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在中國當過官的外國人有哪些
1. 自1579年(明萬曆七年)起,西方傳教士不斷來到中國。到了公元1636年(崇禎九年),全國信教者已達三萬八千多人,至公元1683年(清康熙二年),信徒幾近廿萬。
這些傳教士學識精博,他們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來取信於中國官民,把傳播西方科學文化知識與傳教給合起來,既有利於他們的傳教事業,也為東西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
2. 明末清初來華的傳教士很多,著名的有艾儒略、湯若望、南懷仁等,其中對東西文化交流有重大貢獻者,首推義大利人利瑪竇。他到中國後,先居澳門。公元1583年(萬曆十一年)到廣東肇慶,並留居了十五年。這期間,他學習華語,翻譯西方數學、地理等書籍,並遵守中國習俗,甚至留發蓄須,一如中國儒者。
3. 其後於公元1601年至北京,向萬曆進貢方物,並上「陳情表」,表述自己對中華文化之仰慕,以及對天文地理素有研究的情況。自此他定居北京,開始介紹西學、傳教及將中國【四書】等經典翻譯成西文。公元1610年(萬曆三十八年),利瑪竇病歿於北京,終年58歲,欽賜葬於北京城外。朝廷為其立之墓碑稱贊他是「彬彬大雅君子」。
4. 清朝初年,由於歐洲教皇嚴禁中國教徒尊孔祭祖,而清廷又懷疑外國傳教士參與反清之活動,遂決定禁教。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規定除在北京供官職外,其餘傳教士均逐出中國,並嚴禁百姓信教。清廷禁教,傳教士在華活動因而中斷,東西文化交流也隨之停止。
中國科技之發展:
西方科技傳入中國
歐洲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基督教各教派為了競爭勢力,積極擴張海外教區,中國成為傳教士的重要目標。西元1582年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來華,成為近世傳教士東來的里程碑。利瑪竇以儒生姿態與中國士人交往,大獲好感。西方的學術、科技藉由這些傳教士的引介,漸為中國士大夫所知曉。其中明末徐光啟與李之藻因利瑪竇而改信天主教,並與利瑪竇合作,翻譯西方的科學著作。徐光啟和利瑪竇所譯的《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Euclid,約西元前4世紀)編著的。今天我們所用的數學術語許多是源自此書。李之藻則與利瑪竇合譯《同文算指》。
受西方數學的影響,徐光啟特別強調「理論」的重要,清楚的看出了傳統中國數學的缺失,即傳統的數學著作強調難題的解法,而不發展理論,徐光啟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強調要以數學作為科學技術的基礎。
晚明科學的復興
明代的前期與中期,科技研究呈現停滯。但到了晚明,中國學者又有了一番新的作為,最為人所稱道的科學著作如宋應星《天工開物》、李時珍《本草綱目》。
這本撰於西元1637年的《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本有關農業與手工業生產的網路全書,附有二百多幅工藝流程插圖,生動的反映了在晚明時期極有活力的工匠傳統。【天工開物插畫】這本書不只是工藝技術的分析介紹,宋應星更企圖以「氣」的哲學說明這些工藝技術。
李時珍是一位名醫,他有感於當時葯學書籍的錯誤,造成吃錯葯的現象,而且從宋代以來新葯頻出,因此李時珍決定編修一本新的葯學書。結果這部《本草綱目》共收葯物1892種,醫方11096則,插圖1160幅,成為此後的醫學經典。除了醫學上的成就外,《本草綱目》也包含生物學的知識,尤其探討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以及遺傳與相關變異的現象。在約三百年以後當達爾文(C. Darwin)在建立他的演化論時,在《本草綱目》一書中找到了生物變異的歷史依據。
清代西方科學的傳入與中挫
明末以來,中國學者對於西學的態度大體而言是開放的。康熙時期進行歷法改革,一些中國官員大肆抨擊西洋歷法,康熙皇帝深感朝廷的中國官員中竟然無人理解天文數學,故自行發憤圖強,研習西方科學,如代數、幾何、生物、物理等。並命官員編修《數理精蘊》一書,嘗試融合會通中西學術。
此外如王錫闡(1628~1682A.D.)與梅文鼎(1633~1721A.D.)都是融合中西方科學的傑出學者。王錫闡在西方天文學的知識基礎上,提出行星繞日的一套理論解釋。梅文鼎則會通中西數學,建立此後中國自主發展數學的根基。
雍正皇帝上台後(1723A.D.),禁止基督教的傳教活動,教士被下令出境,西學的傳入也因此中斷。一直到鴉片戰爭後,西方科學才在戰船火炮的護送下再次進入中國,這也引發近代以來中國人對於西方科技的復雜感情。
西學第二次傳入中國
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洋務運動起,中國開始大量翻譯西方數學,在這個時期,著名數學家李善蘭、華蘅芳執筆翻譯了一批著作。由於洋務運動的關系,國家也開始制度化的推動西方數學教育,洋式學堂成為數學教育的基地,1862年北京同文館的設立是一里程碑,1866年增置算學館,召收學生。1903年清朝頒布「奏定章程」,自初等小學堂(7歲入學,5年畢業)起即有數學課程,大學堂(約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分為六門(門相當於現在的系),其中數學為一門。1905年廢止科舉考試,欲進公職者的捷徑是進入西式學堂。民國初年以後,開始實施新學制,數學已成為全體學生必讀的科目。自1920年代起,中國的數學家在吸收消化西方數學之後,已能夠自主的在此領域上求取表現。
其他如西方物理學、化學、天文學也在十九世紀中期傳入中國。如李善蘭將牛頓(I. Newton)力學三大定律第一次介紹到中國。徐壽有系統介紹西方化學。李善蘭與人合譯的《談天》一書有系統的介紹了當時西方的天文學,於是一套建立在牛頓力學體繫上的西方近代天文學知識在中國紮根。西方醫學也伴隨著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教會在開設醫院的同時,也都在醫院附設學校。1854年美國人嘉約翰(J. G. Karr)夫婦在廣州設立博醫局,一般認為這是西方醫學中國的開端。1865年中國人自己在同文館中設立醫學科。然而,與數學、物理、化學不同,西方醫學始終沒有取代中國傳統醫學。民國初年以來,一些激烈的改革者因信仰西方科學,曾主張取締中醫,如民國三年北洋政府的教育總長汪大燮。這場中西醫的優劣論爭,至今余火未熄。
西學東傳對中國之影響:
1. 宗教傳播:
傳教士來華,宣揚基督教義,天主教在中國日漸流行,信�日多。
2. 翻譯:
在西學刺激下,中國學者多譯西籍,介紹西方科技文化,蔚然成風。
3. 考據學:
西方邏輯學傳入,學者以客觀態度研究學術,整理古籍,分許真偽,有助清代考據學之興起。
4. 科學研究:
西方科學傳入,以其具富國強兵及改善民生之價值,開關自然科學研究之領域。
圖為-由南懷仁製造赤道經緯儀
西方傳教士東來的背景:
新航路之發現:
公元1486年,葡萄牙人狄亞士發現非洲好望角,其後,葡人伽馬繞好望角,橫渡印度洋而達印度,因而激發歐人東來之興趣。
宗教改革:
公元1517年,歐洲發生基督教宗教革命,分裂為新舊兩派。舊派失去原有西北歐之全部教區,其教士為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乃紛紛向海外發展,以廣傳其教,其中以「耶穌會」之傳布最力。
思考題:
為甚麼明末清初期間天主教未能在中國本土發展? 試加以說明。
明末清初傳教士之東來
元代時基督教一度很興盛,明清之際,許多耶穌會教士來華傳教,造成了一次西學東傳的高潮,西洋的科學技術,一新國人耳目,為中西文化交流,帶來了深遠之影響。
赫德
赫德 (Robert Mart,1835—1911) 英國人,生於北愛爾蘭。字鷺賓。1853年,於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畢業後入英國外交部。1854年奉派來華。初在香港,為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署翻譯學生,後調任寧波領事館副翻譯。1858年轉任廣州領事館副翻譯,並充當英法聯軍佔領廣州時「三人委員會」的秘書。1859年任廣州海關副稅務司。1861年曾代理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職。1863年9月任上海稅務司。同年11月繼李泰國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上任後,制定並推行一套由外國人管理中國海關的制度,從而控制中國的財政收入,干涉中國的內政、外交,擴展列強特別是英國的侵略勢力。1867年支持美國人蒲安臣擔任中國使臣,出使歐美各國。1876年訂立《煙台條約》時,擔任李鴻章的助理,配合英國公使威妥瑪的訛詐活動。中法戰爭期間,暗助法國侵略者,策動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特納簽訂《中法新約》。1901年支持列強脅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1908年請假回國,至死始卸任。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長達48年之久,是英帝國主義侵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這些從秦國來」:中國論集》。1975年費正清等還編輯出版了《總稅務司在北京: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致金登干書簡(1868—1907)》。
南懷仁曾在明清兩朝先後出任欽天監等官職,主管歷法的修訂。
❷ 八國聯軍侵華,英軍里英國人只十幾個,大部分士兵來自
英國侵略軍有3000多人,人數最多的是印度士兵,約佔一多半:
❸ 97香港回歸前的駐港英軍是哪個師,人數是多少
LZ的問題有個錯誤,英國政府在香港的駐軍不只包括陸軍。仔細查閱資料之後,現將當年駐港英軍的資料整理如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英國陸軍
二次大戰之後,英國駐軍地面部隊數量由一個師,下降至包含四個步兵營的一個旅。
駐香港地面部隊主要組織為:
第26啹喀步兵旅(1948-1950)
第48啹喀步兵旅(1957-1976; renamed Gurkha Field Force 1976-97; returned to old title 1987-ca.1992)
第51步兵旅 (1976年解散)
英國皇家海軍
英國皇家海軍從1842年中英兩國簽署《南京條約》香港開埠之始進駐香港。基地設於香港島以北的添馬艦海軍基地(HMS Tamar);並在1970年代加設威爾斯親王大廈。1993年,添馬艦海軍基地被移至鄰近昂船洲政府船塢的昂船洲海軍基地。
香港曾經常為以下艦隊作正常基地:
英國太平洋艦隊 1840s-1948
英國駐華中隊 1844-1941, 1945-1992
英國遠東艦隊/香港中隊 1969-1971
第120掃雷中隊 1958-1966 - Transfer to Singapore
第六反水雷/巡邏艇作戰中隊 1969-1997
英國皇家空軍
1983年,駐港皇家空軍一架韋斯克斯HC2直升機參與空中拯救訓練英國皇家空軍為駐港英軍中人數最細小的一支。基地設於九龍半島的啟德機場,及位於新界的石崗機場。稍後,英國皇家空軍撤離啟德機場,石崗機場成為香港唯一的皇家空軍基地。
下例為英國皇家空軍駐港單位:
英國皇家空軍第28中隊 1968-1978, 1996-1997(RAF Kai Tak) - 配備 韋斯克斯 Wessex HC2 直升機
英國皇家空軍第28中隊 1978-1996(RAF Sek Kong)- 配備 韋斯克斯 Wessex HC2 直升機
22 Squadron
114 Squadron
846 Squadron 1963-1964(RAF Kai Tak)
847 Squadron 1970(RAF Kai Tak)
367 Wireless Unit
368 Wireless Unit
444 Signals Unit (Stanley Fort), 1971 to 1977, SatCom node in the Defenc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Medical Supply Squadron
Composite Signals Unit
GEF(Ground Radio)
ASF(Catering Squadron)
此外,當年在香港還有一支部隊。主要由本地人組成,相當於我國的民兵。
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The Royal Hong Kong Regiment (The Volunteers),RHKR(V)),亦稱皇家香港軍團(The Royal Hong Kong Regiment,RHKR)或義勇軍(The Hong Kong Volunteers)。總部位於香港跑馬地(而原址已在1996年拆卸和移交馬會和紀利華木球會使用),軍團為一支快速動員並配備輕型武器的地面軍事部隊,由居港市民志願兼職組成。義勇軍為香港政府所屬的單位,不屬於英軍,但因為在港英政府年代香港的國防是由英國主管所以是由駐港英軍指揮,裝備也因而英國化。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是一支直接由香港政府支付的部門,在二戰前多由英國人及居港的外籍人組成,但在後期多由華人組成。
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在不同年代,曾被稱為香港義勇軍、皇家香港防衛軍及皇家香港團隊,部隊的任務及組織與後期的「快速動員並配備輕型武器的地面軍事部隊」不同。在二戰時皇家香港軍團配備有炮兵連,高炮連,裝甲車排,工兵排,重機關槍連等隊伍。
協助駐港英軍防衛香港
於非常時期(如暴動)協助駐港英軍維護香港治安
❹ 世界十大華人最多的國家有哪些
第十位、緬甸,有110萬華人,佔了總人口的1.92%。在歷史上十八世紀以前就已經有華人移居到緬甸北部經商,當時大多數是來自雲南省,但也有部分其他華人族群,居住在中緬邊界“果敢區”。在1897年“果敢區”被割讓給了英國,當地的華人自動變成了緬甸本土少數民族。1982年緬甸通過新公民權法,排斥外來人士,使得華人難以立足,於是很多人移居到台灣、香港、澳洲或者美洲,留下來的後裔漸漸與本地人融合並誕下後代,樣貌和習俗當地化,語言也只會緬甸語不會華語了。
現在,也有不少華人到美國留學工作,也有不少白人從中國領養小孩,大量華人都集中在城市,漢語是美國第三大語言,雖然通行語言為英語,但為了文化傳承大部分華裔都會教導子女學習中文。簡體中文是當地華裔通行書面文字,但美國標語大多使用繁體漢字。
第三位、馬來西亞,630萬華人,占總人口19.6%。當地華人主要是明清到民國時期從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遷居來的後裔。鄭和下西洋是就留下最早中國人到馬來西亞的痕跡,估計當時船員也留在途徑的各個國家。馬六甲兩地文化結合密切,也有很多混血小孩。當地華人都會說很多中國方言,但是中文教育文憑在馬來西亞聯邦不被承認,但是在東馬沙拉越邦是承認的。
第二位、泰國700萬華人占總人口10.1%。在1367年泰國和中國就開始貿易往來,十七世紀末,泰國華人人口約莫10萬人,占當地10%,大多來自福建廣東商港,泰王把華人當作自己人還給予特殊優待。19世紀末華人移民越來越多遍布泰國各地,華商開始掌握泰國經濟命脈,當地人開始出現排華情緒,所以當時的泰國華僑為了自保,他們都主動改用泰國文字當作自己的新姓氏,這場事件被稱為改姓名運動。在歷史上泰國還有首相是華僑,但他們都使用了自己的泰國名而不是漢名。
到90年代時,當地電視台經常組織一些節目,強調泰國華僑對當地的角色,也強調說泰國華僑和其他民族一樣都是泰國人。並且伴隨著中國的日益發展,華文教育在泰國落地生根,並且學習中文已經成為了一個新時尚,在泰國華文學校的學生所佔比例越來越多。
第一位、印度尼西亞,擁有770萬華人占當地人口2.89%。除了歷史上來印尼做生意的中國商人,還有民國時期來打工的合同工,基本上,華人體系在印尼比較成熟,並且比當地人更加城市化。
不過雖然經濟地位高,但依然受到排擠,爆發過多次反華事件,禁止使用華文,禁止華人入口,在公共場合使用漢語都會受到威脅。近年來隨著中國崛起,1998年幾百萬華人才重獲學習和使用中文的權力。
❺ 為什麼外國人獲得中國國籍那麼難
中國是非移民國家,加入中國國籍很難。
申請在中國永久居留的外國人應當遵守中國法律,身體健康,無犯罪記錄,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在中國直接投資、連續三年投資情況穩定且納稅記錄良好,在國家頒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類產業投資合計50萬美元以上,或者是在中國西部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投資合計50萬美元以上,或者是在中國中部地區投資合計100萬美元以上,或者是在中國投資合計200萬美元以上。
二、在中國擔任副總經理、副廠長等職務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等副高級職稱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連續任職滿四年、四年內在中國居留累計不少於三年且納稅記錄良好。
二、對中國有重大、突出貢獻以及國家特別需要的人才。
三、已獲得中國綠卡人士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四、在境外無直系親屬,投靠中國境內直系親屬,且年滿60周歲,並已在中國連續居留滿五年,每年在中國居留不少於九個月,並有穩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人士。
這面這幾條就是獲得中國綠卡的基本條件,要麼你有錢,要麼你有才,要麼你是有錢人的配偶或子女,否則根本拿不到中國綠卡。
自從綠卡制度建立以來,中國政府一共發出了不到8000張綠卡,平均一年也就200多張。要知道美國每年光工作綠卡就發十幾萬張。對比一下,中國的綠卡真的不好拿。
❻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一共派了多少人
八國聯軍一共派了有49360個人侵略中國。
八國聯軍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八國聯軍派兵人數:
日本:戰艦20艘 海軍陸戰隊540人 陸軍20,300人。
英國:戰艦8艘 海軍陸戰隊2020人 陸軍10,000人 。
法國:戰艦5艘 海軍陸戰隊390人 陸軍3,130人。
美國:戰艦2艘 海軍陸戰隊295人 陸軍3,125人 。
德國:戰艦5艘 海軍陸戰隊600人 陸軍300人 。
俄羅斯:戰艦10艘 海軍陸戰隊750人 陸軍12,400人。
義大利:戰艦2艘 海軍陸戰隊80人 陸軍5人。
奧匈帝國:戰艦4艘 海軍陸戰隊294 陸軍100人 。
八國聯軍把北京分成不同的佔領區,東四以北由日軍佔領,熟門熟路的日軍率先掠走內務府300萬兩白銀,東四南大街以東由俄軍佔領,以西由義大利軍隊佔領。
皇城東北由德軍佔領,皇城東部由日軍佔領,皇城東南由英軍佔領,崇內大街以西東長安街以南由德軍佔領。
西城由美軍、法軍、英軍、意軍佔領,外城由英軍、美軍、德軍佔領,實行軍事統治。
(6)有多少英國人在華擴展閱讀:
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便開始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
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斗爭日益高漲。
與此同時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
❼ 英國人來中國需要簽證嗎
英國人到中國內地旅遊必須辦理簽證。但這些情況除外,比如海南,過境北京、上海等中國規定的過境除外。英國旅遊簽證正常辦理的時間,官方表示是15個工作日,但其中不包含快遞時間,簽證旺季辦理時長可能會有所增加。因此建議有計劃的申請人預留出足夠的辦理時間,以免因特殊情況耽誤您的行程。根據英國簽證申請中心官網發布的信息,通常情況下,持有英國旅遊簽證可以在英停留最長6個月,並且最早可以在旅行前 3 個月申請。
英國人來中國旅遊需辦簽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外國人赴華須申辦中國簽證。
除按有關協議、規定免辦簽證等情況外,外國人在進入中國前需申請並辦妥中國簽證。赴華前,應檢查簽證是否有效。如簽證過期或入境次數不足,應重新申請簽證。
外國人在華停留時間如超過簽證允許的停留期而未辦理有關延期手續,屬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等有關法規的情況,將被處以罰款等處罰。
因此,持證人遇在中國境內停留時間需超過簽證允許的停留期時,必須在停留期滿前到當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具體要求請查詢當地公安機關網站)申請延期(但不一定會被批准)。中國駐外使領館不辦理簽證延期。
外國人申請簽證須回答被詢問的有關情況並履行下列手續:
1、提供有效護照或者能夠代替護照的證件;
2、填寫簽證申請表,交近期2寸半身正面免冠照片;
3、交驗與申請入境、過境事由有關的證明。
持旅中國簽證的外國人,必須從中國對外國人開放的口岸或是指定的口岸通行,接受邊防檢查機關的檢查,向邊防檢查機關繳驗有效護照和中國的簽證,填寫入境卡,經邊防檢查機關查驗核准加蓋入境驗訖章後入境。
持中國簽證來華的外國人不得在中國從事與其身份不符的活動,如就業、宗教宣傳、非法采訪等。違者將受到處罰。中國政府保護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合法權益。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必須遵守中國法律,尊重中國的風俗習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第三十條
外國人所持簽證註明入境後需要辦理居留證件的,應當自入境之日起三十日內,向擬居留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申請辦理外國人居留證件。申請辦理外國人居留證件,應當提交本人的護照或者其他國際旅行證件,以及申請事由的相關材料,並留存指紋等人體生物識別信息。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審查決定,根據居留事由簽發相應類別和期限的外國人居留證件。
❽ 英國人來中國需要簽證嗎
1. 英國人前往中國內地的旅遊活動通常需要申請簽證。
2. 在特定情況下,如在海南島旅遊或者經北京、上海過境,英國人可能不需要簽證。
3. 英國旅遊簽證的常規審批時間為15個工作日,不包含快遞時間,且在簽證高峰期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4. 因此,申請人應預留足夠的時間來辦理簽證,以防不測影響旅行計劃。
5. 根據英國簽證申請中心官網的信息,通常英國旅遊簽證允許最長停留6個月,且最早可在旅行前3個月申請。
6. 英國人在中國旅遊需要辦理簽證,這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的規定。
7. 除了根據協議或規定可以免簽的情況,其他外國人進入中國前必須申請並獲得中國簽證。
8. 赴華前,外國人應檢查簽證的有效性,確保簽證未過期且入境次數符合要求。
9. 如果簽證停留期將滿而未辦理延期手續,外國人可能違反相關法規,面臨罰款等處罰。
10. 當在中國境內需要超過簽證允許的停留期時,外國人應向當地公安機關申請延期,但並非總能獲得批准。
11. 中國駐外使領館不處理簽證延期事宜。
12. 外國人申請簽證時需提供有效護照、填寫簽證申請表、提交近期免冠照片,並提供與申請事由相關的證明。
13. 持簽證的外國人必須通過中國開放的口岸或指定口岸入境,接受邊防檢查,並提交護照和簽證以填寫入境卡。
14. 經邊防檢查機關批准並加蓋入境驗訖章後方可入境。
15. 持中國簽證的外國人不得從事與簽證身份不符的活動,如就業、宗教宣傳或非法采訪,違者將受罰。
16. 中國政府保護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合法權益,並要求外國人遵守中國法律和尊重當地風俗習慣。
17.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三十條,持簽證入境後需辦理居留證件的外國人應在30日內向當地公安機關申請居留證件,並提交相關材料。
18. 公安機關應在收到申請材料後15日內審查並決定是否發放居留證件,並根據居留事由簽發相應期限的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