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的早晨人們在做什麼

印度的早晨人們在做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18 04:35:18

1. 印度人民在閑暇時間主要做什麼事情

印度人民在閑暇之餘主要是做的事情就是消閑於娛樂工作與休息

2. 印度人的時間觀念是怎樣的為什麼印度人會有這樣的時間觀念

如果一個印度人告訴你:馬上來,那估計會在十分鍾後來;要是告訴你十分鍾後,你可以去洗個澡,兩個小時後回來,要是告訴你一個小時後,估計這一天不行了,需要明天了。這樣的印度人太不守時了,也太沒有時間觀念。
很多去過印度的人都認為印度人沒有時間觀念。其實印度人的時間觀念只是不緊迫,在他們的意識中,時間雖然有意義,但是沒有力量。甚至印度人將自己看的非常渺小,人生的這一個過程變成微不足道塵埃的瞬間,所以印度人認為人這一生想改變世界是不可能的。馬克思曾經說:「印度沒有歷史。這是很深刻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件觀念,其實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生存環境決定,還有就是宗教。
生存環境決定這樣不難理解,印度生存環境在熱帶,亞熱帶,這樣個位置的生活的民族都沒有溫帶、寒帶生活的人有時間觀念,主要是糧食生產決定的,在一年四季都能生產糧食的印度,很多人躺著就能等到天上掉下椰子、掉下芒果,沒有像溫帶的生產方式,沒有時間觀念,就沒有產量,播種錯過十天半個月,就可能秋天沒有好的收成,來年就會挨餓,這樣能不注重時間觀念嗎。
印度教時間觀念影響到了教徒人世間的時間觀念,印度教教徒接受的是非常長的宗教時間觀念,這與中國人注重歷史時間的觀念不同。中國人記錄歷史,印度人記錄宗教。在印度人眼中,人的一生時間只不過是一個「神年」的1/4左右,也即一個神年的一個季節,又何必那麼在意人世間幾個小時的時間呢!從宗教時間來看,人世間的1000年也不過是幾個神年,對不注重歷史時間的印度人來說,《沙恭達羅》的作者其出生年月差上1000個「人世年」沒什麼關系,只不過3個「神年」嘛!
除了每天的祈禱花去大部分的時間之外,印度教的時間觀念對印度人也有影響。
印度教對時間的看法是這樣的:時空是循環的,每一次循環稱作一次「劫波」,約為432000萬個世俗年。每次「劫波」又分為十四個「期」,每一「期」終了,宇宙再生。這和中國人常說「在劫難逃」有點接近。當今世界處於第七個期,每一期劃成七十一個「大間歇」,每一次「大歇間」分為四個「時期」,各「時期」分別包括4800個、3600個、2400個和1200個「神年」,每一「神年」相當於人世360年。中國人也常說,「天上方一日,人間已多年」,這種「天上時間」和「人間時間」的差別同印度教「神年」和「人世年」的說法有著雷同的地方。
這下明白了印度的時間觀念了吧,其實印度的時間觀念,就是「神一樣的時間」。而印度的時間觀念,形成也算久遠,盡管歷史進入現代文明,但一時間印度人改變時間觀念還需要時間,在歷史上印度的時間觀念,早就有記載,也算歷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點。
中國的古籍裡面早有記載。公元1415年(永樂十三年),鄭和寶船抵達古里。古里國王派其頭目和能書會算並被稱為稱為哲地米納的人即官牙人(牙人,即中間人),來與明朝特使相會,磋商交易之事,先擇某日打價(談判價格)。至日,將帶去的絲綢等貨物逐一議價、協定合同,合掌牙人(即合同簽字者)言某日交易,與眾手中拍一掌,或貴或賤,不再改變。然後哲地富戶攜寶石、珍珠、珊瑚等來看,其議價非一日能定,快則一月,遲則兩三月
。從中國古籍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古印度商人交易的習慣,中國商船帶去的絲綢可以在一天內定價,並由牙人(即負責人)擊掌約定;而作為交易的印度商品卻極難定價——「快則一月,遲則兩三月」。看來中國古人早已經領教了以拖延遲緩為特點的「印度時間」。從交易的物品來看,中國以絲綢為主,而古印度人的貨物多種多樣,而且多屬於「私人」物品,所以極難確定價格,時間自然也就很長。
印度人的「神時」觀使印度人的時間觀念極為恆久漫長,而「自省」的空間觀念又使其特別注重具體的細節和思考,過於注重微觀的考慮。這種獨特的時空觀培養了印度人獨特的思維,這種思維可以稱之為「葡萄式」思維。這種思維是這樣的:沒有因果關系的事物可以放在一起談,可以雜糅在一起;時間是可逆的,對於印度人來講,古代的事就是現代的事,現代的事在古代也可以發生。
1981年,為了參加印度的國慶慶典,印度人用牛車運載米格戰斗機;在這件事上,印度人考慮的不是牛車運送戰斗機所花費的時間,而是事情這樣做是否在理論上可行。
印度電視劇沒有主要線索,在情節上風馬牛不相及的幾件事居然糅合在一起講,這並不是印度編導水平有問題,而是和印度人「葡萄式」的思維習慣有關。可以把印度的電視連續劇比作一串葡萄,每一集都是一顆葡萄,但每顆葡萄之間除了外形和味道差不多外,情節上少有聯系。
印度文化中的「時間觀念」是印度人引以自豪的部分,他們看的長遠。這種長遠不但仔細考慮了事情的細節,而是他們認為看到了事物的終極意義,知曉了整體。
西方只考慮五年、十年,最多二十年;印度則主要從時間是無限的這一角度來考慮問題。當然,我不是說印度今天已經在這么考慮問題,只是說必須從這種角度來觀察問題」。印度人總覺得他們已經看透了過去和未來,已經洞悉了所有歷史上和未來的真理,他們考慮問題比其他國家的人深遠。印度人經常喜歡說一些過頭的話。從文化傳統上來理解,這是印度人獨特的特點。如果他們預測未來50年印度經濟會超越中國,他們不認為那是將來的事,他們會說:「中國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印度人要超越你們了。」這就是印度人來源的自信。

3. 一場別開生面的印度「灑紅節」慶祝活動在昆明舉辦!人們在這天會做什麼

據國內媒體報道,三月二十八日下午,昆明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印度“灑紅節”慶祝活動,這場活動吸引了眾多的昆民市民參與和體驗,人們在現場印度音樂的伴奏下拿起各種顏色的塗料互相的拋灑,整個活動現場歡場和笑語不斷,參與活動的昆明市民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

本次在昆明舉辦的“灑紅節”慶祝活動是由中印合作交流促進會駐加爾各答辦事處原主任鄭瑋發起的,他表示希望通過這次的活動來加深兩國民眾間的文化交流,同時能夠增進兩國民眾的友誼。

4. 印度人生活的習性

印度人如廁之後,確實是用手去清潔的——(只限於左手。這點請記住)。一開始我在網上看到相關說法,也不敢相信,認為是醜化印度人。現在經過多方認證。證明這個說法屬實。

其次,說說他們的方法。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幹凈。印度廁所不像我們的公廁有衛生紙,但是全部在馬桶旁備有一個水槽。是伸手可及的。專門用來幫助事後清潔。連最豪華的酒店衛生間也是如此。因此,去印度的朋友,除了護照,衛生紙是必須隨身配備的。否則,你只能學習印度模式了。

在印度,用手清潔的問題,和文化、素質、學歷、階層是毫無關系的。即使白領階層也照樣是這個習俗。因此,印度人來中國旅行,感覺最不方便的,是衛生間蹲坑旁邊沒有水槽,如廁之後比較別扭。

印度人是手抓飯。孟加拉人也是這樣。都是用右手的。絕對沒有人用左手。因此,如果和印度人吃飯,最好左手不要伸到桌面上來。

5. 印度和我們中國過新年有什麼不同

歡度新年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由於歷史、文化的差別,各國各地區新年的時間、過法以及被賦予的意義都不盡相同。在印度,由於傳統歷法相當復雜,許多邦的新年都不一樣。

印度已故前總理尼赫魯曾經說過,印度的歷法是其昔日政治、文化和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印度獨立後的第五年,即1952年,印度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專家委員會審查所有現行歷法,並指定由這個委員會提出一個精確的、全國統一的歷法草案。經過研究,以著名自然科學家M.N.薩哈博士領導的歷法修改委員會最後決定以薩卡紀元歷法為全國通用歷法,實際上是印度陰歷法。這種歷法始於公元78年,根據這一歷法,新年的第一天為格里歷(目前通用的陽歷)的3月22日。

印度的北方邦、克什米爾地區、泰米爾納德邦、馬哈拉施特拉邦自古以來就使用薩卡紀元歷法,所以新年在公歷每年3月22日。在北方邦這時正值春暖花開之際,大地一派生機盎然,人們將這視為印度教愛神———卡瑪的象徵,所舉行的慶祝活動大多與歌頌卡瑪愛神有關。在克什米爾地區,新年這一天城市居民用鮮花將市容裝飾一新,身著節日盛裝走上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慶祝遊行。傍晚則聚集在湖邊或草地上,不分男女老幼一起跳一種叫盧弗的民間舞蹈。在泰米爾納德邦,新年這一天每家每戶都要做一種叫「卡卡拉伊旁迦爾」的甜食,寓意來年如同這甜食一樣令人愉快。

印度旁遮普邦的新年始於公歷4月中旬左右。旁遮普邦是錫克族人的聚居地。錫克人以善戰、驍勇著稱,他們相信卡爾沙(17世紀末興起的一個好戰的神權政體)就是由錫克教宗師在公歷4月中旬的一天創建的,所以視這一天為新一年的開始。新年這一天旁遮普邦的節日氣氛非常濃重,人們穿戴一新,縱情高歌,踩著鼓點跳起著名的「旁迦拉」民間舞蹈,祈禱來年風調雨順。

印度的喀拉拉邦和安得拉邦則是在公歷4月的望日這天慶祝新年。在喀拉拉邦,新年前夕各家主人都在自家的一間屋子裡擺放好象徵吉利的物品。第二天清晨,家人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屋看這些東西,第一眼看見的東西被認為是將在新的一年帶來好運的吉祥物。人們相信來年的一切幸福全取決於這些吉祥物。在安得拉邦,新年的早晨人們要進行「油浴」,就是用植物油塗抹全身,再用清水沖洗干凈。

印度古吉拉特邦的新年剛好始於全國性的宗教節日———燈節(陽歷10月底至11月初)的第二天,從這一天起當地人要舉行一周的慶祝活動。金融界和商業界的節日氣氛最濃,他們要舉辦一系列歌頌財富女神拉克西米和智慧女神薩爾斯沃蒂的活動。有意思的是,全印度的商人基本上都認為這一天是新年的開始。

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薩姆邦,新年始於公歷的5月上旬。在西孟加拉邦,人們主要舉辦敬神活動和誦詩會,所誦詩歌全部選自出生於該邦的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詩集;在阿薩姆邦,人們以敬牛的方式迎接新年。他們給牛披紅掛綠、「塗脂抹粉」、喂油炸食品,希望這種活生生的「神」能使他們在來年吉祥如意。

6. 印度人的生活習慣

印度人的一些生活習慣如下:

  1. 在日出之前起床。古人相信早起的重要性——西方甚至還有這樣的諺語:「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聰明.」東方人也認為人體在清晨的時刻功能較佳。在夏天和冬天,適合在6點起床。起床前先花幾分鍾計劃一下今天的行程,想想在這一天當中要完成些什麼;

  2. 起床後用水洗臉,清潔眼睛、鼻子與嘴巴。用特殊設計的銀質或不銹鋼的刮舌器來刮除舌苔。舌頭如果被臟物遮蓋住了,就無法完全品嘗到食物的滋味。用牙膏刷牙,再用漱口水漱口;

  3. 喝一大杯水以啟動身體機能,清潔膀胱與腸道。試著每天早上建立固定的排便時間。我們跟所有的動物一樣,都有一定的習慣。當我們的身體建立起行事秩序時,身體功能就能運動順暢,便秘是由慢性疾病所引起,一個人如果在趕時間,就沒有辦法讓身體自然運作。這也是為什麼人要早起,好有充分時間完成一天工作的原因;

  4. 在東方,排便過後總是會清洗肛門,當然最好是能洗個澡或淋浴一下。把全身清洗干凈,保持新鮮潔凈感是非常重要的事。阿育吠陀醫生相信「潔凈清純使人親近上帝」,這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身體、衣服與家居環境。洗過澡後,應該塗抹阿育吠陀精油(依個人狀況選擇適合的精油),並用尼莉迪油(neelyadi oil)按摩頭部,可以預防頭痛、禿頭、白發、保持發質柔潤;

  5. 早餐前做一些運動。瑜伽適合每個人做(不只限於受過嚴格訓練的運動員),而且不拘於地點,也不需要特殊的服裝或工具。運動可以加強循環系統,保持督夏平衡,促進身心健全,完成一天的工作;對抗憂慮情緒也很有效;

  6. 早上8點以前吃早餐。飯前飯後要洗手,餐後要清洗牙齒及舌頭。如果可能,做一些輕微的運動,如散步15分鍾以幫助消化;

  7. 擦一些適合你的阿育吠陀香水,也建議戴一些適合你屬性的寶石。一般相信戴耳環能保護你避免受到行星與惡魔的侵害。比較時尚的說法是,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穿著,搭配的色彩與風格,這樣我們的外表才能呈現內在的寧靜和諧。所謂特殊的顏色適合特定的人這種說法來自阿育吠陀,也就是說每個人應該依照自己的督夏(體質傾向性)來穿著,就像我們應該依照法規與章程來生活一樣;

  8. 將午餐當做一天的大餐。吃一定的分量(阿育吠陀相信一餐該吃的量就是你的雙手可以捧起來的分量),而且要保持一定的頻率,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注意你吃的東西,專心致志地吃。如果可能最好安靜地吃,不要說話也不要笑,更不要爭執。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新陳代謝的過程順利進展;

  9. 吃飯時不要喝水(頂多喝一小口以滋潤消化液)。不過在一天當中要多喝水。避免喝可樂或其他加工飲料,也不要喝酒。一天當中頂多喝一到兩杯茶或咖啡。一天該喝多少水,依個人情況而定;

  10. 兩餐之間不要吃零食,因為零食會讓胃口變得不穩定。在吃下餐之前,要確定前一餐所持的食物都已經消化了(一般來說是四、五小時之後,依個人情況而定);

  11. 不要抽大做廣告的香煙。阿育吠陀建議抽一種有治療效果的煙草(含有葯草療效的香煙),這種葯草可以緩和肺病、咳嗽、打嗝、喉嚨痛、頭痛、鼻竇痛、牙痛、鼻痛、失眠與一般的症狀。用餐過後,刷過牙之後才可以抽葯草香煙。這種葯草香煙可以刺激腦部活動(廣告上的香煙卻會造成反效果);

  12. 早一點吃晚餐可以讓身體在入睡前有足夠時間消化食物。盡量在餐後或睡前散步約30分鍾;

  13. 晚十點該是睡覺的時候了。這是適合性生活的時刻。理想上,十點鍾就應該關燈了。不要俯卧,可以側卧,膝蓋微屈。

7. 據說印度人時間觀念差,他們的作息時間是什麼樣的呢

印度的作息時間較我國為晚;一般早餐時間為7:30-9:30,午餐為13:00-15:00,晚餐為20:00-23:00。摘自《印度中國之家》

8. 感受印度的熱-印度風物記

摘自《印度風物記》(香港三聯書店2018年出版)

作者簡介:

張謳,1959年10月生,英國萊斯特大學大眾傳播學碩士。曾任央視首任駐印度首席記者和央視駐歐洲(倫敦)資深記者。著作有《印度文化產業》、《英國風物記》、《與玄奘同行》等,編導的多部紀錄片在國內外獲獎。


感受印度的熱

印度的酷熱,中國人早就有體會。不知道哪位前輩最先稱呼天竺為「身毒」,從字面可以理解為「一身毒火」,把印度的熱給形象化了。唐僧玄奘來到天竺後,也熱得夠嗆,連連驚呼:「盛熱也!」感念於天竺是佛學創立之地,玄奘覺得「身毒」不好聽,思慮再三,遂更名為「印度」。喜馬拉雅山脈擋住了南下冷風,加上緯度高,就形成了印度酷熱。公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趕著牛羊從歐洲進入中亞,又輾轉來到了印度。在印度烈日的烘烤下,白皮膚逐漸演變成了巧克力色。一些雅利安人與當地婦女通婚後,後代的皮膚乾脆死心塌地成了棕黑色。這就是印度酷熱的魔力。

印度的熱浪,不是讓人脫皮,更像一個不懷好意的傢伙。他舉著一個烙鐵,你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你猛然回頭,掄圓了胳膊想揍他一頓,卻又找不到他,只能感受到無限熱力。看著胳膊一天天變成醬肘子,你只能氣憤,卻無可奈何,最後只好服輸。就這樣,人們在氣焰囂張的熱浪下,像被貓追攆的老鼠,見到洞口就鑽進去。熱浪狡猾地守候在那裡,一動不動,人也一動不動,熱浪乾脆把洞口捂得密密實實,消磨時間玩。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住,拿了一個塑料溫度計去測地表溫度。過了一會兒出來一看,溫度計沒了。再定睛一看,乖乖,溫度計被熱浪當成口香糖給嚼了。一年365天中有120天是這種天氣。一天也不少。每年從4月到7月,都是印度人最撮火的日子,找不到打架的對象,只能大喘氣。大熱天里唯一的好處就是沒有蒼蠅和蚊子,它們都熱死了。

佛教中的刻苦修持叫苦行。苦行在梵文中為Tapas,就是「受熱」的意思。印度天氣炎熱,故將「受熱」引申為「受苦」,一下子把印度的熱提升到了精神高度。佛教在印度絕跡後,印度教徒重新活躍起來,他們在進行漫長的苦行修煉時,依然使用「受熱」一詞。但凡經歷多印度熱的人,都會對「受熱」有一種深刻感受,也就知道「受苦」的滋味,於是對修行者升起由衷的敬佩,學者A·L·巴沙姆說:「一年的不同季節是由極度炎熱、極度多雨或極度乾旱構成。次大陸的氣候總是趨於極端,這也可能影響到印度人的性格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懶散一詞不好聽,就說是清凈無為。要想體驗一下,只能在夏天來,看印度人在樹陰下四仰八叉地閉目吐氣。極端天氣讓人極端地深刻,清凈無為也就成了一種境界。

大熱天里,新德里隔三差五鬧水荒。印度城市沒有自來水。小區水站每天早晚各向居民供水一小時,每家都挖有蓄水池。住戶得用水泵把水抽到屋頂的塑料蓄水罐。蓄水桶是黑色的,很吸熱。一天下來,用裡面的水洗澡,非得燙脫了皮。我剛來印度時就被燙了一次,後來養成了開涼水管也試水溫的習慣。最難熬的是鬧水荒,人們都要拿著容器到公共水站去接水沖涼,還沒有接到水,腳下已經濕了一片,那是淌的汗。接到水的人們就到一旁過微型潑水節,小心翼翼地往身上撩水,再用容器接收從身子淌下的水,又繼續往身上撩水,直到容器里的水全部蒸發掉。排隊接水需要時間,有些人等得不耐煩,便抱著個木頭棍子,跳到城邊的亞穆納河水裡泡著。嚴重污染的河水臭氣熏天。人們寧願被快快熏死,也不願意被慢慢熱死。

炎熱的天氣里,細菌傳播快。這培養了印度人喝水時不用嘴巴接觸容器的習慣。男女老幼喝水時都仰著脖子,讓容器離嘴巴半尺遠,心不在焉地往嘴巴里倒水,而且准確無誤,成了印度一絕。我試過多次,經常被嗆得滿臉通紅,從鼻孔里冒水。每次到印度朋友家,只喝瓶裝水。如果沒有一次性杯子,便推說不口渴,偷偷乾咽吐沫,不敢碰人家的杯子,怕犯忌。天氣太熱,身體汗腺成了大漏斗,不喝水又不行。一天要喝四五瓶礦泉水,這些水還沒有在腸胃裡停留幾分鍾,很快都從皮膚上涌了出來了,依然極度地口乾舌燥。

印度也有各種空調。天熱時電力嚴重不足,幾乎難以保證空調正常工作。印度人家裡可以沒有冰箱,但不能沒有發電機。買不起輸出功率大的,就買小的,至少要能帶動電風扇。商店為了保證正常營業,都配備有發電機,像狗一樣用鏈子拴在店鋪門口。據說新德里至少有48萬台發電機,遇到停電時,發電機一起吼叫,黑煙四起,整個城市都在冒煙。煙霧遮擋了強烈光線,頭皮不再發麻,呼吸系統又遇到了麻煩。好不容易熬到夜晚,床還在散發白天的余熱,只能倒吸一口氣,迷迷糊糊地忍著。

早晨起來,一睜眼又是35攝氏度,到了中午就躥到了42攝氏度,人們還要一分一秒地往下熬,一分一秒地熬上四個月。到了7月份時,氣溫高到50攝氏度以上。新聞媒體開始報道曬死人的消息。死亡數字每天都在增長。這個時候,暴虐的熱浪在蠻橫中逐漸掏空了自己。

不消幾天,季風雨就大刀闊斧地登場了。與酷熱爭斗沒有幾個來回,酷熱就消失得無蹤無影。人們就這樣在雨水中復活了。這是印度人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在隨後的日子裡,印度人把節日安排得滿滿當當,從容而又熱鬧地過節,一個接著一個。


搖頭晃腦的學問

印度人的肢體語言很豐富,也容易讓初來的外國人困惑。在街上想打個三輪的士(Scooter)去某個地方,司機總會對你把頭一晃,然後就目視前方了,讓人覺得印度司機都不愛拉外國人。印度司機也暗自抱怨,都說印度人效率低,沒想到外國人上車也這么磨蹭。外國人到商店裡購買礦泉水,店主依然一晃腦袋,對伙計大喊兩聲,卻依舊埋頭整理賬目。當外國顧客悻悻離開後,店主覺得納悶,我的伙計正忙著准備不同品牌的礦泉水呢。顧客怎麼就走了呢,這不是瞎折騰人嗎?

造成雙方困惑的原因就出在一個簡單動作上:晃腦袋。印度人把腦袋一偏表示「知道了」或者「行」。外國人起初並不理解這個動作的含義。一位駐印度的西方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尷尬經歷:「來印度工作的第一天,我給雇員們講了幾句話。我說『我希望今天是我們長久和良好工作關系的開始』,他們都晃了一下腦袋。我繼續說,『我在印度走馬上任後,希望能得到你們的鼎力相助』,他們又搖晃腦袋。我有些失望,但還是接著說了下去,『只要我們發揚團隊精神,我相信我們的工作會很出色』,他們起勁地搖晃腦袋,我真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只有在印度生活時間長了,才能了解這些身體動作的含義。

中國人習慣肩扛手提東西,印度人則喜歡把東西頂在頭上。我經常看到印度婦女頂著一捆柴火或水罐,即使有一塊比帽子還小的木頭橛子,也要頂著。手臂悠閑地在空氣中劃動。男人頂著上百斤的麻袋依然健步如飛。搬運磚頭甚至冰箱之類,也要用頭頂。天長日久,這就使得印度人的頸椎骨靈活而發達,使用頻率格外高。印度人明白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否定,他們卻很少使用這些動作,而是習慣朝肩膀兩側擺動腦袋。這個動作包含多重信息。它可以表示「行,不錯,還成吧」,在交談中則表示「我正在聽你說呢,我明白了你指的是什麼,我聽懂了」,而並不一定表示「我同意你的觀點」。這大概體現了印度文化的模糊性。

一次,我在拍攝一位國家領導人時想靠得更近些,便向印度警察說了我的要求,這位警察朝我擺動了一下腦袋。我以為對方同意了我的要求,連忙心存感激地邁過了警戒線,沒想到這個警察一個餓虎撲食,把我抓了回去。我驚訝地問,「你不是同意了嗎?」這位警察朝我一翻白眼,厲聲責問:「誰說的?」

印度人天性樂觀,喜歡聊天和自嘲。他們認為有時候動作比言語更有力量。身體語言可以傳達出更豐富的信息。只是苦了剛到印度的外國人。一旦外國人懂得了「搖頭晃腦」,也是很有用的「利器」。它至少可以模糊一下自己的觀點,探聽對方的反應。

9. 印度人民在第一次見面時是做什麼

摘要 印度人民普遍信仰印度教,兩人第一次見面互相問好時,都會雙手合十,口念瑪納斯堆,在胸間向對方致意,但由於種姓制度以及婚嫁制度,兩種陋習的制約,因此高種姓的人種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低種姓的敬意,卻不會向對方回禮,在印度對於女孩的歧視極其嚴重,因此不允許男女之間行禮,晚輩向長輩表達敬意時,則需要彎腰摸長者的腳部。

10. 印度的新年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 ),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屠妖節
印度的新年。
屠妖節又稱萬燈節,一般是在10月或11月間。它象徵「善」或光明戰勝「惡」或黑暗。
最普遍的傳說為慶祝魔王那拉卡蘇拉(Narakasuran)被神主克利斯懲殺。
當時天神與大地女神生下的唯一兒子那拉卡蘇拉被賦予神的力量與武器,但他卻濫用權勢興建城堡,以殘忍的手段欺壓人民,並由於他個人畏懼光明、留戀黑暗,甚至禁止民眾晚上點燈。
元旦在國外並非都是1月1日,由於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使用的歷法,以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等不同,元旦的日期也就有所不同。例如:居住在寒帶的愛斯基摩人,把當地第一次下大雪的日子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雪花元旦」;及西業的凱拉比邦族人,將一年中候鳥飛來的最早時候,作為新年的第一天,稱為「候鳥元旦」;泰國等地的一些民族,以雨季和旱季作為新年和舊年分界,把雨季到來前的4月13日——4月16日,定為新年元旦,印度的新年從10月31日開始,節日共5天,第4天才是元旦;瑞士阿彭策爾地區,以每年的1月13日為元旦;更有趣的是,非洲的烏干達每年有兩個元旦,因為他們的新年是以雨季到來確定的,而每6個月就有一個雨季,所以就出現兩個元旦了。
居住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愛斯基摩人,把第一次下大雪的日子作為新年元旦。

熱帶有些國家,把雨季開始的一天作為新年。非洲的烏干達,每年有兩個雨季,所以,他們一年有兩個元旦。

泰國等地的一些民族,以雨季和旱季作為新年與舊年的分界,把雨季到來之前的4月13日至4月16日,定為佛歷的新年。

印度尼西亞的凱拉比特族人,將一年中當最早的候鳥飛來的時候,做為新年的頭一天。

埃及人很早就知道觀察星象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起升起時,尼羅河水就上漲,於是他們把這一天作為元旦。

在敘利亞農村把9月里月亮圓的第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

菲律賓把民族英雄何塞·黎薩爾的就義日——12月30日定為新年元旦。

巴基斯坦的新年在公歷3月中旬;印度的新年從10月31日開始,節日一共五天,第四天才是元旦;瑞士阿彭策爾地區的土著居民,以每年1月13日為新年元旦。

閱讀全文

與印度的早晨人們在做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國家被印度控制 瀏覽:67
為什麼義大利人最想吃披薩 瀏覽:517
72年前中國叫什麼名字 瀏覽:229
印尼人為什麼包頭 瀏覽:673
伊朗自貿區有多少個 瀏覽:495
印度拜年有多少粒 瀏覽:901
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燕窩哪裡的好 瀏覽:329
印度尼西亞生活的叫什麼人 瀏覽:500
英國什麼手機最nb 瀏覽:177
印度有什麼治療乳腺癌的葯 瀏覽:906
如何參加中國護旗隊 瀏覽:945
義大利牧歌怎麼樣 瀏覽:548
中國經度最高的省是哪個省 瀏覽:343
2012北京奧運會中國有多少人參加 瀏覽:36
中國什麼艦隊去伊朗了 瀏覽:972
印度要如何改革才能成功 瀏覽:131
伊朗進口豬肉有什麼限制 瀏覽:440
義大利cd女鞋是什麼牌子 瀏覽:587
英國疫情影響如何應對疫情 瀏覽:417
泰國人多久可以回中國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