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義大利在2戰 起了什麼作用 都做了什麼
◆ 海上大屠殺
「轟」,驚慌失措的義大利人看到英艦上騰起一排火焰,聽到了震耳欲聾的聲音。「戰列艦!」有經驗的人叫喊著,卡塔尼奧少將的希望徹底破滅—他本來以為攻擊他們的可能是英國的驅逐艦隊。一剎那,義大利海軍官兵的意志崩潰了。還沒等清醒過來的人尋找藏身
之所,英國人的第一排炮彈就呼嘯著落在了「阜姆」號艦身上。因為是2900碼的近距平射,「厭戰」號第一次齊射的6顆15英寸被帽穿甲彈中有5顆命中!接著,便是一連串的爆炸,一座後炮塔的塔身被整個掀翻,壓在船身的一側。30秒鍾後,「厭戰」號的第二次齊射炮彈緊跟著落下,這次8門主炮全部開火,再度有數發命中。其間,「勇士」前部4門主炮的第一次齊射也針對「阜姆」號。挨了這些炮彈的「阜姆」號在短短2、3分鍾內就變成一團大火球,艦體嚴重向右傾斜,迅速喪失了動力,緩緩脫離了隊列。僅僅45分鍾後,這艘幾乎沒有還手的軍艦就消失在海面上,只留下無數救生筏和掙扎的人群。
幾乎和「阜姆」號同時遭到攻擊的是「阿爾菲耶里」號驅逐艦,射擊他的是「巴勒姆」號戰列艦。「巴勒姆」號戰列艦本來打算射擊發射紅色信號彈的「波拉」號,正要開火時接到改變航向命令,就在轉向時,槍炮軍官看見了探照燈餘光中的「阿爾菲耶里」號驅逐艦輪廓。因為火炮已經准備就緒,又剛好指向這個方向,於是他下令立即開火。「阿爾菲耶里」號這樣的驅逐艦如何能經受得住15英寸大炮在3100碼距離上的直射呢?4發穿甲彈至少有2發直接命中,整個艦體象擋車的螳螂一般,在一串爆炸中迸發出強光,火焰竄起老高,接著濃煙滾滾,也脫離了隊列。
「阜姆」號剛被打殘,接下來就輪到了旗艦「扎拉」號了。「勇士」號和「巴勒姆」號幾乎同時向它開火,「厭戰」號也迅速加入了戰斗。前兩艘各打了5次齊射,後者打了4次齊射。「扎拉」號所有重要部位——指揮塔、炮塔、主機房、鍋爐房等等都被15英寸穿甲彈直接命中,爆炸一次疊著一次。那些零星抵抗的8英寸炮全部被打啞,炮管扭曲,指向四方。而主機已經停轉,一台鍋爐引起的爆炸將艦體從當中劈裂。甚至於有一座前炮塔被氣浪炸離炮座,象玩具一般滾過布滿烈焰的甲板,掉入了大海。此時,指揮塔內也是死傷累累。卡塔尼奧少將見大勢已去,整理了一下軍服,從容地穿越人間煉獄般的甲板,走到艦尾,下令棄艦,並指揮安置緩性炸葯,准備將旗艦炸沉。
飽嘗了一邊倒戰斗的樂趣後,英國戰列艦停止開火,並於22時38分撤離了混亂的戰場,2分鍾後,英國驅逐艦開始打掃戰場。22時59分,燃燒中的「扎拉」號和「阿爾菲耶里」號被英國驅逐艦「斯圖亞特」號「"哈沃克」號發現了,「斯圖亞特」號發射了魚雷,沒有命中。23時05分,「扎拉」號上緩性炸葯被引爆,火焰更加猛烈,可是似乎上帝有意折磨「扎拉」號,他仍然沒有沉沒。23時15分,「阿爾菲耶里」號突然鷂子大翻身,一下子沉入了大海。2分鍾後,「扎拉」又挨了「斯圖亞特」號上4.7英寸炮的2次齊射,除了幾聲爆炸,沒有任何效果。23時30分,在戰場遊走了一圈,目睹了「扎拉」號、「阜姆」號和「阿爾菲耶里」號3艘船慘相的「哈沃克」號又向義大利人發射了4條魚雷,結果卻無一中的。
直到2時,麥克分艦隊趕到了戰場,他們不顧水中掙扎的義大利人,徑直朝有火光的地方殺來。此時的「扎拉」號大約能燒掉的都燒的差不多了,只剩上甲板還有幾處火頭——這已經足夠。「扎拉」號挨了「賈維斯」號驅逐艦的3條魚雷,巨大的爆炸之後水柱沖起幾十英尺高,大火再度燃起,照亮了數海里范圍內的海面——現在那裡遍布著軍艦殘骸、漂浮的屍體、救生筏和無奈的水兵。2時40分,「扎拉」號終於如釋重負地翻轉了龐大的身軀,帶著卡塔尼奧少將——沒人知道他那時是死是活,逐漸沉入大海。
◆ 最後的一幕
英國人的炮擊開始後,其他義大利驅逐艦發現情況不對,紛紛轉舵離隊逃跑。「奧里亞尼」號被「厭戰」號的6英寸副炮擊傷了前引擎室,「焦貝蒂」號被「厭戰」的15英寸大炮打得起火,但是他們都藉助航速、夜色掩護和戰場的混亂逃跑了。只有「卡爾杜奇」號在23時08分挨了「哈沃克」的炮彈,又在7分鍾後挨了對方的魚雷,於23時30分葬身大海。
而這會兒的「波拉」號幾乎可以說是旁觀者了,它在海面上一動不動地漂浮著,遭到攻擊時電力設備的損壞使得艦上的火炮指向東倒西歪,也讓整個艦體漆黑一片。雖然它曾經被英艦「巴勒姆」號發現,可是突然出現的來救援他的卡塔尼奧分艦隊分散了英國人的注意力,因此它並沒有挨到英國戰列艦的炮彈。直到24時,它再次被「哈沃克」號的探照燈發現。也許「哈沃克」號相對「波拉」號龐大的艦體實在太小,於是它被「哈沃克」號艦長沃特金斯認為是「維內托」號。半小時後,追擊「維內托」號的麥克分艦隊趕了過來。雖然後來修正了報告,但已經來不及了,麥克將錯就錯加入了戰斗。
1時40分,探照燈再度照準「波拉」號,這次是「獵狗」號和「格里芬」號驅逐艦,麋集在上甲板的狼狽不堪的人不得不掩住眼睛。然而英國人並沒有立刻攻擊,他們在等麥克的分艦隊。3時25分,擊沉了「扎拉」號的「賈維斯」號接近了它,「波拉」號上一些人等不及靠近就跳入水中。之後,英國人不斷朝水中的義大利人高喊:「接住這個!可憐蟲!」他們把纜繩紛紛扔了過去,義大利人藉助纜繩登上了「賈維斯」號。包括從水裡救起的,一共有257人。在救援落水的義大利人的同時,英國人也組織了一批槍炮人員一窩蜂怪叫著沖上了「波拉」號,拆下了他們缺乏的小型槍炮,又從另一塊跳板回到自己的軍艦。15分鍾後,纜繩解開,「賈維斯」號對「波拉」號發射了1枚魚雷——沒有爆炸,旁邊的「努比亞」號驅逐艦補了1枚。4時03分「波拉」號爆炸沉沒。至此,義大利第1巡洋艦分隊全軍覆沒,只剩下在海面徒然掙扎的水兵。最後,坎寧安上將很有紳士風度地發了封電報給義大利海軍部,讓他們去救援還在海上掙扎的同胞。
扎拉級重型巡洋艦
同型艦4艘,分別為「扎拉」號、「阜姆」號、「葛拉齊亞」號、「波拉」號。
「扎拉」號 1929年6月4日開工,1930年4月27日下水,1931年10月20日完工。
「阜姆」號 1929年4月29日開工,1930年4月27日下水,1931年11月23日完工。
「葛拉齊亞」號 1930年5月17日開工,1930年10月28日下水,1931年12月23日完工。
「波拉」號 1931年5月17日開工,1931年12月5日下水,1932年12月5日完工。
尺寸:全長182.89米,水線長176.5米,寬20.6米,吃水(標准排水/滿載排水)5.9/7.2米。
排水量:11870噸,標准14530噸(滿載)。
動力:2軸齒輪傳動汽輪機,輸出功率95000馬力。設計航速32節(實際達到29節)。
燃料:2116噸。
續航力:5230海里/16節。
定員:810人。
主炮:4座雙聯裝1927年型53倍徑203毫米炮,重27.216噸,最大射程31566米。
副炮:8座雙聯裝100毫米1924年型47倍徑高平兩用炮。
防空火炮:6門40毫米「奧托·布萊達」70倍徑炮8門37毫米54倍徑高射炮,8挺13.2毫米高射機槍。
魚雷武器:8具魚雷發射管。
裝甲厚度:司令塔150毫米,主炮塔150毫米,主舷側裝甲帶150毫米,甲板70毫米。
卡洛·卡塔尼奧海軍少將(CARLO CATTANEO)簡歷:
卡洛·卡塔尼奧於1883年生於那不勒斯的聖·阿納斯塔西亞(S. Anastasia),在那不勒斯的軍事學院畢業後,1902年進入里窩那的海軍學院,1906年獲海軍少尉。1908年在戰列艦「聖·邦」(Saint Bon)號上服役時,對遭受地震的西西里和卡拉布里亞的居民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在1911-1912年的意—土戰爭中,曾指揮一連兵力登陸參與佔領利比亞的的黎波里,並由此獲得一枚軍事勇氣銀質勛章(Medaglia d'Argento al Valore Militare)。1913年獲提升至海軍中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卡塔尼奧先在一艘魚雷艇上任艇長,在下亞得里亞海執行了許多使命,並獲一枚軍事勇氣銅質勛章(Medaglia di Bronzo al Valore Militare),隨後又在驅逐艦上服役。1920年1月擔任駐君士坦丁堡的海軍武官,同年升為海軍少校。1929年在海軍部任職,提升為中校後,先後出任駐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海軍武官。1932年升為海軍上校,1937年升為海軍准將(Contrammiraglio),1938年3月獲晉升海軍少將(Ammiraglio di Divisione)。二戰爆發時,卡塔尼奧任第3海軍分隊(3a Divisione Navale)指揮,並率部參加斯蒂洛角(Punta Stilo)海戰。1940年8月起指揮第4海軍分隊,同年12月起指揮第1巡洋艦分隊(1a Divisione Incrociatori),並以「扎拉」號(Zara)為旗艦,1941年3月28-29日晚,在馬塔潘角海戰中與艦俱沉。被追授軍事勇氣金質勛章。
獲得的軍功:
軍事勇氣金質勛章(馬塔潘角,1940年3月28日)
軍事勇氣銀質勛章(的黎波里,1911年10月)
軍事勇氣銀質勛章(杜拉佐,1919年10月2日)
軍事勇氣銀質勛章(斯蒂洛角,1940年7月9日)
軍事勇氣銅質勛章(亞得里亞海,1915年7月18日)
在授勛詞中寫到:
「作為一個海軍分隊的指揮官,他以高度的才智指揮,訓練,塑造這支部隊,並賦以愛的耐心和恆心。在斯蒂洛角海戰中,作為編隊的先鋒,他以機智主動和大膽的進攻精神面對敵人的巡洋艦並以出色的操縱使敵魚雷機的無數次攻擊無果。3月28日晚,在敵人的猛烈攻擊下,(我方)一艘巡洋艦中雷,在試圖援救時,在未覺察的情況下突遭到優勢之敵攻擊,他以無畏的鎮靜和勇氣面對之。短暫而激烈的戰斗處處表現出他的心和智的天資,當他的座艦(旗艦)被擊毀起火,既無進攻可能,也無逃生希望時,他召集倖存者至艦尾在沉入海中時以忠誠之信念高呼「義大利萬歲!吾王萬歲!」
㈡ 近代史上義大利軍艦被清朝軍艦嚇跑了是怎麼一回事求詳細情況
烏盧特說對了。順便提下:意方以為清政府如此大膽是因為向英國定購「海天」「海圻」穹甲
巡洋艦在撐腰,於是虛張聲勢,在議會上宣布這兩艦已被意國轉購(清政府欠貨款不是一兩天了)清廷大驚,終於四處騰挪結了賬。
當然沒有嚇跑那麼誇張
㈢ 說變臉就變臉!收到俄羅斯援助物資不久後,為何義大利就將軍艦開到俄羅斯
俄羅斯剛對義大利進行援助沒有多久,義大利的軍艦就挺進了黑海,這個情況我覺得義大利確實是挺恩將仇報的。
1、義大利上演現實版的農夫與蛇。義大利這次真的是上演了現實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本來義大利疫情這么嚴重,俄羅斯好心好意的給義大利進行援助,結果運送物資的飛機還在不斷往義大利飛的時候,義大利和北約其他國家的軍艦就已經跑到俄羅斯來進行軍事演習了,並且義大利派出的還是義大利目前最先進的軍艦,這次這個事情搞的俄羅斯整個人心裡都是不爽的,我覺得如果是我的話二話不說,派出去的物資飛機全部收回來,一個口罩都不送了。
綜上,義大利在收到俄羅斯的醫療援助之後還是把軍艦開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我覺得這個事情義大利做的很不厚道,而且以後義大利的國際聲譽也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㈣ 為什麼義大利熱衷於兩棲攻擊艦
為什麼義大利熱衷於兩棲攻擊艦?兩棲攻擊艦是對於能在海上作戰以及陸上作戰的戰鬥武器而言,兩棲攻擊艦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海上能夠具有一定威脅力,在海上可以航行同時道路上又能通過其他裝備在陸地上航行並且同時具有攻擊力的戰艦。一般這種戰績也稱為水陸坦克。這種坦克既能在陸地上工作,也能在海上發揮威脅。所以這種戰艦一般會配合上兩棲作戰的特種部隊。他們對於這種戰機特別的喜愛,因為一般特種部隊都需要登陸作戰。而這種戰艦正好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每個國家都有他們主打的武器,這是對應國家的戰略發展以及防衛發展而言,像我國綜合性的國家。在海陸空三軍的基礎上,還會對於航空領域類似於衛星做出了相應的突破,目的就是更好地保衛國家,維護世界和平。
㈤ 世界打仗最渣的發達國家,現在為何能成為世界軍火大國
在歷史上,義大利只有羅馬帝國時期,攻無不克,但是在此後,並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對於義大利基本上只有四個字,屢戰屢敗,但是義大利並不是武器不行,在世界各國之間也算是先進武器,所以還是挺受其他國家的歡迎。
義大利雖然在打仗方面欠缺,但是在武器方面並不落後,義大利甚至為印度造了一艘輕型航母,義大利之所以作為軍火大國,他的售後服務也是很受人們歡迎的,在武器方面,義大利方面可以直接轉讓技術,或者是直接幫助建設生產線。
㈥ 義大利艦隊佔領了什麼重要地位,對英國地中海艦隊造成了什麼樣的威脅
義大利艦隊的主力常駐塔蘭托港,掌握著地中海中部的制海權。在岸基飛機的掩護下,他們可以隨時襲擊英國在地中海上的運輸船隊,使在埃及作戰的英軍後勤補給陷入困境。為此,英國地中海艦隊不得不集中全力為運輸船隊護航。可是,盡管英國軍艦在地中海上疲於往返奔波,運輸隊仍不斷遭受襲擊。而且,由於護航艦只較少,運輸船隊出航的時間間隔被迫拖長,致使運輸船的周轉率大大降低。因此,削弱義大利艦隊,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以保障運輸船隊的航行安全,已成為英國地中海艦隊的當務之急。
㈦ 二戰時期,擁有地中海最強海軍的義大利,為何總拖德國後腿
說起二戰時期的義大利,總是會給我們留下無盡的歡樂,他們彷彿是天生的幽默家喜劇人,雖擁有先進武器裝備但戰鬥力低下,總是鬧出讓人不可思議的笑話。比如「在沙漠里把戰略儲備的水資源用來煮通心粉吃;隨軍打仗時吃面條一定要配紅酒;跟同盟國宣戰了之後才開始想作戰計劃??」等等這些讓人慾罷不能,理解不了的奇葩行為。戰爭期間更是坑慘了德國,嚴重拖垮了德軍的實力,是實實在在的「豬隊友」。那麼二戰時期牢牢控制著地中海,並在歐洲擁有著僅次於英法海軍實力的義大利,為何會在自己家門口被英國一小時殲滅,又是為什麼屢次拖累德國,會被德國視為「豬隊友」?
其實,二戰時期的義大利無論從軍事實力,工業還是國力方面都位列世界前幾。義大利在二戰前期,海軍實力很強,是歐洲僅此於英法兩國的海軍強國。牢牢控制著地中海,始終將地中海視為自身內海。義大利更是擁有戰列艦八艘,並擁有近二十艘的巡洋艦,軍艦火力強大,噸位巨大,在軍艦自身設計上義大利也有獨到之處,是歐洲老牌的海軍強國。更是在地中海這樣狹小的海域,義大利竟然擁有多達百艘的潛艇,並擁有撒丁島和西西里島這樣如不沉的航空母艦的兩個海島。為義大利海軍在地中海占據了主動的優勢。
後來由於海軍實力要強於老大哥德國海軍,(當時強大的俾斯麥級戰列艦並未服役,德國海軍也只能靠著U?2潛艇撐撐門面)義大利就擔負著控制地中海,遏製法國海軍並堵截英軍出入地中海的出海口的重大任務。本來這對擁有強大海軍實力的義大利來說不算什麼難事,但就在希特勒橫掃歐洲大陸,滅亡法國,將英國趕回老家的時候,這時的義大利海軍卻在自己的塔蘭托基地被英國海上艦載機突然夜襲,一小時就消滅了一半的義大利海軍,自身也就僅僅損失了2架飛機。本具有天時地利的義大利海軍就這樣被英國海軍很輕松愉快的搞點了,創造了二戰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
這次海戰的失利讓義大利軍隊開始一蹶不振,於是在後來的戰斗中就出現了屢戰屢敗,大坑隊友的現象。這次義大利的失利也讓德國大為惱怒,本想著自己從陸地進攻,義大利能從海上發動攻擊,兩面合圍住整個歐洲從而掃盪整個歐洲大陸,也能有效的對英國本土圍堵阻截,讓英國腹背受敵,不戰而敗。自己也好整頓軍隊,大肆入侵蘇聯,掃清一切障礙。卻不成想到義大利海軍竟然在自己家門口被英國海軍航母上的艦載機給重創,更是還沒見到英國海軍軍艦,就這樣不可思議的被突襲消滅掉。義大利的失敗破壞了希特勒用間接路線孤立英國的計劃。使英國慘敗之後獲得重整士氣的機會,更占據了地中海的控制權。
這次戰斗讓德國人大跌眼鏡,也對義大利人無可奈何,而義大利在二戰期間就是一個豬一樣的隊友,到處捅婁子惹禍,還得靠德國給它擦屁股。身為古羅馬後裔的義大利人為何沒繼承祖先驍勇善戰的特點,而是屢次戰敗,拖累戰友,表現極差。原因還是因為義大利軍隊雖有先進武器,但本身就沒什麼戰鬥力。義大利人身上沒有普魯士人所擁有的那種強大的民族擴張力和進取的精神,其實力和野心的落差給人一個「准強國」的形象,軍人更是典型的消極怠工,功利保守;他們在戰略和戰術上,沒有太多的建樹,也沒有傑出的人才。
義大利人本身就是崇尚藝術,喜好浪漫,骨子裡就沒有打仗的狠勁。更重要的是義大利最大問題在於墨索里尼的愚蠢自大和無能,如果莫墨里尼不是那麼看重所謂的面子,而是與德國分工明細,優勢互補的話,也不至於產生那麼多失敗和笑話。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統帥的無能更加會誤國。
這正是應了中國一句老話,「不怕虎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正是由於義大利不斷給德國增添麻煩,不斷戰敗,德國卻要挽救義大利,為義大利承擔苦果,不得不面臨著在西拒英國、東攻蘇聯的背景下,開辟了北非戰場,陷入更為噩夢的「三線作戰」狀態,加速了德國的戰敗滅亡。
(↓↓↓新人求訂閱,不求贊賞,但求訂閱,各位看官老爺有啥不滿的盡管在評論區留言,您的每一個意見都是我進步的動力,謝謝!!!)
㈧ 義大利在清朝和英國之間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公元1792年,乾隆突然收到一封兩廣總督的奏章,上面說有個叫做英吉利的外邦小國,要遣使來祝賀乾隆帝八十大壽。
雖然此時乾隆的壽誕已經過了,但「四夷賓服」實在太符合清代人對於「天朝上國」的想像了,於是乾隆很快下旨說,既然英吉利如此恭順,就准許他們朝貢,成全他們沐浴王澤之心。
隨後,英國派出馬戛爾尼使團訪華。誰曾想此時卻發生了一件讓人始料不及的意外事件,要不是義大利及時伸出援手,大清和英國險些不能愉快的聊天。
一、使團朝貢
歐洲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迅速擴張,這使英國急需為其生產的工業產品,開辟新的銷路。而幅員遼闊的中國,無疑成為英國人眼中最理想的新興消費市場。
誰知,等到英國人與廣州十三行打了一番交道後,才發現能賣到中國的東西寥寥無幾,龐大的中國市場就像什麼都不需要一樣,根本不給英國商人盈利的機會,與《馬可波羅游記》中遍地黃金的神秘東方全不相符。
英國商人認為,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必然是十三行從中作梗,若是英國能繞開十三行直接與中國百姓做生意,一定能打開銷路,讓大英帝國迎來新的輝煌。
商談雖不理想,但暴露的問題,卻發人深思。兩國邦交,找個翻譯都如此難,可見當時大清,封閉到什麼地步了。這讓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不僅埋下了大清幾十年後挨打的大坑,更說明了一個硬道理:封閉永遠不會換來強大!
㈨ 盟軍佔領了義大利,為何還要在重兵布防的諾曼底登陸
文/寂寞的紅酒
1943年7月11日,盟軍在地中海發動西西里島戰,迫使義大利宣布投降,退出了戰爭。義大利投降後,盟軍沿著亞平寧半島向北推進,佔領了義大利南部。但在1944年6月,為進入法國本土,盟軍集結1200艘戰艦、1萬架飛機、4126艘登陸艇、804艘運輸艦、165萬軍隊在法國諾曼底實施搶灘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當時盟軍已經佔領了義大利,為何不從義大利進攻法國,而從德國重兵防守的諾曼底防線進行突破?
第一,義大利地形狹窄崎嶇,多山地和丘陵,不利於盟軍機械化部隊和空軍優勢的展開。同時,也不利於盟軍的後勤補給。盟軍物資都放在了英國,從英國千里迢迢運到地中海非常不便,而且會遭到德國潛艇的嚴重威脅。因此盟軍才選擇了在諾曼底登陸。諾曼底距離英國近,運輸方便,又能依託英國的航空基地和港口,比義大利具有更明顯的優勢。此外,諾曼底距離德國本土更近,對德國威脅巨大,因此盟軍選擇了從諾曼底登陸而不是從義大利向北推進。
第二,義大利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尤其是北部的阿爾卑斯山難以逾越。盟軍曾試圖在亞平寧半島向北推進,但在卡西諾山等戰役中嚴重受挫,導致進展緩慢。按照盟軍推進速度,打到柏林估計得1947年了。直到德國投降,德軍依然佔領著義大利北部。
第三,西西里戰役只是英美應付蘇聯的一次軍事行動。由於美英承諾開辟第二戰場,但美英遲遲沒有行動,引起了蘇聯的焦慮和憤怒。為安撫蘇聯,英美決定對防守最薄弱的義大利南部地區發動進攻,英美出動15萬部隊,280艘軍艦、320艘運輸艦、900艘大型登陸艇和1225艘小型登陸艇以及3680架飛機,輕松的拿下西西里島,佔領了義大利南部地區。此後,英美軍隊在亞平寧半島緩慢推進,而蘇聯不得不繼續頂著德國的大部分兵力。直到1944年6月,德國到了強弩之末,英美准備充足,才在蘇聯的催促下發動全面攻勢,在諾曼底進行搶灘登陸,迫使德國三線作戰,越打越力不從心,最終輸掉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