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建房工資多少錢

印度建房工資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5-07-13 23:53:48

A. 50度高溫下3億人沒通電,僅6%的人有空調,印度人如何熬過夏天

50度高溫下3億人沒通電,僅6%的人有空調,印度人如何熬過夏天
這個問題問得挺讓人心疼,五十多度高溫下3億人沒通電,面對如此高溫天氣,印度人是怎麼熬過夏天的呢?
說真的,個人覺得印度民族跟俄羅斯民族擁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一個令人不得不服氣的國家。雖然印度人民經常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但是要論到生存,那印度人可算得上是智勇雙全的佼佼者。
所以,對於這種沒電或者沒有空調,又是高溫的天氣,要對付起來,那簡直就是小意思了。畢竟,他們那麼多年都是這樣過來的,自然摸出了各種應付的門道出來。那麼,具體來說,都有哪些辦法或者招數呢?
1.自製發明「稻草空調」
這個「稻草空調」之前本人也講過一次,這里再提一下。「稻草空調」是一種非常簡便的降溫裝置,主要藉助水蒸發吸熱的原理來實現降溫的目的。它的三面都是用稻草製成的,另一面是小電扇,下面是水池,當「稻草空調」通上電後,底下水池的水就會被輸送上來,隨後周圍的稻草就會被打濕,然後風扇則會將濕氣吹散出來,從而讓周圍人感到涼快。
2.不斷洗澡、泡水裡降溫
雖然「稻草空調」這種降暑神器也不貴,頂多三四百塊錢,但是我們都知道,印度人口眾多,大部分人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因此,對於很多貧困家庭來說,根本沒有能力購買空調。那麼,最省錢的,也是最實效管用的就是洗澡、泡水裡降溫了。比如泡在水缸里,又或者泡在水池或是河裡。
3.不斷喝水、吃瓜避暑
多喝水能夠預防中暑,在印度,水是最經濟實惠的東西,所以有事沒事就多喝水吧。另外,吃西瓜降暑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方式。在印度,夏天最好銷售的就是西瓜了,雖然價格有些貴,但是好吃又能降暑降溫,所以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購買的。
4.硬抗過來
印度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帶,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每年都需要面對這樣的高溫天氣,久而久之,也就對高溫天氣有了「抗體」,因此很多人都能夠硬抗過來。
文 | 一木君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今年天氣異常,印度大部分城市的氣溫已經比往年高了5℃左右,不少地區的的最高溫已經突破了50℃。入夏以來印度已經有上千人死於高溫天氣,對印度人來說避暑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基於印度目前落後的發展狀況,印度人均GDP僅有2015美元,只有6%的人能使用的上空調。印度人只能想盡一切辦法,用各種「土辦法」來熬過這個炎熱的夏天。
印度人對抗高溫的各種「土辦法」
盡量減少室外活動。夏天最炎熱的時候就是中午,在這個時間段印度街頭很少有人出現,大家都會在這一時間選擇午睡或者休息。在高溫的現實條件下,印度人自發的形成了減少室外活動的默契。
多喝水、多洗澡。在陽光的炙烤下,人體最容易流失的就是水分。印度不算太缺水,印度人在夏天會選擇大量喝水,或者白天大部分時間泡在河水裡,用這些原始的辦法來降溫。
「塑料瓶空調」。為了避暑,印度人也開始動用了科技的手段,買不起真空調就做土空調。把塑料瓶從中間剪開,固定在厚紙板上,瓶口朝著室內。這種土空調可以降溫在5℃左右。
「稻草空調」。先做一個由稻草構成的板子,板子下面有小水泵把水抽上來打濕稻草。稻草板上在加一個小風扇,風扇把稻草上的水汽吹到人身上,這也可以進行降溫。
科技不行,最終還是要靠體質
其實在沒有真正空調的情況下,任何辦法對溫度的降低都是極為有限的。當外界氣溫超過35℃,人體自身就很容易出現中暑、熱射病等一系列相關疾病。
最終幫印度人熬過高溫夏天的辦法就是特殊的體質,那些受不了高溫的印度人早就被自然淘汰了。印度人對於高溫的耐受力也遠好於生活在溫帶和寒帶的人。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據印度當地媒體報道:印度首都新德里6月的最高溫度達到48攝氏度,是新德里有記錄以來的六月最高溫。而拉賈斯坦邦的楚盧氣溫突破50攝氏度,達到50.6度,逼近2016年印度全國最高氣溫紀錄。

印度本身就靠近赤道緯度較低,再加上位於喜馬拉雅山以南,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很難穿越,因此,印度一直溫度就比較高。我們看下圖,基本上印度沒有特別冷的時候,最冷的12月份和1月份平均最高氣溫也在25度以上,可見印度不是一般的熱。
在熱帶地區要想不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安裝空調,但安裝空調對印度來說還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因為印度本身就不富,而且還貧富差距十分懸殊,在印度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貧困 線以下,因此,對這部分人來說,安裝空調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除了這部分人,一部分中產階級,對安裝空調這件事還是很積極的,尤其是其中的年輕人,結婚時送空調就像我們送車送房一樣流行。但盡管如此,印度的空調安裝率只有6%,按理說,空調並不貴,為什麼印度人不買空調呢?其實除了貴以外,印度人的電網是限制印度人裝空調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印度的基礎設施非常老舊,國家的電網平時就經常停電,如果到了夏天,大面積使用空調後,會導致電網不堪重負而引發大面積停電,因此,印度也不提倡民眾購買空調,這就是印度空調安裝率如此低的主要原因。
在沒有空調的日子裡,印度是如何度過漫漫長夏呢?
首先,因為印度地處熱帶,民眾的耐熱程度本身就比我們強,這也是幾千年下來練就的耐熱能力,不是我等東方大國國民所能企及的。因此,如果不是超過40多度,在印度看來,這就是日常溫度,沒什麼可怕的。
其次,印度的穿著比較防曬,很多印度人都喜歡穿淺色衣服,特別是白色,印度總理莫迪就以喜歡穿著白色而聞名,同樣,印度鄰國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也喜歡穿著白色,其實主要原因就在於白色衣服耐熱。另外,印度人穿衣服一般比較肥大,圓領或無領,這樣不僅可以防曬還可以通風。
再次,印度有自己的小發明。印度人愛發明是出了名的,在防熱方面,印度人也是想盡了辦法,如,他們發明的一種稻草空調,用稻草組成一個大盒子,用一個水泵將水淋到稻草上,然後通過風扇將水氣吹出去。其實這個就是我們的空調扇,只不過印度人因為窮,只能用稻草。
最後,印度人的房屋設計也是充分考慮避暑的。印度房屋在建房時都選擇把正門和窗子朝向東西兩面,這種面東背西的房子在中午是沒有陽光照到屋內的,因此防熱效果非常顯著。
另外,印度在建設房屋時,還在屋頂上鋪滿了黃土碗,這些黃土碗均勻地倒扣地面上,用現澆水泥砂漿進行固定,雖然這種施工工藝比較麻煩,但是據說隔熱保溫的效果很好,真沒想到我們平時見到的碗都是用來吃飯的,而印度人竟然拿來施工,不得不說這做法還是很少見的,有創意!

B. 印度的夏天應該很熱吧,當地的人有什麼方法度過呢

每年五六月份都是印度最難熬的一段時間,持續的高溫乾熱天氣肆虐著每個城市。據當地氣象局統計,近十年來首都新德里的同期氣溫都在40攝氏度以上,個別地區甚至出現過52攝氏度的極限高溫天氣。印度每年因高溫天氣死亡的人數都在數百以上。由於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停水停電的現象在印度已經是家常便飯。在這種情況下,當地居民想出各種各樣的土辦法,度過漫長而炎熱的夏季。
房屋朝東蓋,毛毯來「保冷」

抵擋酷暑的一個最好辦法是避免受到陽光的直射。好在印度絕大部分地區都無需為冬季發愁,像新德里全年只有極少數的幾天氣溫會降到零攝氏度以下。在這種情況下,多數當地居民在建房時都選擇把正門和窗子朝向東西兩面,南北方向被用來與左鄰右舍相連。這種「面東背西」的房屋結構起到的防熱效果非常顯著,以記者站所處的房間環境為例,由於正午時間在房間內基本上看不到陽光,每次從外面回來,都立刻能感覺到屋內溫度要低很多。

除此之外,厚厚的窗簾乃至毛毯也是普通人家防暑降溫的好幫手。每當熱風刮來的時候,人們一般都會選擇躲在家裡避免外出。在緊閉門窗的同時,還要用厚窗簾來阻擋無孔不入的熱浪。在密閉環境下,悶熱的空氣會讓人覺得有些壓抑,但不管怎麼說,從沙漠里來的40多度的熱風總算是被擋在門外了。

土空調發威,車窗搖下來

空調目前對於大多數印度普通百姓依然是一件奢侈品。除了不菲的初期投資外,巨額的電費賬單以及大幅波動的電壓網都會讓人對其敬而遠之。在本世紀初,配備了中央空調的新德里第一家大型商場「安薩爾廣場」開業後,吸引了大批民眾去納涼避暑,最終商場不得不採取憑票進場以及檢查出門是否購物的限制措施。

記者在公共場所或居民家中經常見到的是一種箱子狀的「土製空調」:一個用鋼條焊成的籠子裡面被塞滿了稻草,然後用水把里邊的稻草浸濕,籠子後半部分設置一個高速風扇,朝著房間的方向吹出濕潤的涼氣,以便使整個屋子的溫度能夠降下來。由於這種「土空調」價格便宜且無需太大的功率,再加上對電網波動的適應性也比較強,因此在印度市場上反響非常不錯,許多老百姓都願意添置一台以度過炎炎夏日。

事實上,許多印度人對酷熱的恐懼已經超過了對偷盜的恐懼。在新德里的各停車場中,記者經常看到許多車主開著車窗停車,為的就是避免回來時車內溫度高得太過離譜。一般而言,由於宗教觀念的影響,盜竊在印度並不經常發生,因此車主用這種辦法來避免高溫。

晚飯深夜吃,水電自家備

夏季給印度人帶來的另一個改變是作息時間。由於此時學校已放假,市場沒多少生意可做,印度許多餐館和小店一直到晚上8點才正式開始營業,而人們的晚飯時間也往往推遲到11點鍾左右。直到這時,溫度變得較為涼爽宜人,午夜成了人們走親訪友、外出購物的最佳時間。

儲水罐是印度每個家庭的必備品。由於飲用水供應時斷時續,有時候甚至接連幾天「不見蹤影」,因此印度各城市的家庭供水系統也顯得比較特別:幾乎所有房屋都選擇在地下修建水窖來容納自來水廠送來的飲用水,再用自家水泵抽到房頂擺放的類似油漆桶大的塑料水罐當中,最後通過水管供人們日常生活使用。在生活用水極度缺乏的時候,有錢人家可以花500盧比(1美元約合44盧比)叫送水車送一車水,而沒錢的人家就只好自己熬著。

電力也是如此。在一些高檔小區,人們會自行購買由兩三塊汽車蓄電池組成的柴油發電機,以滿足停電時電燈、風扇等低功率電器的用電所需。然而這些動輒三五萬盧比的大傢伙根本不是普通百姓家庭所能承受的,對於他們來說,默默忍受就是停電後唯一的選擇。

C. 印度人生活環境那麼差,為什麼還那麼自信

紅頭阿三」對如今年輕人來說可能是個陌生的名詞,但對現今六、七十歲的老上海來說卻是非常熟悉的。

之所以稱為「紅頭阿三」,原因大致有這幾種說法:凡印籍巡捕皆頭纏紅巾(實際上,印捕充任交通警、巡邏警的用紅巾纏頭,任看守警為黃巾纏頭)所以叫「紅頭」。關於「阿三」則有兩種說法:一說印度人是亡國奴,在上海人眼中的地位低於西捕和華捕列第三位;還有一種說法是印度人說話有口頭禪「I say」、「I say」,其諧音為「阿三」,紅頭加上阿三故稱「紅頭阿三」。

印捕是上海處於殖民地時的產物,在我國是獨一無二。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8月上海被西方殖民者強迫開辟為通商口岸,外國冒險家紛至沓來,要求在上海購地建房。當時清政府上海道台宮慕久在英國領事巴富爾的威脅和欺騙下,於1845年11月29日以道台名義,用告示形式公布了洋人的《上海租地章程》。從此,英租界成了英國侵略者在上海的「國中之國」。

1849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法國領事敏體尼援引英國殖民者的先例,上海道台麟桂屈服於殖民主義者的壓力,於1849年4月6日劃定法租界界址。

上海租界既然是「國中之國」,自然要有武裝力量及其他鎮壓工具,這便是萬國商團、艦隊水兵與巡捕。萬國商團是租界武裝力量的主體,其主要職責是保衛租界,一般不負社會治安之責。艦隊水兵是萬國商團的後盾。巡捕,即警察。起先,巡捕一律由西方人擔任,故稱為西捕。當時法租界公董局就有明文規定:「巡捕房人員應全部由法國人或宣布服從法國領事館,並從此歸法國裁判權管轄的外國人組成。」英租界最多時有西捕160名。西捕薪水高,否則就找不到西捕,這樣開支就大了。另外,西捕有種種局限,比如微服偵察,其相貌特徵根本無法掩飾;又比如去公共場所打聽,其語言障礙造成的困難也難以克服;再加上租界里有幫會組織,西捕由於種種原因很難深入進去,也物色不到合適的人選做耳目,破案效率不高,租界治安堪憂。總之,從1854年開設巡捕房起,起先西捕還能應付。後來刑案隨人口激增而水漲船高,由清一色的西捕辦案,弊端更為突出,於是從1870年後改為允許華人充任巡捕,稱為華捕。由於這一改變收效明顯,以致漸而主次倒置,即西捕大減、華捕大增。例如1883年英美公共租界有巡捕200名,華捕竟佔170名之多。以後,華捕越雇越多,殖民者怕不易控制,自1884年開始從英殖民地「進口」印度籍巡捕,即「紅頭阿三」。殖民者從印度「出口」巡捕時,對人員精心挑選,必須是印度的錫克族人,個個身高馬大,滿臉虯須,令人望而生畏。但他們也有與西捕相似的短處,所以大多充當巡警、獄警與交通警。「紅頭阿三」來自英國殖民地,嚴格說來其身份比處在租界里的上海人還低,但他們是英國人的忠實「看家狗」。狗仗人勢,整天警棍亂舞,讓上海人吃足苦頭,特別是那些攤販與車夫,挨「紅頭阿三」的警棍與皮靴更是家常便飯。殖民者為了利用「紅頭阿三」為其忠實賣命,發他們的薪金比華捕高一倍,還配給住房等,並在當時的戈登路巡捕房內(解放後為江寧路公安分局)建造了一座三層樓印度教堂。印捕的存在隨著租界結束而取消。

法租界在這方面做法與英租界大致相同,他們「進口」的是安南巡捕,即越南人,在上海人看來,其體態、皮膚與廣東人相近,所以沒送他們什麼綽號或代稱。

D. 為什麼印度的窮人特別窮,用木棍搭建房子

為什麼印度的窮人特別窮,用木棍搭建房子?

~~~~~~~~~~~~~~~~~~~~~~~~~~

誰告訴你的!!

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

過去一說到窮就想到非洲!!那地方產黃金!富的流油!!

印度也很富!只是貧富差距大!!

印度富人區的真實生活,個個住豪宅開豪車,

印度富人區的真實生活,個個住豪宅開豪車,網友直呼大開眼界。


而且印度的很多富豪,大多都是自建房,當地的富人會買一塊地皮,自己修建一座可以稱得上是豪宅的別墅。我們看到,門外都停滿了豪車。

值得一提的,印度的富人區極其奢華,而窮人區則十分潦倒,這樣對比非常懸殊,讓人深思。

E. 印度人口超13億,為什麼不和我國一樣建高樓大廈

同樣人口眾多的印度,面對我國數不勝數的高樓大廈,為什麼他們無動於衷,沒有和我國一樣建造高樓大廈呢?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我們都知道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所以一直會被大家所比較。在我國,為了緩解住房壓力,我國會修建各種各樣的高樓大廈供人們居住。在鄰國的印度,他們人口超13億,卻不跟我們一樣建起高樓大廈,兩者不同取決於土地問題上。

雖然我國的土地面積比他們還要多三分之二,但是我們的土地要不是高山要不就是盆地,土地沒有像印度那麼平坦,就因為如此,可耕地面積和可建房面積就不如印度了。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印度人的土地是私有化的,基本沒有人想要把自己的土地賣出去。所以,以上的幾個原因就足以早就了印度很少建造高樓大廈,雖然人口如此多,還是願意住平房。

閱讀全文

與印度建房工資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裡避暑隱居 瀏覽:135
從印尼回國能帶多少美元 瀏覽:451
1912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瀏覽:888
什麼國家幫助英國搶魚 瀏覽:926
越南的女生為什麼帶戒指 瀏覽:862
中國河口中越邊界在哪裡啊 瀏覽:345
黑龍江英國g5留學怎麼樣 瀏覽:734
為什麼英國立法者強烈反對死刑 瀏覽:88
為什麼中國不捐贈美國 瀏覽:104
印度人說佛教是什麼意思 瀏覽:906
越南匯款手續費多少 瀏覽:1003
美國民眾是怎麼評論中國政府 瀏覽:744
投資泰國與越南哪個好 瀏覽:120
義大利語怎麼寫字 瀏覽:413
為什麼外國人瞧不起中國人 瀏覽:358
中國人如何和泰國人結婚 瀏覽:338
中國哪個省代表中華文明 瀏覽:867
angel和英國男友怎麼在一起的 瀏覽:363
印度生產哪些調料品和香料 瀏覽:510
最早英國人怎麼喝茶葉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