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進取型怎麼形成的

印度進取型怎麼形成的

發布時間:2024-05-21 22:16:41

1. 琚鎷掔粷璇曢獙100澶╋紝钂嬬敳鍛婅瘔鎴戜滑濡備綍杈炬垚鐩鏍

11鏈9鍙鳳紝鍒峰井淇′腑錛屾﹀織綰㈠叕浼楀彿涓鍒欐爣棰樺惛寮曟垜鐨勭溂鐞冦婂蟲曡鎷掔粷錛岃繖涓鍗庤旈潚騫村彂璧蜂竴欏圭柉鐙傝瘯楠岋紝緇撴灉浠や漢鎰忓栥嬶紞浣滆呮姤澶т漢銆

緇嗚伙紝鏁呬簨姊楁傛槸錛岃拫鐢插厛鐢燂紝鐢熶簬鍖椾含錛屾椿鍦ㄧ編鍥界殑30宀佸凡濠氱敺澹錛屽彂鐜拌嚜宸卞湪榪介14宀佺殑鍒涗笟姊︽兂榪囩▼涓鎬昏鍗′綇錛岄亣鍒拌鎷掑氨鎯崇潃閫冭窇銆傚師鏉ュ晩錛屼粬鍏宀佹椂鏇捐褰撲紬鎷掔粷榪---娌℃湁鍚屽︽効鎰忚〃鎵浠栥傜洿鎺ュ悗鏋滄槸錛屼粬鍙戣獡浠栨諱篃涓嶈佸啀緇忓巻閭f牱鐨勬椂鍒伙細鍦ㄤ紬鐩鐫界澖涔嬩笅閬鍒版嫆緇濄傞棿鎺ュ悗鏋滄槸錛屾瘡嬈′粬瑕佽返琛屾柊鏂規堬紝瀹炵幇鏂版兂娉曟椂錛屽叚宀佺殑浠栨繪槸鎴樿儨鍗佸洓宀佺殑浠栵紝浠栧お瀹蟲曡鎷掔粷浜嗭紝浠ヨ嚦浜庡壋涓氫箣鍚庨栨¤鎷掓姇璧勶紝浠栫洿鎺ユ兂瑕佹斁寮冧粬鐨勫壋涓氭ⅵ鎯熾

浠栧喅瀹氶氳繃琚鎷掕瘯楠屾嫰鏁戣嚜宸便備粬鍒椾簡闀塊暱鐨100澶╄鎷掑壋鎰忥紝騫跺綍鍒惰鎷掓儏鏅銆備粬鍚戦檶鐢熶漢鍊熼挶錛岀儲瑕佸厤璐規眽鍫$畫鏉錛岃佹眰鏁欐巿涓鑺傝懼爞錛岃佹眰鍏嶈垂浣忔埧......鍥犱負琚鎷掕瘯楠岋紝浠栧嚭鍚嶄簡錛屼粬榪樺嚭涔︼紝騫剁幆娓哥編鍥藉埌澶勬紨璁叉暀鎺堜粬浜哄備綍鍏嬫湇琚鎷掔殑鎮愭儳銆

榪欎釜涓涓浠や漢蹇冩疆婢庢箖鐨勬晠浜嬨傛垜浠鐪嬪埌钂嬬敳瀹屾垚100澶╄鎷掕瘯楠屽苟鍏嬫湇鎮愭儳錛岃繕欏哄甫鏀惰幏鏂頒簨涓氥 钂嬬敳濡備綍杈炬垚鐩鏍囷紵浠栬繍鐢ㄤ粈涔堟妧宸ц揪鎴愮洰鏍囷紵涓轟粈涔堟櫘閫氫漢瀹屾垚鏇寸畝鍗曚換鍔★紝濡100澶╄繍鍔ㄦ垨鑰100澶╄諱功錛屽嵈甯鎬細鍗婇旇屽簾錛 緇撳悎銆妔ucceed-how to reach a goal銆嬭繖鏈涔︼紝鎴戜粠涓や釜鏂歸潰榪涜屽垎鏋愩

涓.鍒跺畾鍚堥傜殑鐩鏍囧強絳栫暐

浜.鎵ц屽姏鍜屽弽棣

鍦100澶╄鎷掕瘯楠岀殑鍗氬涓錛岃拫鐢茶:"My goal was to desensitize myself from the pain of rejection and overcome my fear".鎴戠洰鏍囨槸涓誨姩鍑洪棬瀵繪壘琚鎷掍綋楠岋紝鏈鍚庯紝瀵硅鎷掗夯鏈錛屾垬鑳滄亹鎯с傜『瀹氱洰鏍囧悗錛屼粬鎻愬墠璇︾粏鍒楀嚭100澶╄鎷掔殑鍚勭嶈剳媧炲ぇ寮鐨勮鎷掕瘯楠岃″垝銆

鎯沖噺鑲ワ紝浜庢槸浣犲啓涓"璁″垝"銆傛ラや竴錛氬皯鍚冧笢瑗匡紙綆′綇鍢達級錛屾ラや簩錛氬氳繍鍔錛堣繄寮鑵匡級銆傝繖涓嶆槸璁″垝錛屾洿澶氭槸鑷鎴戝畨鎱扮殑絀鴻瘽銆傚洜涓哄畠娌℃湁鎻愬嚭鍏蜂綋鐨勬柟寮忥紝灝戝悆澶氬皯錛屼粈涔堜笉鍚冿紝鍋氫粈涔堣繍鍔錛屼粈涔堟椂闂村仛錛

浠涔堟椂闂翠粈涔堝湴鐐逛互浠涔堟柟寮忓仛浠涔堜簨鎯咃紙when,where,how,what錛夛紝灝嗚繖浜涜佺礌鍒楀叆浣犺″垝錛岀炲囩殑澶ц剳浼氬ぇ騫呭害鎻愰珮瀹屾垚鐜囥

涓涓綆鍗曟湁鏁堢殑鏂規硶:濡傛灉(if)......閭d箞(then)銆傚傛灉鍑虹幇鏌愮嶆儏鍐碉紝閭d箞鎴戜滑灝卞仛鏌愪釜琛屼負銆傛寜姝ゆ柟娉曪紝鏈夋晥璁″垝濡傦細濡傛灉鏃╀笂璧峰簥錛岄偅涔堟垜灝卞幓鍋氱憸鐝堛傚傛灉鍚冨畬鏅氶キ錛岄偅涔堟垜灝辯粫鏌愬叕鍥鏁fヤ袱鍦堛

鎬濊"涓轟粈涔"錛屾槸浣犺屽姩鐨勫姩鍔涳紝鍔ㄥ姏瓚婅凍錛屽氨鏈夋洿澶ф傜巼鍘繪墽琛屻傝拫鐢蹭負浜嗘垬鑳6宀佺殑姊﹂瓏錛岀戶緇鍒涗笟錛屼粬鍐沖畾鍏嬫湇琚鎷掓亹鎯с傝繖鏄浠栫殑涓轟粈涔堛

鍚屾椂錛屽姩鍔涘彧鍗犵洰鏍囪揪鎴愮殑20-30% 銆傜洰鏍囪佽惤鍦扮敓鏍癸紝浣犻渶瑕佹濊冣滃仛浠涔堚濄傝拫鐢瞘oogle鎼滃嚭鏈浠や粬鎰熷叴瓚g殑琚鎷掔枟娉曪紝騫剁綏鍒楄鎷掑壋鎰忋傝繖鏄浠栫殑鍋氫粈涔堛

瀵逛簬浠ュ悗鐨勪簨錛屼漢浠鍊懼悜鍙鐪嬪埌鈥滀負浠涔堚濄傛垜浠ュ悗瑕佸︿範涓闂ㄤ箰鍣錛屽洜涓洪偅浼氭彁楂樼敓媧誨搧璐ㄣ傛垜浠ュ悗瑕佺幆娓鎬笘鐣岋紝寮寮鐪肩晫銆傛垜浠ュ悗瑕佸氶櫔鐖舵瘝錛屼互鏁瀛濆績銆傝繖涓鈥滀互鍚庘濊╂垜浠蹇借嗘渶鍩烘湰鐨勪簨瀹烇細鏃ュ瓙鍙浼氳秺榪囪秺蹇錛屾妸鏃墮棿鑺卞湪鐩鏍嘇錛岀洰鏍嘊鐨勬椂闂村氨娌℃湁浜嗐傝繖涔熸槸涓轟粈涔堝緢澶氫漢璁㈣喘涓鍫嗙綉緇滆劇▼錛屾墦寮鐜囧嵈浣庡緱鍙鎬滐紙璇村緱灝辨槸鎴戱級錛

瀵逛簬褰撲笅鐨勪簨錛屼漢浠鍊懼悜鍙鐪嬪埌鈥滃仛浠涔堚濊屽繕浜嗚儗鍚庣殑鎰忎箟銆傝佹澘璁╀綘鏄庡ぉ椋炲嵃搴﹀嚭宸錛屼綘寮濮嬭冭檻鍗板害瀹夊叏闂棰橈紝瀹跺涵鏃墮棿瀹夋帓闂棰樸備綘蹇樿拌法鍥藉嚭宸鍙浠ュ﹀埌涓嶅悓鐨勭粡楠岋紝浣犲繕璁頒綘鏇鵑偅涔堟兂鍑哄幓璧拌蛋銆

钂嬬敳鍒涗笟鎶曡祫琚鎷掑悗錛屼粬鏄庣櫧鑷宸卞彲浠ュ壋鍔炴洿濂界殑鍏鍙革紝寤虹珛鏇村ソ鐨勫洟闃燂紝浣嗘湁涓涓蹇呴』鐨勫墠鎻愶細浠栬佹垚涓烘洿濂界殑棰嗗艱咃紝浠栧繀欏繪垬鑳滆嚜宸辯殑鎮愭儳銆

浠栨竻妤氫負浠涔堬紝浠栨槑鐧藉備綍鍋氾紝浠栦篃椹涓婄潃鎵嬪疄鏂借″垝銆

鎯沖﹁嫳璇錛屽垪鍑哄嶮涓瀛﹁嫳璇鐨勭悊鐢卞惂錛涘悓鏃朵篃鍒楀嚭浣犺佺湅鎳傜殑鐢靛獎錛屼細鑴卞彛鑰屽嚭鐨勫彞瀛......

絎涓夊ぉ钂嬬敳鈥滅儲瑕佸ゥ榪愮敎鐢滃湀鈥濈殑瑙嗛戝湪youtube瓚呬簲鐧懼氫竾浜虹偣鍑昏傜湅銆傚獟浣撳紑濮嬫姤閬撹拫鐢茬殑鏁呬簨錛岃劚鍙g璇蜂粬鍙傚姞鑺傜洰錛屼粬鍑哄悕浜嗐備絾浠栫煡閬撳嚭鍚嶄笉鏄浠栫殑鐩鏍囷紝浠栬佺殑鏄瀛︿範錛屽苟鎴樿儨鑷宸辯殑鎮愭儳錛屾墍浠ョ戶緇鍋氬畬100澶╄鎷掕瘯楠屻

寰堟樉鐒訛紝钂嬬敳鑱氱劍鎴愰暱鍨嬬洰鏍囥備粬鐩鎬俊錛岃嚜宸卞彲浠ラ氳繃緇忓巻瀛︿範瀹屽杽鑷宸便備粬鍦ㄨ窡榪囧幓鐨勮嚜宸辨瘮銆傚湪姣忎竴涓褰曞埗鐨勮嗛戜笅錛屼粬閮藉啓涓嬩簡浠栫殑鎬葷粨銆

鎴愰暱鍨嬬洰鏍囷細閬囧埌鎸鎶橈紞錛嶏紞瑙傚療鎬濊冭嚜宸卞彲浠ユ帶鍒剁殑鍥犵礌錛嶏紞錛嶉噰鍙栬屽姩錛岃幏寰楀弽棣

浠栦笉鏄鍦ㄥ仛縐琛ㄧ幇緇欏埆浜虹湅(be-good goal)錛屼篃涓嶆槸涓轟簡鎰忓栫殑鍑哄悕銆

琛ㄧ幇鍨嬬洰鏍囷細閬囧埌鎸鎶橈紞錛嶆鐤戣嚜宸茶兘鍔涙瑺緙猴紞錛嶅け鍘諱俊蹇冿紞錛嶈や負娌℃湁鎰忎箟鍐嶇戶緇灝濊瘯錛屼簬鏄鏀懼純......

鑱氱劍鎴愰暱鍨嬬洰鏍囷紝浣犲彲浠ヤ韓鍙楅氳繃閲岀▼紕戠殑榪囩▼錛屼綘鍙浠ユ姷鎶楁姂閮佺殑涓嶈壇褰卞搷銆

闃插盡鍨嬬洰鏍囷紝鍗充負浜嗚拷奼傚畨鍏ㄥ拰瑙勯伩椋庨櫓錛屾兂瑕佹渶澶ч檺搴﹂伩鍏嶅嚭閿(minimize losses)銆傞噰綰抽槻寰″瀷鐩鏍囷紝浣犱細鍒楀嚭闃葷嶈揪鎴愮洰鏍囩殑鏁屼漢騫墮愪釜瑙勯伩銆備綘鏇村叧娉ㄧ洰鏍囩殑浠峰箋備環鍊艱秺澶э紝鍔ㄥ姏瓚婅凍銆
榪涘彇鍨嬬洰鏍囷紝鍗充負浜嗚幏寰楁垚灝辨劅鍜屽叧娉ㄥ害錛屾兂瑕佹渶澶ч檺搴﹁揪鍒版敹鐩婃渶澶у寲(maximize gains)銆傞噰綰寵繘鍙栧瀷鐩鏍囷紝浣犲悓鏃跺叧娉ㄤ簨鎯呮垚鍔熺殑姒傜巼鍜屼環鍊箋備環鍊艱秺澶э紝瑕佹眰鎴愬姛姒傜巼瓚婇珮銆

鎴戣や負錛岃拫鐢測滆鎷100澶╄瘯楠屽厠鏈嶆亹鎯р濇槸涓涓闃插盡鍨嬬洰鏍囥傞潰瀵規嫆緇濇椂錛屼粬涓嶆兂瑕佸啀閫冭窇浜嗭紝浠栨兂鐣欎笅鏉ワ紝鍘諱氦娑夛紝鍘誨彂鐜版瘡涓涓鎷掔粷鑳屽悗鐨勫彲鑳芥с

鍦ㄤ粬鐪間腑錛屼粬涓嶆兂鈥滃規嫆緇濈殑鎮愭儳鈥濊繖涓欖旈肩紶浠栦竴杈堝瓙銆傞氳繃瑙傜湅琚鎷100澶╃殑瑙嗛戱紝浠栧彂鐜拌嚜宸辯殑鎮愭儳鐨勬晫浜猴紝騫墮愪釜瑙e喅銆傛瘮濡傜涓澶╁悜闄岀敓浜哄熼挶錛屼粬鍙戠幇鑷宸辮繕娌″惉鍒板規柟闂鈥滀負浠涔堚濆氨鐩存帴閫冭窇銆備粬鐭ラ亾鑷宸辯殑鏁屼漢鏄鈥滈冭窇鈥濓紝絎浜屽ぉ錛屼粬渚挎帶鍒惰嚜宸辮鎷掑悗鐣欎笅鏉ヤ氦娑夈

鎴栬革紝浣犳病鏈夎揪鎴愮洰鏍囷紝鏄鍥犱負浣犳湰搴旈槻寰$殑鐩鏍囧嵈鎴愪簡榪涘彇鍨嬶紱浣犳湰搴旇繘鍙栫殑鐩鏍囧嵈鎴愪簡闃插盡鍨嬨

鐔澶滃偓浜鴻侊紝寰堝氫漢鎯蟲棭鐫″嵈鍋氫笉鍒幫紝鎬庝箞鍔烇紵浣犲彲浠ユ妸浣犳棭鐫$殑鎵鏈夐殰紕嶅垪鍑烘潵錛岀劧鍚庨愪釜鍑葷牬錛屼綘灝卞彲浠ユ棭鐫′簡銆

寰堝氭椂鍊欙紝鎴戜滑涓嶇敤鎷煎懡寰鍓嶅啿錛屽彧闇瑙勯伩椋庨櫓錛屽氨鑳借揪鎴愮洰鏍囥
閭d簺鎴愬姛鑰咃紝鏇村氱湅鍒扮殑鏄浠栦滑鍋氳繖浠朵簨鐨勪環鍊礆紝鑰屼笉鏄浠栦滑涓瀹氳兘杈懼埌鐨勬垚灝便

褰灝忓叚錛屾繁鑰曞嶮騫達紝浠庣▼搴忓憳鍒拌嚜鐢辮亴涓氳咃紝鏇村氱殑鏄浠栫湅鍒頒簡闃呰葷殑浠峰煎苟婊℃鐑鎯呭湴鍘誨仛錛岃屼笉鏄浠栫湅鍒頒粬浼氭湁浠婂ぉ鐨勬垚灝便

钂嬬敳鍙浠ユ寔緇瀹屾垚100澶╄鎷掕瘯楠岋紝騫朵笖闅忓悗鍑轟功婕旇詫紝浠栨槸涓涓鑷鎺у姏寮虹殑浜恆傛垜鐚滀粬騫蟲椂鐢熸椿鏈変竴浜涗緥琛岋紝姣斿傞敾鐐礆紝鍐欎綔絳夌瓑銆

鏅閫氫漢錛屾洿澶氱儹琛蜂簬鈥滃紑濮嬧濓紝鑰屼笉鏄鎸佺畫鍒扳滅粨鏉熲濄傛兂閿葷偧錛熷仴韜棣嗕氦浜嗛珮鏄傜殑浼氳垂錛岀劧鍚庡氨鍘諱簡涓夋★紝鍐嶆病涓嬫枃銆傛兂璇諱功錛熶功鏈緲誨紑錛岃誨畬絎涓絝狅紝鐪嬩笉鍒版渶鍚庝竴絝犮傚埆璇100澶╀簡錛屽緢澶氫漢30澶╅兘娌℃湁鍔炴硶鎸佺畫鍋氬悓涓浠朵簨銆

涓轟粈涔堝氨鏄鎺у埗涓嶄綇鑷宸卞畬鎴愪竴浠跺皬浜嬪憿錛熷洜涓鴻嚜鎺у姏涓嶈凍銆傝嚜鎺у姏錛屽ソ姣旇倢鑲夛紝浣犺秺緇冧範錛岃倢鑲夊氨闀胯秺澶э紱浣犺嚜鏆磋嚜寮冿紝鑲岃倝灝遍愭笎钀庣緝銆

閭f庝箞鎻愰珮鑷鎺у姏鍛錛熼夋嫨姝g『鐨勯毦鍙楋紝鍏堟瘡鏃ュ仛濂戒竴浠跺皬浜嬨傛瘮濡傛瘡澶╁乏鎵嬪埛鎵嬨傚垰寮濮嬶紝鍒鎵鍚э紝闅懼彈鍚с備綘灝卞繊浣忥紝鎶墊姉韜浣撶殑涓嶉傦紝鎱㈡參鍦幫紝浣犱範鎯浜嗭紝浣犵殑鑷鎺ц倢涔熷氨寮哄ぇ浜嗐傜壒鍒寤鴻鍏繪垚姣忓ぉ閿葷偧鐨勪範鎯銆傛瘡澶╅敾鐐間竴灝忔椂錛屼綘浼氬彂鐜頒綘鐨勬瘡鏈涔﹀紑濮嬭兘璇誨畬錛屽伐浣滀笉鍐嶆嫋寤躲傝繖灝辨槸澧炲己鐨勮嚜鎺ц倢鏂規柟闈㈤潰鏀瑰杽浣犵殑鎵ц屽姏銆

璇峰皧閲嶈繖涓浜嬪疄錛氳嚜鎺у姏璧勬簮鏄鏈夐檺鐨勩傚綋浣犻ゥ楗匡紝鐢熸皵錛屽ゅ崟錛屽姵緔(HALT,hungry,angry,lonely,tired)鏃訛紝鑷鎺ц倢澶勪簬浼戠湢鐘舵併傛庝箞鍔烇紵

--璇瘋板緱:濡傛灉......閭d箞......絳栫暐銆傛瘮濡備綘鐨勭洰鏍囨槸鍑忛噸錛屼絾姝ゆ椂鐪煎墠鏈夌編鍛崇殑楂樼儹閲忚泲緋曘備綘鐨勫ぇ鑴戜技涔庝笉鑷瑙夐殣鈃忊滅′綇鍢粹濈洰鏍囷紝鍙嬋媧燴滀韓鍙楃編椋熲濈洰鏍囷紝緇撴灉鍚冨畬灝卞悗鎮斻備綘鍙浠ヨ瘯璇曪細濡傛灉鎴戠湅鍒伴珮鐑閲忚泲緋曪紝鎴戝氨涓嶅悆銆

--璁頒綇鎯鎬у畾寰嬨備綘涓嶆兂寮濮嬬殑浜嬫儏錛岃繛紕伴兘涓嶈佺般傛瘮濡傚湪瀛ゅ崟鏃跺崈涓囧埆瑙佷綘鍓嶇敺鍙嬨
鎯蟲兂涓轟粈涔堛傝揪鎴愮洰鏍囧逛綘鐨勬剰涔夋槸浠涔堬紵緇欒嚜宸卞姩鍔涖

--鍒涓洪毦鑷宸卞悓鏃舵寫鎴樺氫釜鐩鏍囥備綘鏄浜猴紝涓嶆槸紲烇紝鑷鎺ц倢錛屾椂闂達紝綺懼姏閮芥槸鏈夐檺鐨勩

--鍒楂樹及鑷宸憋紝鍒鎷胯辨儜嫻嬭瘯鑷宸便備漢綾繪櫘閬嶄笉鑷鐭ワ紝鎬昏や負鑷宸辮秴榪囦粬浜(鑷鍒╁懼悜superiority illusion)銆備負浠涔堟湁90%鐨勫徃鏈鴻や負鑷宸辨按騫寵秴榪囧埆浜猴紝涓轟粈涔堟湁90%鐨勫勾杞諱漢璁や負鑷宸變細姣斾粬浜烘洿蹇涔版埧涔拌濺錛熶漢綾誨ぇ鑴戦夋嫨閬楀繕鐥涜嫤錛岃繃鍘昏嚜鎺у姏宕╂簝鏃惰漿鐪煎氨涓嶈板緱浜嗐

濡備綍鎮㈠嶄綘鐨勮嚜鎺ц倢錛熺潯瑙夛紝鍚冮キ錛岃╁績鎯呭彉濂姐備綘鍙浠ュ啣鎯籌紝鍙浠ラ佽嚜宸辯ぜ鐗╋紝鍙浠ョ湅涓闆嗗揩涔愬ぇ鏈钀ャ

鎴戣や負錛岃拫鐢叉垚鍔熸渶鏈閲嶈佺殑鍘熷洜錛屾槸浠栫粰鑷宸辨g『鐪熷疄鐨勫弽棣堛傝拫鐢插綍鍒惰嚜宸辮鎷掔殑瑙嗛戱紝騫舵瘡鏅氳傜湅澶嶇洏錛屽啓涓嬫敼榪涚殑鐐廣傝繖灝辨槸鍦ㄦ壘宸璺濄

杈炬垚鐩鏍囷紝鏃犻潪灝辨槸浣犲湪A澶勶紝瑕佽蛋鍚態澶勩備綘鎯寵佺緝鐭瑼鍒癇鐨勮窛紱匯傚傛灉浣犺繛浣犵幇鍦ㄥ湪鍝閲岄兘涓嶇煡閬擄紝浣犲張濡備綍緙╁皬宸璺濆憿錛熶綘闇瑕佺煡閬撲綘鐨勭幇鐘訛紙鍙嶉堬級錛屼綘鎵嶈兘閲囧彇鏂規硶絳栫暐鍔鍔涘埌杈句綘鐨勬湭鏉ャ

鍒浜虹粰鐨勫弽棣堜笉涓瀹氬㈣傛g『錛岃繃澶氱殑琛ㄦ壃璁╀綘鐪嬩笉鍒扮湡鐩革紙浜轟滑寰寰紕嶄簬鎯呴潰鍙緇欒〃鎵錛夈

浣犲彲浠ヨ嚜鎴戠洃鎺с傚綋鐒訛紝鐪嬪埌鑷宸變笉瓚崇殑鐐癸紝蹇冪悊澶氬皯鏈夌偣涓嶈垝鏈嶏紝浣嗘垚闀垮嵈鏄鍠滄偊鐨勩傝繖鏄姝g『鐨勯毦鍙椼

浣犱篃鍙浠ヨ板弽鎬濇棩璁幫紝縐拌嚜鎴戜綋閲嶏紝璁板綍鍚冪殑椋熺墿銆傛瘡澶╄板緱鍋滀笅鏉ワ紝鑷鎴戣傚療鍙嶉堬紝璋冩暣絳栫暐銆傝屼笉鏄涓鍛沖墠榪涳紝鍥犱負鏈夊彲鑳戒綘宸茬粡璧伴敊鏂瑰悜浜嗐

榪愮敤榪欏嚑涓鏂規硶錛屽幓鍋氭垚涓浠朵歡灝忎簨鍚э紝鍙浠ユ槸鏃╄搗錛岄敾鐐礆紝鍐欎綔錛岀劧鍚庝竴鐐圭偣鏀瑰啓浣犵殑浜虹敓銆

2. 印度文化的特點及形成的原因

早期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稱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達到相當發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於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的新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有時以其聖典的名字稱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種姓制度在這時大概已經出現。這一歷史時期是所謂的列國時期,因為佛教產生於這一時期,也常稱為佛陀時期。列國時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躍,出現了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文化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飾和裝扮,看出當地人的宗教信仰、種族、階級、區域等
男性包頭巾
印度有些地區和信仰的男性是有包頭巾的習俗的,這種頭巾稱為Turban。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具有特定樣式。根據傳統,錫克人從小到大都必須蓄頭發、留胡須,並且包著頭巾。小孩頭巾樣式比較簡單,只用黑布綁成發髻的形狀。成年人的頭巾樣式比較復雜,首先必須用黑色松緊帶將長發束成發髻,然後再以一條長約3公尺的布,裹成頭巾,樣式為兩邊對襯成規則狀。錫克人頭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顏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Tunic),搭配窄腳的長褲(Dhoti),拉賈斯坦地區男性,褲子是以一條白色布塊裹成的,頭上的布巾,花樣變化極多,色澤鮮明。
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拉賈斯坦婦女的紗麗較短,只有披覆在頭上,但是彩色繽紛、鑲有金銀綉邊。拉賈斯坦婦女的上衣,有點像似沒有領子的中國鳳仙裝,下身是一條滾邊的及地長裙。
紗麗穿著方式: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用一塊長達3公尺的布包裹出來的,這塊布稱為紗麗(Sari)。印度紗麗的穿著方式變化繁多,不同的種族、區域、信仰,會有許多不同的色彩、質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婦女穿著紗麗時,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臍的緊身衣(Choli),下身是一條及地的直筒襯裙(Ghagra)。
紗麗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拉住紗麗布左邊一端,塞進右側的襯裙裙頭。
將紗麗布由右至左環繞下圍,約三、四圈。
接著用紗麗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並且塞入裙頭。
然後將剩餘布塊,由左後方繞過右邊腋下,披向左邊肩膀上。
最後直接將紗麗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頭上。
飲食
印度人的日常飲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別。北方人以小麥、玉米、豆類等為主食,尤其喜歡吃一種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餅。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們以大米為主食,愛吃炒飯。而中部德干高原則以小米和雜糧為主。印度人喜歡吃帶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在飲水和飲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樣,沒有喝熱水的習慣,一般喜歡喝涼水或者飲用紅茶、牛奶和咖啡。

3. 鍗板害灝佸緩紺句細鏄鎬庝箞褰㈡垚鐨勶紵

鍏鍏冨墠6涓栫邯鍒濓紝鍗板害褰㈡垚16鍥界殑鈥滃垪鍥芥椂浠b(鑷沖叕鍏冨墠4涓栫邯)銆傚湪榪欑ぞ浼氬ぇ鍔ㄨ崱鏃舵湡錛屾柊鎬濇兂銆佹柊鏁欐淳灞傚嚭涓嶇┓錛屽艦鎴愨滅櫨瀹朵簤楦b濈殑灞闈錛屽苟鍑虹幇浜嗚稿氱殑鏂板畻鏁(鍏朵腑鍙嶅瑰﹩緗楅棬鏁欑殑鑰嗛偅鏁欏崰鏈夌壒孌婂湴浣嶏紝鑰屽拰瀹冨悓鏃跺叴璧風殑浣涙暀鍗村逛笢鏂規枃鏄庝駭鐢熸繁榪滃獎鍝)銆傚ぇ綰﹀湪鍏鍏冨墠324騫村瓟闆甯濆浗寤虹珛銆傚叕鍏冨墠187騫村瓟闆甯濆浗鐏浜″悗錛屽栨棌涓嶆柇鍏ヤ鏡錛屽叾闂300澶氬勾鐨勫彶瀹炴ā緋婁笉娓咃紝鐩磋嚦鍏鍏4涓栫邯鏃垛滅瑘澶氬笣鍥解濆緩絝嬪悗錛屾爣蹇楃潃鍗板害灝佸緩紺句細宸插熀鏈褰㈡垚銆

4. 古印度種性制度形成的原因和對印度社會的印象是什麼

種姓制度的成因是雅利安人入侵者穩固自身政權的需求。
最早在印定居的是達羅毗荼人,膚色黑。雅利安人是自中亞入侵的,膚色白。他們消滅了印最早的原生文明火種。為了穩固自身統治秩序,吠陀時代的入侵者以膚色(更為准確說法是血統)劃分階級,以宗教為背書,這就是種姓制度。
由於種姓制度規定了各階層適合的工種,這就使得社會分工完美地各司其職,每個行業父死子繼,在封建時代有效保障了社會穩定,也益於社會生產經驗一脈相承,熟練技工世家出現。
但種姓制度無疑阻塞了下層人民升遷的通道,令社會階層,貧富固化。在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種姓制度亦違背了平等,民主,自由等印資產階級施政綱領,違背人權,是徹底的封建糟粕。
同時,種姓制度亦客觀剝奪了低種姓者受教育權力,阻礙了印教育推廣,以及後續生產力釋放提升。
並且,種姓制客觀令現今印人民彼此割裂,甚至還出現了地方尾大不掉,中央管不著的奇異現象不利於印現代國家穩定。

5. 印度國家形成後階層、種族是怎樣發展的與宗教、文化、政治有何關系

世界上大多數人是貧窮的,所以如果我們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也就懂得許多真正重要的經濟學原理。世界上大多數窮人以農業為生。因而,如果我們懂得了農業,也就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我深知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在中國的極端重要性。沒有農村的小康,就不會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不會有全國的現代化。3

新世紀伊始,印度及印度和中國比較研究似乎成了國際國內的熱門話題。4西方學者吉爾伯特•艾蒂安專著《世紀競爭:中國和印度》,影響較大。5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IC)也發布報告稱,印度可能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6印度人也一掃尼赫魯時期的憂慮,直稱「20世紀屬於西方,中國在21世紀想成為世界的領導,但本世紀未來的歲月屬於我們印度」。7從中國方面看,對印度的關注反映了中國人對中國發展道路的深層考慮,同時研究和准確地評估印度的潛力和未來發展,正確地借鑒印度的經驗,對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有益的。

一、從中心到外圍:印度國家發展近代中斷及其原因

與中國大體相同,印度擁有古老的歷史與國家經濟發展的天然條件,來自西北部的雅利安人(Aryan)部落在公元前1500年征服這里;他們與當地人的結合創造了古典吠陀文化(Vedic culture)。此後,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紀再次征服了這塊土地,隨後是12世紀到來的土耳其人,以及15世紀末到達此地的歐洲商人。印度在歷史上的孔雀王朝時期(公元前324―151年),曾是北起喜馬拉雅山,南到邁索爾,東抵阿薩姆河西界,西達興都庫什山的南亞大國;中世紀莫卧爾王朝時期(1526―1857),印度的版圖曾再次接近這一規模。英國統治印度期間,英國以印度為中心,使自己在亞洲的勢力伸展到北至阿富汗和西藏部分地區,南至印度洋,東至東南亞的范圍。獨立後的印度,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在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中央平原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8海岸線長5560公里。多條河流發源於或流經印度。印度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變化較大,氣溫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漫長的海岸線有利於商業的發展,而廣大的國土面積和熱帶季風氣候適於農業發展。2001年印度土地面積29732萬公頃,而耕地面積16175萬公頃,佔印度土地面積的54.4%。而同期中國耕地面積僅占土地面積13.5%。9

印度是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其古文明形態保留時間僅次於中國的國家。生發於四大文明古國並泛延於整個古代世界的農業全球化10曾使中國和印度成為古代世界的超級大國和文明中心。但是當歷史進入19世紀時候,這兩個國家卻迅速衰落並在半個世紀之後,就從農業世界的中心國家逐漸進入資本世界的邊緣和外圍國家。從1600年到印度獨立的1947年間大多數時間里,英國發展各項指數,除人均GDP外,均不如印度。1857年英國鎮壓印度民族大起義並在印度建立直接統治之後,英國對印度的掠奪程度急劇擴大。11此外,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使印度勞動處於殖民統治和封建主的超度盤剝的生產關系之中。其中非勞動者占據國民收入的相當大的部分。不僅如此,與莫卧爾王朝時期相比,在非生產階層中還被強行介入的宗主國派駐殖民地的官員。他們瓜分了5%的國民收入。而為社會提供財富的生產領域的勞動者,則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得到較低的份額。12值得說明的是,上述財富分配只是稅後分配,而稅收更是英國剝奪印度國民財富的重要部分。英國在印度的無度行政開支、英國對緬甸和阿富汗戰爭的費用、1873年以後印度貨幣貶值和國內開支方面增加的負擔,都得由印度人民來償付。13主要稅收包括土地稅、貨物稅、鹽稅、印花稅和鴉片稅,除鴉片稅外,其餘稅收均落到印度各階級頭上。其中土地賦稅是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它增加了農業生產者的負擔。14以孟加拉的土地稅為例,在莫卧爾帝國時期,該省區的土地稅只佔全省年收入的40%-48%,而在1795年,東印度公司徵收的土地稅竟占該省區收入的85%,造成印度對英國的大量欠款。15

不僅如此,英國還以宗主國的名義從殖民地印度攫奪相當部分的財富,下表是1868-1930年間從印度白白流向英國的勞動財富。

英國從印度「攫奪」的財富(1868-1930)

年 份 印度出口順差占其國內生產凈值的比重(%) 印度出口順差佔英國國內生產凈值的比重(%) 1868-1872 1.0 1.3 1911-1915 1.3 1.2 1926-1930 0.9 0.9

資料來源:[英]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著,伍曉鷹、許憲春、施發啟譯:《世界經濟千年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80頁。

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認為上面的資料「可以大致了解到作為接受外國統治的後果,即印度資源流入到英國的情況。從1868年到20世紀30年代,印度的資源流出量大約占其國民收入的0.9%到1.3%,也就是說約五分之一的印度凈儲蓄被轉移到了英國,本來這筆儲蓄可以用於進口資本品」。16印度經濟學家達拜•瑙羅吉在他的論文「印度的貧困」(1876年)中將英國從印度攫取財富的途徑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歐洲官員將他們的存款匯往國外,還有英國人為支付在英國本土和印度的各種需要而在英國所作的開支,如在英國國內所付的退休金和工資;第二是非官方歐洲人的匯款。」這意味著印度的出口必須比它的進口多得多,以便滿足經濟流耗的要求。17印度出口物資都是糧食和農業原料。「為了實現商品賬戶上出超,即使在飢荒年糧食出口也必須維持在原有水平」。181899-1907年曾任印度總督的冠松勛爵也不得不承認「沒有印度就沒有大英帝國」19。

在殖民經濟和封建經濟的雙重盤剝下,盡管印度經濟的GDP在獨立前的近百年間(1857-1947)有了較大的發展,20但印度的人均收入則在百年間增長率僅為0.5%,幾乎停滯。21印度經濟因發展而不發展:較快發展的結果則是為英國資本快速提供高額剩餘價值,而非快速反哺印度社會的基礎性勞動。這嚴重阻礙了印度民族資本的原始積累並中斷了印度民族資本自主形成過程。印度成了為英國資本家和印度封建主提供「營養」的奶牛。其結果是居於人口多數的勞動者並不能因其提供較多的勞動產品而得到合理即維持其生存與發展的「營養」持續反哺。印度社會基礎因此持續萎縮。

近代中國與印度有著相似的經歷和命運。「19世紀之前,中國比歐洲或亞洲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強大。從5世紀到14世紀,它較早發展起來的技術和以精英為基礎的統治所創造的收入都要高於歐洲的水平」,「1820年,中國的GDP比西歐和其衍生國的總和還要高出將近30%」。但從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的100年間,中國經濟迅速衰落:「到1950年的人均GDP不到中國在1820年水平的四分之三」。22其間中國經濟形成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畸型結構:外國在華資本控制了中國與近現代產業相聯系的絕大部分投資。1936年,外國產業資本佔中國產業資本的57.2%,其中在東北佔84.6%。23他們壟斷和控制了中國生鐵產量的96.8%,煤產量的65.7%,發電量的77.1%,棉花產量的64%,卷煙產量的58%(1935),鐵路里程的90.7%。24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對華戰爭,並對中國經濟資源進行直接的軍事掠奪。到1938年日本佔有中國土地的1/3,農業生產能力的40%,工業生產能力的92%。25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官僚資本大大加強。到1949年新中國誕生前夕,以與西方資本有千絲萬縷聯系的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為主的官僚資本已控制全國銀行的70%,產業資本的80%,並控制了全部鐵路、公路、航空運輸和43%以上的輪船噸位。據新中國建立初期的清產核資統計,全國國營和公私合營企業資產原值191.6億元,其中大部分為沒收和接管的原國民黨官僚資本的資產;而1948年中國12.3萬戶民族工業資產凈值僅20.08億元。26國民黨戰敗逃到台灣之前,通過擴大財政赤字進一步掠奪國民財產,1948年最後四個月,國民黨政府的財政赤字高達78%。27中國經濟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重盤剝下已失去了民族資本獨立增值和民族市場良性發展的條件。而國際資本、國內官僚資本和封建地主對中國經濟超度壓榨又使中國的民族資本長期處於持續萎縮狀態。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增長,成了中國印度兩國悲劇性命運相同的方面。而社會革命,即反對殖民壓迫和爭取獨立主權的民族革命及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便成了印度和中國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共同和惟一出路。

值得說明的是,盡管印度和中國經歷了相同的歷史命運,但比較而言,在兩國獲得民族革命成功之前,雙方經濟發展還有明顯的差異。1820年印度和中國在世界GNP分布中分別佔15.4%和32.7%,到1952年,印度為3.8%,仍低於中國的5.2%;1820年印度和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分別為1110億和2286億國際元(1990年),1952年,分別為2266億和 3057億國際元(1990年)中國遠高於印度。28但在GNP和人均GNP增長率及主要工業品產量方面,中國則不及印度。1820年至1952年,印度和中國GNP每年平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0.54和0.22;同期人均GNP每年平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0.10和-0.08。291948年,在原煤、發電、鋼材、生鐵、水泥、硫酸等產量方面,印度均高於中國。30這些數據表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時期的印度盡管在經濟GNP總量和經濟發展水平上落後於中國,但在發展綜合潛力方面,印度領先於中國。了解這一點,對於理解後來印度又遠遠為中國甩在後面的原因,是有益的。

二、印度獨立:低成本卻先天不足的政治革命

革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但印度獨立革命並沒有使其獲得預期的經濟成就。究其原因是印度以尼赫魯為領導的國大黨所代表的地主資產階級,尤其是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利益,這種利益使作為生產者多數的印度人民不能成為自己產品的直接市場,從而縮小了印度民族資本形成和民族市場形成的條件。因此,已取得勝利的革命並沒有在印度造成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充分條件。這是與中國1949年革命本質不同並由此造成兩國未來發展不同速度的根本原因。但如果要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一原因產生的背景,則不能不從比較這兩個國家的民族革命和以土地改革為主的民主革命所造成的不同「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31來考察。

與歐美國家相同而與中國不同的,是印度的民族民主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因而是反映資本家和地主利益的革命,但與歐美國家不同而又與中國革命相同的,又是印度和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發生在世界資本主義下落期和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上升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波及世界的工業全球化浪潮的最初的政治動力。工業革命在大不列顛登陸並取得勝利後,就反轉影響歐洲大陸並對歐洲的封建體製造成解構性沖擊。這引發了19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和40年代的歐洲大革命。這場革命喚醒了歐洲大陸、美洲大陸和日本等國,並使其在抵禦近代資本全球化的沖擊中完成本國國家資本主義的轉型:19世紀60至70年代德國俾斯麥完成國家統一、俄國完成農奴制改革、美國實現統一的國家主權和統一的民族市場、日本明治維新完成從封建主義向國家資本主義的轉型。與此同時,在中世紀農業全球化浪潮中雄居超級大國地位的印度、中國等,反滑入附庸於資本中心的外圍地區:它們不僅沒有跟上這場國家轉型的浪潮——這大概是由於他們超穩定社會結構和超強的國際地位反使其不易隨環境改變而變革,而且還在這個浪潮中不斷受到來自英國及完成國家近代化轉型的國家的打擊。19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英國實現了對印度的征服和對中國戰爭勝利。這使印度和中國被迫進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歷史進程並由此在這兩個國家出現了最初的無產階級。這又反過來為印度和中國的未來不同的發展道路埋下了伏筆。

再從兩國內部分析,20世紀初印度與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和工農運動均有較大發展,世界出現了代表工農利益的蘇聯社會主義國家。在這個歷史的十字路口上,印度的完全殖民地地位和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使兩國革命道路發生了分野:英國對印度的完全的和強有力的控制不僅使印度的工農運動沒有形成獨立的和強大的政治力量,而且還使印度的民族資產階級——在英國殖民統治和當地封建力量的雙重壓力下——變得更加軟弱,以至「非暴力不合作」成了印度人民爭取獨立的最高形式。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反使中國成了國際資本鏈條中的「薄弱環節」32。20年代末與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民主主義旗幟下分野的國民黨背叛工農利益並迅速倒向西方國際資本,蛻變為代表買辦勢力的政治派別。國民黨政府在國內通過犧牲工農利益、在國際通過向資本強國讓渡國家利益方式,換取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33與日本明治維新後的國家發展道路截然相反,蔣介石時期的中國是亞洲地區較早選擇拉美發展道路的主權國家,其結果是民族資本大規模衰落,34財政赤字持續飆升,35農民、工人和中小資產階級大規模破產。36與後來印度的發展道路相比,蔣介石時期的中國發展道路是拉美道路在東亞的較早版本,而印度尼赫魯時期的經濟則幾乎是中國蔣介石時期的道路在南亞大陸的另存形式。

拉美道路的本質是用犧牲本國工農利益和向資本中心國家讓渡民族利益的方式來發展本國經濟,其結果一般都是工農在日益嚴重的貧困中開展階級斗爭:斗爭的規模和激烈程度與該國拉美化的程度為正比。蔣介石時期國家經濟拉美化的結果是從另一面為代表中國農工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取代國民黨統治作了政治准備。與印度相反,國際資本對中國鬆散間接和多元控制又使代表中國工農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取得全國政權成為可能。從印度後來的發展後果看,中國共產黨取代蔣介石國民黨政權,不僅僅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個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大事變,它更是中國歷史的大幸運。與印度相比,這種幸運更多地是由於中國較先品嘗了拉美模式必然造成的國家不幸。正是這種不幸才使中國人更為堅定地選擇了代表中國占人口多數的工農利益的中國共產黨,37隻有有了代表工農利益的政權,中國才能進行比較徹底的土地改革,並由此形成統一的國家經濟和民族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1949年中國革命是20世紀40年代末期發生於東亞的集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雙重意義為一體的偉大歷史事變。與美國兩次革命不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使美國百年內完成的社會革命在中國幾十年內得到完成,其效益可以從毛澤東時期和鄧小平時期中國崛起並初步實現國家經濟現代化轉型與美國相比的時間差及與印度後來發展的相比的速度差上得到證明。

馬克思和列寧曾對印度和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抱有大希望。馬克思在《波斯和中國》、《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後果》等文章中樂觀地預言:

過不了多少年,我們就會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作垂死的掙扎,同時我們也會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38

列寧則在晚期口授的日記中也認為:

斗爭的結局歸根到底取決於這一點:俄國、印度、中國等等構成世界人口的絕大多數。正是這大多數的人口,最近幾年來也非常迅速地捲入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中,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來,世界斗爭的最終解決將會如何,是不能有絲毫懷疑的。在這個意義上講來,社會主義的最後勝利是完全和絕對有保證的。39

但歷史發展的結果是,除了俄國、中國外,發生在印度的工農革命並未導致反映印度工農利益的黨而是為英國有意扶持的更多地反映有產者利益的國大黨成為執政黨。造成這種歷史差異的原因在於英國對印度形成的百年牢固和有效的殖民統治,這使印度在發軔於英國的全球性的資本鏈條中沒有像俄國和中國那樣成為其「薄弱環節」。在俄國和中國革命中,工農政黨逐步登上歷史舞台並上升為執政黨。在印度英國用血腥暴力肢解、鎮壓工農運動的同時卻有意容忍無傷大雅的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有意扶持反映大地主和大資本家利益的國大黨。其結果是二戰結束後,反映印度地主和資產階級利益的國大黨被英國推上主要執政黨的地位。40 1947年8月14日印度獨立,新政府共14名閣員,國大黨佔8名,非國大黨佔6名,共產黨被排除在外。1951年底印度共和國成立後首屆聯邦人民院和立法院大選。大選後國大黨在人民院和立法院中占總席位分別為74.4%和68.4%。41這時的印度國家政權成了地道的「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42

與中國高成本的政治革命結果正好相反的是,印度獨立,這場低成本的政治革命註定要使國家未來發展付出高成本的代價。

三、土地改革:國家發展奠基中最大的政治「豆腐渣」工程

自然資源天然供給量和貯存量的絕對有限性,決定生產勞動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絕對手段。而人類生產勞動形成的絕對條件就是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絕對結合。這種結合有自然結合與強力結合的方式。財產私有制度出現後,強力結合便是人類歷史常見的方式。比如歷史上的羅馬人對地中海的征服、蒙古人對亞洲和歐洲部分地區的征服、克倫威爾對愛爾蘭人的征服、歐洲人對印安第人的征服、英國人對印度人的征服等都是這強力結合的歷史形式。一部分人通過壟斷生產資料形成對另一部分人的勞動成果的無償佔有並由此形成對這部分人的政治統治,這就使勞動力與生產資料在人類早期的絕對的自然結合變為相對的人為強力結合,並由此在生產者與生產資料佔有者之間以及不同的生產資料佔有者之間形成復雜的財富佔有關系。43

但是,所有權並不是社會財富本身,而只是社會財富的佔有形式。所有權並不創造價值,因此也不是財富的源泉。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私人所有權卻可以刺激勞動者個體的能動性及其私人積累財富的積極性,但如果構成社會勞動基礎的生產者的勞動成果被不同的私有者「截流」數量過於巨大從而使勞動者得不到合理反哺時,社會勞動也就開始萎縮。萎縮的程度與財產佔有者對生產者勞動成果的「截流」數量為正比。

研究國家發展及相應國力的關鍵不在於研究其GDP或GNP的指數表現,而在於研究其利潤的歸宿及其對社會勞動者反哺程度。馬克思說:「生產直接是消費,消費直接是生產」。44勞動者也是消費者,他既是產品生產者,又是實現自己產品的基本消費群體。從這個意義上看:人民是國家的主體,不僅僅因為人民是國家生產的主體,同時他們更是國家消費的主體。只有社會產品反哺社會勞動者即人民的時候,這個社會的發展才是良性的和可持續的。當國家經濟持續增長而這種增長成果卻不能合理地反哺生產者,甚至不能維持生產者自身的生存延續,社會財富又越來越多地集中於沒有多少消費潛力的少數人手中,這時的國家發展就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接踵而至的就是社會危機。這時生產力就會提出變革生產關系的要求。前面提到的印度和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基於這個原因發生的。

土地是人類生存的第一資源,生產關系的最初版本就是人地關系。45因而也是古今形成生產關系,從而階級關系的原生酵母,更是現代資本形成的原生酵母。大凡國家改造和社會改革,多以土地改革為起始。因此,與基因鏈的優劣決定生命發育的終極結果一樣,國家土地改革的後果,也就命定了國家肌體發展,尤其是傳統農業大國肌體的終極潛力。印度與中國民族革命成功後第一基礎性的國家改造工程就是土地改革。其結果差異則奠定了兩國發展速度及其潛力的差異。

如果將土地革命分為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兩階段的話,印度的土改不僅沒有社會主義土改內容,也沒有像中國那樣的徹底的民主改革的內容。獨立之初印度國大黨認識到從英國人那裡繼承下來的封建土地關系是獨立前印度農業陷入慢性危機的主要原因。為此,根據1948年12月全國邦稅務部長會議的決定和國大黨土改委員會1949年的報告建議,各邦開始按照中央確定的廢除柴明達爾中間人制度等原則,制定本邦土改法律。1953年中央政府建立了中央土改委員會,由計劃委員會成員和內務部長、糧食部長組成,作為土改指導機構。土地改革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消除土地所有制結構中阻礙農業生產的因素;二是使作為生產資料的土地直接與勞動者結合,創造條件使農業經濟實現高效高產。土改內容包括三方面,分兩階段實施。

一是廢除柴明達爾等中間人制度。獨立前印度存在三種土地租佃制度:柴明達爾租佃制、馬哈瓦爾租佃制和萊特瓦爾租佃制。在柴明達爾等土地租佃制度下,代為殖民政府收稅的柴明達爾等實際上成了在外地主,對租佃土地的耕種者進行殘酷剝削。在殖民政府收取的農業稅收和柴明達爾等從事收稅的管理費外,柴明達爾等在外地主還隨意提高租金,加強對佃農的剝削。印度政府通過廢除這種中間人制度使耕種土地的農民直接與土地聯系,並直接向政府交稅。在獨立後長達30年的時間里,印度政府從地主手中買地共花去67億盧比,約將577萬公頃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46

二是改革租佃制度。「高額地租是印度土地結構的共同特徵」。47英國統治時期土地租佃不僅在印度農業中十分普遍,而且除公開租佃外,印度農村中還盛行非正式或口頭租佃。土地供給是確定的,而人口和貧困人口卻與日俱增,佃農受到地主持續提高的地租剝削,而且租期極不穩定。手工業的衰落,進一步加重了對土地的依賴,從而加重了租金剝削。從1953年起各邦政府通過了系列有關「租佃改革」的法案,其主要內容是「公平租金」和「保障租佃關系」。獨立後印度政府在土地改革過程中實行了租佃制改革,具體措施包括固定租金、保障租佃,並授予部分佃農的永佃權等。根據各邦的具體情況,各邦政府規定的租金占農業收入的比例有所不同,大體保持在農業收入的1/3到1/6。同時,為了方便農民交租,還決定把過去長期實行的實物地租改為貨幣地租。為了保障土地租期,印度政府還規定,允許地主以自耕名義收回土地,但重新收回土地時必須為佃戶保留維持生活所需最低面積的土地,且不能驅逐佃戶。此外,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政府也要求佃農購買土地,使佃戶直接與國家發生關系。這也是土改第一階段的內容。

三是實行土地持有最高限額制度,這是土改第二階段的內容。國大黨政府在1959年1月那格浦年會上通過了實行「土地限額」的決議,要求各邦政府在當年年底前制定出相應法案令。1961年底印度政府宣布各邦實行土地持有最高限額的法律,規定超出限額以外的土地,由國家交給村評議會,並由村評議會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或農業合作社耕種。此舉意在限制大地主對土地的壟斷。1971年8月,印度中央土改委員會又確定調整最高限額。以五口之家為一個分配單位,規定最高限額為最好土地10英畝到最劣土地54英畝之間。1975年7月1日,印度政府宣布了二十點經濟綱領,提出土地最高限額制,並要求加快對超額土地的分配和登記注冊工作。1977年人民黨上台,要求加快土改步伐,通過調查,改革土地法上的弊病和漏洞。規定每戶農民最低土地持有限額為2.5英畝。

土地改革是印度民族革命成功後,實現民主革命的基礎工程。就其深度、廣度及革命的徹底性而言,印度土改的效果簡直與中國判若泥雲。究其原因還在於各自革命的領導權性質存在的本質差異。與中國20世紀20年代蔣介石國民黨注意到但無法解決農工問題的原因相似,尼赫魯國大黨也看到了徹底的土地革命對於印度的未來具有關鍵的意義。48但是,由於國大黨本身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資本家利益,以及由大地主大資本家階級占據的議會席位形成的對尼赫魯政府的制約,這使國大黨政府,即使有再好的政治設計,也無法實現。與中國國民黨蔣介石政權由於基礎是建立在封建官僚買辦的支持之上,即使早就認識到土地問題的重要性也無法在中國大陸進行徹底有效的土地革命的道理一樣,印度國大黨推行土地改革30餘年,最終不得不以「具有雷鳴般的熱情」開始,而以「沒精打采」的結局告終。49

盡管如此,印度的土地改革還是在相當程度上解放了農業生產力。從1951-1952年度到1978-1979年度,印度農業生產平均增長2.8%,是從1900-1901年度到1949-1950年度平均增長的3.5倍。5060年代以來,印度開展「綠色革命」運動,印度糧食播種面積從1950-1951年度的9730萬公頃,到2000-2001年度的11980萬公頃,增長了23.1%;到70年代糧食就基本上達到自給。51但是,在生產關系變革的方面,「除了廢除了柴明達爾以外,就全國而論,其他各項實際上並未認真執行」。52而正是這方面的失敗,不僅使印度的土改成果大打折扣,而且還由此鑄定了印度在後來半個多世紀中落後於中國的歷史命運。

獨立初期,不到農村人口15%的地主、富農卻佔有85%的土地,其中不到人口2%的大地主,卻佔全部土地的70%;而占農村人口85%以上的貧苦農民僅佔15%的土地。其中占農村25%的農戶卻無立錐之地。土改後,這種土地集中在極少數大地主手裡的情況有所緩和。如下表所示:

印度經營佔有者數量和經營面積(1970-1986)

類別 數量(萬) 面積(萬公頃) 1970-1971 1985-1986 1970-1971 1985-1986 邊際佔有(1公頃以下) 3600(51) 5700 (58) 1500 (9) 2200(13) 小佔有者(1-4公頃) 2400 (34) 3100(32) 4900(30) 6200 (38) 中等佔有者(4-10公頃) 800 (11) 800 (8) 4800( 30) 4700(29) 大佔有者(10公頃以上) 300 (4) 200 (2) 5000 (31) 3300 (20) 總計 7100(100) 9800(100) 16200(100) 16400(100) 註:括弧內的數字是各欄占總數百分比 資料來源:轉引自魯達爾•達特、K•P• M•桑達拉姆著,雷啟准等譯:《印度經濟》(下),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頁。

上面提供的數據可

6. 印度教形成的原因、內容和特徵

印度教能起源於哈拉帕的轉世及靈魂不死之說,在吠陀時代晚期重新出現,並成為印度教更深一層的基本組成部分。凡人一生中產生的業,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隻昆蟲。特殊的虔誠、默想、禁慾和對永恆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轉世的生命輪回;這樣境界的靈魂避開了這種輪回而達到超脫,這並非有形的升入天國,而是精神上與神或天地萬物重聚的極樂。藉助凡人肉體的不死靈魂,凡人的生命可以包含一個具有神的不朽創造力的永生幽靈,而靈魂則能夠再生或轉世。 轉世的信念加強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一個人的親戚或祖先也許已經再生為一匹馬或一隻蜘蛛。從哈拉帕時代以來,牛得到特別的尊敬,這是由於它們的基本用途及母牛產奶造成的創造和母性象徵。公牛自然象徵著耐力和男子漢氣魄(與地中海文化一樣),母牛則以其有光彩的大眼睛而象徵溫柔。但對印度教來說,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任何生物都是顯示神的存在的偉大生命鏈條上的一環。因此,虔誠的印度教徒都是素食者,除最低等種姓外,所有人都特別要避免吃牛肉。牛奶、凝乳、酥油、酸奶等等,都只用於宗教獻祭儀式上。 進入吠陀時代晚期(約公元前600年)之前,印度教的萬神殿已由三位一體的毗濕奴、濕婆和梵天統治,他們都是至高神,都是造物主。隨著印度教繼續合並地區性及民間宗教神祇和傳統,出現了五花八門、有各自的信仰和信徒的神祇配偶、神祇肉化身和小神祇的令人為難的局面,包括:仁慈的象頭神,是濕婆和他妻子雪山神女之子,有象形頭;象徵忠心和力量的猴神哈奴曼;智慧和學識女神娑羅室伐底;黑天;毗濕奴之妻吉祥天女,兼財富及世俗功績女神;還有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時母)或杜爾迦(又叫難近母),都是濕婆配偶的形象或其較陰森外表的女性等同物,有時稱為死亡及疾病女神,但同濕婆一樣,人們,尤其是婦女,也祈求她的幫助。 濕婆成了最廣受崇拜的大神。在人們心目中,他既是創造之神,又是毀滅之神、收獲之神、豐饒之神、宇宙舞神以及瑜伽信徒(瑜伽功及苦修的實行者)的主神。他還主宰人的生和死及天才的繁衍,被人們與其他宗教的類似神祇並列,包括代表苦難(釘死在十字架上)和永恆生命的基督。在其他一些宗教中,用人做祭品作為祈求生命復活的手段;獻祭的遭難者將生命讓給他人,或獻出生命為他人祈福。印度教承認這一觀念,因為它把死亡看成生命的一個當然部分,並通過濕婆和迦梨女神的形象慶祝它。印度教,婆羅門教綜合了其他宗教重新誕生的一個宗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羅門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學習和領會。然而佛陀並非毫無選擇的全盤接受,而是以批評的態度,透過個人的修證體驗,對於婆羅門教的主張,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說有「我」,佛教則說「無我」;印度教說「梵」為宇宙之體,佛教則說諸法因緣生滅的本體是空;印度教嚴格區分階級制度,佛教則提倡一切眾生平等;後期印度教的派別中出現以苦行或樂行的修持,佛教則主張「中道」為修行原則等。 西元前16世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開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對自然山川的敬畏與崇拜,雅利安人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須膜拜、禮贊、歌頌一切自然神祇,且將贊歌編為聖典,相互傳頌。到了後期,與人們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神祇,受到更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漸轉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為了與神溝通,祭祀便成為一件大事,司祭者擁有無上權威,能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及教授聖典。於是,在階級制度嚴格劃分的社會里,司祭者被尊為最高階級的婆羅門,他們依著「祭祀萬能」的神聖職權,開啟了神權色彩濃厚的婆羅門思想。 婆羅門教主張:「梵」是宇宙現象的本體,人的生命現象為「我」,宇宙萬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來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輪回受苦,唯有體證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脫。此思想彌漫在當時的印度社會,直到西元前六世紀,出現了反婆羅門教的思想家,他們反對祭祀,主張透過禪 黑風洞是印度教的朝拜聖地定、苦行或享樂來完成解脫。鑒於當時修苦、修樂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於苦,不偏於樂的中道觀,做為修行的根本原則。 阿育王及迦膩色迦王時期,佛教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羅門教便相形式微;4世紀時,婆羅門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進一步雜糅了佛教及其他學派的思想,於是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而以「新婆羅門教」自居,企圖恢復舊有地位,這就是今日所說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許多流派中,又以毗濕奴派、濕婆派及性力派為主。8世紀以後,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羅,依據婆羅門教的根本教義,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優點,使印度教宗教實踐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瑣的理論淡化,印度教遂一躍而成為當時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蘭教入侵印度以後,佛教遭受嚴重迫害,印度教卻因為與伊斯蘭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區域仍舊保持著很大的勢力。 到了近代,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傳入,印度教掀起了廣泛的宗教改革,反對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種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瑣宗教儀式、寡婦殉葬等愚昧現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大多數人信奉此教,其種族階級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婦殉葬等諸多民間陋習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7.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印度的近代史

近代印度(1757~1947) 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立(1600)_起到它在印度佔有統治權時(1757),有一段早期殖民掠奪史。這段歷史在年代上屬於印度中世紀末期,但它的時代性質則屬於殖民統治的早期。
英國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奪(1600~1757) 葡萄牙人收購印度的香料在西方銷售,獲得厚利。繼之而起的是荷蘭。1600年12月31日,英國為了同荷蘭商人競爭而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1623年英荷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609年續領特許狀時,取得了5項特權:掠地鑄幣、築城養兵、締結盟約、宣戰媾和、審理刑事民事案件。後來,東印度公司的中心從西海岸轉移到孟加拉。在這個時期內東印度公司的活動主要是為建立政權准備條件。1765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爾、奧里薩的收稅權,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財政和軍權,間接掌握了行政權。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後,工業資本家力圖控制印度,以使英工業品暢銷印度各地。所以,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也是英國在印度擴張領土最突出的時期。在55年內(1763~1818)英國在印度直接進行過30次兼並土地的戰爭 。在52年內(1766~1818) 英國與印度地方政權簽訂過23次割地條約。它在50年內(1765~1815)解決了歐洲其他國家在印度絕大多數的據點。
1818年6月,馬拉特勢力覆滅。拉賈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島的一些首腦都承認了英國的主權。除旁遮普和信德外 ,英國已經控制整個印度 ,印度成了英屬印度帝國。1818年後,殖民統治基本上處於鞏固政權時期,但是也還有過兩起兼並高潮。第一批被兼並的是信德(1843)和旁遮普(1849),英國殖民地疆域就達到了防範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線。
另一批被兼並的土邦是貝拉爾(1853)和奧德(1856)。貝拉爾是理想的原棉供應地,奧德是理想的英國棉織品的銷售市場。 英國用「絕嗣喪權原則」兼並的土邦有薩塔拉(1848) 、那格浦爾(1853)和詹西(1854)。最後階段的兼並引起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後,英國正式結束了名存實亡的莫卧兒王朝,也結束了東印度公司。1858年頒布的英國女王詔書開辟 了一個新的統治方式。
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858~1947) 1858年後,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在印度的最高機關是印度政府。印度政府由印度總督及其執行委員會組成。印度總督稱為參事會總督,又稱副王,由英王任命,任期5年。總督的執行委員會成員6人,任期5年,也由英王任命。外交部部長由總督兼任,其他各部由執行委員會分配。立法工作由執行委員會的擴大會議進行。擴大會議的成員有在職官員、應邀人士和當選人士。全印度分13省,其中五大省為孟加拉、孟買、馬德拉斯、旁遮普、聯合省。省有級別,級別差距很大。馬德拉斯和孟買的省督及其執行委員由英王任命。全印度的土邦約有700個。大土邦只有海得拉巴、邁索爾、巴羅達、「克什米爾和查謨」。英國對土邦有嚴密的監督制度,嚴禁國內外結盟。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和剝削 1702~181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貿易、直接掠奪、實行以柴明達爾為對象的永久性在此建立商站土地整理等方式對印度進行殖民掠奪和剝削。19世紀中葉,田賦約占東印度公司總收入的2/3。

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工業資產階級的成長,1813年英國議會取消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貿易壟斷權。從此,印度逐漸成為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1833年英國議會作出決定,准許英國人在印度經營種植園。這是英國把印度直接變成它的原料產地的開始。從19世紀中期起,英國資本開始輸入印度。19世紀後期,英國對印度的投資主要限於鐵路、水利和種植園。其中以鐵路為主(始於184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資本大量進入印度的工業部門。印度成為英國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的結果,使印度的大量財富流入英國。史書稱之為「財富外流」。
印度資產階級的形成和發展 從19世紀中葉起,印度開始發展民族工業(主要是紡織工業 。70、80年代,在西印度的孟買和艾哈邁達巴德形成了第一批工業資產階級。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印度已形成了第一批民族資本壟斷集團。

閱讀全文

與印度進取型怎麼形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十塊錢怎麼買 瀏覽:249
中國的五星代表什麼 瀏覽:149
美國幫助英國脫歐是什麼時候 瀏覽:301
英國什麼時候可解封 瀏覽:55
印度心臟病疼怎麼辦 瀏覽:682
哪些人適合打越南疫苗 瀏覽:992
芬蘭和義大利哪個國家實力更強 瀏覽:93
胖女生穿中國校服怎麼顯瘦 瀏覽:808
印度泰姬陵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622
俄羅斯三次轉機如何簽證回中國 瀏覽:672
越南什麼時候有海 瀏覽:202
英國駕照怎麼獲得 瀏覽:398
印度頭發精油怎麼用 瀏覽:309
印度怎麼匯款到中國 瀏覽:787
中國緩助哪些國家 瀏覽:851
印度的東北部分是哪些地方 瀏覽:489
印度機場哪裡買的到正品 瀏覽:843
火箭筒在越南賣多少錢 瀏覽:34
印度牛肉有什麼特點 瀏覽:382
越南有哪些品牌奶茶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