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重建英國之路在哪裡

重建英國之路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14 18:33:22

Ⅰ 英國崛起的過程

光榮革命後的英國開始挑戰歐洲頭號強國路易十四法國的霸權,連續投入兩場遏制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戰爭,即九年戰爭(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3),並取得了巨大成功。

之後,英國在保證歐洲大陸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時,主要通過成功的海外擴張穩步壯大力量,當1740年前後歐洲大陸局勢再度出現動盪之時,英國返回歐洲再次抵制復興的法國稱霸大陸的野心。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和七年戰爭(1756—1763)中,英國與西班牙以及與法國之間的戰事都爆發於歐洲戰事開始之前,由此產生的結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歐洲,擴展到全世界。

英國不僅通過七年戰爭維持了歐洲大陸均勢格局的穩定,還再度摧毀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奪取了法國在北美大陸和印度的幾乎所有殖民地。

工業革命之後讓英國成為經濟強權,1815年徹底打贏第二次百年戰爭後,英國又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全盛時期,1938年英國及其殖民地人口達4.5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1)重建英國之路在哪裡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大英帝國完成最後一次的大規模海外擴張。英國經國際聯盟的批准對原本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進行委任統治。

而前德國殖民地-坦噶尼喀、喀麥隆部分地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納米比亞)和新幾內亞也被劃入英帝國的版圖(其實西南非洲被歸由南非管理,而新幾內亞則由澳大利亞統治)。

不過一戰之後英國在萊因蘭和二戰之後在西德的佔領區就不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Ⅱ 英國憑啥稱霸世界幾百年呢

英帝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一度豪橫世界三百年。巔峰時期,統治過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那麼,作為一個人口不過幾千萬的小小島國是怎樣做到的呢?其實英帝國在海外擴張上還是有它的獨特之處和智慧招法的,在東印度公司運作上,就可窺視一斑。

東印度公司的成功,也讓聰明的英國人摸索到一條屬於自身特點的全球擴張之路。英國盡量避免像西班牙和葡萄牙那種簡單粗暴的掠奪方式,而是像東印度公司這樣,一步一步掌控住殖民地區的經濟和貿易,進而征服整個地區。

實踐中,英國人嘗到了甜頭,這種方式不但統治成本最低,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殖民效果。因此,這種辦法,成為英國人最常用的主要征服方式,也是英國人的高明之處,更是它能夠征服世界,成為世界霸主的重要原因之一。

Ⅲ 英國現在是不是很衰有什麼崛起之路

看和誰比了。
如果按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標准,英國絕對很衰。從國家版圖、人口規模、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相關)、科技實力、軍事實力等各個方面,美國都吊打英國。但既然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那英國被它吊打也是正常的。哪個國家敢說不被美國吊打呢?
如果按世界經濟規模第二的中國的標准,英國在經濟上也是很衰的。畢竟中國在經濟規模上是世界第二,可以吊打除美國外的全部國家。
如果按核武能力第二的俄羅斯的標准,英國在核武能力上也是很衰的。但核武是二戰後期發展出來的,在冷戰時期大發展。那時英國早已是美國的小弟,核武能力根本就沒有發展起來。所以俄羅斯在核武能力上也是吊打英國的。
除了上述3個國家外,世界上再沒有可以全方位或者在某一特定領域吊打英國的國家了。所以英國是不是很衰?瘦死駱駝比馬大,它現在雖然從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但依然是世界強國之一。除美國敢全面吊打英國外,還沒有哪個國家有底氣說自己全面超越英國了。
所以,英國已經不是世界第一了,但依然是世界第2-6這一層次的強國。

Ⅳ 巨人之路在哪裡

在英國北愛爾蘭的安特里姆平原邊緣的岬角,沿著海岸的懸崖的山腳下,大約有3.7萬多根六邊形或五邊形、四邊形的石柱組成的賈恩茨考斯韋角從大海中伸出來,從峭壁伸至海面,數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濱。被稱為「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海岸包括低潮區、峭壁以及通向峭壁頂端的道路和一塊高地。峭壁平均高度為100米。巨人之路是這條海岸線上最具有特色的地方。這三萬七千多根大小均勻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條綿延數千米的堤道,形狀很規則,看起來好像是人工鑿成的。大量的玄武岩柱石排列在一起,形成壯觀的玄武岩石柱林。它們以井然有序、美輪美奐的造型,磅礴的氣勢令人嘆為觀止。

Ⅳ 大國的崛起之路,英國是怎樣成為世界強國的

英國擺脫封建態度是在15世紀末,是在1485年,當時英國出現了一個王朝是在英國歷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王朝,是都鐸王朝,英國對世界影響太大了,都鐸王朝的奠基人就是這個人,這是他的兒子這是他的女兒,這三個人,祖孫三代,亨利七世二子,亨利八世,亨利八世女兒伊麗莎白,使英國第一次擺脫依附和落後的狀態,成為歐洲強國,為英國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定的基礎。這裡面的故事很多很多了,如果說我給學生開英國史的課的話,這三個人的故事可以講好幾次,當然我也沒那麼多時間去講,特別是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這兩個人的故事多極了,但是無論這些故事是怎麼說的,無論這些故事是表明這個主人公他人品好還是不好,它英明還是不英明等等。

這就是為什麼英國後來步步走在前面,這是第一步。所以我們說英國,說英國那麼強大,它造成的影響那麼巨大是有道理的,這一步是它走出來,接下來還不止這一步,光榮革命以後,英國的正式結構問題已經解決了,就是它建立了一個現代性質的政治結構,一個政體,當然這個政體在後來一二百年當中不斷地改變。但是這次事件以後,英國就出現了一個非常適合於經濟發展的社會和政治的環境。在這樣一個政治和社會的環境之下,英國開始了它的經濟方面的大踏步的這種飛速的發展。

18世紀我們剛才說,17世紀的英國做一件事,解決政治制度的問題,18世紀的英國,做兩件事,第一是發展經濟,上半葉出現了所謂的農業革命,下半葉出現了工業革命。第二件事就是18世紀的英國,開始去爭奪世界的大權了。這張圖就表現英國在18世紀和其他的歐洲幾個國家在世界上爭奪殖民地的情況,特別是在這一百多年當中,英國和法國爭奪世界的霸權,最終是以英國的勝利被告終的。這個勝利它的堅強的經濟基礎就是工業革命,我們看這樣一組數字,我們就可以明白,英國在工業革命期間它的生產發展的情況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英國的工業和農業的比例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在1801年的時候,英國它的國民經濟中,工業的比重只佔29.7%,農業是35.9%,英國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在1860年的時候,我們看到英國的工業產量佔世界40%到50%,對外貿易佔世界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這樣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出自於一個非常小的國家,英國的國土面積佔世界陸地總面積0.2%,而人口只佔世界總人口2%,英國也是一個很小的國家。

英國小小的國家,能夠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據一個半世紀之久,這是超常發揮。本來不應該是這樣,本來不應該,它憑什麼?它就這么大,就那麼多人,它憑什麼?根據我們剛才我剛才向大家介紹的情況來看,有一點是非常突出的,就是它的那種創造的能力。就是靠得這樣的創造能力它能夠超常的發揮,它發揮了本來根本就不可能發揮的作用,做本來根本不可能做的事。你看,它在各個方面都是有巨大的創造力的,政治、經濟、文化很多很多其他方面,它都發揮了巨大的創造力,這是它成功的秘訣。

Ⅵ 現代英國的成長之路

英國(英格蘭)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據史料記載,中世紀時在英國就出現了類似今天這種足球活動。到19世紀初,足球運動在英國已經相當普及。由於需要對足球比賽形成一個統一的觀點,1863年10月26日,有關人士在倫敦女王大街的弗雷馬森酒店聚會,討論並同意成立足球協會,會上除宣布足協正式成立外,還制定和通過了一部較為統一的足球競賽規則,它是現代足球競賽規則的雛形。它的成立標志著現代足球的誕生。
隨著英格蘭足協地位的日益鞏固,在全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而在1871年7月20日出現了舉行挑戰杯賽的建議。這個建議是足協秘書長查爾斯.阿爾科克提出來的,他希望通過組織挑戰杯賽,吸引協會所有會員都來參賽,促進彼此間的交流。1871年10月16日,這一提議獲批准。
令英格蘭人引以為榮的不單是他們創辦了首個足球協會,而且第一場國際比賽也是由他們組織的,那是在1872年11月30日進行的英格蘭代表隊和蘇格蘭代表隊的比賽。英格蘭足總的成立帶動了歐洲和拉美一些國家足球運動的蓬勃發展,各國陸續成立了足球協會,於是推動了國際足聯和歐洲足聯的成立。可見,英格蘭也就無可爭議的被稱做為現代足球運動的鼻祖。
1882年12月6日英聯邦的四個足協的代表在曼徹斯特,通過了統一的足球競賽規則。後來幾年裡,又對規則進行了多次的修改。1881年前後,開始了職業足球的傾向,英格蘭足協於1885年6月20日承認職業足球的合法地位。但在職業化問題上,英足協曾和國際足聯發生過尖銳的矛盾沖突。英聯邦的四個足協分別從1920年至1924年、1928年至1946年兩次退出國際足聯,不參加國際足聯的任何活動。直到1958年,雙方才達成公識。同年,英格蘭成立了職業足球運動員協會。
1862年,英格蘭第一個足球俱樂部諾丁漢郡成立,從此,英格蘭各足球俱樂部陸續成立。到1870年,英格蘭有39個足球俱樂部,到1881年,英格蘭有128個足球組織。今天,共有160個職業足球俱樂部,其中40個俱樂部的歷史在100年以上。
1871年創立的足協挑戰杯賽是第一個全英格蘭的比賽。該比賽採用連續淘汰制,比賽雙方在預先抽簽決定的一方場地進行一場比賽定勝負。英格蘭歷史上第一場足協挑戰杯賽的決賽是在1872年進行的。從1872年至2000年共舉行了119屆,由於足總杯賽不單由甲級隊參加,凡英格蘭所有球隊均可參加,因此頻頻暴冷,許多強隊被弱隊戰勝,所以被稱為"暴冷的溫床"。今天,英格蘭足球仍在不斷的發展壯大當中。
為了擴大足球的影響,英格蘭足協在1888年3月22日做出決定,創辦全國性的甲級聯賽。首屆聯賽參賽隊共12支。最後,普雷斯頓隊奪取了首屆聯賽的冠軍,並在第二年成功衛冕。1892年,英格蘭足協開始舉行乙級聯賽;1920年,出現了丙級聯賽;1958年,又增加了丁級聯賽。至此,英格蘭足球聯賽初具規模,分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實行升降級制度。英格蘭足球聯賽是世界上誕生最早,也是賽制最完善的全國性統一聯賽,後來,世界各國廣泛採用借鑒這一聯賽體制。1992年,英格蘭足球協會為適應日益發展的足球運動,在甲級聯賽基礎上創辦了超級聯賽,原乙、丙、丁級聯賽相應提升一級。首屆超級聯賽冠軍被實力強勁的曼聯隊奪得。
現在,聯賽的升降級制度大致為:
比賽隊伍共有20隊,以雙循環得分製作賽(雙循環:2隊球隊分別以主場及作客身份對賽2次。
得分計算:每場賽事勝方得3分,負方無分,和局2隊各得1分。)最後以積分多寡排名次序,若積分相同則以得失球差及總進球數等來區別排名。
另外,超級聯賽榜尾3隊為降班隊伍;由英格冠軍聯賽3隊球隊升上超級聯賽競逐;英冠冠軍及亞軍直接升上超級聯賽,餘下第三名至第六名的4隊球隊會採取兩回合主客場淘汰制的英格蘭冠軍聯賽升班附加賽,由第三名對第六名,第四名對第五名,經抽簽決定哪隊首先作主場,最後2支勝方隊伍會在中立球場進行一場比賽,勝方可獲升級。

英格蘭足總杯(簡稱足總杯)是由英格蘭足球協會命名並主辦的一項男子足球杯賽。
英格蘭足總杯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足球比賽,英格蘭各級足球俱樂部進行一對一的淘汰賽,在足總杯的比賽中經常有低級別俱樂部淘汰高級別俱樂部的冷門出現。
比賽形式
英格蘭足總杯沒有設立種子球隊,對陣和主客場完全由抽簽決定。如果比賽打平則雙方交換主客場重賽,如果再次平局則進行加時賽和點球決勝。
每年八月英格蘭足球總會屬下的所有擁有基本設施的非聯賽俱樂部開始進行淘汰性質的預賽。2004/2005賽季660個俱樂部參與了足總杯的賽事,打破了1921/22賽季656隻參賽球隊的紀錄。額外預賽之後是預賽,四輪資格賽和六輪正式比賽,最後是半決賽和決賽。所有聯賽俱樂部和參與過足總錦標(FA Trophy)或足總瓶(FA Vase)並目前在被認為「可以接受」的賽事中參賽的非聯賽俱樂部都被允許參與英格蘭足總杯的比賽,所有參賽俱樂部都要有合適和安全的球場。
高級別的非聯賽和聯賽俱樂部被允許跳過足總杯開始的一些輪次。例如英冠聯賽和英格蘭超級聯賽的俱樂部被允許直接參加第三輪的正式比賽。
傳統上足總杯的決賽地設在倫敦的溫布萊球場,由於溫布萊球場的重建從2001年開始足總杯的決賽地改在卡爾迪夫的千禧球場。預計足總杯決賽將於2006年5月16日重新回到溫布萊球場舉行。2005年的的兩場半決賽都在千禧球場舉行,預計2006年的半決賽也將設在千禧球場,2006年以後的半決賽將會在新的溫布萊球場舉行。足總杯的決賽一般在五月底舉行。
奪得足總杯冠軍的球隊可以獲得參加次年歐洲聯盟杯第一輪的資格。如果該球隊因為聯賽排名獲得歐洲冠軍聯賽參賽的資格則足總杯的亞軍將取代冠軍獲得歐洲聯盟杯的參賽資格,如果亞軍也擁有歐洲冠軍聯賽參賽資格,那麼這個|歐洲聯盟杯的參賽名額將根據英格蘭超級聯賽排名給其他球隊。
足總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賽事,凡是在英足總注冊的球隊均可以報名參加,英超球隊一般從第3輪開始參加比賽,比賽賽制為1對1單場淘汰賽,打平進行重賽。傳統上決賽安排在全英最富盛名的溫布利大球場進行,由於2001年對該球場進行重建,最近幾年的決賽都安排在加的夫千年球場進行。
英格蘭聯賽杯,標准地稱呼應該叫作英格蘭足球聯盟杯,是英格蘭所有92個俱樂部之間不分級別的比賽。這一杯賽由足球聯盟成立於1962年,目的是為了讓各個俱樂部在聯賽之外,擁有一個以淘汰賽制為基礎的比賽,以挑戰英格蘭足總掌管的足總杯賽,因為在當時足總杯在球迷心中的地位要遠遠高於聯賽。成立於1886年的足球聯盟本來掌管著英格蘭所有92個職業俱樂部的各級聯賽,但1992年甲級聯賽的20支球隊叛變成立與之平行的超級聯盟後,它旗下的俱樂部只剩下72個。既然掌管的俱樂部水平不是最高的,說話的分量自然也大不如以前,而想要讓英超前幾名的俱樂部參加聯賽杯,自然要看別人的臉色。聯賽杯的地位本來就位居英超(92年以前是英甲)和足總杯之後,對曼聯和阿森納這些英超頂尖的俱樂部來說,聯賽杯只是鍛煉替補隊員的比賽。當然對於這些俱樂部來說,漠視聯賽杯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們除了參加聯賽、足總杯賽、聯賽杯外,還要參加利潤豐厚的歐洲冠軍杯或者是聯盟杯賽,如果成績很好一路殺下去,如奪取三項冠軍的利物浦隊一樣,一個賽季9個月的比賽可達到近70場,一周的比賽近兩場,而球員都不是鐵打的。聯賽杯的沒落還有足球聯盟自己的原因,為了吸引贊助商,足球聯盟把聯賽杯的名字賣來賣去,先是成了牛奶杯,後來成了可口可樂杯,前幾年賣給了啤酒商,因此最近幾年的聯賽杯的名字變成了沃丁頓(啤酒)杯。初到英國,你會對這個杯賽感到莫名其妙,杯名的變化更使這項有40年歷史的傳統賽事在球迷中喪失了號召力。對聯賽杯持支持態度的俱樂部也不少,他們的心態主要分兩種:一是如紐卡斯爾、熱刺和阿斯頓維拉這些英超中游的俱樂部,他們長期沒有實力奪取聯賽冠軍,可以在曼聯等俱樂部不重視的情況下,奪取聯賽杯冠軍以鼓舞士氣,同時也把它作為獲得參加歐洲聯盟杯賽資格的第二條道路。二是英超之外的其它三個聯賽的俱樂部,可以利用聯賽杯獲得與強隊交手的機會,借光上上電視和報紙,上個賽季水晶宮隊在與利物浦隊交手之際,平常對水晶宮隊不理不睬的主流媒體對該隊大炒了一番,天空電視台還對這場比賽進行了直播,水晶宮隊既可以獲得電視轉播收入,又擴大了影響。另外,如果小俱樂部不小心爆出冷門,對球迷來說是天大的喜事,而大俱樂部對這種比賽的失敗也不會感到過度傷心,各得其所。當然最為重視的還是第二種俱樂部,因為英超俱樂部必須把更多的精力集總到聯賽上,否則一旦因為參加聯賽杯隊員受傷影響了狀態,最後弄個降級,即使奪取聯賽杯冠軍也只是丟了西瓜揀來芝麻,得不償失。其實現在討大牌俱樂部厭的除聯賽杯外還有足總杯,可以參加這項世界上最古老賽事的除92個職業俱樂部外,還有近400支業余球隊。可想而知,曼聯如果不小心與打入正賽的業余球隊抽到一起,該是怎樣的想法?不過,總體來看正是有聯賽杯和足總杯這樣的「雞肋」,才使小球隊每年有與大球隊交手的機會,使他們看到一些希望,有些盼頭,要不然,「窮人」的日子更難過了。

由應屆英超聯賽冠軍與足總杯冠軍競逐,比賽以一場決勝負的形式進行,若在法定時間內打成平手則需加時,加時仍未能分出勝負則以互射十二碼決勝負,比賽場地位於威爾斯的胡利安.卡迪(卡迪)夫千禧球場。

Ⅶ 如何規劃英國留學之路

本科申請篇
2017年1月~2017年6月
參考個人專業、學校排名和個人意向等情況選擇院校;
准備雅思考試,一般大學要求學生雅思成績達到6.0+,
高分數對於申請成功是有幫助的,也是學生入學的必要條件。
2017年7月~2017年9月
選擇心儀的學校,UCAS在9月1日開放次年的課程申請,由於每年每個申請流程只能提交一次,要准備高質量的原創PS;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跟蹤申請進度,准備留學簽證申請所需要的資金證明等材料;
2017年10月15日:報考醫學、牙醫學、獸醫學等專業及劍橋、牛津大學的截止日期;
2017年12月15日:其他大學及學院的「早申請」截止期,未滿額課程仍接受申請;
2018年1月~3月
校方開始發出有條件錄取通知,如果雅思成績還未達標,可考慮報培訓班,快速達到分數;
1月15日:除藝術、設計類專業外的第一輪申請截止時間。
2018年4月~2018年6月
等待錄取通知書,給予反饋,獲得錄取。
准備簽證材料申請,著手提交申請。
2018年5月15日:給予院校反饋,是否接受申請;
2018年6月30日:」後期申請「截止日期,海外學生申請截止日期。
2018年7月~2018年9月
UCAS Clearing 階段,處理不被所報院校所錄取的個案和6月30日之後提交的申請。
2018年8月~2018年9月
獲得簽證,行前准備,赴英就讀。

碩士申請篇
2017年1月~2017年6月
提前准備雅思考試,預留足夠的時間達到理想大學所需的分數,並且開始准備文書申請材料,包括個人陳述、個人簡歷、2封推薦信;
2017年6月~2017年7月准備所在大學的在讀證明及本科期間的成績單等相關材料,做好翻譯工作,包括個人陳述、成績單、畢業證、雅思成績、推薦信(2封)以及申請費等;
2017年7月~2017年9月確定好院校與專業,結合學校官網給出的申請要求,在英國學校開放申請通道後盡快遞交申請;
2017年9月~2018年4月等待院校反饋結果;跟進進度,並在截止時間前收取錄取通知;雅思考生需要在這個時間段考取目標分數,開始辦理簽證需要的保證凍結金等方面的准備。
2018年4月~2018年6月若雅思成績沒有達到要求,盡快申請Pre-sessional語言課程和住宿(一般根據課程周期,申請1-3個月的宿舍);若雅思達到要求,可獲取正式錄取通知書,並且按照學校要求支付押金,確保預留位置;
2018年6月~2018年8月按照學校要求拿到CAS Letter之後,准備簽證材料並遞交簽證,申請主課住宿,訂機票,體檢,行前准備,申請接機等,宿舍請盡快提交申請。
2018年8月~2018年9月獲得簽證,行前准備,赴英就讀。

Ⅷ 英國「日不落帝國」興衰之路

在漫長的中世紀和近代初期,英國一直是歐洲的一個主要國家,曾經歷了多次的輝煌。但奇怪的是,英國的國運呈現出清晰的波浪型趨勢,它在每一次輝煌之後總會跌入衰落的低谷,淪為二流國家。

在大陸國家竭力爭奪歐洲霸權(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的時候,英國正忙於內部的爭斗,幾乎被其他國家忽略不計。

光榮革命後的英國以全新的姿態挑戰歐洲頭號強國路易十四法國的霸權,連續投入兩場遏制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戰爭。

即九年戰爭(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3),並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後,英國在保證歐洲大陸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時,主要通過成功的海外擴張穩步壯大力量,其力量觸角大大超越了歐洲的范圍。

當1740年前後歐洲大陸局勢再度出現動盪之時,英國返回歐洲再次抵制復興的法國稱霸大陸的野心。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和七年戰爭(1756—1763)中,英國與西班牙以及與法國之間的戰事都爆發於歐洲戰事開始之前,由此產生的結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歐洲,擴展到全世界。

英國不僅通過七年戰爭維持了歐洲大陸均勢格局的穩定,還再度摧毀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奪取了法國在北美大陸和印度的幾乎所有殖民地。

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1801年合並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對亞洲的侵略繼續擴大。

大英帝國指由英國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領、殖民地、領地、託管地和保護國共同構成的大帝國,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

帝國在19世紀初達到鼎盛,大約有4到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領土約3367萬平方公里,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帝國繼16世紀的西班牙王國之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不過二十年後因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失敗,英國被迫收起自傲心,暫時取消日不落帝國的自稱。

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因此1815年徹底打贏第二次百年戰爭後,英國又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

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全盛時期,1938年人口達4.5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1922年通過一戰獲得德國殖民地後,國土面積達到3367萬平方公里,約為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4.75%。

從英倫三島蔓延到香港、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緬甸、印度、烏干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爾他、新加坡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英國霸權領導下的國際秩序被稱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

英國出版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通常用紅色把帝國的領土標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但到了20世紀中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和英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其殖民地紛紛獨立,與此同時,新興霸權國家美國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國逐漸瓦解。

如今,英國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國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組織——英聯邦以取代大英帝國。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的是,英國再也無法在政治、外交和經濟等各個方面直接影響英聯邦的其他成員了。

(8)重建英國之路在哪裡擴展閱讀:

興衰路上的重大歷史事件:

1、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英文「Glorious Revolution」。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沒有發生流血沖突,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奠定了國王統而不治的憲政基礎,國家權力由君主逐漸轉移到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即起源於這次光榮革命。

英國在1688年「光榮革命」後建立起來的議會權利超過君主的立憲君主制度以及兩黨制度等,不僅對英國以後的歷史發展,而且對歐美許多國家的政治都發生了重要影響。

在17世紀的西歐以及世界其他地區,君主專制是一種普遍的政體形式。西歐的法國、西班牙、奧地利以及丹麥、瑞典、德意志的一些公國,都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

在這些國家中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君權神授。至於東歐的俄國以及東方的中國等,則等級森嚴,絕對專制君主制更為強固。

1688年後,英國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發的政治思想,對歐洲絕對君主專制制度和君權神授、君主萬能、臣民必須無條件服從等思想,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對一些民主、進步的思想家,如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等則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雖然對東歐、俄國及東方的中國等國未發生直接影響,但當這些國家的改革運動興起的時候,英國的「巴力門」(議會)、「君民共治」(立憲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們進行斗爭的現實源泉和效法的榜樣。

19世紀末,中國的維新派在為改革而奮斗的時候,就常常引用英國的民主政治制度作為楷模。

2、七年戰爭

七年戰爭發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主要沖突則集中於1756年—1763年。當時歐洲上的主要強國均參與了這場戰爭,其影響覆蓋了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賓。

這場戰爭由歐洲列強之間的對抗所驅動。英國與法蘭西和西班牙在貿易與殖民地上相互競爭。同時普魯士,這個日益崛起的強國與奧地利正同時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體系內外爭奪霸權。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之後不久,歐洲列強間進行了「夥伴交換」,被稱為「外交革命」。普魯士與英國建立了聯盟,同時互為傳統對手的法蘭西和奧地利締結了同盟關系。

英普同盟日後陸續有德意志小邦(特別是漢諾威)以及葡萄牙參與,而法奧同盟則包括瑞典,薩克森,以及後來加入的西班牙。俄羅斯起初與奧地利結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後改變了立場,並同瑞典一起與普魯士單獨締結了合約。

1763年法蘭西,西班牙與英國簽訂的《巴黎和約》(Treaty of Paris 1763),以及薩克森,奧地利與普魯士簽訂的《胡貝爾圖斯堡和約》 (Treaty of Hubertusburg)共同標志著戰爭的結束。

這次戰爭在歐洲以攻城戰,對城鎮的縱火,以及造成慘重損失的野戰而著稱。戰爭總共造成了約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

英國是在七年戰爭中最大的贏家,法國在《巴黎和約》中被迫將整個加拿大割讓給英國,並從整個印度撤出,只保留5個市鎮,英國成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邁向日不落帝國的傳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光榮革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年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英帝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英國

Ⅸ 英國倫敦的著名景點

會大廈和大本鍾

威斯特敏斯特宮今天以議會大廈的名稱更為人所知,是懺悔者愛德華的王宮。威斯特敏斯特大廳在1087到1100年之間建立,在當時和今天都屬於歐洲最大的無支撐屋頂的中世紀大廳。

14世紀啟用了商業廳和馬廄廳,在裡面出售假發、羽毛筆和其它相似物品,法院也被安置在這里。1834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宮殿的大部分。

1836年,國王委員會在97個設計方案中選擇了查爾斯·貝利的方案,他更喜歡把宮殿建成哥特式樣。坐落於泰晤士河北岸的議會大廈因其鍾樓而世界聞名。即使大本鍾並非鍾樓之名而是報時大鍾的名稱,但大本鍾還是人們的習慣稱呼。

倫敦塔

倫敦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世紀要塞建築之一。1078年,為了保護諾曼人不受倫敦城裡人的襲擊,征服者威廉下令修建了白塔。

泰晤士河畔的倫敦塔在13世紀由亨利三世和愛德華一世多次改建。要塞由兩層城牆和一條城堡壕溝保護。城牆內有一個鑄幣廠和一個動物園。在歷史上,這座要塞被用作武器庫、宮殿、刑場、國家檔案館、天文台和避難所。同時,它也是一座監獄,主要關押一些上流社會的犯人。

今天這里安放著王冠寶石,它們由歷史悠久的倫敦塔衛隊守護。衛士在口語中也被稱為吃牛肉者,他們穿著傳統服飾,很容易辨認出來。
倫敦眼

作為世界最大的摩天輪之一,英國航空公司的倫敦眼在30分鍾里可以讓您領略超過55個倫敦最著名的景點。摩天輪又32個封閉帶有空調的吊艙,是倫敦地平線上主要的標志。因為摩天輪是在1999年底開放的,所以又被稱為千禧輪。它高達135米,位於泰晤士河南岸。
漢普頓庭院宮

漢普頓庭院宮是緊鄰泰晤士河裡奇蒙德區的一座宮殿,就在布希公園的旁邊。它是英格蘭最古老的都鐸王朝宮殿,有著500多年的歷史。

宮殿曾經居住過眾多的英國國王。自從喬治三世起,英國王室就住到別的倫敦王宮里去了。維多利亞女王在1838年將宮殿對公眾開放。宮殿的一部分租給建立過功勛的老兵居住。1986年,在其中一間房子發生了火災,燒毀了一部分宮殿。重建工作一直持續到1995年.值得一看的有都鐸廚房、超過25公頃的河畔大花園、著名的花園迷宮和亨利八世富麗堂皇的房間。
皇家歌劇院

位於考文特花園著名的英國皇家歌劇院是皇家歌劇團和皇家芭蕾舞團的所在地。皇家戲院是當時第一座在這個位置上的戲院建築,由愛德華·謝弗德設計。它在1732年12月7日首演威廉·康格里夫斯的《世界之路》。

特拉法加廣場

位於英國首都的特拉法加廣場是城市的中心,它是倫敦最大的廣場,從中世紀以來就是一個中央集會地。2003年,在大規模重建後再次開放。在廣場中心有一座紀念碑,是倫敦人為了感謝海軍上將納爾遜在與特拉法加戰役中擊敗法國人為英國取得了勝利而建立的。1842年建造的納爾遜柱頂端是海軍上將的雕像,高達55米,與納爾遜的旗艦皇家戰艦勝利號從龍骨到桅桿頂端一樣高。

西敏寺

在1045到1065年間,懺悔者愛德華下令為本篤會僧侶修建了這所諾曼羅馬式教堂,他打算將自己安葬在西敏寺。當時建築唯一的一幅原貌呈現在巴約掛毯上。

中世紀教堂之後改建為哥特式建築,1066年後所有的國王都在此加冕。許多國王、政治家、科學家、音樂家和文學家也安葬在這里。建築原料主要是來自法國卡昂的石灰岩,來自薩里郡萊蓋特的砂石。來自多塞特的普爾貝克侏羅紀大理石被用作建設牆體和地板,即使是不同的墓碑也是用不同種類的大理石組成的。

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最初是白金漢公爵1703年建立的辦公樓。1762年,國王喬治三世買下來作為王宮。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即位後成為了英國王室的正式王宮。

幾百年來宮殿幾次被擴建。東側外牆在1913年被波特蘭·斯坦換新,此後一直是維多利亞紀念碑的背景。這個外貌包括著名的陽台直到今天還被白金漢宮保留著。

極其漂亮的內飾可供參觀,但只有在夏天導游的陪伴下才可以。不得不看的是著名的換崗儀式,每天在宮殿門口舉行。

閱讀全文

與重建英國之路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千萬印尼盾是多少錢 瀏覽:105
福清義大利語培訓哪裡有 瀏覽:570
印度舞如何轉圈 瀏覽:614
美國伊朗什麼耿 瀏覽:927
印度古代多少土邦王宮 瀏覽:384
印度女人眼線為什麼粗 瀏覽:948
義大利語A2考試考哪些 瀏覽:58
信用中國哪個查出來是帶日期的 瀏覽:83
印度的孩子是乘什麼交通工具上學 瀏覽:786
曼德勒怎麼去越南 瀏覽:95
印尼有多少人華人 瀏覽:375
印度在地球以上是什麼形狀 瀏覽:396
日本郵中國快遞多少錢 瀏覽:360
廣東經濟什麼時候超英國 瀏覽:588
中國買什麼島 瀏覽:479
義大利和法國哪個亂 瀏覽:482
中國哪個地方吃牛排 瀏覽:907
哪裡看印尼的電影 瀏覽:944
斯諾登尼亞在英國地圖上什麼位置 瀏覽:984
越南投資買房有什麼好處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