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面積人口首都主要城市和歷史
歐洲大陸西部邊緣及西部以外,有數千座島,通常被叫做英吉利群島。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叫做大不列顛,為了簡單起見,簡稱不列顛,不過官方正式名稱仍為大不列顛。它南北走向近 1000公里,東西綿延約500公里,面積大約為23萬平方公里。但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整體面積也只是稍多與24萬平方公里,人口為5740萬(1990)。
就大不列顛島本身而言,被分為三部分,也被認為是三個國家:地處南部的英格蘭,北部的蘇格蘭,和東南部的威爾士。
英格蘭是三個政治實體中最大、最發達的一部分,土地面積超過13萬平方公里,佔了整個大不列顛島近60%;人口超過4700萬,約為正個國家的85%。英格蘭在大不列顛的地位如此重要以至於外國人稱呼整個大不列顛為「英格蘭」,這種習俗也用在了對人的稱呼上,佔多數的英格蘭人被認為等同於「英國人」。
不列顛島從北到南超過1000公里,它那1萬公里長的海岸線,使得它成為擁有最長海岸線的國家之一。在這個國家,沒有任何地方離海的距離超過120公里。拋開旁邊的愛爾蘭不算,整個大不列顛島根據其地形特徵可以大致分為兩部分:西部和北部的高地,東南部和南部的平地,分界線大概是從西南方的Exe河入海口到英格蘭東北部Tees河入海口。
據說英國人比較沉默寡言,他們不大愛談論。當與人交談時,私人事務如婚姻狀況、年齡、收入、宗教信仰等,是不便問的。但是英國人喜歡談論天氣,有的時候他們為天氣的發展趨勢爭論地非常熱烈。或許這只是一種小小的習慣,但是這個習慣卻與英國多變的天氣不無關系。
英國天氣的變化無常是世人皆知的,即使最有經驗的天氣專家也很難給出可靠的天氣預報。所以,英國人逐漸養成一種習慣,那就是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可能,他們就會談論天氣情況。
英國的起源(公元前5000年—1066年)
I. 約公元前700年,克爾特人來到不列顛島。
II. 盎格魯—撒克遜人(公元446—871年)
1Basis of Modern English race: the Anglo-Saxons. 盎格魯—薩克遜時代(奠定了英國的基礎) 盎格魯—撒克遜人把日耳曼宗教帶到了英國。盎格魯—撒克遜人構築了英國的國家基礎。首先,他們把國家劃分為郡,郡法庭和郡法官、或行政司法長官負責執法。其次,他們設計的窄條三區輪作制延用至18世紀。此外,他們還建立了領地制。最後,他們還創立了咨議會(賢人會議),向國王提供建議,這就成為了今天尚存的樞密院的前身。
III.The Norman Conquest (1066) 諾曼征服(公元1066年)
據說,愛德華國王曾答應把英格蘭王位傳給諾曼底公爵威廉,但是賢人會議挑選了哈羅德為國王。公元1066年10月,在哈斯丁斯附近的激烈交鋒中,威廉打敗了哈羅德軍隊,同時哈羅德也在此戰爭中戰死。在聖誕節加冕,成為英國國王,從此開始了諾曼征服。征服者威廉幾乎沒收了所有土地,將其分發給他的諾曼追隨者。他用強有力的諾曼政府代替了軟弱的薩克遜政府。於是,封建制度在英國完全建立。開放了與歐洲大陸的關系,文明和商業得到發展,引進了諾曼—法蘭西文化、語言、行為規范和建築藝術。教會與羅馬的聯系更為密切,教會法庭與民事法庭分離。 英國是一個集不同民族於一體的國家。許多英國人的祖先是古盎格魯和撒克遜人。而還有一些英國人的是諾曼血統。
向近代英國的過渡(1455年-1485年)
The Wars of Rose 玫瑰戰爭
玫瑰戰爭是指,從1455年到1485年,以紅玫瑰為象徵的蘭開斯特大家族和以白玫瑰為象徵的約克家族之間戰爭的普遍接受的名稱。1485年,蘭開斯特家族的後代亨利都鐸取得了博斯沃恩戰役的勝利,建立了都鐸王朝。這些戰爭使英國的封建主義受到致命打擊,貴族階層受到了削弱。
Elizabeth I (1558-1603) 伊莉莎白一世(1558年-1603年)
伊莉莎白的宗教改革和外交政策
伊莉莎白的宗教改革是對不同觀點的妥協。她中斷瑪麗與羅馬的關系,恢復她父親在位時獨立的英格蘭教會,也就是說保持天主教教條及習俗,但不受教皇控制。她的宗教定論既不被以清教徒知名的新教極端分子所接受,也不為虔誠的天主教徒所接受。
近30年的時間,伊莉莎白成功挑起了兩大天主教強國法國和西班牙互相鬥殺,從而免於英國捲入任何主要的歐洲國的沖突。通過她從未具體化的聯姻,伊莉莎白設法與法國維持友好關系,因此英國能面對來自西班牙的危險。
英國文藝復興的五個特點:1)英國文化的復興直接受古典作品影響不大,更大的影響來自於受古典作品熏陶的當代歐洲人;2)由於英國是一個島國家,其社會和政治歷史進程與歐洲其他國家相去甚遠;3)由於14世紀偉大的天才詩人喬叟的出現,英國本國文學得以蓬勃發展,能夠在吸收外國文學影響的同時
㈡ 英國人種族叫什麼名稱
日耳曼人。
他們在羅馬帝國時期與凱爾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也是現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
現今的挪威人、丹麥人、瑞典人、冰島人、德意志人、奧地利人、瑞士人、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荷蘭人、弗拉芒人、盧森堡人都是日耳曼人,其中德意志人、奧地利人和瑞士人的語言為德語。
英國人口:
6708.1萬(2020年),官方語言為英語,威爾士北部還使用威爾士語,蘇格蘭西北高地及北愛爾蘭部分地區仍使用蓋爾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占總人口的59.5%),主要分英格蘭教會(亦稱英國國教、聖公會)和蘇格蘭教會(亦稱長老會)。
另有天主教會及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猶太教和佛教等較大的宗教社團。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英國國家概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日耳曼人
㈢ 英國人平均月收入多少
英國人平均月收入為1.76萬人民幣。2022年4月,英國調整了最低工資標准,每小時工資達到9.5英鎊,相當於人民幣81.6元。對於學徒來說,每小時最低工資為4.81英鎊,摺合人民幣41.3元。
假設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工作22天,那麼英國最低工資每月大約為1672英鎊,摺合人民幣1.43萬元左右。這表明,即使在最低工資標准下,英國人的月收入也相對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的最低工資標准不斷調整,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最新的調整旨在確保工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同時也反映了英國勞動力市場的變化。
英國的工資水平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行業、職位和工作地點。此外,英國的經濟狀況、通貨膨脹率和就業市場狀況也會影響工資水平。
盡管如此,英國的平均月收入仍然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英國人的平均月收入為1.76萬人民幣,這表明英國人在工作收入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英國的平均月收入較高,但收入的分配並不均衡。一些行業和職位的工資水平遠高於平均水平,而其他行業和職位的工資水平則相對較低。
總體來看,英國的工資水平相對較高,但收入的分配存在差異。政府和社會各界也在努力改善收入分配,以實現更加公平和合理的社會經濟結構。
㈣ 英國全國共多少人口
目前英國總人口數約為6200萬 英國現有人口主要由英格蘭人(占人口總數的80%以上)、威爾士人、蘇格蘭和愛爾蘭人組成。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9人,但全國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的80% 住在城市。 英國人口分為4個民族,即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 在本世紀,有些人從歐洲大陸來到英國。其中猶太人在歐洲大陸移民中占絕大多數。近幾年,有些西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也到英國尋求新的生活。還有少數美國人、澳大利亞人、中國人、越南人到英國定居。 英國是一個毗鄰歐洲大陸的大西洋海島國家。1995年,英國人口為5850萬,國土面積為24.5萬平方公里。英國人口總數約為我國的二十分之一,國土面積為我國的四十分之一。英國人口總數在歐洲國家中排列第三,僅少於俄羅斯和德國。20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關注國家創新系統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英國的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總數的1%,而英國開展的科研項目卻佔世界的5.5%,科學出版物佔全世界的8%,僅在科學領域就產生了7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