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誰的人均收入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的進步也是越來越大,在人口眾多的情況下也能夠一躍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可以說發展潛力讓很多的國家都羨慕不已。但是從農民的生活狀況和人均收入情況來看,貌似並不是這樣。說出來可能有很多人不相信,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印度的人均收入快追上甚至持平中國的人均工資,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跟著小虎來看一下:
說到印度,小虎在這里不得不叫一聲「三哥」,印度與我國一樣是個發展中國家,隨著這幾年的變化,印度的發展也逐漸加快跟上了發展的腳步。印度的四大發展業,農業、手工業、服務業、旅遊業。不得不承認,這幾年經過中國對於印度農業的幫助,使印度的農業也開始有的非常大的進步,而且從今年也開始重點的傾向農業,印度的農民和村民也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其次就是服務業的迅速增長,讓印度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還有如今的旅遊業更是發展的如火如荼。現在的印度的人均收入和我國已經基本持平。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真的是因為印度的飛速發展嗎?顯然這並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現在我國的農業和實體工業的下滑,農民現在的生活狀況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中國9億農民,正常情況下農民出去好跡猛打工的工州隱資都在3000塊左右,但是近來農民種地出現了「賠錢」的趨勢,甚至很農民都放棄了種地,而外出打工也是困難叢叢,實體工業的發展越來越不景氣,大批工廠倒閉,這也就造成了農民工無工可打的地步,9億農民的就業成了大麻煩,沒有經濟來源人均工資怎麼可能不降低!中國收入高的只是極少數,大都農民也只是只能夠解決溫飽。
中國總經濟大概是印度的4倍,但房地產卻佔百分之70左右,雖然生活質量相比來說友橋差距還是很大,但不像中國,買一套房子,需要幾代人做房奴。農業和實體工業的止步不前,這樣的泡沫經濟還能夠走多遠?
⑵ 莫迪訪美期間發出豪言,詮釋印度「三哥」的由來,稱呼印度為「三哥」的原因找到了
稱呼印度為「三哥」的原因與歷史和經濟背景相關。這一稱呼源自香港時期,由於香港勞動力短缺,從印度引進勞工,主要在服務行業工作。這一形象至今在香港的「油尖旺」地區可見。如今,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印度經濟即將躍升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他指出,印度經濟排名已從世界第十升至第五,預估不久將進入前三名。
印度的經濟結構以低端服務業為主,服務業佔比達32.5%,農業佔41.5%,工業佔26%。數據顯示,印度「三哥」形象並未改變,依然偏好從事低端行業。印度人口龐大,但勞動參與率低,這與國內教育水平不足有關。大量低階層孩子和女性未能接受良好教育,技能不足,只能從事低端服務業,社會就業率不高等問題普遍存在。印度女性地位低,就業率僅為中國的四分之一,工作多為洗衣、做飯、清潔等低端服務。
印度人口雖然多於中國,但勞動參與規模小2.6億,導致工業發展緩慢,經濟成長相對遲緩。因此,改善教育,提高教育普及率,以促進適齡人口的就業參與,是印度實現工業化願景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