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讓印度寢食難安不惜犯險,這是怎樣的一條路
奇怪,印度這回似乎鐵了心。
這幾年中印邊境偶有摩擦,基本上都通過外交手段成功化解,握握手,各回各家。但這回印度覥著臉硬撐了一個月,不僅越線阻攔中國在洞朗地區修路,還口口聲聲指責「中方的修路行動給印方帶來嚴重安全風險」。
為一條路耿耿於懷、興師動眾,至於嗎?
印度的夢魘
讓印度人輾轉反側的,首先是洞朗特殊的戰略位置。洞朗位於雲南省亞東縣東南,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地圖上看,它就像一個凸出的小水滴,楔狀伸入錫金和不丹之間。最重要的是,這個地方離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太近了。這條走廊簡直就是印度的七寸,它是連接東西印度的咽喉要道,卻只有20多公里寬,最窄的地方僅有3公里,易攻難守。
如果中國把洞朗的路修好,從此再直出幾十公里就更加容易,封鎖西里古里走廊,截斷印度東北邦與本土的聯系,印度就將生生分裂成兩塊,而印度東北那幾個邦本來就不太安定,這樣一鬧它們很有可能獨立。
那無疑將是印度最大的夢魘。
印度人肯定忘不了,1971年他們就是這樣對付巴基斯坦兄弟的,當時印軍進入東巴基斯坦,後者很快就獨立成為孟加拉國。假如中國也這么搞一次,收復藏南恐怕也就是分分鍾的事。
所以,印度看中國在這修路,無異於芒刺在背、如梗在喉。
不光是洞朗這條路,近幾年中國在西南方向基礎設施建設的各項進展,印度都非常忌憚。比如我們修通了青藏鐵路,川藏、滇藏與新藏鐵路也會陸續開通,從青海玉樹到西藏藏南的鐵路也在建設中,對此印度人都有一肚子想法。
一位學者向刀姐透露,印度駐華大使曾私下向他表示,印度很多人都認定中國修路是用於運兵,他們相信建成這么多鐵路後,中國可以在一個月之內輕松運兵二三十萬,而一條鐵路的運輸量就足以支持解放軍5個山地旅在前方作戰。
上述幾條鐵路一旦修通,中國就有能力跟印度打長期消耗戰,這將深刻改變中印邊境的軍事平衡和心理態勢。然而,這些鐵路離中印邊境尚有距離,印度不便說三道四,更無力干涉。這次中國在洞朗修路,它好不容易逮住個抓手和發力點,自然要大做文章。
除了軍事上的影響,洞朗的這條路還可能沖擊山南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尤其是不丹與中印的關系。
不丹是印度的所謂附屬國,它外貿、能源、軍費的90%都由印度提供,可以說國家經濟命脈都捏在印度手中。而中國由於喜馬拉雅山脈與西藏高原的阻斷,難以向這個山南小國施加影響。不丹沒有擺脫印度的戰略空間,所以只能乖乖聽印度的話。
但印度相信,以中國的經濟實力,可以瞬間把不丹買走。目前中不合作的主要障礙是有高山阻隔,雙方僅有一個可連接地區,就是山南凸出部的亞東縣洞朗地區。洞朗的路一修好,理論上就有可能跟不丹西南的交通樞紐龐措林宗連在一起。
一旦中不交通連接便利了,雙方經貿聯系加強,印度就會逐步失去控制不丹的資本,印度的鐵桿粉就要變成路人了。萬一中國把不丹拉過來,再通過不丹越境跟印度東北邦接觸,那樣印度的噩夢就又要上演了。
這樣一盤算,就難怪印度要不惜犯險阻攔中國修路了。
印度想多了
只能說,印度的心眼太多了。
洞朗人煙稀少,環境惡劣,歷史上的管理一直很鬆散,中國對這一地區的實際控制也是在2007年以後。但整個亞東縣控制的面積很大,那裡的邊境線有200多公里,卻只有一個團在守衛,所以那個地方除了幾個隘口有部隊,其他大多數邊境都是空白的。當地藏民和不丹人的邊界意識淡薄,經常穿過邊境來回走。
一位曾在當地駐扎過的軍事專家告訴刀姐,這次修路,我們的初衷很單純,主要就是更好地保衛自己的領土,加強對邊境的管控。由於哨所不多,只能派巡邏隊季節性地去看看,沒什麼情況就得回來。最近要再修一兩個哨所,可那個地方連電都沒有,老百姓也很少,要修永久性哨所,就得保證汽車能通行,為駐地人員運輸生活所需給養。
據他了解,亞東縣的公路早就通了,洞朗那裡也有路,只是原來的路比較差,一下雪,汽車就沒法走。現在就是把這段幾公里長的支岔路鋪點石頭,做個瀝青硬化。這樣一來也能改善村鎮交通,方便當地百姓出行和經濟發展。
簡言之,洞朗這條路主要還是服務於保衛後勤和民生需要,中方的戰略用心被印度過分誇大了。大家想想,假設中國有那麼深遠的戰略考慮,如果我們真下決心修路以威脅印度,那還不早把印度的軍隊清出去了,何必多費這一個多月的唇舌?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中國這么多年並沒有全心全力准備與印度打仗,否則就無法解釋中國和印度在前線部署軍力人數的明顯失衡。據專家介紹,印度為了防範中國養著十幾個山地師,而中國在西藏邊區只部署了1個旅的兵力。因為這些年中印關系總體比較穩定,我們的作戰准備重心並不在西南方向。
說句不好聽的,真要動手,中國還差洞朗這一條小路嗎?
這是病,得治
不過,這次印度的惡劣表現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所謂有備無患,有準備打,才能不打。印度想給我們立規矩,中國絕不能輕易妥協,該修的路一定要堅決修。
路不好,正常的巡邏都保證不了,何談守衛國土。前兩天一位資深學者剛跟刀姐聊起,他1965年在洞朗地區待過9個月,到邊境各個山口巡邏,那時路況艱難,有些路太窄,開汽車經常要像摩托一樣,兩個輪子懸空在外面。雖然駕駛員技術高超,但還是極其危險,有好幾次他們都差點掉到山溝里犧牲。
道路的重要性,就是後勤的重要性。這位資深學者還給刀姐劇透了一段內幕,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本來中央要求10月18日動手,就因為道路太差汽車難行,所有炮彈都要靠西藏的耗牛運輸,不得已開戰日就推遲了兩天。據說為了這事,當地的一位後勤部長差點被槍斃。
至今很多人都不理解,當年9月印度打死我們十幾個人,中國為什麼拖到10月才動手,而且只打了一個月又迅速收手。這位學者一解釋刀姐就明白了,因為受道路所限,那時中國運兵部署都需要相當長時間。而一到12月,大雪封山,後勤補給跟不上,我們的軍隊無法在前方持續作戰,只能回撤。
其實印度也深知道路的重要性。新德里10多年前就准備沿中印邊境修建73條戰略要道,計劃2012年完工。幾天前它還聲稱要在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建兩條隧道,縮短到中國距離,便於軍隊調遣。只不過,印度的工程進展有多緩慢地球人都知道,73條路他們現在還沒修完一半。
唉,刀姐都替他們捉急。印度還不如跟基建狂魔打個招呼,修完洞朗這一段,咱順道過去幫他一把,一個月保證通通修好,親記得到時給個好評就行了。
無論如何,中國在自家院里修路都合理合法,印度想擋也擋不住。正如美國軍艦來南海咋呼了幾圈,中國的島礁建設依然順風順水。
對印度來說,與中國合作是最劃算的買賣。如果各方有意願和互信,中國的鐵路公路網還可以進一步延伸,連接印度、尼泊爾和不丹,屆時中印經貿進一步密切,印度經濟將獲得更大的增長動能,對華貿易逆差也有望大大改善。
印度如果與中國和平相處,我們修的路上就會飄滿印度芒果的香氣。它若執意跟中國死磕,就休怪我們不客氣了,那些路上運送的必將是我們的軍隊和炮彈。
刀姐想起呂氏春秋里的一個小故事,倒是很適合講給印度聽聽。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沒多久,他在翻動谷堆時發現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如果印度永遠放不下「1962情結」,沉溺於被害妄想症,那不管中國做什麼,它都會疑神疑鬼,覺得是要害自己。這是病,得治。印度只有拋開成見和臆想,它才不會為中國修一條路輾轉反側,寢食難安。
❷ 不丹明明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為何卻一直活在印度的淫威之下
不丹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屬青藏高原南底)。
❸ 有高人能說一下印度、錫金、不丹、尼泊爾的歷史糾葛嗎
首先,搞清楚一個問題就行,錫金、不丹本質上屬於藏文化圈,就能大體能理清錫金、不丹、尼泊爾和印度古代80%的糾葛。以下列舉的內容主要以近現代為主:
尼泊爾與印度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淵源,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就出生在位於今天尼泊爾南部的古迦毗羅衛國。
英國在印度建立殖民統治後繼續向北推進,通過不平等條約把尼泊爾南部大片領土劃入了印度,並要求尼在內政和對外貿易方面接受英國監督。
印度利用尼必須依賴印度進行過境外貿,1989 年3 月印度關閉了大多數印度與尼泊爾邊境貿易口岸,停止向尼泊爾出售石油等必需品,導致尼泊爾經濟幾乎癱瘓。
在印度的強大壓力下,尼泊爾不得不屈服。得到尼泊爾今後不再從中國進口武器的保證後,直到1990年5月印度才重新開通尼印邊境貿易口岸。
吞並錫金歷史上的錫金,從7世紀到1890年的1200多年裡屬於中國西藏的領地。
1890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條約,使錫金脫離了中國的保護變成了英屬印度的屬地。
印度獨立後全盤繼承了英國在英屬印度及其屬地的特權,1949年印度政府派遣印度人拉爾出任錫金首相。
❹ 不丹會一直被印度控制嗎
當然呢,印度這個國家野心很大,已經吞並了20年前的細菌,細菌我變成了他的一個細菌,幫現在不丹也在也在去控制在不丹國內有印度的巨人,不打沒有準備被印度控制了,尼泊爾也快被印度控制了,這些國家都很傷心的。
❺ 投靠印度情非得已,為何不丹總統寧可追隨印度也不與其他國家建交
不丹與印度的關系,像極了一幅“子母圖”——目前的不丹,就像是處於襁褓中的嬰兒,還沒有脫離“母親”獨自活動的能力,必須繼續依靠“母乳”的喂養,才能夠茁壯成長,否則他就會死亡。
每個孩子從斷奶到走向社會,都需要經歷一個長久的“監護”過程。因此,不丹脫離印度的路還很長,其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印度。
二戰後英國實力急劇下滑,沒有能力繼續管控南亞殖民地區,並陸續撤出了南亞殖民統治。卻不想英國殖民這一走,長期受英國指導的不丹反而慌了,像斷奶的孩子一樣。英國殖民者走了,南亞地區亂成一鍋粥,印度短期內掌控了南亞霸權。不丹周圍彌漫著戰火。他們開始面臨被印度吞並的危險。
印度這個時候忙的不可開交,眼裡面全是巴基斯坦土地,根本無暇顧及身邊這小小的不丹。1948年,不丹主動派代表入印度談判,要求雙方達成友好協議。至1949年雙方簽署《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協議,延續了英國對不丹的外交控制。
至今,不丹建交國家仍需要印度點頭,全球建交國家僅21個。同時,他們也是全球唯一沒有與5大常任理事國建交的國家。也是中國周邊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建交成功的國家。
❻ 不丹有沒有可能擺脫印度控制,倒向中國
不可能,不丹是一個宗教國家就算是世界大戰他們也不會放下手中的佛經去玩政治。
❼ 為什麼說不丹不會放棄印度
當年的錫金和不丹兩國國家被印度欺壓,不丹低調,一直對印度迎合其意,所以不丹一直存留至今,而錫金,因為一個不懂政治的皇後(美國人)高調的宣揚印度對錫金的欺壓,結果被印度直接派軍隊佔領後來了個所謂的全民公投而加入印度成了一個邦,當年美蘇都在爭取印度,都不想因為錫金事件而得罪印度,中國自己內部亂成一團無暇外顧,從而讓印度輕易的吞並掉了錫金。所以說,不丹才不是印度的盟友,而是印度的敵人,不丹的國內有大批印度駐軍,而且還扶植了大批的親印度的政黨,不丹說到底能保留至今和不丹無條件跟著印度是有重要關聯的,即使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跟著,總好過喊出真話而被吞並的錫金好吧。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要道,軍事重地等都被一個強國控制,國內的黨派也大半被強國控制的前提下(政,經,軍都被控制了),你說你會不會怕啊。不丹不與我國建交主要原因是印度的阻撓,印度實際上控制著不丹的外交:1、1910年不丹就被迫和英印當局簽署了《卡普那條約》,這就是不丹國家防務受英屬印度保護,外交受英屬印度指導。2、這種不平等關系在1949年通過《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得以繼承,印度在不丹駐軍,郵政和交通電訊也由印度控制。兩國還實現了自貿區一體化。3、2007年2月,不丹第五世國王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訪印,雙方簽署經過修訂的《不印友好條約》。雙邊關系進一步強化和深化。作為內陸國家,不丹在經濟、軍事和安全上一直難以擺脫對印度的依賴性。不丹的皇家軍隊由印度幫助培訓,不丹的發展計劃也基本由印度幫助制定。印度是不丹的最大援助國,其援助額的80%以上均來自印度。由於不丹水利資源豐富,印度在幫助該國開發水能方面投入巨資,而不丹則通過印度援建的幾個水電廠向印度供電,雖然依然頭頂世界最貧窮國家的帽子,但僅靠向印度供電所獲得的出口創匯卻已經使不丹成為南亞人均收入較高的國家。印度通過限制不丹與中國的交往,達到牽制中國對不丹施加影響的作用,以維護其在南亞的霸權。不丹本身其實是願意與中國建交的,其首相廷萊在幾年前接受美國外交學會專家訪談時說過的一句話倒是值得玩味:「目前我們與安理會『五常』沒有外交關系有諸多方面原因。我們當時做此決定時的理由不錯,但世界已經改變,而且在不斷變化,因此我們也將會評估我們的政策。」
❽ 不丹混得有多慘
《過零丁洋》中有一句:「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其中國家破敗不堪的辛酸,當真是痛苦欲絕,好在現在我國已經完全成了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我們的命運也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這個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弱小的國家,他們的國家沒有主權,被別的強大的國家所控制,就連自己國家的政務都要請示別人的意見。這就是不丹王國的現狀,國家與世隔絕,國內印軍遍地,CDP還不及我國一個縣。
不丹是我國眾多鄰國中的一個,在我們和各個鄰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時候,這個國家卻毫無和我國建交的意識。這是為什麼呢?咱們先看一眼地圖,不丹其實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它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邊,面積不大,人口大概在75萬。
▲不丹人民
同樣的,如果不丹敢於反抗現在的印度,那麼他們的旺楚克國王隨時都可能成為第二個錫金王室(因反抗印度統治,如今流亡美國),被流放到海外荒無人煙的地方。
結語
所以,不丹人不僅不會反抗印度人的統治,甚至還要保持於印度的良好關系。畢竟,在不丹眼中,印度已然是個龐然大物,與其硬碰硬不是明智之舉。但在國際視野來看,一個國家不能掌握自己命運,也是頗為可悲的。
❾ 獨立主權國家不丹的外交活動為何要徵求印度的意見
不丹地處中印之間的喜馬拉雅山東段南坡,面積僅3.8萬平方公里,人口更是不足80萬,是全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不丹國王會晤印度總理)
1969年,不丹首次發行了自己的貨幣扎努姆。為了避免觸怒印度,不丹將這種貨幣與印度盧比實行了1:1的兌換比例。1970年,不丹正式宣布成立外交部。第二年,不丹正式成為了聯合國的成員。
在短短的三年中,不丹在進行了多次危險的試探。而印度當時忙於吞並錫金的收尾工作,也就放任了不丹的小動作。
1979年,不丹國王宣布,印度對不丹的外交指導,將不再具有強制性。這一聲明,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印度方面迅速與不丹進行了交流談判。此後,不丹的外交活動,又重新回到受印度強制「指導」的路上。
不過,印度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讓步。從1985年開始,不丹開始發展跨地區的外交關系。他們努力讓影響力沖出亞洲,先後同荷蘭、丹麥、瑞典等歐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到2007年,不印雙方重新簽訂了友好條約,不丹的外交主權,終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但如果不能擺脫對印度的依賴,那麼它的未來發展,仍然會蒙上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