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大利在二戰中都幹了些什麼
義大利在二戰中幹了些:
1、破壞了希特勒用間接路線孤立英國的計劃,使英國慘敗之後獲得斗鎮吵重整士氣的機會,發動侵俄戰爭的時間受到了延緩。
2、一部分的德軍在巴爾干戰役後又立即加入侵俄的南線,來不及休整,作戰受到影響。
3、北非戰役使聯軍有了用武之地並為未來奠定基礎,同樣在北非戰場上的失敗,使得希特勒將隆美爾派到北非,但相信失去了「沙漠之狐」雅號而在蘇德戰場上的隆美爾其價值應遠遠大於在沙漠中的作用, 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反而對同盟國作了間接的貢獻。
(1)義大利利用價值在哪裡擴展閱讀:
意軍在二戰中的表現異常糟糕,原因如下:
1、因為國家意識太薄弱,人少的驅逐艦跟潛水艇比戰艦還活躍。
2、用大炮機關槍打不過用弓箭的土著人,能用鋼鐵船打輸木船的也只有義大利了。
3、對上義大利軍,敵軍的士氣就會上升,義大利負責的戰線就會被突破,連續打贏義大利兩次的將軍會被人嘲笑。
4、義大利全國上下從來不對戰爭採取認真的態度,這與其民族性有關。 墨索里尼本人的政績都是虛有其表,經不起考驗。 義大利無意充分利用起戰爭潛力,造成許多浪費, 義大利軍官缺乏職業精神,不務正業。
5、美軍登陸義大利,與義大利對峙的時候,美軍感覺到義大利人毫無戰爭意志,因此刻意空侍減弱了攻擊力度。一次德軍偵旅前察機飛過戰場偵查,義大利軍指揮官心想面子太掛不住,而下令裝作正在作戰的樣子攻擊,美軍也毫無干勁地反擊。
Ⅱ 義大利在二戰中到底起了什麼作用
義大利在二戰中為分散德軍兵力,消耗德國資源,影響德國戰略部署以及加快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勝利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當然,我不否認二戰中的義大利有勇敢的士兵,他們也擁有優秀的軍隊(和平均水平比較),但是總的來說,意軍的裝備太差,軍官的水平相當低,在戰略思想和戰術方面也存在太多問題(如對航空母艦的認識上),本國的戰時經濟組織也是相當糟糕(雖然和資源缺乏有一定關系),最重要的是,義大利人對這場戰爭缺乏戰斗意志,可以說是半被迫地加入戰爭,再加上那一條條一項項的缺陷,還有「領袖」的瞎指揮。意軍在戰爭中的表現只能用乏善可陳來形容。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人操魚雷部隊和一部分空軍部隊,個別意軍陸軍部隊也是很頑強的,不過可惜的是太少了
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人的表現實在不符合一個大國的形象:一戰兵敗波河,差點讓奧匈揍趴下;打落後的衣索比亞,付出了十餘萬人的傷亡;二戰對已經被希特勒擊潰的法國,損兵折將;優勢海軍避戰地中海,被殲於托蘭塔;東非十萬大軍被不足萬余英國人全殲;北非以5敵1,卻全線崩潰;遠征弱小的希臘,卻喪師辱國。
希特勒這樣評價義大利人:我用5個師就可以征服義大利。
近現代義大利人為何這么沒有戰鬥力?,難道這是一個被文明過度軟化的民族?也許可以從義大利防守反擊的足球風格看出一斑:功利、懦弱、保守!有人說義大利不可忽視,有人說義大利就是拖軸心國的後腿。
Ⅲ 義大利對文物保護單位是如何保護和管理的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義大利擁有全世界大約60%的歷史、考古及藝術資源,僅登記過的最珍貴的文物就有300多萬件。這些年代久遠的文化遺產能夠保留到今天,同該國極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是分不開的。近日記者專程采訪了文化遺產部考古文物處處長雷加尼女士。
制定相關法律法規
雷加尼女士介紹說:義大利政府認為,文化遺產是國家魅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因此把保護、開發和利用文化遺產定為長期國策,頒布了嚴格的法律進行規范。意《憲法》第9條明確規定:「義大利共和國負責對國家的藝術、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進行保護。」意《文化和自然遺產法》也規定:「未經有關部門的批准,禁止對在考古、歷史和人類研究等領域有價值的文物,進行任何形式的拆除、改造或修復。」「在義大利境內發現的所有出土文物都歸國家所有。對於發現和報告文物的個人和團體,國家給予一定的獎勵,獎勵金額一般是所報文物價值的10%。」多元化的經費來源義大利的文物古跡一直由國家負責保護和管理,文物保護所需要的大量資金也主要由政府負擔。意政府每年都要從預算中撥出20億歐元左右的經費用於文物保護。義大利在1996年通過法律規定,將彩票收入的8‰作為文物保護的資金。此外,國家還在稅收政策上對投資修復文物的企業或個人給予適當優惠,鼓勵其贊助文物保護項目。再加上各大區、市政府用於文物保護的專項撥款,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盟提供的援助,義大利每年都有大筆資金投入到文物保護工作中。嚴格合理的文保制度義大利擁有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等眾多歷史名城。為了保護這些古城的歷史風貌不被現代化建設所破壞,政府在這些城市中劃出專門的「歷史中心區」,規定中心區內所有建築物的外部結構管理權屬於國家。房產開發商、居民和商店經營者,只擁有房屋的所有權和內部使用權,而不能對建築物進行整體改造。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老建築,一般不準拆除或改建。中心區內除非經過特批,原則上不再增加新建築。在保護地下文物方面,義大利也有一套成熟健全的制度。培養公民文保意識義大利人認為,熱愛文化、珍惜文物的觀念必須「從娃娃抓起」,因此各級學校經常利用身邊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現場教學。從1997年開始,義大利政府在每年5月份的最後一周都會舉辦「文化遺產周」活動,所有國家級文化和自然遺產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其中包括博物館、美術館、文物古跡以及一些著名的建築等。在此期間,文化遺產部還會舉辦以歷史和文化為題材的音樂會、研討會等形式多樣的數百項活動,幫助公眾增加對歷史文化知識的了解,提高自身藝術修養。雷加尼女士告訴記者,政府舉辦這些活動的目的,就是要「真正使人感到每一代人在文物保護上對祖先和子孫的庄嚴責任」。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下,「保護文物人人有責」的觀念,如今在義大利已經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民族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