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印度會這么大膽侵犯我國邊境
印度政府有時會採取一些行動來轉移國內民眾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國內遇到政治、經濟或其他社會問題時。這些行動可能包括軍事挑釁或邊境糾紛等,以此激起民族主義情緒,分散民眾對內部問題的關注。
具體到邊境問題,印度可能認為通過製造緊張局勢,可以增強其在國際上的地位,並贏得國內民眾的支持。這背後可能涉及復雜的地緣政治考量。例如,印度希望加強其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或者與美國等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軍事合作關系。
此外,邊境沖突也可能與印度國內的政治斗爭有關。某些政治勢力可能會利用此類事件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通過展示強硬立場贏得選民的青睞。
然而,這種做法往往導致地區局勢的不穩定,增加了沖突的風險。對於中國而言,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至關重要。中國始終堅持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爭端,致力於與印度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
總的來看,印度通過邊境挑釁轉移注意力的做法背後,反映了其復雜的政治和地緣政治考量。中國將繼續採取和平手段,以維護邊境地區的穩定與和平。
② 印度此次挑釁中國,有哪些目的
「從自身利益來講,中國在南亞的行動並沒有錯誤,但我們必須意識到此舉難以避免的負面後果,並有所准備,防範可能出現的美日印三強遏華同盟。畢竟,對於冷酷無情的現實政治邏輯來說,單方面的啜泣,從來都毫無意義。」
中印對峙事件發生後,中國媒體猛烈抨擊印度的決策者。個人認為這是對的,因為我們的國土主權的確面臨著印度人的挑釁,我們必須對外擺明我們的態度。但是,從現實政治的角度看,我們不能不全面審視印度的決策動機。因為,媒體單純將印度人視為瘋子和狂人,僅僅是一種宣傳手段,絕非現實主義者看待問題的方式。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意識到:印度政府絕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為了一片足球場大的荒地,而陷入與中國的盲目對抗,畢竟,今天的印度領袖或許殘酷無情,但卻絕不是一個盲目的蠢材。
實際上,對峙事件發生的很久之前,國內就應該意識到莫迪政府一定會有所挑釁,只要稍有俾斯麥式的外交視野,便能夠預見到今天的情況——本人此前不斷提出警示(文尾羅列文章)。
近年來,中國在海外拓展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然而需要清醒的是,與所有大規模跨國合作項目一樣,我們的拓展不可避免地附帶了一些地緣效應,並引發了外國的猜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南亞地區。
2013年之後,中國大舉加強了對巴基斯坦的援助(印巴邊境沖突多年不斷),並且在印巴爭議地區喀什米爾修建鐵路,以及在瓜達爾港設立可供軍用的港口。這些不可避免地與印度的安全利益產生一些沖突。
中巴走廊的建設,在加強經濟的聯系的同時,實際上也意味著兩國軍事互助更加便捷,這強化了巴基斯坦的戰略地位和實力,考慮到印巴邊境至今猶在持續交火,印度不可能對這一舉措漠然視之;
③ 印度軍隊疫情嚴重,為什麼印度還是有底氣和周邊國家發生沖突
印度最近捅的簍子可不算少,不僅國內疫情不出所料的沒有控制住。而且對外也是大打出手,但是好像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反而在三個方向被暴打。其實如果翻看印度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印度自從建國之後,經常對周邊國家發起騷擾,製造沖突。雖然印度軍隊內部都出現了疫情蔓延,但是印度軍隊仍然不停的對外騷擾。這個中原因,我總結了一下。
上一個民族主義國家是二戰時期的德國,但是德國的下場我們都看到了。其實民族主義本來就是雙刃劍,莫迪因為民族主義而上台,所以他必須做出一副對外非常強硬的態度,不然民族主義就會反噬莫迪自己。但是莫迪心裡明白,打仗打不過的,所以只能通過不斷的挑事,轉移矛盾維持住印度不崩潰。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印度軍隊內部明明有那麼多的疫情感染的例子,但是印度軍隊仍然不斷的和周邊的國家發生沖突。
④ 為什麼印度不珍惜和平發展的機會,一再挑釁中國
道理非常簡單,列寧說過,每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愛國主義的破旗就又散發出臭味來了。日光底下無新事,開啟邊釁不過是轉移人民注意力和加強對軍隊控制的手段而已。現在的印度正州野帆面臨著經濟和政治的雙重危機,因此在中印邊境挑釁不過就是為了轉嫁危機。
經濟上來說,自莫迪任職以來,經濟上毫無建樹。國內經濟增長衰退,物價飛漲,出口企業由於勞動力成本上漲紛紛破產,卻靠著開動印鈔機狂印盧比把新德里和孟買的房價炒上天來推動GDP,而班加羅爾和海得拉巴的IT企業卻只能去借高利貸給碼農發工資。另外印度各邦地方債務也出現了嚴重問題,已經到了事實上破產狀態。莫迪是尼赫魯的忠實粉絲,對經濟問題一竅不通,只會處處向尼赫魯看齊,妄圖恢復尼赫魯時代的路線來解決現實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廢除九十年代以來確立的市場經濟路線,回到尼赫魯時代的計劃經濟體制。之前的廢鈔令就是一個預演。
從政治上來說,馬上就是印度上院聯邦院選舉。雖然聯邦院選舉不會調整總理人選,但是按照慣例聯邦院選舉會產生莫迪任期結束之後的總理候選人。而照目前的情況來看莫迪並不希望選出接班人,而是期望通過修憲延長總理任期至二十年。對此不僅是反對派國大黨脊扮不滿,連執政的人民黨內部亦多有微詞。如果莫迪得逞,那麼他就會超越英迪拉甘地成為冊雹和尼赫魯比肩的印度領導人。
最為可悲的是,早已看出印度的危機的婆羅門和剎帝力這幾年紛紛移民,拚命往海外轉移資產,而吠舍和首陀羅們卻天天做著收復斯里蘭卡收復馬爾地夫的春秋大夢,天天在quora上指點江山,今天抵制巴基斯坦明天抵制中國,真以為自己是婆羅門了
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應該是因為印度背後有美國撐腰。
⑤ 印度已得拉達克,為何又覬覦阿克賽欽
阿克賽欽地區主要是阿克賽欽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勢平緩,有山口通往拉達克地區,多內流湖,著名的有阿克賽欽湖等,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喀拉喀什河也發源於該區域。
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就中印邊防人員位加勒萬河谷地區沖突對外發表聲明: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加勒萬河谷地區主權歷來屬我。
印邊防部隊出爾反爾,嚴重違反兩國有關邊境問題協定協議,嚴重違反中印軍長級會談共識,嚴重損害兩軍關系和兩國人民感情。我們要求印方嚴格約束一線部隊,立即停止一切侵權挑釁行動,與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對話會談解決分歧的正確軌道上來。
⑥ 印度邊境為何再次爆發沖突
1. 印度邊境沖突再次爆發,原因主要是印度方面的挑釁行為。
2. 印度在邊境問題上與其他國家存在多起爭議,尤其是與鄰國的沖突不斷。
3. 盡管印度軍事實力有限,但其卻在邊境地區頻繁製造緊張局勢,這除了導致己方士兵傷亡外,沒有帶來任何實際利益。
4. 印度方面的行為令人費解,本可以通過對話解決爭端,卻反復挑戰他國的底線,缺乏誠信。
5. 印度士兵的傷亡應歸咎於印度軍方,未能有效培訓和保護士兵,這種邊境挑釁行為只會自食其果。
6. 在與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等鄰國的邊境沖突中,印度從未占據道理的一方。
7. 印度大量購買武器後,其在邊境問題上的姿態變得更為強硬,修建設施等行為引起鄰國關注。
8. 盡管我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但也有底線不容侵犯。印度的邊境行為令人擔憂,不僅與中國存在摩擦,也與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發生沖突,甚至導致交火。
9. 印度在邊境地區的行為沒有帶來任何好處,且士兵傷亡不斷,印度應該重新評估自己的行為和實力。
⑦ 為何印度經常在南亞地區「撒野」,「靠山」是誰
其實法國和印度的合作已經達到了空前程度。據悉,法國將會跟印度合作開發一種新型噴氣式發動機,而這款發動機也將會被安裝在印度光輝戰斗機上。
⑧ 面對強大的中國,當年印度為何還敢挑戰呢
我國與印度存在著十二萬五千平方公里的領土糾紛,最近幾年我國與印度也曾就領土糾紛產生過多次摩擦。在1962年的時候,我國和印度還曾因為邊界問題發生戰爭,我國稱之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稱之為瓦弄之戰。當年中國比印度更加強大,印度為什麼還敢發動戰爭呢?因為印度知道如果當時他們沒有解決邊境問題,那麼他們以後將沒有任何機會解決。
在戰後的談判中,我國曾做出過讓步,但印度方面仍然不滿意,最終沒有達成。這個歷史問題就一直遺留到現在,仍為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