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什麼使英國逐步形成君主立憲制

什麼使英國逐步形成君主立憲制

發布時間:2025-07-10 20:50:47

⑴ 英國有哪些制度的創新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過程 (一)君主立憲制的開始形成——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政治權力:國王——議會) 1、《大憲章》的簽署--限制王權的開始 (1)原因:英王因加強王權與貴族矛盾斗爭的結果 這是英國第一次明確國王也必須服從法律,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這是後來《權利法案》的先聲。 (2)作用:限制王權,保障貴族特權和部分騎士與市民的利益 (2)影響:從國王專權——有限王權 貴族權利——憲法權利 2.議會制度逐漸形成(組成、職責) 議會制度的組成、職責如何? 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逐漸形成並壯大。英國處在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之下,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權神授」,厲行君主專制,經常觸犯資產階級的利益。英國議會中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對國王推行的政策和專橫行為不斷進行指責,在議會中形成了反對派,他們支持《大憲章》,積極要求限制王權。從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到1688年的「光榮革命」 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那麼,「光榮革命」後國王的權力與之前相比有何明顯區別?(國王喪失了最高權力,受到議會限制)哪一文件最能體現這種變化?(《權利法案》) 可見,國王是被議會「邀請」來的,國王權力的來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議會了,並制定了《權利法案》作為國王登基的條件。 3. 《權利法案》--開始建立君主立憲制 (1)背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 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運用法律的方式限制國王的權力,這是《權利法案》吸取了《大憲章》的重要部分。 發展:王權受議會限制;國家由國王個人統治發展為集體統治;由人治發展到法治 (2)影響:議會權力開始超越王權 《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確立的君主立憲制,也就是確立了英國沿用至今的政體,英國的統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治。可見,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過渡的歷史就是政治權力進一步從國王向議會轉移的歷史 過渡:《權利法案》限制了王權,加強了議會的權力,議會具有立法權、司法權、財政權,但《權利法案》還沒有解決國家的行政的決策和執行問題,這是《權利法案》的一個局限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內閣逐漸獨立出來,英王逐漸成為一個「統而不治」的君主,責任內閣制逐漸發展成熟。 (二)君主立憲制的發展--責任內閣制的形成(行政權力:國王——內閣) 1. 形成(時間、表現) 時間:光榮革命後表現:國王退出內閣,統而不治,行政權力轉移到內閣 國王召集咨詢會議本是英國的傳統,革命後內閣作為國王的私人會議的成分減少了,而從議會多數黨領袖中來遴選內閣成員也漸成慣例。喬治一世讓內閣自行處理國事,沃爾波爾就成了實際上的首相,全面主持政府工作。 2、特點 內閣職責 內閣與議會關系 議會可以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內閣下台;內閣要麼下台,要麼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3、發展 時間:19世紀中期 原因:選舉權擴大和兩黨制發展 表現:兩黨輪番執政,互相監督、促進內閣由占議會多數的黨組成 在責任內閣制下,英國的議會與政府的關系體現為:內閣必須得到下議院議員的支持,內閣設首相必須是下議院多數黨的領袖。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這樣,內閣制的建立使英國的立法機關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減低後者的行政效率,調節了議會與政府的關系。此外,也可以看得出:英國的內閣是對議會負責的。 綜上,責任內閣制的形成,即是行政能力由國王向內閣轉移 的過程。 明代的內閣與英國的內閣有什麼區別? 英國的內閣制是資產階級政治制度,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產物,其內閣制下的內閣是獨立於國王之外的機構。而中國的內閣制是封建制度之一,是皇帝強化封建統治的產物。 (三)君主立憲制的逐步完善 --1832年的改革法案(擴大普選權) 設兩個問題:1.英國民主化的趨勢是如何發展的? 2.普選權的廣泛性能否說明民主化的程度? 由學生閱讀課本,分小組討論後歸納以上問題的答案。 1、(1)光榮革命後,英國議會的權力掌握在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手中 (2)1832年,在英國第一次選舉制度改革中,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代表首次獲得進入議會的權力。 (3)在19世紀後半期的兩次議會改革中,成年男子獲得普選權,20世紀初,非貴族出身的議員在院中首次超過半數。 (4)20世紀,女子逐步獲得普選權。

⑵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是怎樣形成發展的

一、應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形成
1、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出現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2、政治前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3、歷史傳統:法律至上,有限王權。英國議會起源於中世紀,到13世紀會議制度基本形成。
4、理論依據:英國啟蒙思想家的生意,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君權神授)
5、開始確立:186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
6、發展完善:責任內閣制和議會改革。
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的形成七大歷史事件:光榮革命、 孟福爾議會、愛德華一世、中世紀時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後、《權利法案》、逐步確立的過程。
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大大削弱了國王的權力,議會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國家的權力,這種政治體制雖然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它結束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使得英國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⑶ 英美兩國近代政治體制確立的標志性事件是什麼麻煩告訴一下,謝謝

「光榮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他們所控制的議會,通過一系列法案來限制王權,而把實際權力逐漸轉移到議會手中,逐步形成了議會權力超過王權,國王「統而不治」的君主立憲制。
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初步確立。《權利法案》在立法、稅收、軍隊等方面對國王的權利明確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權有所約束;同時,它也把議會的自由、議會的權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來。
1689年英國還制訂了〈〈叛亂法案〉〉,規定平時國王必須經過議會同意才能徵集和維持軍隊,而且這支軍隊只能保持一年。為了防止國王排斥議會而獨斷專行,保證議會能定期召開,議會在1694年制訂了一個<<三年法案>>,規定每三年必須召開一次議會,每屆議會的任期不得超過三年。英國議會在1701年又通過《王位繼承法》,對王位繼承作出了嚴格的限制性安排。並規定英國國王的王位不能傳給天主教徒,英國國王必須加入英國國教會;同時,還對國王的其它一些權利作出了明確限制。
上述一系列法案,都對王權進行限制,同時把王位繼承權等重大問題掌握在議會手裡,從而確立了限制王權和議會權力至上的原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
1776年北美殖民地宣布獨立時,結成的是鬆散的州際聯盟,這種聯盟在戰爭時期可以聯合13塊殖民地的人民共同起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但戰爭結束後,弊端很快顯露出來:經濟上,無權實行統一的保護關稅政策,政治上,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穩定統治秩序,調整原有的統治秩序,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成為當務之急。
1787年5月,美國各州代表雲集費城,召開制憲會議。經過激烈論爭,代表不同利益的各州、代表最終達成妥協,通過了延續至今的美國憲法。習慣上稱美國1787年憲法。
1787年憲法規定實行聯邦制,採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則,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這部憲法由序言和7條正文組成。第1條包括10節,規定美國國會的組成及其職權。第 2條包括4節,規定總統的職權和產生辦法。第3條包括3節,規定美國聯邦法院的組成及其職權。第4條包括4節,主要內容是規定各州的權利。第5條主要是規定憲法修正案提出和通過的程序。第6條主要是規定聯邦憲法和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為全國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均必須遵守。第7條規定憲法經9個州批准後生效。根據這部憲法,美國成為一個擁有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聯邦,以代替過去鬆散的邦聯。雖然各州仍保有相當廣泛的自主權,但新憲法使聯邦政府的權力大為加強。
1787年憲法是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憲法,它規定了美國的基本政治體制:①美國實行聯邦制,中央與各州分權,但中央政府及聯邦政府的權力比邦聯時期大為加強。聯邦政府是唯一的主權單位。②根據「分權與制衡」原則,把國家職權分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門,彼此獨立。立法權歸國會,行政權歸總統,司法權歸最高法院。三大權力部門相互牽制,保持平衡,以防止任何一個部門流於專權。③確立了總統制的共和制體

閱讀全文

與什麼使英國逐步形成君主立憲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斗魚幼崽多少錢一隻 瀏覽:487
尼泊爾為什麼是印度教 瀏覽:637
印度小葉紫檀什麼木好 瀏覽:372
奶牛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69
中國移動升檔寶有什麼用 瀏覽:47
想你了印度文怎麼寫 瀏覽:705
荷蘭匯款到中國銀行要多久 瀏覽:156
印尼抖音叫什麼 瀏覽:39
伊朗足球對中國給予什麼幫助 瀏覽:36
印尼齋月之後什麼節 瀏覽:562
印尼血檀多少錢 瀏覽:457
義大利的牌子有什麼顏色的拉桿箱 瀏覽:560
100元等於伊朗多少錢 瀏覽:238
印尼多少歲法定成年 瀏覽:687
印度人為什麼信奉毀滅神 瀏覽:800
義大利打疫苗會不會問什麼 瀏覽:308
印度有多少人撐傘 瀏覽:819
義大利語言再見怎麼說 瀏覽:588
英國風情小鎮怎麼走 瀏覽:293
印尼有的是什麼貨幣 瀏覽: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