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屬於中國足球的「1949年」是什麼意思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的誕生的日子,一個如今另全世界顫抖的國家,在1949年誕生了。
20年的時間,完全可以讓中國足球的水平上一個大台階。而中國籃球現在也能算是世界二流半的水平,完全可以向一流強隊靠攏。
首先,對校園足球要重視起來,讓孩子安心,讓媽媽放心,過去的體校模式已經不可取了,畢竟能打職業的是少數,要打通中學,大學,俱樂部這條路。現在也沒體育局去養事業編的青年隊,大部分體育局都是和俱樂部合作,用體育局的資源去換以俱樂部去湊隊踢全運會。比如17年的全運會4強,遼寧,新疆,廣東,上海,都是俱樂部班底。只有校園足球踢好了,才能合理得輸送人才去踢球,即使沒有辦法去打職業比賽,也可以通過足球上大學,對孩子的出路是有幫助的。
其次,多對外交流,閉門造車不可取,把球員往歐美送。還要引進優質外教,外援,甚至可以考慮歸化球員。歸化是不丟人的,現在世界各國都有歸化球員。當然歸化球員的選擇也要慎重,也要注意球迷的情緒。
如果是五六年前,那時候肯定會非常有優勢。
還有,就是一定要重視基層教練,基層體系的建設。很多人都只關注金字塔頂端,但是基層基礎打不好,頂端也沒啥用,這其中,俱樂部的作用非常大。球隊如果在本地能夠擴大影響力,擴大交流網路,對當地的足球發展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但是國內俱樂部現在還是不夠多,大多數又都集中在沿海地區,有沒有俱樂部的地區水平差異非常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培養政策的原因,本地的俱樂部願意在本地培養人才,有這個動力,就有動力去建設整套體系。雖然不能個個都培養成優秀球員,但是可以培養出大量優質的基層從業者,哪怕去辦個足球訓練營都要專業得多,影響力一旦鋪開,收益會非常可觀。
最最最最最重要的就是,一定不能著急,一個政策定下來,別動不動就修改,體育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見成果的,現在種下的種子,短則10年,長則20年才能出成果。現在國家隊這批球員的問題在於基本功差,其實就是十多年前的那種培養體系和理念造成的。當年的中國足球有一種唯身體論,說白了就是太想和世界看齊,練了很多年世界足球。現在這批球員的身體素質其實不算差,但是他們的基本功,包括基本的戰術素養都差太多了。現在有很多資源,但是帶頭要向歐洲學習,就是看清楚了這個問題。而歐洲的特點就是基本功扎實,戰術素養高,別扯什麼身體對抗的問題,很多時候不是力氣沒人家大,跑也沒有跑不過,完全就是很多小時候就沒練好的壞毛病造成的看上去對抗不夠。
現在要全面改革,從思想到體系全都要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哪怕現在最新一批小球員能以合適的方法培養,他們能走上世界舞台也是要10年後了。所以說我最擔心的就是這10年中出不了特別大的成果,這套改革又被噴得體無完膚,這樣絕對不是好事。所有人都需要有耐心,從球迷到高層都是如此。
所以說,20年對於足球來說是有機會崛起的,只要路走對了,跟好世界潮流,冠軍亞軍季軍不敢想,但是八強還是有希望的。
B. 中國足球隊的歷史知道嗎
中國國家足球隊始創於1924年,起初只有男子足球隊,女子足球隊於1984年成立。在1931年加入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1958年退出,並在1979年重新加入。
從1976年起,男子足球隊連續9次參加AFC亞洲杯足球賽,並於1984年和2004年兩度打進決賽。女子足球隊在1999年FIFA女足世界盃上獲得亞軍,男子足球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在FIFA世界盃上的亮相是2002年韓日世界盃。
民國時期
1913年,第一屆遠東運動會(亞運會前身)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這是中國足球隊第一次參加正式國際比賽,最終獲得亞軍。從此,中國足球在亞洲鮮遇對手。1913年至1934年,遠東運動會一共召開了10屆,第一屆獲得亞軍,21年間,中國隊蟬聯9屆遠東國家足球冠軍。
當時的遠東運動會,每逢中國足球隊與日本隊交戰,動輒打出5比1,4比0的大比分。上海遠東運動會,中國隊5比0大勝日本隊獲得冠軍,在日本舉行的遠東運動會上,中國隊5比1戰勝日本隊再次獲得冠軍。為此,日本報紙的號外標題為,「中國足球鐵軍,堂堂十年連勝」。從此,「中國鐵軍」的贊譽不脛而走。
1936年8月,中國足球隊參加第11屆德國柏林奧運會,當時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成立了足球選拔委員會,考察全國各地的頂尖足球選手。經過3個月的選拔,1936年4月,中國足球隊22人名單正式公布,「亞洲球王」李惠堂、香港歌星譚詠麟的父親譚江柏名列其中。然而,中國足球隊的奧運之行卻充滿艱辛,差點兒因5萬元而難以成行……為解燃眉之急,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的所有工作人員集體出動,分別向國民政府中央各院部、全國各省市地方政府尋求支持。經過一番在全國從上到下、鋪天蓋地式的「化緣行動」共籌集資金17萬元,但仍缺5萬元。又是一番緊急討論,註定了中國足球隊的第一次走向世界之旅多災多難。協進會決定,足球隊自籌資金,提前兩個月到東南亞各國進行表演賽,以門票收入作為參加奧運會的費用。1936年5月,中國隊從上海出發,轉戰越南、印尼、緬甸、印度等國,在兩個月的27場比賽中,24勝3平,不少當地華僑甚至焚香拜佛,歡迎中國隊的到來。
為了節約經費,在兩個月的旅途中,乘船時選擇最低等的艙位,住宿則找最便宜的旅館里最便宜的房間,有時床位不夠還需打地鋪。到達「賣藝地點」後,大家不是擔心強隊不與中國隊比賽,就是害怕天公不作美,導致雨天無法比賽,因為這樣都難以吸引大量觀眾,減少門票收入。更滑稽的是,為了防止當地主辦單位從中作弊,比賽時,替補球員都要到賽場的各個入口處「監票」。當時,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獲勝一方可獲得更多的門票收入,所以,主力隊員一場不落地把27場比賽踢完,即使有傷病或體力難支,也要咬牙堅持。整個東南亞之旅,中國隊共獲得近20萬港幣的收入。到達印度孟買後,中國隊給因經費短缺而滯留國內的中國奧運會代表團匯去5萬元,解決了整個中國奧運會代表團的經費問題。雙方在孟買會合後,一起前往德國首都柏林。 德國柏林奧運會足球賽制一開始就直接抽簽踢淘汰賽,若首場告負便打道回府。一路歷盡磨難,中國隊首場便對陣英國隊。不過,英國人的情報工作做得好,中國隊東南亞之行的驕人戰績,他們早有耳聞,李惠堂的名聲,也早已傳至英倫三島,為此英國王室特地給英國足球隊發來專電以資鼓勵。
1936年8月6日下午5點半,中國隊第一次亮相世界賽場,與英國隊在柏林康姆遜球場狹路相逢。當時的比賽觀眾多達萬人。比賽一開始,早已洞悉中國隊虛實的英國隊便嚴密看防李惠堂,使其縱有絕技也難以施展。上半場,中國隊攻勢凌厲,一次下底傳中後的破門,可惜被裁判吹為越位。兩隊以0比0結束上半場後,中場休息時,在場的西方記者紛紛在廣播中感嘆,中國隊出人意料,不同凡響。下半場,雙方易地再戰,由於在東南亞連續征戰,再加上抵達柏林後舟車勞頓,中國隊逐漸體力不支,最終以0比2告負,就此結束了中國足球在世界賽場的「首演」。盡管輸給英國隊,但腳下技術、戰術素養絲毫不弱。賽後,中國隊的表現引起歐洲各足球強國的關注,英國報紙也對中國隊評價極高,於是,歐洲各國邀請中國隊前去比賽的電報接連飛來。在法國巴黎,中國隊戰平法國職業聯賽中的強隊巴黎紅星隊,李惠堂技驚四座。賽後的晚宴上,紅星隊的總經理拿著工作合同直接找到李惠堂,讓他留在巴黎,並許以優厚待遇。當時,國際奧委會禁止職業球員參加奧運會。李惠堂一口回絕道:「我還要繼續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
在英國倫敦,中國隊戰平英國職業聯賽冠軍球隊哥靈頓隊,觀戰的阿森納隊主教練指著李惠堂惋惜地說道:「要是你再年輕10歲就好了,我一定把你留在阿森納隊,無論如何也不讓你回中國。」
中國國家足球隊始創於1924年,起初只有男子足球隊,女子足球隊於1984年成立。在1931年加入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1958年退出,並在1979年重新加入。
從1976年起,男子足球隊連續9次參加AFC亞洲杯足球賽,並於1984年和2004年兩度打進決賽。女子足球隊在1999年FIFA女足世界盃上獲得亞軍,男子足球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在FIFA世界盃上的亮相是2002年韓日世界盃。
現代發展
中國隊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取在亞洲地區獲得錦標,在亞洲杯、亞運會等亞洲級別的賽事中取得過不錯的成績,在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中出線過一次。
中國男子足球隊
足球運動在中國很受歡迎,大約有3千萬觀眾收看了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里中國參加的比賽。收看2004年亞洲杯足球賽決賽的觀眾甚至超過了這個數字。
2005年,中國贏得了2005年東亞足球錦標賽的男子組冠軍和澳門東亞運動會的男子足球項目金牌。
在2010年2月10日的東亞四強賽上,中國3-0完勝韓國,打破32年逢韓不勝的魔咒。
2010年東亞四強賽3-0完勝韓國首發陣容
2010年2月14日,2010年第4屆東亞錦標賽在日本東京國立霞丘競技場鳴金收兵。經過三輪共六場比賽的激烈爭奪,最終中國隊以2勝1平且「零失球」的不敗戰績,奪得了本屆賽事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