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尼西亞的美稱
千島之國。
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地形地貌
印尼島嶼分布較為分散,主要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各島內部多崎嶇山地和丘陵,僅沿海有狹窄平原,並有淺海和珊瑚環繞。
加里曼丹島,山地從中部向西面伸展,沿海平原廣闊,南部多沼澤。
蘇門答臘島,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斜貫,山脈東北側為丘陵和較寬的沿海沖積平原,平原東部多沼澤。
蘇拉威西島,大多為山地,僅沿海有狹窄平原。
爪哇島,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間多寬廣的盆地。
伊里安島,西部高山橫亘,有印尼最高峰和世界最高的島嶼山峰查亞峰,海拔5030米,南部平原較寬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尼西亞
『貳』 千島之國是哪個國家
1. 印度尼西亞,由於島嶼和火山眾多被稱為"千島之國"和"火山之國"。
2.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
3. 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4. 印度尼西亞位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陸岩交界處,二大板塊互相擠壓之處,且處於環太平洋島弧鏈上,多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
5. 印度尼西亞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
6. 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7-9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12月、1月、2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
7. 印尼河流眾多,水量豐沛,但都比較小。
8. 較大的河流有爪哇島的梭羅河以及加里曼丹島的巴里托河、卡普阿斯河、馬哈坎河,其中梭羅河全長560公里。
9. 較大的湖泊有多巴湖、馬寧焦湖、車卡拉湖、坦佩湖、托武帝湖、帕尼艾湖等,其中蘇門答臘的多巴湖為印尼第一大湖。
10.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兄明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11.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其70%以上領地位於南半球,因此是亞洲南半球最大的國家。
12. 經度跨越96°E到140°E,東西長度在5500千米以上,是除中國之外領土最廣泛的亞洲國家。
13. 薩爾瓦多位於中美洲北部,北鄰宏都拉斯,南瀕太平洋,西部、西北部同危地早塵御馬拉接壤,東臨太平洋豐塞卡灣,國土面積20720平方千米,中心位於北緯13.5°,西經88.55°。
14. 薩爾瓦多國內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盛產咖啡豆和棉花,工業基礎薄弱,是世界上「中低等收入國家」之一,該國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土著語言有納華語。
15. 國家或者城市的美稱:
- 「櫻花之國」——日本
- 「北方威尼斯」——聖彼得堡
- 「橡膠之國」——馬來西亞
『叄』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被稱為『』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印度尼西亞,被稱為「千島之國」。
印度尼西亞(印尼),全國由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6000多個有人居住,因此有"千島之國"的美稱。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群島國,它橫貫赤道,領土有19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2.38億。論面積,居亞洲第4位,論人口。居亞洲第3位,可是,它的島嶼數卻名列世界前茅,達17508個,素有「千島之國」的稱號。無論就島嶼總數說,還是從群島的總面積看,印度尼西亞的「千島之國」之名,都是名不虛傳、單就它的名字來看,其中「印度」一詞,在梵文中意為「海」,」尼西亞」在希臘語中意為「島嶼」,印度尼西亞一名,就是「海」和「島」的合稱。此外,印度尼西亞還有一個動聽的土著名稱叫「奴山打拉,也正是「群島之國」的意思。由於島多而分散,全國重要的海和海峽就有十多個,因此印尼又被稱為世界最大的「海國」。
『肆』 印度尼西亞被稱為什麼國
1. 印度尼西亞被譽為「火山之國」,因為該國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因而火山和地震頻發。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全國共有超過400座火山,其中77座為活火山。
2. 印尼還有「千島之國」的美稱,因為全國共有13700多個島嶼,是世界上島嶼數量最多的國家。這些島嶼散布在亞洲東南部的馬來群島上,包括大巽他群島、努沙登加拉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南群島、西南群島及伊里安島西部。
3. 印度尼西亞總面積約為190萬平方千米,人口約為2.15億,位居世界第五。國內8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國家。
4. 印尼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沿海地區有狹窄的平原。查亞峰是國家的最高點,海拔5029米。國內河流眾多,水量充沛,使得各島嶼四季如春,植被茂盛。
5. 印尼的氣候大部分地區屬於赤道多雨氣候,終年高溫多雨,雷雨天氣頻發。努沙登加拉群島東部屬於過渡型氣候,有明顯的干濕兩季。
6. 印度尼西亞礦產資源豐富,包括石油、天然氣、煤、錫、鋁礬土、鎳、銅、金、銀等。礦業在印尼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產值佔GDP的約10%。
7.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動力煤出口國,2020年的出口量約為4億噸。此外,印尼在生物資源方面也非常豐富,擁有超過40000種植物和廣闊的森林面積。
8. 印尼的漁資源也非常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干西亞比亞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
9. 印度尼西亞國旗(Sang Merah Putih)別稱「榮耀紅白」,由紅白兩色橫帶組成,長寬比為3:2。這面旗幟的設計源於13世紀滿者伯夷的旗幟,於1945年8月17日首次升起,此後未曾更改。
10. 國旗的設計簡潔明了,由兩條等寬的橫帶組成,上方為紅色,下方為白色。紅色象徵勇敢和正義,以及國家獨立後的繁榮;白色則象徵自由、公正、純潔,以及人民對和平的渴望和對侵略的抵抗。
『伍』 印度尼西亞為什麼被稱為萬島之國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由13667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6000多個島嶼有人居住,因此有「千島之國」的美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者印尼。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群島國,它橫貫赤道,領土有190多萬平方千米。它的面積居亞洲第四位,人口居亞洲第五位,但是,它的島嶼數卻名列世界前茅,高達13667個,素有「千島之國」的稱號。
實際上,印度尼西亞應該是個名副其實的「萬島之國」。僅國內的千島縣,一個縣就有島嶼1000多個。廖內縣則更多,達2500多個。
無論就島嶼總數說,還是從群島的總面積看,印度尼西亞的「千島之國」之名,都是名不虛傳的。單就它的名字來看,其中「印度」一詞,在梵文中意為「海」,「尼西亞」在希臘語中意為「島嶼」,印度尼西亞一詞,就是「海」和「島」的合稱。
此外,印度尼西亞還有一個很動聽的土著名稱叫「奴山打拉」,也正是「群島之國」的意思。由於島多而分散,全國重要的海和海峽就有10多個,因此印度尼西亞又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海國」。
印度尼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