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去倫敦看望英國朋友,送什麼樣的禮物符合他們的風俗習慣呢
最好是你自己家鄉的特產,最好有藝術,有很大方得體!不要太俗,帶他們有的東西。也可以送中國衣服、中國結等!
❷ 英國侵略中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因為從經濟發展來看,資本主義發展是需要市場需求來做支撐的,而當時英國作為工業革命開展較早的國家之一,其生產力已經比較超前了,本國的市場不能滿足生產力的提高要求,所以就必然需要開拓海外市場,對印度的開發就是典型的例子。
對中國下手的直接政治原因是因為中國當時對鴉片的限制,咱們的印象中,中國的禁煙運動是比較溫和的,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當時對販煙的洋人是比較苛刻甚至是殘酷的,這在他們中必然會影響到高層。
另外從兩國經濟的總體來看,中國維持著較高的出超,這也是鴉片對他們如此重要的原因。
(2)英國商人金錢能買什麼擴展閱讀:
影響
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以軍事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國」的美夢,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封建社會危機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較敏銳的封建知識分子,進一步去探索和尋找中國社會擺脫困境與危機的良策。
他們以傳統經學為依託,以匡時救世為己任,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技,抵抗侵略,從而逐漸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一股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許多有學之士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
然而包括朝廷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清廷的戰敗並沒有使其進行改革,反而繼續行保守的閉關政策,引致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出現洋務運動等的自強救國運動。
❸ 1835年,向英國外交大臣巴麥斯頓子爵致函,建議對中國發動戰爭的林德
郭士立的首次中國沿海航行引起了西方人士的普遍關注,在澳門的英、美等國商人紛紛向他咨詢中國沿海各口岸的情況和航路。
東印度公司的大班馬治平請他再次出發作詳細的偵察,並指派該公司的高級職員林德賽(化名胡夏米)與他一道進行「一次試驗性的商業航行」,要求他「查明這個帝國北方能逐步地最適應於向英國商品開放的口岸,究竟可以到達多遠,中國人和地方政府的意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利於英國。
1832年2月7日,郭士立一行乘坐「阿美士德號」商船從澳門出發,一路上探測航道、測繪海域圖,並對各個港口的防務、商業等進行刺探。6月20日,他們到達上海。隨後,他們不顧清政府的禁令,用19天的時間搜集了大量的軍事、經濟情報。
郭士立發現,蘇、淞、浙是中國的商業要地,上海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廣州,這使他感到必須想方設法滲入這一地區,才符合西方人的利益。這次偵察,他們用了7個月,到同年9月5日才回到澳門。
不久,林德賽就向英國政府建議對中國發動戰爭,而且提出了具體的作戰方案和所需的兵力及時間、路線等。
1835年,他致函英國外交大臣巴麥斯頓子爵建議對中國發動戰爭,而且提出了具體的作戰方案和所需的兵力及時間、路線等。在華鴉片販子、倫敦東印度和中國協會、曼徹斯特商會和利物浦印度協會等,都曾經上書英國政府,要求動用武力打開中國市場。
(3)英國商人金錢能買什麼擴展閱讀:
鴉片戰爭前中英貿易概況
19世紀初,英國已經基本上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19世紀中葉,這個只佔世界人口2%的島國生產的工業品約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45%,並佔有世界商船艦隊數量的1/3,擁有全世界國際貿易總量的1/5。
為了對外擴張、掠奪殖民地、擴大商品市場,英國先後挫敗了西班牙、荷蘭、法國,成為「海上霸王」,在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建立了號稱「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國。
在亞洲,英國佔領了印度,並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緬甸等國家和地區,它的下一個侵略目標就是中國。
英國對華貿易長期處於入超狀態,英國工業品遭到中國自然經濟和閉關政策的頑強抵抗,銷量不大,而英國商人卻需要用大量銀元購買中國的茶葉、生絲等商品。
英國進行罪惡的鴉片貿易於是英國殖民者以走私毒品鴉片作為改變貿易逆差的手段,強迫殖民地印度種植鴉片,再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收購、加工,然後走私到中國販賣。據不完全統計,鴉片戰爭前40年間,英國運人中國的鴉片約有40萬箱,從中國掠走了3億至4億銀元。
鴉片走私不僅使英國鴉片販子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獲得驚人的暴利,而且英印殖民政府通過徵收鴉片稅,英國工商業資產階級通過中、印、英三角貿易,英國政府通過徵收進出口稅,都獲得了巨額收人。
❹ 請去過英國或了解英國的朋友回答,在英國,十五英鎊能買什麼
15鎊買的話在平時是不算貴的,但如果遇到打折季節,很可能半價就能買到。我不了解你說的那個老闆是什麼時候讓朋友帶的,也不知道是什麼牌子的,但是大家都知道沒有利潤就沒有商人,所以他一定不是原價買的,即使是原價,也是找非常便宜的。英國10鎊以下的飾品非常多,我覺得他很可能買的時候在2鎊到8鎊之間。呵呵,跨度有點大了。
❺ 請問一下, 這可是我全部的財富哦。 兩百多年前英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有什麼
鴉片戰爭期間1839–1842,英國商人主要通過東印度公司出口印度鴉片給中國,(東印度公司成立於新加坡,1819年)。然而鴉片當初進入中國並非是毒品(罌粟也本是食物香料之一,而鴉片本是止痛安神的葯品),而後來中國人發現這玩意兒可以吸,才轉化為鴉片。英國商人發現了這個商機,於是就大肆出口鴉片到中國,之後就因為中國斷絕與英國的往來關系,而且閉關鎖國,才爆發了鴉片戰爭。
歐洲與中國貿易關系始於1557年,從1635年開始英國更多的商船來到廣州,舟山和廈門,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清朝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為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但是十八世紀的廣州貿易順差嚴重地偏向於中國一邊,由於清朝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而英國商人帶來的對西方的工業製成品中國人卻無所需求。西方商人來購買茶葉、生絲、大黃和其它貨物,是需要用金銀來支付的。東印度公司駛往中國的船舶經常裝載90%——有時高達98%——的黃金,只有10%的貨物是商品。1781-1790年間,流入中國的白銀達1,640萬兩,1800-1810年則達2,600萬兩。1827年以前,英國多次在廣州試售英國印花布、剪絨及天鵝絨,虧本達百分之六十以上;1826年輸入棉布,也虧本百分之十左右,因為富裕的中國人對西方認知極少,自然興趣缺缺而多使用中國絲綢,而窮人則根本買不起。18世紀,英國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朝則以白銀作為貨幣,由於與清朝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英國利潤受損巨大。稅率方面,清朝對英國進口貨物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稅率,同時由於海關官僚腐敗和貪婪,使得除稅率之外還產生許多不可預估的費用。這些種種中國特色的經商環境,都是千辛萬苦遠赴而來的英國商人所不能忍受的。
在1830年以前,中國人在對外貿易上經常是出超,白銀不斷地從印度英國和美國向中國輸出。在1833年取銷東印度公司貿易壟斷權以前,英國對中國年輸出總值只有60萬英鎊,而1836年達到1,326,388英鎊,1845年增加到2,394,827英鎊,到1852年便達到300萬英鎊左右。[12]:4從中國輸入茶葉量在1793年不超過16,167,331磅,到1845年便達到50,714,657磅,1846年是57,584,561磅,需求量增長非常迅速
所以,除了鴉片,鍾表和其他工業革命產物,英國200年前帶來中國最多的東西還有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