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說義大利是世界戰斗史上表現最窩囊的國家
呂海峰
話說,如果我們要說起在人類歷史的數次戰爭當中,戰鬥力最低的國家,相信大家首先就會想到義大利。的確,這個國家部隊的戰鬥力實在太搞笑了,甚至,可以堪稱是全世界最窩囊的一個國家。下面,就請諸位看官再和老呂一起回首一下義大利這個國家曾經「最窩囊」的瞬間。比如:某一次其50萬的精銳部隊最後竟然被衣索比亞的5萬殘兵打的屁滾尿流。那麼,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原來,就在19世紀前後的時候,由於歐洲列強都在競相爭奪海外的殖民地,也就在此時,當時也在世界列強當中佔有一席之地的義大利自然也不甘落後,於是,吃柿子專挑軟的捏,它就首先就把目光盯在了一個相對非常落後的非洲國家——衣索比亞。然後,到了1885年的時候,義大利就開始先是出兵佔領了衣索比亞的馬薩瓦地區,並准備進一步在紅海沿岸建立起自己的殖民王國。果然,剛開始,不負義大利之所願,戰役打響之後,由於雙方的軍事和科技實力的差異實在是太過懸殊,所以,義大利的40萬精銳部隊很快就將衣索比亞的軍隊打的狼狽逃竄。並且,不斷穩步向衣索比亞的關鍵門戶地區——厄利垂亞進發。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盡管衣索比亞皇帝約翰尼斯四世也曾經奮起反擊,卻始終難以抵擋軍事和科技裝備比較發達的義大利軍隊不斷入侵的腳步,直到厄利垂亞地區被義大利軍隊徹底佔領。然而,俗話說,時來運轉,此話不假,風水輪流轉,也該著衣索比亞這個國家出頭的時候了。由於在1889年3月12日這一天,衣索比亞的皇帝約翰尼斯四世突然暴斃,然後,就由衣索比亞親王登上了帝位。而當孟尼利克親王登上帝位之後,很有謀略和遠見的孟尼利克皇帝就對義大利先採取了一招緩兵之計,即:表面上屈服於義大利,並同義大利簽署了一份不平等條約——《烏查里條約》,將衣索比亞的提格雷省,以及相鄰的一些高地割讓給了義大利,然後,又向義大利花巨款購買了數萬支彈倉式步槍、上百萬發子彈和20餘門線膛炮。此後,等到了19世紀末期的時候,衣索比亞皇帝——孟尼利克軍中的大部分士兵,就已經擁有了很多精良的武器。
於是,此時,孟尼利克皇帝認為反擊的時機已經到了,他,一邊立即宣布不再承認《烏查里條約》的合法性,一邊又不斷加緊做好了和義大利打仗的戰斗准備。然而,就在這種已經發生了巨變的情況下,當時的駐義大利厄利垂亞總督巴拉蒂里將軍卻並絲毫不在意,因為,在他愚蠢的智商認為:埃塞軍隊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足為慮。但是,戰鬥打響之後,當義大利的40萬精銳軍隊攜帶56門大炮趁著夜色於3月1日凌晨,悄然佔領衣索比亞的阿杜瓦周圍的制高點後,義大利總督巴拉蒂里將軍馬上就發現,他已經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即:太過於低估衣索比亞如今的實力了。只見此時,衣索比亞的皇帝孟尼利克僅僅出動了8.2萬名裝備有步槍和利劍的步兵、2萬名持有長矛的原始步兵,以及8000名騎兵,分成三路,一路由泰克拉—海瑪諾特親王指揮從右面攻擊義大利部隊,一路由阿魯拉親王、曼加夏親王和馬肯恩親王聯合指揮中路部隊向義大利軍隊的左面攻擊,一路由皇帝孟尼利克和泰圖皇後親自率領2.5萬名皇家衛隊和最精良的600名奧羅默騎兵壓陣,浩浩盪盪向義大利軍隊展開了進攻。
於是,只見埃塞的軍隊如潮水般從山巔和峽谷中不斷殺出,漫山遍野都是衣索比亞綠色、橙色和紅色的軍旗、金銅色的槍戟、閃耀的頭盔、七彩的頭冠和以獅頭裝飾的盾牌,而兇猛的奧羅默騎兵也一路高喊著殺向義大利軍隊的陣營。不僅如此,埃塞的軍隊還又把40門速射山炮放在了齊達尼—麥赫萊特的山腰上,向義大利軍隊居高臨下的猛轟。顯然,這樣一來,盡管衣索比亞軍隊的裝備不行,打仗的方式也像中世紀的產物,但是,一仗下來,義大利部隊也已成為了無路可逃的老鼠,等到了3月1日10時15分的時候,負責把守右線的義大利第3營最先開始崩潰,指揮官甘里阿諾也被潰兵活活踩死。而陷入敵群的義大利歐洲旅,也在冒著槍林彈雨繼續抵抗了約一個半小時之後,奄奄一息了。直到最後,義大利士兵終於全線潰退,他們丟棄了傷員、大炮和很多武器逃向了他們的另一殖民地——薩烏里亞。而其中,義大利右路軍的屍體是遍布山谷,甚至,就連義大利右路軍的最高指揮官——達波米達,也在此次戰斗中客死他鄉。
所以說,世界戰斗史上表現最窩囊的國家就應該非義大利莫屬了。(呂海峰)
② 二戰中,義大利軍隊為什麼表現那麼差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軍隊的表現,可以說是所有參戰國家中最差的,簡直就是不堪一擊,這到底是為什麼?
圖4:義大利軍隊的裝備實在太差了
1940年,義大利1個陸軍師只下轄2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編制12900人。裝備270挺輕機槍和80挺重機槍,還有30門81毫米迫擊炮,126門45毫米小迫擊炮,8門30毫米高射炮,8門47毫米反坦克炮,還有16門65毫米步兵炮,24門75毫米山炮和12門105毫米榴彈炮。
義大利的步兵師最突出的缺點,一個是步兵太少,損失了千把步兵,全師就差不多失去戰鬥力了。而且,義大利很多火炮,都是一戰時代的產物,有些還是奧匈帝國留下來的大炮,都是老古董了,性能自然很差。
說起來,義大利陸軍實力其實還不如抗戰時的中國,中國從1935年開始建立60個德械師,但是到1937年只完成了20個師,每個師為11000人,下轄三個步兵團,裝備336挺輕機槍,74挺重機槍,還有24門迫擊炮,以及36門各種火炮。
而1938年,得到蘇聯援助的20個師武器,又成立了18個蘇械師。到了戰爭後期,在美國援助下更是建立了39個美械師。論總兵力,中國陸軍也大大超過了義大利陸軍。
綜合這幾方面的原因,義大利軍隊在戰場上表現糟糕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③ 二戰時期義大利軍隊為何不堪一擊
二戰中,中國人對義大利人的印象感覺就是德軍的偽軍,感覺義大利人戰鬥力極差。其實,這完全是極大地誤解。因為在中國有大量的德粉,為了維護德粉心中高貴的雅利安德意志日耳曼人的勇猛形象,在網上誤傳了很多義大利軍隊搞笑的方面。這就是為何國內眾多德粉編造出嘲笑義大利人的戰鬥力的網上笑話。
義大利遠征軍在橫掃烏克蘭的戰斗中,就俘虜了10萬蘇軍,獨立攻佔了斯大林諾等重要城鎮,在斯大林格勒北翼,義大利軍隊防守正面達一,二百公里,而負責供應的德國人非但沒有施以援軍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經常抽調義大利的卡車為自己運送物資(在斯大林格勒圍城中就有一支義大利運輸車隊)。在蘇聯絕對優勢的裝甲部隊進攻時,沒有援兵,重武器不足的意軍在側翼(羅馬尼亞軍和匈牙利軍)被突破遭包圍的情況下,山地軍和其他部隊還是堅持了近一月,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一個30000人的意軍集團軍經過包括白刃戰的苦戰,有4000人突圍。試問沒有這些所謂的義大利「包袱」,德軍如何防守這一,二百公里的頓河陣地?
在1941年11月18日北非戰場的古比井戰斗中發起的"十字軍"行動中,義大利的阿里埃特(「公羊座」)裝甲師迎戰英軍第22裝甲旅,英軍兵力並不是劣勢,而且阿里埃特在此戰斗中也並不是滿員參戰的,此戰阿里埃特師共有12名軍官和193名士兵死亡/負傷和失蹤,並損失了49輛坦克,4門75/27和8門47/32火炮。英國第22裝甲旅有79輛坦克被擊毀或重創。
義大利人一直提供了軸心軍隊中的大部分兵力並不惜重大損失負責為運輸船隊護航,沒有義大利人,就隆美爾的幾萬人,能夠與幾十萬英聯邦軍周旋?沒有義大利人提供的步兵,有效的炮兵和裝備雖然不佳但作戰勇敢的裝甲部隊,德國人能夠取得勝利?沒有義大利人掩護側翼,並不時以自我犧牲精神地充當後衛,德軍能夠放心進攻,安全撤退?知道兩次古比井嗎?知道托布魯克的聖馬可海軍步兵營嗎?知道沖在最前面的戰斗工兵嗎?知道戰至最後的「公羊」裝甲師嗎?知道「佛格雷爾」傘兵師史詩般的後衛戰斗嗎?知道一名義大利士兵在被打斷一條胳膊後,捆著炸葯包沖向沖上來的英國坦克嗎?隆美爾說過「德國士兵震驚世界,而義大利士兵震驚了德國士兵。」不信的話,可以看看隆美爾傳。所以義大利人經常給德軍干臟活,卻被德粉羞辱。
戰前義大利的統一,並沒有德國鐵血中崛起的波瀾壯闊,翻天覆地;即使最後依靠普魯士的力量,借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完成了北部的統一,但從義大利人身上卻看不到普魯士人所擁有的那種強大的民族張力和進取精神。
最終完成了統一的義大利人,終於也走上了擴張的道路,但其實力和野心的落差給人一個「准強國」的形象。那時群雄並起,法國、德國、英國、俄國、日本甚至美國的擴張都沒有義大利人這般艱難。
以後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人的表現實在不符合一個大國的形象:一戰兵敗波河,差點讓奧匈揍趴下;打落後的衣索比亞,付出了十餘萬人的傷亡;二戰對已經被希特勒擊潰的法國,損兵折將;優勢海軍避戰地中海,被殲於托蘭塔;東非十萬大軍被不足萬余英國人全殲;北非以5敵1,卻全線崩潰;遠征弱小的希臘,卻喪師辱國。希特勒這樣評價義大利人:我用5個師就可以征服義大利。
近現代義大利人為何這么沒有戰鬥力?難道這是一個被文明過度軟化的民族?也許可以從義大利防守反擊的足球風格看出一斑:功利、懦弱、保守!
義大利是最早研究空降並組建傘兵部隊的國家。比如185佛格爾傘兵師,他在非洲戰場表現就很出色,只不過隆美爾的一系列勝利和托布魯克落入軸心國之手使得決策的天平向進軍埃及傾斜了。奪取馬爾他島的計劃被放棄了,從而使該師喪失了進行師級規模傘降作戰的機會。這怪也只能怪德軍指揮官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沒有戰略上的眼光。1942年2-4月是德意軍最好的機會,尤其是1942年底,德意軍已經迫使英軍從馬爾他島撤走了所有的艦船,島上也僅僅只留駐8架戰斗機,這等於該島已經基本解除武裝,但是,德意軍無動於衷。
從1861年義大利統一到二戰爆發,短短幾十年一個國家軍隊的實力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再有義大利並沒有被洗腦,義大利軍人只是做了軍人該做的事,所以沒有必要嘲笑義大利軍隊。還有就是作為友軍的德軍在東線是負責供應的,德國人非但沒有施以援軍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經常抽調義大利的卡車為自己運送物資。
在阿拉曼,義大利軍隊在此抵抗英國軍隊蒙哥馬利集團軍主力的猛攻,義大利徹底戰敗了,所有士兵都要步行撤到200公里以外,路上,他們碰到了一個義大利將軍,將軍知道義大利的淡水和油料補都被德國人搶走了,像這樣只顧自己逃命而拋下盟友的友軍還有什麼必要和他一同作戰呢?德國最終的失利也就只能歸咎於自己了。
④ 不缺物質不缺裝備的義大利,為何二戰期間戰鬥力那麼弱
義大利雖然作為二戰法西斯軸心三國之一,但戰場表現實在讓人大跌眼鏡,主要由於希特勒率領的納粹德軍和軍國主義日本的強悍表現,對比之下使得義大利自慚形穢。義大利軍隊在二戰當中搞出了不少笑話,比如說自己的海軍艦艇居然把自己的空軍元帥打下來了,因為撬不開彈葯箱舉手投降,沙漠裡面煮通心粉等等。義大利在1943年11月份就投降了,是三大軸心國裡面最早投降的。所以給人們一種印象,義大利太慫了。
但如果戰爭威脅到了義大利士兵生命的話,他們也會爆發出強悍的生命力,最突出的表現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當中。納粹軍隊已經被蘇軍打敗,准備後撤,蘇軍在頓口布下了口袋陣。基本上沒有軍隊可以從這個口袋陣突圍成功,而義大利一支軍隊硬生生憑借著拼刺刀撕開了一條口子,4千人突圍成功。又如在北非戰場,義大利軍隊把英國的第二十二裝甲師打得丟盔棄甲,也是可圈可點的。
⑤ 義大利人是羅馬後裔,裝備也不錯,為何戰鬥力那麼低
義大利人雖然是羅馬的後裔,但是他並沒有直接繼承羅馬的血性,他繼承的是他歷史悠久的文化。其實當農耕民族慢慢的發展出一套歷史相當悠久的文化之後,他的斗性就慢慢的被消滅了。所以其實義大利人是比不過北方的那些個野蠻民族的。
北方日耳曼民族相當的厲害,驍勇善戰,而且他們擅長用破壞,就相當於咱們中國古代的匈奴類似。但是當時羅馬帝國延續了那麼長時間,到後期,各種東西都比較衰弱了,軍隊也無法繼續保持原有的戰鬥力。反而是北方的民族開始逐漸形成的一種民族性國家,有了一定的戰鬥力和國家系統。他們開始了征服之路,直接南下,把悠久歷史的羅馬帝國給滅了。
當時留下來的義大利人,他們也只作為一群文化人,保留在一個小的地方了。而且義大利人是古代教皇國的所在地,在前期基督教並未宣揚到全世界的時候,它還是具有相當的侵略性的。但是在後期慢慢的變得溫順了,主要是教皇已經不執掌政權,而掌握義大利政權的是一些具有悠久血統的貴族。這些貴族,因為長期錦衣玉食,對戰爭是沒有太多認識的,所以他們也慢慢的變得不好戰了。
⑥ 二戰義大利真的很沒用嗎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義大利,大多數軍迷對其的印象就是豬隊友,而且還伴隨著各種層出不窮的諷刺段子,甚至有人還稱義大利為意呆利。總的來說,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的表現確實平平,但背後一定有它必然或者深層次的原因。那麼,真實的義大利軍隊是怎樣的呢?下面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939年5月,義大利與納粹德國締結《鋼鐵盟約》,宣布結盟;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對法、英宣戰;1940年9月27日,日本與德意結盟,軸心國集團正式形成。但實際上,此時的義大利完全沒做好戰爭准備,所有的軍事准備工作要到1943年才能完成。
墨索里尼之所以這么匆忙的參戰,主要是看到德軍在戰場上勢如破竹,為了使義大利以勝利者的身份坐在談判桌前,我不惜犧牲幾千條生命。所以,墨索里尼力排眾議,不顧一切的將義大利綁上了納粹戰車。
義大利是個紙老虎
義大利參戰時,紙面上的戰鬥力簡直爆表:陸軍擁有74個師,空軍擁有3296架飛機,海軍擁有151艘水面艦艇,包括6艘戰列艦,另有115艘潛艇。瞧瞧這數據,一般人還真不敢招惹,然而這一切,都只是虛張聲勢而已。
第一,義大利的陸軍師都是兩團制,其他國家普遍是三團制,這就意味著74個師的兵力,跟其他國家50個師的兵力差不多。步兵師擁有的機動車輛鳳毛麟角,行軍打仗只能靠驢馬,炮兵的數量和質量更遠不如對手。如此一來,義大利一個軍的戰鬥力,勉強抵得上盟軍一個整裝師。
至於義大利的裝甲部隊,那就更弱了。主力部隊裝備的都是L3型超輕型坦克,全重只有3.4噸,在歐洲戰場上屬於迷你坦克。而且這種坦克上面只有2挺機槍,沒有炮塔,故障率也很高。我國在抗戰早期,曾向義大利購買過這種坦克,因為其裝甲太薄,傷亡很重。
第二,義大利的空軍飛機數量不少,但只有2/3的數量可以使用,而且大部分都是過時的雙翼機。符合現代戰機標準的只有166架,比如MC-200和菲亞特G50戰機。要命的是,這些現代戰機也存在著速度慢、火力弱,沒有無線電等諸多缺陷,根本不是盟軍飛機的對手。義大利空軍唯一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SM79型轟炸機。(下圖:MC-200戰斗機)
第三,戰列艦是二戰時期的海戰利器,義大利雖然有6艘,但大部分都是舊艦改造,戰鬥力大打折扣。清澈透明的地中海,不利於義大利潛艇的隱蔽;缺乏航母和雷達,更是義大利海軍的命門所在。
第四,海軍、空軍矛盾重重。墨索里尼將義大利軍隊的所有飛機,包括艦載飛機,都劃歸給了空軍,引起海軍的極大不滿,同時造成了指揮復雜化。如此一來,海軍、空軍協同作戰就成了一紙空文,甚至頻繁發生誤擊事件。義大利空軍元帥伊塔諾·巴爾博,就是被自家海軍高炮擊落喪命的,這大概是義大利海軍在二戰中最輝煌的戰績了。(下圖:伊塔諾·巴爾博)
貧窮帝國主義,遇上不靠譜的墨索里尼
軍事實力差距的背後,實際上整體國力的差距。義大利是個資源進口國,煤、石油、橡膠、戰略金屬等物資都需要進口,經濟實力和工業能力都比不上其他主要參戰國。所以,列寧曾嘲諷義大利是貧窮帝國主義。
墨索里尼上台之後,義大利的軍事實力雖然大增,一度接近法國的水平。但是在衣索比亞和西班牙的戰爭中,義大利浪費了大量財力物力,嚴重遲滯了意軍的裝備更新和戰爭准備。
最致命的是,這兩場戰爭的勝利,讓墨索里尼高估了軍隊的實力,並做出錯誤的推斷。比如,通過這兩場戰爭,義大利軍隊固執的認為,雙翼機的機動性要強於單翼機,因此加大研發雙翼機的力度,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資源。當義大利空軍與盟軍作戰後,他們才發現菲亞特CR42型雙翼機,根本不是噴火式戰斗機的對手。
義大利的軍隊高層貪腐盛行,許多高級將領與軍工企業勾結,以次從好從中牟利。軍事指揮官守舊呆板,作戰思想還停留在一戰時期的塹壕戰,寧肯要步兵和驢子,也不肯要坦克。
更諷刺的是,義大利的主要作戰對手是英國,但它的作戰計劃都是針對法國、南斯拉夫甚至德國的,壓根沒有針對英國的作戰計劃。而義大利的海軍,更是以英國皇家海軍為模板建立的,很多技術和戰術都來自於英國。可以說,義大利海軍上下,實際上都不願與英軍作戰。
義大利真的是豬隊友?
在軸心國集團中,義大利的戰績確實不如德國、日本那麼亮眼,但也絕非網路流傳的那麼不堪。
在東非戰役中,義大利雖有規模龐大的軍隊,可大多數都是招募來的土著軍隊,能打的只有2個正規師。更重要的是,義大利的軍隊被英法殖民地三麵包圍,另一面就是印度洋。處在包圍之中的義大利軍隊,在無法獲得補給的情況下,仍舊給英軍造成巨大殺傷,讓英軍感嘆他們的頑強甚至超過了德國傘兵。
我們簡單舉幾個例子,義大利空軍王牌馬里奧·維森蒂尼,駕駛著雙翼戰機擊落了17架敵機,成為二戰頭號雙翼機王牌;吉列特率領騎兵與英軍打起游擊戰,並多次上演騎兵擊毀坦克的場景;托里切利號潛艇在負傷的情況下以一敵四,竟然擊沉一艘、重創一艘英國軍艦,最後選擇自沉。雖然義大利在東非以失敗告終,但從他們的表現來看,絕對稱得上是頑強英勇,而非不堪一擊的豬隊友。
至於義大利海軍,更是讓英國頭痛的存在,除了隔絕英國海上交通線之外,義大利海軍不僅保衛著本土與北非、巴爾干之間的運輸線,還守衛著德國的燃油運輸線。在大西洋上,義大利每艘潛艇平均擊沉2.8萬噸盟軍商船,德軍潛艇僅為1.64萬噸。(CR42雙機編隊,馬里奧·維森蒂尼的座機)
隆美爾手下盡責的龍套
在北非戰場上,最有名的將領當屬隆美爾,他的裝甲師讓盟軍吃足了苦頭。但是要注意一點,隆美爾手中能用的兵力最多一個軍,他在進行機動作戰時,必須有人負責佯攻吸引注意,側翼同樣需要掩護;追擊敵人時,必須有人肅清戰場殘敵,撤退時又需要有人殿後;補給線和運輸線,更加需要有足夠的兵力進行保護。
隆美爾手下兵力不足,而且來無影去無蹤,根本幹不了這些活。所以,臟活、累活都成了義大利軍隊的任務。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面對壓倒性優勢的英軍,義大利軍隊進行了史詩般的戰斗,阿利埃特、里特瑞奧裝甲師,以及特利埃斯特摩托化師戰斗至最後一人,最終為隆美爾逃脫贏得了時間。
在北非戰場上,無論進攻還是防守,義大利軍隊始終盡責的當一名龍套,掌聲與喝彩全給了隆美爾。但義大利軍隊的表現,證明了他們依然是值得尊敬的敵人。之所以現在聲名狼藉,是源於盟國為了鼓舞士氣而進行的誇張宣傳,後來以訛傳訛,網路段子也層出不窮,義大利也就徹底洗不清了。
但是,義大利在二戰結束前來了個神操作,對軸心國反戈一擊,站到了同盟國這一邊。這不僅讓義大利避免了戰後被軍事佔領,還成了北約創始國之一。總之還是那句話,義大利雖然戰績不咋地,但戰鬥力絕非那麼菜!
⑦ 義大利為什麼是二戰中最先投降的國家
二戰爆發,義大利是軸心國集團(由德國、義大利、日本組成)中的一個國家。義大利最先投降原因包括:工業實力最弱、墨索里尼領導的軍隊戰鬥力低下、人民迫切結束戰爭。具體分析如下:
⑧ 義大利為什麼軍隊的戰鬥力那麼弱,而黑手黨就這么厲害呢
義大利軍隊並不弱,只是他們不喜歡打仗,在戰爭中十分敷衍,所以才顯得很弱。黑手黨厲害,但只是相對於其他國家的黑社會而言,與義大利政府比起來,黑手黨只是一個小型的地方武裝勢力。義大利軍隊戰鬥力弱的說法是從二戰中流傳出來的,因為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相比德國和日本而言,簡直就是在拖後腿。
然而為何說義大利軍隊戰鬥力不弱,還很強呢?因為當時義大利是不弱於日本的存在,法西斯陣營中主要就是以義大利、德國、日本為代表的,除了他們還有其他很多小國家。如果義大利弱的話,就不會成為法西斯的代表了。綜合而言,義大利那叫愛好和平反對戰爭,所以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弱,而黑手黨只是義大利國內的一個黑社會而已,再強也無法和政府軍對抗,否則早就推翻義大利政府了。
⑨ 二戰當中,義大利為什麼戰鬥力那麼差
首先,毋庸置疑,義大利是有一定實力的。作為世界第六強國,義大利自然不會弱。義大利是老牌列強,其實力長期領先於日本,直到1936年日本的經濟和工業才超過義大利。實際上,二戰時義大利和日本的實力仍然在伯仲之間,只是日本更狂熱,表現的更為搶眼而已。不過義大利的強大也只是相對而言,和其他歐美列強相比,義大利的實力仍然顯得非常單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工業的碰撞,是一場國力的較量。和周邊的幾大工業強國相比,義大利的實力明顯不足。義大利是所有列強中最弱的一個,工業基礎和國力都和英法蘇德這些頂級強國有很大的差距。義大利的工業產值約佔世界總份額的2.9%,僅僅是英國的三分之一,是法國的一半多一點。此外,資源不足的問題嚴重困擾著義大利的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義大利是個資源匱乏的半島國家,資源嚴重依賴進口,二戰爆發後,由於原材料進口受阻,義大利工業幾乎處於半停產狀態,只能等待著德國的接濟。義大利本來工業就不如其他幾大強國,又沒資金沒資源,無法進行有效的工業生產,所以和其他列強的實力差距拉的更大了。
實力不足是義大利表現差的一個原因,義大利人不願意打仗是義大利表現差的另一個原因。由於義大利人對戰爭不感興趣,所以義大利從國民到軍隊厭戰情緒嚴重,特別是義大利軍隊,在戰爭中出工不出力,往往一觸即潰。當然,這並不是說義大利戰鬥力不行,義大利軍隊認真起來連他們自己都怕。在古比井戰役中,由於英國人拒絕義大利人投降,憤怒的義大利人就跑去和英國人拚命,結果把裝備精良的英軍第22裝甲旅打的落花流水,不禁讓人大跌眼鏡。此外,義大利在地中海、烏克蘭等戰場打的也非常出色,特別是在遇到逆境的時候。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義大利人是第一個從蘇軍的重重包圍中沖出來的,而且突圍出來的人數比德國人多一半。所以,不是義大利不能打,是義大利不願意打仗。實際上,整個二戰中,義大利一直沒有處於戰爭狀態。如果義大利和德國、日本人那樣狂熱,盟軍就真有苦頭吃了。
義大利實力弱,又不願意打仗,所以義大利在二戰中表現的非常差。不過,更讓義大利人無奈的是,義大利的對手一個比一個強,其中最讓義大利人頭疼的就是英國人。實際上,義大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英國人作戰。英國人是世界屈指可數的幾個強國,是盟軍的三大巨頭之一,特別是海空軍格外的厲害,別說義大利人,連德國人都拿英國人沒辦法。更可氣的是,英國人竟然把大部分軍隊都用來對付義大利,把義大利按在地上使勁的摩擦。二戰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