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時期英國該不該和德國談判
不應該,放在英國的立場不能,因為英國最起碼是世界上的殖民顫肢伍大國,擁有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大片殖民地。一旦英國和德國一直打下去
,將越來越有利於英國。英國可以將殖民地的人力物力都轉為飢埋戰爭實力。況且還有霉國做應援。
二戰德國敗就敗在1940年法國戰役後沒有登陸英國。如果英國投降,那二戰向後拖延
兩三年甚至德國立於不敗之地都有可能。茄或最大的好處,軸心國可以瓜分英國的殖民地。最起碼都能阻止美國以英國為中專站登陸歐洲。
此時蘇聯想在1940年捅德國背後刀子是天方夜譚,
因為蘇軍在蘇波戰爭以及芬蘇冬戰中的表現真的不敢恭維。況且蘇聯靠什麼打德國。
武器裝備上當時蘇軍連t34,喀秋莎都沒有。甚至連波波沙沖鋒槍也成問題。
軍事實力上剛剛經歷大肅清,很多優秀的將領都被殺害。一直到一年後的蘇德戰爭都是如此。
靠這樣的軍隊防守都證明有問題,進攻的話簡直是笑話。(話題有點扯遠了,,)
㈡ 希特勒曾經向英國提出和平呼籲,為什麼英國會拒絕
在二戰過程中德國出眾的是陸軍,在海軍以及空軍的建設上,要遠遠的弱於英國,大不列顛空戰德國失利,因為缺乏強大的海軍力量,德國想要跨海登陸英國本土也是屬於天方夜譚,並且在二戰中,所謂的和平協約不過是一紙協議而已,德國在二戰中單方面撕毀的和平協約很多。對於英國而言除了英倫三島之外,在海外還擁有著大量的殖民地,是能夠與德國抗衡。
希特勒認為此時的英國已不堪一擊,他積極的草擬對英國的「和約」,因為他估計英國一定會急於求和。在敦刻爾克撤退之後,這位首相就說過這么一句話,「如果必要,就打它幾年,如果必要,就單獨作戰」,表現出要和納粹戰斗到底的決心。
㈢ 二戰中英國為什麼不投降
首先,英國依靠英吉利海峽和德國軍隊隔開,德軍要進攻就很費勁。
其次,英國首相丘吉爾竭力主持戰爭,他發表演說鼓勵人們繼續抵抗下去。
再者,德國空軍轟炸倫敦挫敗英軍的計劃被英軍的頑強抵抗打得徹底流產,這助長了英國軍民抗戰到底的決心。
㈣ 二戰德國900萬軍隊被蘇聯消滅800萬,西方發起諾曼底登陸,有意義嗎
很多人覺得英美在蘇德戰爭時坐山觀虎鬥,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
主觀上英國確實希望社會主義的蘇聯與德國死磕,但是英國又根本不希望德軍獲勝,獲勝後英國的滅亡也指日可待。
很多人會產生一個誤區,即德國就是蘇聯紅軍打殘的,美英發動諾曼底登陸就是打醬油,是下山摘桃子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其實在蘇德戰爭爆發後,斯大林就扛不住了,下令蘇聯駐美大使向美國求援,說如果美國不給援助,蘇聯頂不住德軍的攻勢。
所以德軍在戰爭後期突然打不動了,盡管德軍作戰能力還是那麼強,(即使是蘇德戰爭後期,每場戰斗德軍傷亡人數都遠遠小於蘇軍)傷亡也比蘇軍小,但敗局不可扭轉。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國前去解圍的裝甲集群,離主戰場只有幾十公里,但沒有燃油,只能眼睜睜看著第六軍團被蘇軍消滅。
德國投降的時候,還有250萬軍隊,為什麼不打了,就是沒有燃油了。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德國不是缺乏燃油,蘇德較量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何況在蘇德戰爭激烈進行的時候,美軍也沒有閑著,在太平洋戰場跟日軍進行著一場殊死搏鬥。這場惡戰從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就開始了,一直鏖戰到1945年才結束。
與此同時,北非戰場戰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蒙哥馬利元帥和艾森豪威爾將軍率領的美英軍隊跟隆美爾率領的德軍和義大利軍隊在北非戰場進行血戰。
經過兩年零8個月的苦戰,盟軍取得了北非戰爭的勝利,為下一步打垮義大利,砍掉希特勒一條臂膀打下基礎。
㈤ 二戰時英美為什麼不聯合德國,強強聯手一起對付蘇聯
因為英美聯合德國的話對付蘇聯,那麼德國就是下一個強大時期的蘇聯。英美不是傻子,不會不知道這種低級錯誤,而且英美只是反對蘇聯並不是想吞並蘇聯物凱。英美也想看德國和蘇聯的斗爭,既不想讓德國勝利,也不想讓蘇聯失敗,這樣他們看戲也能看的久一點,這是特定的國際拉架行為。在這場戰爭中,德國稍勝,蘇聯稍弱些。
德國雖然兵力如此強大,但是他們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的工業發展緊缺資源。因為在一戰時期,德國的敵對國家就是掐著這條病根子來打敗德國的,所以德國工業發展是塊難題。但在二戰時期,德國如果打敗了烏克蘭那麼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到時候德國就不會再怕英美國家的敵對,成為世界祥螞陪大國之一。
㈥ 二戰初期,英國明顯處於劣勢,為何多次拒絕德國和談請求呢
二戰的歐洲戰場爆發初期的英國與法國和荷蘭等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抗納粹德國的擴張,然而在納粹德國的閃電戰的打擊下,荷蘭快速淪陷,大國經過短短三個月的抵抗也選擇投降,期間英國在歐洲大陸的陸軍,甚至有一度被納粹德國包圓消滅的可能,若不是英國的新首相丘吉爾決然組織海上力量,敦刻爾克可能就是英國陸軍精銳的墳場。
其四,納粹德國在西線攻城掠地並出動空軍攻擊英國本土的同時,東線的蘇聯也在積極的備戰,大規模的擴充軍隊並向蘇德邊境集結,納粹德國當然可以再努力一下擊敗英國,但蘇聯也有可能趁機快速攻擊德國的本土,納粹德國的數百萬陸空精銳,若沒有德國本土的工業支持和補給,戰鬥力肯定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