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做什麼都幹得慢

印度人做什麼都幹得慢

發布時間:2025-07-16 03:34:28

㈠ 印度落後的真正原因

印度發展遲緩的原因大致歸納如下:
1.政府收入相對不足
印度其實是個聯邦制國家,國家權力分散在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兩層,財政上也分散在中央和邦政府兩層。這就導致中央財政收入打折較多。而印度作為發展中國家,財政收入基數低的情況也很明顯。錢不多,還不能捏在一起花,必然加重政府的財政困難。
2.基本消費不少
印度國內資源和產能不足。特別是在能源和糧食上,印度都不能自給,這就要求用不少硬通貨來換取,同時政府不得不為糧食生產投入大量補貼,2012年印度在農業補貼上就嚴重超支。印度的人口基數也是造成這一負擔的因素之一。
3.制度不適
1)印度的民主制度,必然導致其政權輪換頻繁。民主制度的好處是能較好地在各種利益平衡上頻繁調整,但過多的調整也使其缺乏一個持久的經濟建設目標和政策。民主制度並非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的良葯,一般而言,在國家進行大調整時就需要集權制度,而需要保持平衡路線時採用民主制度則更有效。印度現在想要一個大調整,卻又被民主制度所限制,而且這種情況看來短期內不太會改變。
2)法制建設與經濟發展不匹配。比如,印度土地始終是私有制,國家對於土地使用沒有決定權。在印度,一個工業園或者一條道路,因為土地問題無法解決而被迫放棄的情況屢見不鮮。這雖然保護了小部分人的利益,但在政府與個人達不成協議時,政府就明顯缺乏一個合理的法律手段,只能放棄,從而損失了更多人的利益。這在法制建設上是需要思考怎麼解決的。再如,政府為發展經濟往往出台很多優惠政策,但在實施上很多制度法規建設又沒有同步跟上,這都是法制方面的問題,特別是承擔立法的議會方面的問題
4.政府的能力不足:
1)印度中央政府在財政支出方面上缺乏以經濟建設為重點的明確方針。比如,印度政府的好高騖遠特點非常明顯,理想過於遠大,不切實際,在國防上投入過多,這些錢短時間內就算投入也不會有什麼回報,也不會讓多數人得益。如果換成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2)對於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敏感性。在印度,道路、公共交通、水電煤、教育、公共交易平台等經濟基礎方面始終並不如人意。特別是對於平民來說,這些方面均不高效或普及率低。
3)政府效率低下,腐敗嚴重。最新公布的世界腐敗評價,印度的腐敗程度比中國還略嚴重一點。而印度政府效率的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這都影響了政策和法律的執行效果。
5.風俗成為包袱
1)印度的種姓是一種帶有行會意味的等級制度。一個種姓的人能進行的職業是被限制的,而被僱傭者與僱傭者間也往往存在一種固定關系,這都限制了人力資源的自由流動。種姓的等級制度也造就了占種姓多數的低種姓和賤民在教育、財富等方面與高種姓的不平等地位,很多人才能被種姓制度所壓制,得不到正常發揮。
2)印度傳統文化中壓制慾望的味道濃重,使很多底層社會的人都安於現狀,缺乏積極性,勞動效率自然也受影響。
3)印度社會節奏緩慢,且人們往往安於這種緩慢的節奏,很多地方都缺乏革新精神。比如造同樣的一座樓房,印度人往往會化十倍於中國人的時間才能造好,當你看到印度人依然用頭頂小罐的方法在運輸水泥沙石混凝土時,作為中國人真的很難想像這是在21世紀的印度,在中國,機械化程度明顯高出不止一個檔次。當然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這樣,在知識分子為多數的軟體行業,印度人的革新能力也是顯著的。

㈡ 印度人的時間觀念是怎樣的為什麼印度人會有這樣的時間觀念

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沒有時間觀念,但事實是印度人的時間觀念是慢節奏,不緊迫。這樣的時間觀念與他們的意識有關,在他們看來時間雖然有意義,但是沒有力量,不能改變什麼,於是就會選擇慢節奏的生活。還有一個就是不守時,遲到半個小時都是非常正常的。

㈢ 我是做外貿的,最近有個印度人,我和他做生意,請問要注意什麼呢

1、印度客戶性格特點

(1)善變:今天說是這樣,明天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使簽了合同,他還有可能要求更改這更改那。
(2)時間觀念不強:印度客戶普遍做事比較拖延。
(3)喜歡磨、砍價:所有的交易都要經歷過一段千錘百煉的過程,我們在與印度客戶溝通時,需要沉住氣,耐住性子,不卑不亢,慢慢跟他打太極。
2、印度客戶接待注意事項
(1)我們在與印度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對宗教、印巴沖突、核武器、兩性關系等話題,千萬不要主動涉及,盡量避免。
(2)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或伊斯蘭教,每天會有五個特定的時辰朝拜。時間分別是早上,中午,下午,黃昏,睡覺前。所以找印度人談生意,一定要挑准時間。
3、印度客戶飲食習慣
(1)基本上客人都只吃素,如果來中國招待他們,最好去印度餐廳。
(2)他們特別愛吃生洋蔥和咖喱。各種蔬菜、水果是他們的主食,吃飯也不會用筷子。
(3)有些印度客戶也是吃肉的,如果我們擔心點錯菜,可以先問客戶吃不吃肉,如果對方說不吃,那就可以點全素宴;如果對方說可以,那麼就雞肉和魚肉,大部分的印度人食肉是比較傾向於雞胸脯和魚肉,所以點這兩個絕對不會錯。
(4)餐桌上千萬不要點牛肉,因為在印度人心中,印度牛是他們的神,是要贍養天年的。
與印度人做生意,風險還是蠻高的,期待多交流~

㈣ 印度人生活的真實情況

印度人的生活情況呈現出多元復雜的狀態。
1. 經濟層面:印度存在顯著的貧富差距。大城市如孟買、德里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金融中心,富人享受著高品質生活,擁有豪車、豪宅,消費高端產品。但同時,大量貧困人口掙扎在溫飽線上,農村地區很多家庭依賴農業,收入微薄且不穩定,部分人甚至居無定所,每日為基本生活物資發愁。
2. 社會文化層面:種姓制度雖在法律上被廢除,但其影響仍根深蒂固。高種姓人群在教育、就業等方面占據優勢,低種姓則面臨諸多限制和歧視。宗教在印度人生活中至關重要,印度教、伊斯蘭教等多種宗教並存,不同宗教有各自的習俗和節日,人們嚴格遵循宗教儀式,宗教觀念影響著家庭、婚姻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日常生活層面:城市裡,部分人過著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接受西方文化影響,追求時尚潮流。而在廣大鄉村,人們依舊保持傳統生活方式,以家庭為中心,生活節奏相對緩慢。在飲食上,印度食物口味獨特,以咖喱等香料為特色,不同地區有各自的傳統美食。交通方面,大城市交通擁堵,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公共交通狀況參差不齊,鄉村地區交通則更為不便 。

㈤ 印度人的生活節奏為何如此之慢

與中國人比起來,印度人的生活節奏真是慢到了讓人恨不得要猛抽一鞭子的地步。慢速印度在德里,很多的中產家庭早起後,先泡杯印度早茶,再從信箱里取出《印度時報》或《印度斯坦時報》,不緊不慢地從頭讀到尾,不時與家人討論一番政治局勢、股市走向或明星八卦,然後進早餐,然後再出門上班。他們的作息時間表,基本上比中國上班族晚2小時:八九點早飯,一兩點午飯,晚上八九點晚飯。這是德里人多年不變的作息時間表。盡管全球化的大潮沖擊著這個古老的國度,盡管印度精英們也常常憂心忡忡於「中國速度」,但德里人就是不願意快馬加鞭、只爭朝夕。這種對「慢」的堅持,相較於對「快」的崇拜,更讓我覺得難能可貴。如果你與印度人深度聊天的話,還會發現,印度之「慢」還要分三六九等呢。孟買人喜歡嘲笑德里的慢,說德里官老爺太多,效率太低;德里人則反唇相譏說,在孟買,進地鐵不用自己走,自然有人把你擠進去,這樣的生活有何樂趣;加爾各答人則在旁冷笑說,德里和孟買都是被現代化和全球化污染的地方,在加爾各答這座泰戈爾和特蕾莎修女曾生活的城市,轉角可邂逅浮生舊夢、隨處可遇見智者哲人的城市裡,享受原汁原味的印度慢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心靈皈依。這些「拼慢」的段子,總讓從凡事拼快的上海來的我,既心生感動,又心馳神往。而不緊不慢的印度人,又喜歡做兩件中國人已經少做的風雅之事。第一,仍然喜歡閱讀哲學、文學和靈修之書,並且常常將書做為朋友互贈的禮物。在德里市中心的「圓圈」書店裡,至少有1/3的空間擺著這一類的書籍,駐足細讀者眾多。有人當場就買了好幾本,讓店員包裝好做為禮物。每與印度人談起國際上知名的印度作家,他們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第二,印度人仍然願意把時間浪費到辯論這件美好而「無用」的事上。平日的傍晚,德里的咖啡館里,常會碰見三五朋友坐而論道,爭論一些相當嚴肅但基本上與日常生活無關的宏大政治話題,如印巴局勢,政府對某種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是否失當,中國和印度發展模式等,讓我這個從上海來的人一開始很不適應。在海邊沙灘休息的印度人後來讀到阿馬蒂亞·森的著作《慣於爭鳴的印度人》,才知道「爭鳴」是印度自古而來的傳統。在這個極端多樣化的國家裡,有眾多不同的追求、大相徑庭的宗教信仰,因此人們的觀點也是異彩紛呈。誰也說服不了誰,但誰都要辯上幾句,誰也不怕把時間浪費在這件沒什麼投入產出比的事情上。由此我漸漸明白,這仍然是一個把精神需求放在首位的國度,效率從來不是它的第一追求。盡管從統計數據上看,它算不得一個十分成功的國家,但它的可愛之處也在於此——盡管外表看起來亂哄哄、吵鬧鬧,但大部分人的心底卻是舒適有依的。離開印度前,一位居住在喜馬拉雅山的作家告訴我這樣一句話:「成功是容易的,因為可以靠人力爭取;幸福才是困難的,因為只能妙手偶得之。」聞之,醍醐灌頂。

㈥ 印度人的時間觀念是怎樣的為什麼印度人會有這樣的時間觀念

如果一個印度人告訴你:馬上來,那估計會在十分鍾後來;要是告訴你十分鍾後,你可以去洗個澡,兩個小時後回來,要是告訴你一個小時後,估計這一天不行了,需要明天了。這樣的印度人太不守時了,也太沒有時間觀念。
很多去過印度的人都認為印度人沒有時間觀念。其實印度人的時間觀念只是不緊迫,在他們的意識中,時間雖然有意義,但是沒有力量。甚至印度人將自己看的非常渺小,人生的這一個過程變成微不足道塵埃的瞬間,所以印度人認為人這一生想改變世界是不可能的。馬克思曾經說:「印度沒有歷史。這是很深刻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件觀念,其實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生存環境決定,還有就是宗教。
生存環境決定這樣不難理解,印度生存環境在熱帶,亞熱帶,這樣個位置的生活的民族都沒有溫帶、寒帶生活的人有時間觀念,主要是糧食生產決定的,在一年四季都能生產糧食的印度,很多人躺著就能等到天上掉下椰子、掉下芒果,沒有像溫帶的生產方式,沒有時間觀念,就沒有產量,播種錯過十天半個月,就可能秋天沒有好的收成,來年就會挨餓,這樣能不注重時間觀念嗎。
印度教時間觀念影響到了教徒人世間的時間觀念,印度教教徒接受的是非常長的宗教時間觀念,這與中國人注重歷史時間的觀念不同。中國人記錄歷史,印度人記錄宗教。在印度人眼中,人的一生時間只不過是一個「神年」的1/4左右,也即一個神年的一個季節,又何必那麼在意人世間幾個小時的時間呢!從宗教時間來看,人世間的1000年也不過是幾個神年,對不注重歷史時間的印度人來說,《沙恭達羅》的作者其出生年月差上1000個「人世年」沒什麼關系,只不過3個「神年」嘛!
除了每天的祈禱花去大部分的時間之外,印度教的時間觀念對印度人也有影響。
印度教對時間的看法是這樣的:時空是循環的,每一次循環稱作一次「劫波」,約為432000萬個世俗年。每次「劫波」又分為十四個「期」,每一「期」終了,宇宙再生。這和中國人常說「在劫難逃」有點接近。當今世界處於第七個期,每一期劃成七十一個「大間歇」,每一次「大歇間」分為四個「時期」,各「時期」分別包括4800個、3600個、2400個和1200個「神年」,每一「神年」相當於人世360年。中國人也常說,「天上方一日,人間已多年」,這種「天上時間」和「人間時間」的差別同印度教「神年」和「人世年」的說法有著雷同的地方。
這下明白了印度的時間觀念了吧,其實印度的時間觀念,就是「神一樣的時間」。而印度的時間觀念,形成也算久遠,盡管歷史進入現代文明,但一時間印度人改變時間觀念還需要時間,在歷史上印度的時間觀念,早就有記載,也算歷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點。
中國的古籍裡面早有記載。公元1415年(永樂十三年),鄭和寶船抵達古里。古里國王派其頭目和能書會算並被稱為稱為哲地米納的人即官牙人(牙人,即中間人),來與明朝特使相會,磋商交易之事,先擇某日打價(談判價格)。至日,將帶去的絲綢等貨物逐一議價、協定合同,合掌牙人(即合同簽字者)言某日交易,與眾手中拍一掌,或貴或賤,不再改變。然後哲地富戶攜寶石、珍珠、珊瑚等來看,其議價非一日能定,快則一月,遲則兩三月
。從中國古籍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古印度商人交易的習慣,中國商船帶去的絲綢可以在一天內定價,並由牙人(即負責人)擊掌約定;而作為交易的印度商品卻極難定價——「快則一月,遲則兩三月」。看來中國古人早已經領教了以拖延遲緩為特點的「印度時間」。從交易的物品來看,中國以絲綢為主,而古印度人的貨物多種多樣,而且多屬於「私人」物品,所以極難確定價格,時間自然也就很長。
印度人的「神時」觀使印度人的時間觀念極為恆久漫長,而「自省」的空間觀念又使其特別注重具體的細節和思考,過於注重微觀的考慮。這種獨特的時空觀培養了印度人獨特的思維,這種思維可以稱之為「葡萄式」思維。這種思維是這樣的:沒有因果關系的事物可以放在一起談,可以雜糅在一起;時間是可逆的,對於印度人來講,古代的事就是現代的事,現代的事在古代也可以發生。
1981年,為了參加印度的國慶慶典,印度人用牛車運載米格戰斗機;在這件事上,印度人考慮的不是牛車運送戰斗機所花費的時間,而是事情這樣做是否在理論上可行。
印度電視劇沒有主要線索,在情節上風馬牛不相及的幾件事居然糅合在一起講,這並不是印度編導水平有問題,而是和印度人「葡萄式」的思維習慣有關。可以把印度的電視連續劇比作一串葡萄,每一集都是一顆葡萄,但每顆葡萄之間除了外形和味道差不多外,情節上少有聯系。
印度文化中的「時間觀念」是印度人引以自豪的部分,他們看的長遠。這種長遠不但仔細考慮了事情的細節,而是他們認為看到了事物的終極意義,知曉了整體。
西方只考慮五年、十年,最多二十年;印度則主要從時間是無限的這一角度來考慮問題。當然,我不是說印度今天已經在這么考慮問題,只是說必須從這種角度來觀察問題」。印度人總覺得他們已經看透了過去和未來,已經洞悉了所有歷史上和未來的真理,他們考慮問題比其他國家的人深遠。印度人經常喜歡說一些過頭的話。從文化傳統上來理解,這是印度人獨特的特點。如果他們預測未來50年印度經濟會超越中國,他們不認為那是將來的事,他們會說:「中國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印度人要超越你們了。」這就是印度人來源的自信。

㈦ 富士康在印度建廠,為什麼印度人的上班方式卻讓富士康「欲哭無淚」

富士康在印度建廠,印度人的上班方式卻讓富士康「欲哭無淚」,這和印度人的性格有關系,印度之所以貧民很多,就是因為他們的性格比較懶散,安於現狀,不追求進步,就連印度的本地人都很少僱傭印度人,可想而知富士康是多麼的無奈。

富士康想壓榨印度的廉價勞動力,所以他們不惜投資了50億資金,在印度建了廠子,他們有很多的打算,除了享用印度的廉價勞動力以外,還想打開印度的蘋果市場,想要更多的訂單,但是卻面臨了很多困難,首先印度的政府,對於富士康的申請,拒絕了好幾次,直到最後經過了很多的努力,才勉強通過了,建好廠子之後,員工的方向又發生了很多難題,首先是工作能力不如中國的員工,而且還抗拒加班,很多人都不服管理,現在這樣反而有點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做什麼都幹得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中國的手動擋車少 瀏覽:852
印尼打工拖欠工資怎麼辦 瀏覽:178
英國黑人是怎麼樣的人 瀏覽:931
英國簽證表格怎麼填寫 瀏覽:160
為什麼以前英國王室女人腰細 瀏覽:915
越南沙金手是什麼 瀏覽:599
到越南為什麼要海運 瀏覽:536
英國abc品牌是什麼意思 瀏覽:756
在印度買葯怎麼運回國內 瀏覽:463
伊朗人怎麼看待數據 瀏覽:116
從越南南部到中國大陸多少海里 瀏覽:533
英國什麼時候能恢復經濟 瀏覽:300
如何去印尼的面料市場在哪裡 瀏覽:732
美國向印度要什麼 瀏覽:818
英國的咖啡館怎麼樣 瀏覽:242
義大利語奶粉有哪些 瀏覽:249
伊朗為什麼有草原 瀏覽:323
印尼3萬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681
在印尼干什麼最賺錢 瀏覽:815
印尼首都雅加達有什麼好玩的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