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前埃及受何國殖民統治
受到的是英法 法國對埃及是經營性殖民主義政策,傾銷商品和軍事征服.拿破崙後在 回憶錄中寫道:「假如 法國能統治埃及十五年,埃及的人口將大大增加,它可成為我們工業品的市 場,這將促進我們工 業的發展……法國可從埃及獲得糧食、大米、鹽和非洲、亞洲的其它產品 」 而英國是利用埃及人民反法情緒,經過和埃及,土耳其三方博弈之後,促使兩次土埃之戰,成功進入該地區.英國是破壞性式殖民,徹底毀壞埃及民族工業,片面 資助英國商人投資,把埃及變成了英國紡織工業的棉花主產地.
❷ 英國—埃及戰爭是怎樣爆發的
英國—埃及戰爭是英國為了在埃及建立殖民統治,鎮壓埃及人民民族解放運動而進行的侵略戰爭。戰爭爆發前,愛國力量為反對外國資本及與外資相勾結的地主集團的統治而進行的斗爭席捲了整個埃及。這場斗爭是由阿拉比?巴夏為首的愛國軍官和知識分子所領導的。這些愛國者深得士兵群眾和農民的擁護。他們的斗爭口號是:「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這次戰爭以英國分艦隊於7月11日從海上炮擊亞歷山大港開始。
這支分艦隊由8艘裝甲艦、5艘炮艦和1艘驅逐艦組成,裝備有69門大口徑艦炮、88門中小口徑艦炮和70門多管連珠炮,計有艦員5700人。
當時,亞歷山大港的守備部隊由7500名訓練較差的士兵組成,工事陳舊簡陋。結果,埃軍傷亡2000人。市民和守軍剛剛撤出這個燃燒著的城市,英軍登陸部隊立即佔領和洗劫了該城。埃軍在本國北部設防後,於7月28日,在阿拉比?巴夏指揮下,在達瓦爾村交戰中阻止了英軍的前進,但在蘇伊士運河方面未能守住。
8月,英軍大量兵力在運河區登陸;8月20日,佔領伊斯梅利亞,並向開羅推進。9月13日,在開羅附近的特勒凱比爾,兩軍進行了一場決戰。訓練較差、紀律鬆弛的貝都英族民軍被擊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貝都英族的一些酋長被英國人收買叛變而造成的。阿拉比?巴夏曾試圖以駐本國北部的埃軍主力防守開羅,也因部分軍官叛變而未果。
9月14日,英軍佔領開羅,接著又佔領了整個埃及。侵略軍屠殺了大批抵抗者,並向埃及索取大筆賠款。埃及從此實際上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❸ 埃及是在什麼情況下成為殖民地的
一戰中,英國宣布「埃及今後處於英王陛下的保護下」,使埃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戰爭期間,英國從埃及掠奪戰略物資,強征苛捐雜稅,還徵用大量埃及人,其中有117萬人是為戰爭服務的「勞動軍」和「運輸隊」。埃及的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強烈要求擺脫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大戰結束後,埃及民族資產階級企圖通過和平方式謀求埃及的完全獨立。以扎格魯爾為首的埃及民族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組織「代表團」(阿拉伯語「代表團」音譯「華夫脫」,後發展為華夫脫黨)准備與英國進行關於埃及獨立的談判。華夫脫黨的主張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200萬埃及人在「委任書」(委託華夫脫黨人同英國當局談判)上簽字。1919年3月8日,殖民當局逮捕扎格魯爾等四位領導人,這一事件成為人民大起義的導火線。3月9日,開羅高等學校的學生舉行示威遊行,抗議殖民當局的暴行,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迅速席捲全國。開羅等城市示威群眾與英軍發生巷戰,很快轉變為武裝起義。廣大農村普遍展開了游擊戰,很多一次大戰後返回家鄉的士兵投入了戰斗。英國調集軍警瘋狂屠殺埃及人民,4月中旬,起義被英國殖民者鎮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