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釣魚是什麼感覺

印度釣魚是什麼感覺

發布時間:2022-09-27 03:26:47

㈠ 在污染嚴重的印度恆河,為何還能野魚成群,隨手就可捕獲

因為印度很多人會把屍體葬在恆河,包括一些動物的屍體也丟了進去,所以裡面的野魚就能生存並且能夠大量繁殖,隨手就能捕撈起來。這些野魚大部分都是鯰魚,鯰魚可以在很惡劣的環境生存,並且是吃垃圾和腐肉為生的魚類,繁殖能力也是非常驚人,在恆河裡抓到的基本都是鯰魚。

外地遊客會到恆河去投喂這些鯰魚。鯰魚一旦發現有遊客靠近投餵食物,就會有大量的浮上水面。稍有不慎,就會被鯰魚咬傷,還會被大型鯰魚拉扯掉入河裡。這種魚類一旦過度成長會影響整個河流的生態環境,所以印度政府也限制工業生產的垃圾廢料流向恆河,讓恆河少點污染。

㈡ 印度尼西亞人如何捕捉射魚

一:漁網捕魚法。

這是一種需要很多勞動力的捕魚方法,首先要准備一張大的漁網,然後在漁網上灑些魚比較喜歡吃的餌料,再把漁網甩到池塘中間,等池塘里的魚兒們聞到餌料的香味都像漁網游過來的時候,就可以收網了,大概需要五六個人一起來收網,這種捕魚方法捕到的魚是最多的,通常是逢年過節的時候,養殖者想多捕些魚,不但可以供自己家裡吃,還能趁著趕集把魚挑到街上去賣錢,補貼家用。

二:釣箏捕魚法

這種捕魚方法是最傳統的方法,釣箏一般都是人們自己做的,把麻布剪成長寬各一米的正方形,然後把麻布的邊縫好,再把兩根竹片交叉綁在正方形的四個角上,在竹片交叉的地方綁上一根繩子,繩子的另一頭再綁著一根竹子,這根竹子一定要足夠牢固,因為要依靠它把沉在水裡的釣箏提起來。如果我們要用釣箏去釣魚,首先就要配好餌料,農村常用的餌料是把剩下的飯先放在鍋里煮爛,然後往飯里加些紫蘇葉子,這樣配出來的餌料很香,魚兒也喜歡吃。配完餌料放涼後就可以往釣箏里加餌料了,加完後用瓦片蓋住,以免被魚兒一下子吃完了,蓋完後把箏放到淺水處,這種捕魚方法比較適合釣小魚小蝦。

三:魚籠捕魚法

魚籠的有很多種,就形狀而言,有長方形,圓形;就形式而言,有固定式,長方形圓形折疊式,圓形彈簧式。漁籠是一種在農村比較常見的漁業工具,經常被用來捕魚,捕蟹,捕蝦等,魚籠除了有捕撈的功能以外,還可以用來養殖魚蝦。其實在農村魚籠的捕法和釣箏差不多,不過魚籠的優勢要大一點,因為魚籠是燈籠狀的,只有一個小出口,一旦有魚進去吃食了,一般很難逃出來。

四:釣竿釣魚法

這種釣魚方法適合那些有足夠空閑時間的人,因為這種方法耗時特別大。農村的人們最喜歡用釣竿釣鯽魚和鯉魚,如果不小心釣上草魚,也會立馬把它放生,因為鯽魚鯉魚個頭小,適合自己吃,二草魚適合打撈上來去集市賣,而且草魚在水裡特別活躍,一旦被魚鉤鉤上,會在水裡到處逃竄,有時候用力太大甚至會把魚鉤都扯掉,所以釣魚的時候一定要選好釣點,盡量避免吧釣點選擇在草魚的經常聚集的地方。

㈢ 國外一大爺坐輪椅插吸氧管釣魚,他究竟有多熱愛釣魚

可以看出他非常愛釣魚,那麼老了,釣一次少一次,既然他喜歡釣,插著吸氧管釣魚都是開心的,隨他去吧。

㈣ 在印度的恆河,為何長期無人捕撈魚和垂釣

因為恆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既然是聖河,那麼裡面的物種也都是聖物,所以印度人才不會去捕撈或是垂釣。印度是一個著名的,多種宗教並存的國度。所以他們國家其實存在不少比較奇葩的習俗或者說文化習慣。比如說,印度人不吃恆河裡的魚,也不會去捕撈、垂釣裡面的魚。難道是因為印度人不吃魚?

因為這些因素,所以恆河早就變成了污水溝的代名詞。但是印度人 就是崇拜恆河,就是要在這種不幹凈的水中洗澡並且直接飲用這些水。而且因為恆河水富含豐富的有機質,所以恆河裡的魚長得倒是很好。因為信仰問題,印度人並不會去傷害那些,擠滿了整條恆河的魚類,反而還會投喂他們。

㈤ 你們認為海釣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在海中釣魚會覺得非常的開心,因為,對面就是咸鹹的海風,巨大的風浪給人一種挑戰感,在這里釣魚會有一種磅礴大氣的感覺,魚也很多

㈥ 紅海釣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百多斤的鮁魚、「綠魚」及「人魚」

在非洲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有一片聞名世界的海域——紅海。

紅海是印度洋的附屬海,它像一條張著大口的鱷魚,從東北方向向東南方向,斜卧在那裡。

它長約2000多千米,最大寬度306千米,海面面積約45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558米,最深處為3050米。

紅海自古為連接地中海、東北非、阿拉伯半島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自蘇伊士運河鑿通後,就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運輸航道之一,它使原來要繞過好望角的航線縮短了9000多千米。

紅海的東岸為亞洲,主要有約旦、沙特、葉門等國,西岸為非洲,主要有埃及、蘇丹、厄利垂亞、吉布地等國家,港口十餘個。

紅海北段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通,南端有曼德海峽與亞丁灣相通。

有媒體報道稱紅海的水是紅色的,實際上,紅海水是天藍色的。

我航海多年,幾乎每年都路經紅海,且都在不同的月份,從未見到所謂的紅色海水。

紅海水色蔚藍是千真萬確的,因為紅海水深,無污染,加上一年四季烈日當空,一條將要出水的魚在離水面三四米深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加之海水的放大效果,那場景很是壯觀。

紅海是年輕的海。大約2000萬年前,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大陸分開,紅海由此誕生。

我們通過現在的地圖還可以看出,紅海兩岸的形狀契合度較高,這是大陸被撕開留下的痕跡。

非洲板塊與阿拉伯板塊間的裂谷,沿紅海底部中間通過。

近三四百萬年來,兩個板塊仍在繼續分裂,兩岸以平均每年2.2厘米的速度向外擴張。

紅海在不斷加寬,有專家甚至稱它將來可能成為新的大洋。

紅海所處位置氣溫高、降水少,海水蒸發強烈,含鹽度一般在40‰以上,蘇伊士灣可達43‰,是世界上含鹽度及溫度最高的海域之一。

有資料顯示,紅海夏季表層水溫超過30 ,這指的是平均溫度,真實的紅海水溫要比這個溫度高得多。

當地40 以上的天氣稀鬆平常,我們白天在甲板上垂釣,穿著工作鞋還要不停地跺腳,那感覺就像踩著燒紅的鐵板一樣。

有資料顯示,紅海水溫的最高紀錄為56 ,雞蛋放進出都能燙熟。

紅海海水年蒸發量達2000毫米,遠遠超過降水量,兩岸無河流常年注入,致使紅海水量「入不敷出」,必須由印度洋的水流來補充,亞丁灣就成了調節紅海水位的「大水庫」。

從印度洋進入亞丁灣的水,浩浩盪盪北上,進入乾渴的紅海,補充它的水源不足。

印度洋的魚也隨之進入紅海,這也是紅海魚多的原因之一。

而紅海的高溫、高鹽度的海水也經曼德海峽不斷流向亞丁灣,成為印度洋高溫高鹽度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紅海沿岸國家如埃及、約旦,都在發展紅海 旅遊 業。

筆者曾為職業海員,只是紅海上的匆匆過客,不可能從遊客的角度了解紅海,但是海員真實的經歷又是一般遊客所體會不到的。

下面,我將與廣大讀者分享我在紅海沿岸親歷的幾個驚險的和有趣的經歷。

船到紅海西岸的蘇丹港(port Sudan),錨剛一入水,大洋上漂泊20多天的釣迷們早已掩耐不住釣癮,不顧近40度的高溫,紛紛來到甲板上,占據有利地形,拋鉤下海,各顯神通。

我此前有過紅海釣魚的經驗,所以准備了兩套釣具,一套鉤不離手,專釣1千克左右的魚,另一套用於守釣大魚——用粗線大鉤,魚線尾端系在船欄上,固定好,再在欄桿上綁一竹掃帚上的細竹條,魚線吊在竹條尖上,只要大魚一咬鉤,竹條受力自然彎曲,就知道有魚上鉤了。

當我手上的釣具接連二三地釣上幾條一二千克重的魚後,眼見身旁的竹條在快速彎曲,我急忙去拉,感到很費勁,看來是條大傢伙。

待近百米長的魚線有三分之一被拉出水時,我突然感覺到魚線一顫,手上感覺不那麼重了,將鉤子拉到水面一看,不禁大吃一驚,竟是一個足有1千克重的血淋淋的魚頭。

很顯然,這條咬鉤的魚在被我拉至水面的途中被另一條大魚吞掉了。

我趕緊回房間取出事先准備好的尼龍繩,綁一隻鉤條有姆指粗的大鉤子,用船上的大螺母作墜,剛放下去不久就有不知好歹的魚咬鉤。

我用力一拉,哪裡拉得動,便連忙放線,准備在它收勁時再拉。

然而,它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只顧一個勁兒地奔逃。我已無線可放,又捨不得放手,只得大喊來人。

幾個看熱鬧的水手見狀都過來幫忙,多虧這條尼龍繩足夠結實,怎麼拉都拉不斷。參與者已達5人,船長也放下手上的釣具過來幫忙指揮。

漸漸地,魚的身影逐漸顯現,目測身長可達1.5米。見魚如此之大,大家的熱情被再次點燃,想一鼓作氣將魚直接拉上船,結果剛拉至水面,它便劇烈掙扎,尾巴只一攪,平靜的水面上就轟的一聲濺起白浪。

船長喊:「不能拉,往舷梯處拖!」

他這一喊,大家都明白了,只有將其拖到舷梯口,用網把它兜住才行。

水手長連忙領著幾個水手放舷梯,一個上海籍的小水手說:「沒用,那是一條鮐鮁,有毒,不能吃!」

不知他有何根據這樣說。

水手長頂他一句:「胡說,怎麼不能吃,快幫手!」

舷梯放下後,二副扔過一張卸貨用的網,一名天津籍水手自告奮勇下到水面布網,但大魚並不配合,幾次從網邊溜走,倒弄得水手滿身海水,差點出危險。

大廚看出點門道,趕緊到廚房拿來一個煮肉用的大鐵鉤子,擠到水手身旁,乘魚不備,一把下去鉤住魚鰓。

兩人很快將魚拖到網上,並將網在舷梯上綁牢。船長一聲令下,梯子緩緩地往上絞,大家屏住呼吸,盯著大魚慢慢升上來。

此時,幾乎所有船員都來了,大家按照船長的指揮,合力將魚弄上甲板。

因水下水上壓強相差太大,魚的雙眼外凸,並流出血來。

大廚找來秤一稱,好傢伙,51公斤!

船長不由得感嘆:「我還從沒有看到這么大的鮁魚呢,大家別議論了,天太熱,趕緊送冰庫,以後慢慢享用。」

上海籍小水手仍堅持說不能吃,也有水手說能吃,只是鮁魚本來就腥,這么大個兒,肯定更不好吃。

回航途徑印度洋時正趕上八月十五中秋節,大廚下了一番功夫燒了一鍋鮁魚塊,該用的料都用到了,出鍋時,那誘人的香味立刻勾起大夥的食慾,一鍋燒鮁魚連魚帶湯全給報銷了,小水手「鮁魚不能吃」的說法也不攻自破了。

蘇丹港錨地釣魚,上半夜魚頻頻咬鉤,用桶根本裝不下,要用麻袋、筐裝,廚房的冰庫都塞滿了,下半夜魚就不咬鉤了。

大多數人耐不住睏倦,喝過魚湯洗個澡就回房間睡覺了。

我與兩個水手是鐵桿釣迷,上半夜釣的魚都做了貢獻,難免不甘心,於是喝過大廚做的魚湯就又去釣魚了。

將近凌晨3點鍾時,我感到有魚咬鉤,往上一提線,重量尚可,有1公斤以上。

甩到甲板上一看,驚得我們幾個目瞪口呆,這是一條從未見過的怪魚,通體綠色,嘴巴細長 ,尤其是一雙不服氣的眼睛,不是長在魚頭的前部,而是長在中部偏上方的位置。

這種魚我們聞所未聞,前所未見,不知道有沒有毒,不敢用手去摘魚鉤,便用腳踏住,三個人小心翼翼地用水手刀將魚嘴撬開,摘下魚鉤,將它丟回大海。

那一夜,我們三人還釣到十幾條二三斤重的「橡皮魚」,這種魚學名馬 面魨,只是沒人這樣叫。

它無鱗,皮厚,水手老王說它的魚皮能做錢包,便就將十多條魚都剝下皮,晾曬在甲板上。

只可惜第二天早晨水手長起來打掃甲板,把那些魚皮都扔到海里了,他以為沒人要了。

傳說海里有漂亮的美人魚,一次船到沙特的吉達港錨地,我曾親眼目睹過一條「人魚」。

我說的「人魚」肯不是美人魚,是不是我國雲南的娃娃魚?

由於我沒到過雲南,更無法比較。

吉達港位於紅海東岸,錨地水深不足百米,比西岸稍淺點。

白天時,船員因工作緣故大多沒時間垂釣,且海魚和淡水魚有一個共性,都是日出和日落前後最愛咬鉤。

其次,吉達港盛夏時節溫度太高,乾旱無雨,是世界有名的火爐,據說當地一名司機開車門時忘記戴手套,只聽一聲驚叫,他摸車門把手的手燙掉了一層皮。

晚飯後,船員們從有空調的室內來到甲板上,立即感到滾滾熱浪撲面而來,穿著布底鞋仍感到甲板燙腳。

同伴小徐自嘆手氣不佳,別人都有兩三條的收獲,他還是一無所獲。

若論耐心,小徐肯定能得第一名,他與我一樣,船一停,必釣魚。

小徐不急不躁,終於等來魚咬鉤。看他兩手用力的架勢,估計來頭不小,只是人人都忙自己的事,誰也顧不上看小徐,只有我與他挨得近,目測那魚不低於2公斤重。

像平時一樣,魚被甩到身後甲板上,不想這時竟憑空傳來嬰兒「哇哇」的啼哭聲,驚得大家頭皮發麻,以為夜半談聊齋遇鬼了。

這茫茫大海,清一色的男子漢,哪來的娃娃哭聲?人們驚愕地四下查看,發現哭聲是從小徐剛才釣到的那條魚身上發出來的。

大家好奇地圍過來細看那條魚,發現它不僅「哭聲」與嬰兒的哭聲無異,樣子也很像嬰兒,頭大而略扁,象人頭,通體黑色,跟黑油漆差不多,皮膚有斑紋,兩眼大而凸出。

用手一碰,哭聲更加響亮,就像嬰兒餓了似的。

這條怪魚,連年齡最大的老船長也說沒見過,他隨方就圓地說:「也許是史前人類的一支,說不定海里還有文明呢!」

聽他這么一說,小徐說,那得趕緊放生,可別作孽。

說來也怪,那魚就像聽懂人言似的,給它摘鉤時,它還主動配合張開嘴巴。

小徐將它抱起,正要扔到海里,水手長一把攔住,說好事要做到底,用網把它放到海面,免得傷到它。

將它放到海面後,那怪魚還在水面轉了一圈,發出最後一聲嬰兒般的叫聲,像是在告別,然後翻身潛入深水。

當晚我查字典,有一種兩棲動物名叫鯢,俗稱「娃娃魚」,它眼小口大,四肢短,尾巴扁,生活在淡水中,能發出類似於嬰兒啼哭的聲音。

可我們看到的這條怪魚分明與鯢差別很大,紅海兩岸均是沙漠,一年四季少雨,無淡水河流可言。即便是鯢的變種,怎麼會在紅海鹹水中生存呢?真是個謎。

船從西歐歸來進入地中海時接到通知,要臨時在荷台達港載入,這對船員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荷台達是葉門的一個城市,位於葉門西海岸中部,瀕臨紅海的東南側,位於紅海出口處,荷台達港是葉門主要港口之一。

船出蘇伊士運河時,風平浪靜,烈日當空,氣溫節節攀升,甲板溫度少說也有40 。

船到荷台達錨地時已是晚上6點,我們接到通知,次日早晨6點靠泊,8點作業。由於當地溫度太高,夏季一天只工作5小時——上午8時至11時,下午4時至6時。

我船隻在此港加裝幾個集裝箱,很快就要離港,所以釣魚時間有限,必須好好利用。

拋完錨,正是晚上釣魚的黃金時間,愛好釣魚又不當班的船員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到甲板上,此前誰都沒到過此港,不知道釣況如何。

我抄完氣象,沒帶釣具,空手到甲板上看熱鬧,見大家都收獲不少,還釣上來好多條大個兒的怪魚,它們的體形像蒲扇,帶著尾巴,體呈棕色,似魚非魚。

見它這副怪模樣,大家立即想到航海吃魚准則——怪模怪樣的、沒鱗的、不了解的、沒見過的魚最好別吃,以防吃出事來,所以最初釣上來的幾條不是切了作誘餌就是立即放生。

可這種怪魚越釣越多,前赴後繼一直在咬鉤,船員沒來不及放生,就都扔在甲板上。

直到後來南京籍的輪機長到來,說這是老闆魚,學名孔鰩,它雙鰭特別發達,看起來像一隻展開雙翅的大鷹,因此古稱鷂魚。

它不但能吃,而且特別好吃!大家都後悔將此魚切做魚餌用了,更讓人後悔的是放生的都是些大個頭的老闆魚。

幾個年輕船員聽後叫苦不迭,說老軌(船員稱輪機長為「老軌」)你怎麼不早點來,放生的少說有一二百斤了!

老軌聽罷來了個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小的們,以後多學著點!」

其實老軌一點都不老,當時也就40歲。

論老闆魚這長相,要是沒人指點,一般人還真不敢吃,船員釣過的魚種類多,大家多挑耳熟能詳的有鱗魚吃。

老闆魚在世界各大洋都有分布,說是魚,又沒魚相,所以有人形容它是一種長相奇怪的生物。

據說,有一部分鰩魚能長成海洋巨怪,還能藉助海風在海面飛行一段距離。

老闆魚主要棲息在沙質泥質水底,以小魚蝦為食,晝伏夜出,因此白天很難釣到,即便釣到,體形也偏小,個頭大的基本不出來活動。

在岸邊通常很難釣到老闆魚,只有遠離岸邊才能釣到老闆魚。它生得體形寬大,想釣它自然得用大鉤粗線,它力道也大,中鉤後手感強烈,要費一番力氣才能把它拉上來。

海釣老闆魚,多為偶然上鉤。

海上船釣,不可能像釣水庫、養魚塘那樣,准確地知道水下有什麼魚,並據此准備釣具、釣餌。

有經驗的海釣者只能根據季節變化大致掌握海里主要有什麼魚可釣,實釣時說不定能釣上什麼意想不到的魚,船員釣魚更是摸著石頭過河——試著來。

荷台達錨地水深近百米,但水特清,魚被拉至離水面兩三米時就清晰可見了,特別在燈光的照射下,出水那一刻特別讓人興奮,就像一個大蒲扇上下煽動著。

船員管二三斤重的老闆魚叫「小老闆」,「大老闆」則有十多斤重。

當然,除了老闆魚,其他魚種也釣獲不少。

到晚上11點過後,十幾個人的魚獲少說也有1噸以上,其中老闆魚佔一多半,全部魚獲都被搬到庫房充伙食。

紅海魚多,加上紅海水深,沿岸捕魚業落後,特別是當地人不吃老闆魚,所以荷台達港的老闆魚多。

不過,我曾經到過的紅海西岸的蘇丹港卻沒有老闆魚,原因不得而知。

從荷台達起航回國的20多天時間里,船上一天兩頓魚,最後還是沒吃完。

老闆魚的確美味,我最喜歡的做法是將老闆魚洗凈後切成塊,用鹽淹一下,然後下油鍋炸,那味道真是美極了。

㈦ 釣魚是什麼感受

釣魚首先就是玩,玩的過程中有的人會得到幾尾魚。得到大魚的人便會炫耀得到小魚的人便會失望。但是大多數的釣客是不會介意獲得魚的多少,重在品味。他們這些人是真的快樂,真的享受。釣魚,也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㈧ 釣魚到底有什麼樣的感覺

釣魚的感覺
輕輕地將掛好餌料的釣鉤拋入水中,靜靜地守候在岸邊,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浮漂,浮漂隨著細細的漣漪悠悠地一漾一漾,姿態自然優雅。
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籠罩在飄緲的霧靄里,近處是一疇連一疇的碧綠的稻田。置身其間,寧靜淡遠,神思飛揚,了無掛礙,物我皆忘,臆測高僧坐禪的感覺大約與此相差無幾吧。

只要浮漂異樣地抖動一下,飄散的神思急速聚集在一起:是大魚還是小魚?會是夢寐以求的甲魚嗎?或是條不起眼的泥鰍。亢奮地揣測著,緊張而迫切地欺待著,連大氣也不敢出,唯恐驚嚇了在水中即將吞食的魚兒。哪怕浮漂細微的顫動,也會極大地牽動我的神經。在浮漂沉入水中的一剎那,我迅猛地提起釣桿。空空的釣鉤在空中寂寞地晃盪著,不見了餌料。心中浮泛著些許遺憾,些許無奈,似乎聽見水底的魚兒在譏嘲我的無能。如果釣鉤提得迅捷一點,或者索性稍待片刻,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就乖乖地到手了。當魚同釣鉤一起脫離水面時,一股強烈的快感如電流般地襲遍全身每一個細胞。不管魚的大小,也無暇顧及魚的大小,全身心沉浸在不可言狀的愉悅之中,世界上的一切統統不存在了,除了掛在釣鉤上的魚。將魚放入魚護後,仍要時不時地湊近去瞧一瞧,慢慢地咀嚼快樂的滋味。

㈨ 斯里蘭卡高蹺釣魚和我們的傳統釣魚有什麼區別

由於高蹺釣魚看起來比較神叨,很多人會以為這是一項傳承了幾百幾千年的傳統,但事實上,高蹺釣魚真正的歷史只有70年左右。二戰期間,斯里蘭卡食物短缺,海邊的釣點往往人滿為患。人滿為患,就意味著魚不好釣,魚不好釣,對漁民來說就意味著要餓肚子。那麼怎麼辦呢?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一些聰明人就試圖到海里去釣魚。

但是,2004年的海嘯永遠地改變了印度洋的海岸線,相應地,也改變了斯里蘭卡的海岸線。這使得高蹺漁夫們能通過這種釣法獲得的釣果進一步減少了。

於是,現在,漁民們大多已經不靠高蹺釣魚維生了。還在海上擺著高蹺釣魚的樣子的人,多數都只是演員。他們為來來往往的遊客擺出高蹺釣魚的pose,當他們拍照時,就向他們索取價值15~30元左右的小費——而真正的高蹺漁夫則把自己的高蹺租給這群演員,以此牟利。

㈩ 海釣怎麼樣

塞席爾這里絕對是釣魚者的樂園,在印度洋這片海域有各種的魚,金槍魚,劍魚及叫不上名字的各種深海大魚,最適合郵輪小艇海釣了。在珊瑚度假酒店裡我們一行湊了10人包了一艘小艇去海釣,花費1000刀,平均每人100刀,另外每人小費5刀(費用包含7個小時左右的船費,海釣,浮潛,馬埃島西部附近的無人荒島BBQ等) 這一整天的出海行程安排的還挺豐富的,小艇兩個馬達全推最大沖浪,沿著馬埃島西部海域前行,刺激!無人荒島上的野外BBQ和海灘拾貝充滿著羅曼蒂克;當然海釣釣到的2條大魚也給我了意外的驚喜,潛浮水下看石礁珊瑚小魚安逸呀!如果你也想感受不同的大海,那一起出海吧。。。

閱讀全文

與印度釣魚是什麼感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首個新冠疫苗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946
越南退役軍人有哪些 瀏覽:789
阿拉伯河在伊朗叫什麼 瀏覽:695
美國和伊朗有什麼條約 瀏覽:623
歡迎你來中國用印尼語怎麼說 瀏覽:379
現在回越南要多少錢 瀏覽:854
伊莉莎為什麼來中國 瀏覽:914
中國國寶文物有哪些 瀏覽:275
印度電視劇婆媳一家親哪裡看 瀏覽:57
伊朗外陰白斑膏多少錢 瀏覽:192
印尼巴士車包怎麼用 瀏覽:853
英國超市什麼東西好吃 瀏覽:343
越南徐工市場在哪裡 瀏覽:432
他在印度尼西亞工作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298
伊朗方面升起紅旗代表什麼 瀏覽:533
中國麻將多少印尼盾一副 瀏覽:932
耐克印尼鞋標怎麼辨別 瀏覽:972
印尼語蒼蠅怎麼說 瀏覽:931
今年義大利田徑為什麼這么強 瀏覽:35
中國移動線上考試怎麼考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