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生物為什麼豐富

印度生物為什麼豐富

發布時間:2022-08-12 02:57:33

Ⅰ 印度是亞洲國家,為什麼有那麼多種類的動物

動物種類跟大洲無關啊。。印度緯度比較低,氣溫高,降水多,森林比較多

Ⅱ 生物多樣性的好處

生物界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木材、葯材和多種工業原料,提供了保持土壤肥力、保障水質以及調節氣候等生態服務功能,它關系著人類的安康福祉和文化完整性。生物多樣性包括了3個部分。第一是生物,包括它所攜帶的基因。第二是生物在自然界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和周圍環境發生非常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叫做生態系統,也可以叫生態復合體,包括生態系統和景觀。第三是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這些單位是活的東西,靠能量流動、養分循環、水分循環等各種生態過程來維持,如果這些過程停止了,那這個單位就停止了。

其實,生物多樣性在過去幾百萬年、幾千萬年以前就開始存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馬克平研究員指出,生物多樣性價值非常大,一是直接價值,如食物、葯物、工業原料等;二是間接價值,間接價值經常被我們忽視,比如調節氣候、保持水土等。

我們往往沒有注意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最近幾年人們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1997年《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對全球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服務功能進行了評估,從數量上反映了一個定性的結論。每年全球的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服務摺合成經濟價值是多少?結論是33萬億美元,而每年全球的GDP加起來大約是18萬億美元。1998年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團做了一個報告《與生命為伍》,內容是生物多樣性在生物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作用。這個報告提出一個概念——生物多樣性是支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活資本。

為什麼生物多樣性近年才開始重視?因為目前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現在物種的滅絕速度要比自然的滅絕速度快100倍甚至1000倍,這個速度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過去在地質歷史上已經出現了5次生物的大滅絕,包括大家比較熟悉的恐龍大滅絕,科學家們認為,目前我們正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時期。

保護物種最好是保護其生存環境

單純的保護物種,最後還是會歸於失敗。保護物種的最好方法還是保護生存環境。

物種滅絕問題牽涉到物種與生物群落的關系問題。生態系統是物種在自然界長期存在下去的基本單元,如果僅僅保護物種的話,實際上不容易把這個物種長期保存下來;只有把生存環境保護下來,才能把這個物種保護下來。

馬克平舉了美國生物圈2號的例子,「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生物圈2號是一座微型閉式人工生態系統,地球本身稱作生物圈1號。美國的科學家覺得以其對生態系統的了解已經足以構建一個人工的生態系統,就搞了這個生物圈2號,計算出植物固定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速度,看種多少不同植被,產生多少氧氣,使整個生物圈的空氣里不同氣體成分的比例和現在自然當中的空氣比例是相近的,有8個科學家在裡面呆了21個月,最後失敗了。這說明人類還是沒有對生態系統的規律認識得很清楚,還不足以重新構建一個生態系統。從另外一個方面也說明我們要保護物種,只能保護它所生存的那個生態系統」。

實際上,人類尚不知道物種需要的最好條件是什麼,因為生態系統很復雜,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關系,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能量、養分循環等很多方面,包括信息的傳遞,我們現在的知識還是很有限。

開始人們習慣於把物種搬出來進行保護,後來發現,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是保護物種,更重要的是保護生存環境。

自然保護區應提升質量

自然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有效的方式,截至2004年底,我們國家已經建了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194個,占國土面積14.8%。馬克平指出,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上絕對沒問題,但質量還需提升。

幾乎跑過中國所有自然保護區的馬克平很了解中國自然保護區的現狀,「國家保護區相對來講好一些,一些地方保護區都存在問題。一些已經建立了20年的省級保護區,現在連邊界都沒有了。連邊界都不知道在哪兒,你怎麼去管理呢?很多縣級和縣級以下的保護區光有一個名字,有一個牌子,沒有管理人員。我認為我們應該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區的質量,保護區的發展要從數量型轉變成質量型,不要盲目追求數量增加多少,覆蓋的面積增加多少」。

另一位專家將傷害自然保護區的人總結為兩類:「窮人」和「富人」。「窮人」是當地政府或者當地居民。對於貧窮的農民們來說,青山綠水當不得饃吃,任何過上好日子的機會都是難以拒絕的誘惑。在甘家湖白梭梭自然保護區,農民們盜采葯材,不放過每一株,把保護區挖得千瘡百孔。嚴格意義上,貧窮,而非貧窮者,是自然保護區的敵人。「富人」往往是外來的財團或者公司。他們對保護區的侵佔往往一占就是50年、70年。他們往往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進行掠奪性的開發。

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生態保護成效跟經濟發展程度緊密相關。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自然保護區所需經費全部納入了省級財政預算,生態保護較好。而在西部地區,除一處國家級保護區由中央財政統管外,其他全歸屬於地方,生態保護能力相對薄弱。

發展中國家遺傳資源大量流失

在聯合國於1972年討論人類生存環境之前,國際法及國際條約中沒有出現關於遺傳資源的歸屬原則,遺傳資源被視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因為遺傳資源的取得與利用只需要採集少量的樣品即可,所以遺傳資源有一個不同於石油和其他礦物資源的特點,那就是可以很容易地被無償取得。各個跨國公司、研究機構免費地從各個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收集遺傳資源,例如上世紀60年代的綠色革命中,植物遺傳資源就被免費地用於繁育新的作物品種。

多年從事生物科學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工作的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科所研究員薛達元毫不客氣地指出,發達國家以利用遺傳資源的技術被私人公司掌握開發、有知識產權保護為借口,在從發展中國家獲取遺傳資源的同時,並沒有優先轉讓利用遺傳資源的技術給發展中國家。

為保護自身豐富的生物基因資源,一些發展中國家已經或正在採取相應的措施。印度是擁有豐富生物遺傳資源多樣性和自然多樣性的國家之一,在保護本國的基因資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美國授予水稻技術公司一項「巴斯馬蒂」的大米專利後,印度政府認為水稻技術公司對「巴斯馬蒂」大米申請專利是對其傳統知識的侵犯,表示要對該項專利進行起訴。因為「巴斯馬蒂」大米特指印度北方各州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區的農民許多世紀以來所種植的一種水稻產品。

中國擁有十分豐富的基因資源,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大國之一,擁有陸地生態系統599個類型,有高等植物32800 種,特有高等植物17300種;脊椎動物6300多種,特有物種667個;有56 個民族13億人口,特別是有些長期與世隔絕的地方保留了同質性極好的人群,具有極大的遺傳學研究價值。這些豐富的資源是我國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如何保護自己國家豐富的生物基因資源不被發達國家掠奪,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問題。

1998年由我國科技部和衛生部共同制定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這也是中國出台的第一部有關遺傳資源保護的法規。

中國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

國家環保總局自然生態司司長萬本太介紹,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中國物種多樣性高度豐富,大約有高等植物3萬多種。生物物種特有性高,擁有大量特有的物種和孑遺物種,大熊貓、白鰭豚、水杉、銀杉等。生物區系起源古老,如晚古生代的松杉類植物,中國佔世界現存7科中的6科。經濟物種豐富,葯用植物11000多種,原產我國的重要觀賞花卉超過2238種。

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正受到非常嚴重的威脅,馬克平指出,用《國際瀕危動植物物種貿易公約》這個指標來衡量的話,「公約當時列了640個種,在中國可以找到156個,比例非常高。約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於瀕危狀態;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另外中國的生態系統有40%處於非常嚴重的退化狀態,各種開發建設的人為破壞仍在繼續,物種生存面臨威脅;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日益嚴重,生物安全管理亟待加強;生物遺傳資源流失問題突出,保護和管理不到位;西部地區生物多樣性急需採取搶救性保護措施。」

馬克平分析說,其中有兩個中國國情是值得大家關注的。第一,中國的人口多,而且有70%左右在農村,對生物多樣性的依賴比較大。第二,中國是近年來少數幾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錢迎倩認為,要想解決目前生物多樣性破壞嚴重的問題,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他身體力行,退休後就加入了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到處宣講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促進公眾保護生物多樣性理念的提升。他還提出既要教育青少年,也要改變成年人特別是領導的觀念。「不僅僅是中小學生,更重要的是給各級幹部、領導講,他們手中握有權力,如果更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解決起來會更有效果。」

Ⅲ 為什麼人口比中國稠密的印度有很多大型野生動物,而中國內地幾乎沒有大型野生動物

在這樣的國家裡,只有依靠宗教和民俗的力量才能約束人們的行為,使他們不去殺戮野生動物。印度的信教者很多,這是很重要的原因。
國人缺乏信仰,做事情缺乏自覺約束,當然容易恣意妄為,野生動物更容易遭殃。

Ⅳ 印度尼西亞漁業豐富的自然原因

1、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跨越海域面積廣闊,領海、專屬經濟區面積27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
2、地處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的特點使熱帶海洋生物種類多、魚類生長迅速、成熟早、生命周期短、產卵季節長,具有十分良好的魚類自然生長和人工繁殖的有利條件;
3、領土、領海橫跨赤道且面積廣大,是世界上洋流活動最頻繁、密集的區域之一,洋流的運動帶來充沛的餌料及給魚類生存提供其他良好的生態環境,形成世界

Ⅳ 印度生物種類豐富原因

和氣候有關

印度偏熱帶

物產豐富是很正常的

Ⅵ 印度洋有哪些生物資源

印度洋上還有豐富的生物資源,主要有各種魚類、軟體動物和海獸。印度洋每年捕魚量約有500萬噸,比太平洋、大西洋少得多。印度洋中以印度半島沿海捕魚量最大,主要捕撈的魚類有:鯖魚、沙丁魚和比目魚,非洲南岸還有金槍魚、飛魚及海龜等。在近南極大陸的海域里,還有鯉鯨、青鯨和豐瓦洛鯨。此外,波斯灣的巴林群島、阿拉伯海、斯里蘭卡和澳大利亞沿海區域還盛產珍珠。可見,印度洋上有著相當豐富的生物資源。

在西元前1000年,就有古代埃及人、腓尼基人和印度人在印度洋北部海域航行。西元後,中國人和阿拉伯人開始航行於印度洋的廣大海域。9~15世紀的阿拉伯和波斯文獻,對於從東非索法拉港到中國沿途的航線、風向、洋流、海岸、島嶼和港口,都有廣泛的記述。1497年,葡萄航海家達伽馬繞道經非洲,橫渡印度洋,抵達印度的西海岸。1957~1958年的國際地球物理學年中,有澳大利亞、紐西蘭、蘇聯、法國、日本等國科學家參加的考察隊對印度洋作了廣泛的科學調查。1960~1965年,許多國家共計派出了20餘艘海洋考察船組成了國際印度洋考察隊,進而對印度洋作深入的科學研究。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印度洋是聯系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間的重要交通要道。

Ⅶ 班公湖生物豐富的原因

橫跨中印的班公湖,為何中國一側水草豐茂,印度那邊一條魚都沒

隨著社會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中,其生活也開始逐漸邁上越來越高的台階,而在物質生活充裕的條件下,人們開始追求更加豐富的精神生活,此時,旅遊便成為了眾人,最經濟、高效且富有體驗感的選項之一,人們不僅能通過旅遊暫時跳出生活圈,同時還能看到平時看不到的風景,接觸到自己之前從未接觸到的事情,也能夠充分舒展疲憊不堪的心靈。

而在眾多旅遊景點中,湖泊已經成為旅客放鬆自己的最熱門選擇,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旅遊勝地,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偏心"的湖泊。它坐落於中國西藏地區,該湖泊在當地被稱之為"班公湖",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該湖泊橫跨中印兩國領土,其中,中國約占該湖的三分之二,而印度則有該湖三分之一的主權。

但令人奇怪的是,班公湖中同一汪湖水,卻在中印境內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結果,在印度一側的班公湖,水中不僅找不到一條魚,甚至連生命旺盛的水草也看不到,對於這一現狀,許多遊客表示很疑惑,同時也非常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現象的。

對於這一稀奇的自然現狀,相關的自然科學家也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經過檢測發現,這和班公湖的內部結構有著很大的關系。原來,雖然中印兩側的班公湖貫通相連,但是在對印度一側的班公湖進行水質檢測時發現,印度班公湖的湖水含鹽量很高,是一個完全的鹹水湖,而也正是這一特殊原因,使得印度一側班公湖內,很難生長出水草,以及為其他水生物提供生存環境。而這,也自然造成了印度一側湖水的荒蕪了。

隨後專家又對中國一側的班公湖進行水質監測,則發現中國這邊的班公湖,並未收到印度一側的影響,期湖中含鹽量處於正常范圍,是個十足的淡水湖,所以其水生物自然就非常豐茂了,無論是魚類還是水生植物,都是印度一側所不能比的。而也正是因為班公湖的明顯差異,使得往來遊客將其稱之為最"偏心"的湖泊。而且,相比較中印兩國之間,對於班公湖的保護以及管理,也有著極為明顯的差異,印度對於班公湖常常屬於治理,而中國則年年投入資金對其進行生態保護,所以自然而然也就產生了巨大差異。但即便是這樣,每年前往班公湖遊玩的遊客,依舊絡繹不絕,特別是到夏天,班公湖的景色既愜意又美麗。

Ⅷ 印度次大陸的自然資源情況是否豐富

印度次大陸的自然資源很豐富。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盛產各種木料。銅礦和鐵礦的儲量很大。銅礦主要在拉賈斯坦和比哈爾南部。早在公元前2000年,這里的銅礦就已被開采。鐵礦分布在卡納塔卡、比哈爾南部等地區。約公元前8世紀,鐵器已廣泛用於生產。在南部的安德拉地區,有很多錫礦。金礦和銀礦則主要分布在喜馬旺特和卡納塔卡一帶。印度還盛產各種寶石和珍珠。金鋼石的產量和質量均位於世界各國前列。古印度文明就是在這樣一片廣闊、富饒的土地上興起和不斷發展的。

Ⅸ 印度的野生動物可能是最全面的,是嗎

是的,印度有著豐富的野生生物資源,素有小非洲之稱,各種動植物群落遍布各地。在這里,您可以看到莊重的大象,歡舞的孔雀,昂首闊步的駱駝,怒吼的老虎和獵豹,健壯的獨角犀,兇猛的印度獅,儼然來到了非洲大草原.

印度有許多地方可以進行生態旅遊,為了保護動植物資源,印度設立了70個國家公園和包括鳥類保護區在內的400個野生動植物保護區。

印度的森林是自然愛好者的天堂,對獵豹、獅子、亞洲象、孟加拉虎、以及丹頂鶴等瀕臨滅絕的物種來說,這里的森林也至關重要。印度的保護區和林地縱橫全境,西起拉賈斯坦邦的倫滕波爾國家公園,東至比哈爾邦的哈扎里巴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北起喜馬拉雅山麓下的吉姆·考伯特國家公園,南至位於安達爾的六個國家公園,這些保護區和林地構築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生物圈,沒有任何個地方可以與之相比。

您在喜馬拉雅地區可以見到大象、鹿、豹、野水牛、野驢、獨角犀牛、豪豬、雪豹等各種動物。

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獨角犀牛生存於印度。卡齊蘭狩獵保護區是犀牛的理想棲息地,也是最受博物學家、環境學家以及生態旅遊者歡迎的地方。

卡若拉(Karera)保護區的印度大鴇和印度羚也會吸引許多的旅遊者。另一個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地方是地處歷史名城瓜里爾(Gwalior)附近,舊稱沙普瑞(Shivpuri)的馬得海伍(Madhav)國家公園,遊客們在前往瓜里爾游覽文化遺跡的同時,也順便來此一游。考伯特國家公園是印度北部最受生態旅遊者和度假者歡迎的國家公園之一,在這里正在成為野生動物旅遊的新熱點。這些國家公園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的建設為印度發展野生動植物旅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印度對虎類保護十分重視,虎被尊為印度國獸,是力量和速度的象徵。印度的虎類保護區多達二十四個。孟加拉虎是體形最大的虎類之一,也是地球上跑得最快的哺乳動物,印度人民以擁有這種動物而感到驕傲。世界上百分之六十的野生虎類生活在印度。印度最著名的野生老虎保護區位於中央邦的班德哈沃咖爾,這里被譽為印度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之首。來到這里,遊客可以觀賞到孟加拉虎、印度豹、獵豹、印度野牛、黑鹿,以及很多地處同一區域動物。印度對虎類的成功保護又一次地證明了這樣的事實,為了使種族得以延續,我們應該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消耗和破壞。

印度的野生鳥類既包括本國境內的留鳥,也包括遷移來的候鳥。印度各地的鳥類共有七百多種。喜馬拉雅地區是雉、禿鷹、烏鴉的自然棲息地。,位於拉賈斯坦邦,臨近新德里的考拉得·迦納國家公園是最著名的鳥類保護地。這個國家公園內棲息著大量水禽、涉禽以及陸生鳥類,是觀鳥的理想場所,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觀賞。在多胡瓦(Dudhwa)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可以看到白鷺、蒼鷺、鸛、鸕鶿等候鳥與鴨、鵝、水鴨等共同生活的情景。在安達曼地區也有許多珍稀鳥類,如印度斑犀鳥、尼科巴野鴿、冢雉等。

Ⅹ 印度尼西亞漁業資源豐富原因

印度尼西亞漁業資源豐富原因:

1、它坐落在熱帶雨林的氣候中。 高溫多雨的特點使熱帶海洋生物更加多樣化,魚類生長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產卵季節長,對天然魚類生長和人工繁殖具有非常有利的條件。

2、它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 它橫跨廣闊的海域。 領海和專屬經濟區面積27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3、領土、領海橫跨赤道且面積廣大,是世界上洋流活動最頻繁、密集的區域之一,洋流的運動帶來充沛的餌料及給魚類生存提供其他良好的生態環境,形成世界聞名的印度洋、爪窪及東部海域三大漁場。

(10)印度生物為什麼豐富擴展閱讀:

1、印尼島嶼分布較為分散,主要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各島內部多崎嶇山地和丘陵,僅沿海有狹窄平原,並有淺海和珊瑚環繞。

2、印尼的石油、天然氣和錫的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3、印度尼西亞一詞源自希臘語的印度(Ins)及島嶼(nèsos),指印度各島。此名稱自18世紀即已存在,早於獨立的印度尼西亞。英國民族學家喬治·溫莎·爾耳(George Windsor Earl)於1850年發表了「Innesians」一詞,但其較偏好使用「Malayunesians」-指東印度群島及馬來群島的居民。

閱讀全文

與印度生物為什麼豐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沉香是什麼木 瀏覽:364
印尼幹了加點什麼有色 瀏覽:343
瑞典義大利文叫什麼 瀏覽:99
中國結怎麼掛到車上 瀏覽:764
越南人用什麼社交軟體呢 瀏覽:972
越南老婆唱什麼歌 瀏覽:46
越南哪些地方禁止旅遊 瀏覽:399
印度國內怎麼看錫克教 瀏覽:333
伊朗為什麼叫薩拉熱窩 瀏覽:713
越南青柚果多少錢一個 瀏覽:442
印度為什麼離婚率高 瀏覽:637
facebook如何開中國店鋪 瀏覽:579
印尼怎麼泡妞 瀏覽:875
義大利確診病歷怎麼治療 瀏覽:91
越南盾一億元相當於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716
在印度留學生有多少人 瀏覽:975
義大利的披薩是怎麼發展的 瀏覽:91
中國二字出自哪個朝代 瀏覽:411
中國修復神經的葯有哪些 瀏覽:263
越南城市夜生活在哪個區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