚類和肉類相對較少。

印度相對於其他地方來說吃牛的概率相對還是很小的,但是並不能說印度人完全的不吃牛肉。

3. 為什麼印度牛可以在街上無憂無慮

牛被印度教教徒視為「聖獸」,印度教徒認為,牛既是繁殖後代的象徵,又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基本保證。就是在科學技術十分發達的今天,印度人對牛仍然是敬之如神。印度教不準吃牛肉,印度雖有養牛業,但只能提供牛奶、黃油及牛糞作燃料,喝牛奶允許的。特別是水牛奶,印度人格外喜歡。牛雖然不能宰殺吃肉,少數地方有用作役牛(民間運輸、耕地)。
因此,在印度的一些城市、鄉村裡,老牛、病牛、殘牛比比皆是,牛可以到處自由游盪,神聖不可侵犯。這么多的牛,成為國家的一個負擔。印度擁有的牛達到3億多頭,人均擁有量居世界第1位,但經濟上的作用並不大。印度僧侶每年還要舉行一次儀式,叫「波高」,表示對牛的尊敬。他們還和商人舉辦了許多「聖牛養老院」,將那些年邁體弱,不能自己覓食的老牛收養起來,一直到老死。

4. 在印度,牛被視為聖物,不可以吃牛肉,最後牛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印度是個多牛國家,在街道上有很大概率會見到牛,牛在印度的地位特別高,被印度人民所尊崇,是他們心靈的救贖者。

因此,神牛要彰顯它的神性,也是要進行勞動的!印度的牛處理方式分為三種:其一:穆斯林商人的販賣。其二:政府建立的收容所,供那些不能擠奶的奶牛以及老的不能耕作的牛生活。其三:流浪牛。很多牛由於不能耕作或者不能擠奶,飼養著成本昂貴,政府建立的收容所數量不夠,就只能遺棄掉,沒辦法這也是政策規定的。

5. 印度的牛說吃什麼長大的

所有的牛都吃草的。印度牛也不會吃咖喱的。

6. 漢堡包里的牛肉真是純牛肉么為什麼單獨吃什麼味都沒有

牛肉!牛是他們主神濕婆的坐騎!
以下是網上的資料!

「一個民族的偉大與道義進步,可以從對待動物態度上體現出來。保護牛,意味著保護那些無助的脆弱的生命。」面對著要麼改變宗教信仰,要麼改變世俗生活的兩難處境,尊重傳統和文化,用法律和經濟杠桿來規范世俗生活,也許便是人性化的一種體現。

印度街頭悠閑的神牛

印度德里高等法院於8月4日通過了一項法令,為使該城市徹底擺脫交通隱患,要求有關當局向捉牛者支付每頭牛2000盧比的現金獎勵,這筆錢相當於普通印度人一個月的薪水。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時之間,新德里街頭巷尾涌現無數「牛仔」,騎著摩托,開著汽車,拿著各式各樣的簡陋武器,紛紛將牛逮送至政府的「收容所」。此舉實為不得已,對政府而言,首都的「牛患」由來已久,除了堵塞交通外,污染環境,傳播疾病,甚至傷人致命,看起來有些無法無天的樣子。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本該由市政管理部門解決的問題,下放到民間,一方面也許是轉移矛盾,避免發生類似今年2月份出現的官方捉牛隊與民眾暴力沖突的場景,另一方面,也表達了新一屆政府要徹底根除痼疾的決心。

在印度,牛是主神濕婆的坐騎,超過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每頭牛背上似乎都乘坐著濕婆神,巡視著印度大地,那種神聖的宗教感情確實很難用世俗的眼光來理解。印度雖然早已是政教分離的現代國家,但宗教在政治生活中仍然有著莫大的影響力,以往的一些暴力沖突與宗教紛爭不無關系。聖雄甘地曾說過:「牛是印度千百萬人的母親。古代的聖賢,不論是誰,都來自牛。」而當神牛與世俗生活發生沖突的時候,在根深蒂固的宗教感情和文化氛圍下,很難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據官方統計,新德里流盪的神牛大約有4萬頭。因為憲法禁止屠殺神牛,作為重要的農耕工具,在其年老之後,主人因為世俗的經濟因素往往並不願意為他們贍養天年,而是放之於野,任其自生自滅,這是流浪牛最大的源頭。從這個角度來看,神牛崇拜並沒有超越世俗的價值取向,但由於流浪牛能夠得到市民很好的照顧,同時不會受到傷害,因此也可以說是農民轉嫁經濟負擔的一種傳統方式,並不會導致良心遭譴。當然,也有一些家養奶牛被放到街頭,只是在擠奶的時候才領回家創造經濟價值,利用神牛崇拜佔便宜的小人也為數不少。兩大因素的驅使下,造成了印度大都市這種獨特的景觀。印度牛口約有2億頭,佔世界總量的1/4,只要有極少數人採取前述兩種方式,流浪牛的數量便會不斷增長。所以,德里高等法院的這個措施只能是權宜之計。實際上,正如一位市政官員指出的那樣,從2003年9月到2005年3月,他們共捕獲3萬頭流浪牛,但最終這些牛又重新走上了街頭。

「保護牛是印度教送給全世界的禮物,只要印度教徒保護牛,印度教就將永遠流傳下去。」但究竟誰應該承擔起保護神牛的責任,如果把這個責任全民化,那麼,極少數人就存在著鑽空子的機會,在這方面,世俗的經濟規則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據說,在此次活動中捕獲的流浪牛,政府將進行拍賣,以拍賣所得資金來支付賞金。這些牛將被烙上特別的印記,如果再一次流落街頭,牛主將被課以高額罰款。這也許是一種解決方式,用法律來保障宗教的神性,將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落實到個人。無論如何,讓神牛流落街頭的人不僅對宗教不恭,而且對法律不敬,那種佔便宜的人應該得到應有的懲罰。不過,為一頭牛頤養天年所耗費的人力和財力,對於城市化進程中的貧苦農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負擔,國家給予合理的經濟補償,會比獎勵捉牛者更像是治本的策略。神牛崇拜是一種美好的宗教感情,也是傳統農耕社會的優良文化傳統,「一個民族的偉大與道義進步,可以從對待動物態度上體現出來。保護牛,意味著保護那些無助的脆弱的生命。」印度去年的大選中執政黨「意外」失利,很多分析家認為執政黨是經濟改革中既得利益者的代表,而大選中獲勝的國大黨則組織了世俗聯盟,強調平衡與和睦,代表更大階層的利益。「印度經濟改革之父」曼莫漢·辛格擔任總理,推行「人性化」的改革方針,那麼,面對著要麼改變宗教信仰,要麼改變世俗生活的兩難處境,尊重傳統和文化,用法律和經濟杠桿來規范世俗生活,也許便是人性化的一種體現。

7. 在印度牛被視為聖物不可以吃牛肉,最後牛都是怎麼處理的

大概在公元前15世紀的時候,雅利安人因為地質災害和人口增長的原因,他們便從南俄、中亞一帶的印歐草原,向歐亞大陸四散遷徙,一部分到了伊朗,一部分到了印度西北部。

第三種,穆斯林商人的販賣。看到印度的流浪牛這么多,總有不法分子想要趁機謀取利益。於是以低價收購這些流浪牛,然後高價變賣給其他國家,或者將其變成牛肉或牛皮製品,但是這幾年由於印度人民黨執政,推行宗教主義,導致不少穆斯林商人被追打,嚴厲打擊這種現象,中斷了這種地下的牛交易。

8. 聽說印度人將牛奉為神,不吃豬、牛,那他們吃什麼呢

印度教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教中是神),但會吃雞肉,羊肉,魚肉等,很多印度教徒是純素食者,不需要吃肉一樣可以健康的活著。

9. 印度人不吃牛肉,牛可以在街上隨意散步,為何牛卻不會泛濫

牛雖然是印度的“聖獸”,但是不是所有的牛都是,只有一種叫做瘤牛的是,不是瘤牛的牛是會被宰殺的。

我們經常看到,在印度大搖大擺的在街上走,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也沒人管,再加上我們小學的時候都學過牛是印度的“聖獸”,在印度牛就是一種保護動物,並且因為這個原因,印度是世界上牛數量最多的國家,有差不多三億頭牛,當時很多小夥伴都感嘆,下輩子去印度當頭牛,想幹啥就幹啥,大搖大擺的在街上走來走去,但是直到最近我才了解到,印度尊為“聖獸”的牛隻有瘤牛,如果不是瘤牛,就隨時有被殺掉賣肉的可能。

綜上,印度之所以牛多還不泛濫主要就是瘤牛是“聖獸”,而其他的牛,只能是在逐漸變老以後被印度人民給殺了。

閱讀全文

與印度牛在街頭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結粘扣怎麼打 瀏覽:214
遨遊中國如何改成自由版 瀏覽:166
你在英國用筷子的英語怎麼寫 瀏覽:621
越南一年多少個月 瀏覽:202
印尼的螃蟹都吃什麼 瀏覽:97
越南廢除漢字歷史怎麼辦 瀏覽:142
中國最大的窗簾桿在哪裡 瀏覽:859
伊朗受美國制裁有什麼影響 瀏覽:268
印尼怎麼叫的士 瀏覽:559
伊朗的語言是不是英語怎麼說 瀏覽:868
英國高中什麼時間申請 瀏覽:792
中超和越南哪個好 瀏覽:743
印尼虎魚多少元 瀏覽:399
英國怎麼過端午節的 瀏覽:256
越南小雪茄在哪裡買 瀏覽:234
伊朗為什麼打不敗 瀏覽:691
10元人民幣兌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430
英國的農場長什麼樣描寫 瀏覽:258
印度北部冬天氣溫多少 瀏覽:442
中國統有哪些 瀏覽: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