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今年中國與義大利的雙邊貿易如何
中意雙邊經貿關系簡況 時間:2008-06-17 16:13 來源: 商務部 中意兩國於1970年11月6日正式建交,建交以來,雙方在政治、經貿等各方面合作關系發展順利。中意兩國先後簽署了《民航協定》、《海運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關於鼓勵和相互保護投資協定》、《經濟合作協定》。 一. 雙邊貿易 2001年中意兩國間貿易發展順利。雙邊進出口額達到77.8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我出口39.93億美元,增長5.0%,進口37.89億美元,增長23.1%。在我與歐盟國家的貿易中列第五位。今年1-9月,雙邊進出口額達到67.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2%,其中我出口35億美元,增長13.9%,進口32.57億美元,增長12.5%。 我向意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鞋類、旅遊用品及箱包、山羊絨、玩具、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塑料製品、醫葯品等。 我從意進口主要商品有:紡織機械、牛皮革和馬皮革、電視顯象管、金屬加工機床、橡膠或塑料加工機械、醫葯品、煙草加工機械、型模及金屬鑄造用型箱、電視、收音機及無線電訊設備的零附件、計量檢測分析自控儀器及器具等。 二.對華投資 1991年以前義大利對中國投資還不多,隨著我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意企業家對中國市場興趣的增加和意政府的支持,意企業在華投資近幾年有較大幅度增長。截至2001年12月底,意在華投資項目共計1628個,協議外資金額為29.51億美元,實際投入19.88億美元,在歐盟國家中名列第五。2001年全年批准意在華投資項目133個,協議外資金額2.39億美元,實際投入1.56億美元。中意合資企業主要分布在沿海省市。行業有服裝、紡織、鞋類、皮革、首飾、機電、儀表、航空和租賃等。 三.財政經濟合作 迄今為止,意方共向我們承諾政府貸款22.66億美元(其中混合貸款20.16億美元,貼息貸款1.3億美元及贈款1.26億美元)。雙方已執行完混合貸款項目55個、貼息貸款項目17個、贈款項目23個。我使用義大利政府貸款的主要領域包括環保、醫療、文物保護、農業、專業人員培訓等項目。此外,意方還用贈款培訓了數百名中方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 四.技術引進 中意兩國技術貿易合作情況一直很好,自1981年至2001年底,我自意引進技術1841項,合同金額91.52億美元。其中2001年自意引進技術85項,合同金額1692.21萬美元。 五.雙邊經濟合作混委會 1991年5月28日,中意兩國簽訂了新的《經濟合作協定》,根據該協定,中意兩國每年應召開一次部長級混委會會議。新協定簽署後的中意經濟合作混委會會議共召開了七次。第七次會議於2002年10月在北京召開。
② 中國古代怎麼稱[日、美、英、法、德、俄,意,奧]這幾個國家
日本, 自古稱為倭奴
美國,18世紀末開始和中國有貿易往來,起初被稱為花旗國,因為它的星條旗很花哨。米國是日本人對美國的稱呼。
英國,一開始就叫英吉利,只不過這三字都加了一個口字旁(當時的常見作法。在清朝統治者看來,夷人都象張著大口的野獸)
法國,有「佛蘭西」「佛朗思牙」等不同寫法。
德國,統一前中國稱普魯士為「布國」,統一後固定了德意志這個稱呼。
俄國,清朝初年譯為「羅剎」(本人以為是最精妙的譯名,音義都十分到位,道出其本質)
義大利,明代稱利瑪竇為「泰西」國人,後來一度寫成「義大利」。
晚清的奧地利曾譯作奧斯大馬加,不知其來源為何。現譯名奧地利顯系法文的帶有早期色彩(即音節尚簡,送氣與不送氣不分,相近的母音不做仔細區分)的音譯,不但與德文原文甚不合,與法文讀音也不是很確切。
③ 義大利與中國的關系怎麼樣
現在,中意兩國關系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並且還在持續上升期間。從很多方面可以看出來:
經濟上,雙邊貿易成功在2011年實現五年內貿易翻倍成功突破400億美元,義大利在華開展業務的企業已超過2500家,義大利對中國技術出口額和出口貿易額已經均居歐盟國家中前四位,是中國在歐洲非常重要的經濟夥伴。而中國也是義大利歐洲以外最大的出口市場。其次義大利企業在中國投資設廠的勢頭十分迅猛,近期最引人注目的義大利汽車巨頭菲亞特重新在中國開始本土化生產的新聞,中國政府給在汽車產能過剩,供求失衡的情況下,仍然用不到半年時間快速批准菲亞特的合資生產申請,足以說明經濟上中意的關系正處於蜜月期。
政治上,中意已經成功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與中俄 中法 中英關系同級,這是國際上國家關繫上除盟國級別外最高級別的國家間關系,在國際重大問題,軍事合作等敏感領域中意兩國也已經展開一系列大規模接觸。在八國峰會擴容,以及美國推行單邊主義,人民幣匯率等不利於中國的問題方面,義大利作為西方七大工業國成員之一,在可能范圍內給予了中國很多方面必要的支持。
文化上,中國和義大利互相開展的活動交流規模近年來堪稱世界第一,義大利自從06年成功在中國舉辦義大利國家文化年後,幾乎每年中國和義大利兩地都會有不同級別的文化交流巡展,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在中國的文化展覽規模。今年義大利與中國雙邊比較大文化巡展有:北京的義大利古羅馬文物中國之行展出,義大利—安徽文化年,天津義大利近代建築區展覽。值得一提是義大利世博館在贈送給中國後,成為上海2010年世博會五大永久保留的外國展館之一。中國安徽省首次以省級名義在義大利進行的文化年,受到了國家級的待遇和追捧。
學術教育上,義大利自從04年馬可波羅計劃以及之後的圖蘭朵留學方案推出後,去義大利留學深造的中國學生已經從06年不足百人,猛增至5000人,年增長500%!中國政府早前已經承認批准了超過20所義大利高校的文憑。
以上眾多領域方面足以證明中意雙邊由於極大的互補正處於歷史最佳關系期,並且仍處於持續上升期。
④ 義大利和中國的關系是什麼
截止2021年5月,義大利和中國的關系是建交關系。
1964年11月30日中意兩國在羅馬簽定互設民間商務代表處協議。
1965年初雙方互派商務代表。
1970年11月6日兩國正式建交。
1985年6月兩國分別在米蘭、上海互設總領事館。
1998年6月,中國在佛羅倫薩設總領事館,11月,義大利在廣州設總領事館。
2014年義大利在重慶設總領事館。
雙邊經貿關系和投資合作
義大利是中國在歐盟的第四大貿易夥伴,中國是義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我國對意主要出口商品有: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鞋類、旅遊用品及箱包、山羊絨、玩具、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塑料製品、醫葯品等。
我國從意主要進口商品有:紡織機械、動物皮革、電視顯像管、金屬加工機床、橡膠或塑料加工機械、醫葯品、煙草加工機械、型模及金屬鑄造用型箱、電視、收音機及無線電通訊設備的零附件等。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中國同義大利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