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信貸危機怎麼樣了

義大利信貸危機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2025-09-26 03:53:19

⑴ 土耳其和義大利雙重危機前 德拉基卻很淡定

土耳其的貨幣危機、義大利的債券危機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實行的保護主義,都讓人們關注歐洲央行是否需要採取行動保護歐元區經濟。

在7月份的政策會議上,政策制定者們表示,全球不確定性「顯著」,但他們仍堅持自己的計劃,以控制刺激措施。

與美聯儲一樣,歐洲央行也押注歐元區經濟增長足夠穩固以防止危機蔓延。不過,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Mario Draghi)表示,多年的危機抗爭意味著,他現在領導的是一個「不同的央行」,並擁有「非常、非常豐富的貨幣政策工具」。

資產購買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預計」將在10月份放緩購債計劃,並在年底限制債券持有量,屆時持有量將達到2.6萬億歐元(合3萬億美元)。購債計劃將取決於未來的數據,如有必要,該計劃留有擴大購買的空間。

不過,購債計劃並非沒有障礙。它可能需要放鬆購買的規定以克服某些市場的供應不足,還可能引發德國等批評量化寬松政策的的不滿。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駐倫敦高級經濟學家Anatoli Annenkov表示:「歐洲央行一直相當透明,它們的迴旋餘地更有限。但我認為這不會阻止他們做任何事情。」

利率

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Claus Vistesen表示,央行對經濟困境的標准反應是降息,但這對歐洲央行來說似乎有些牽強。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預計將利率維持在低位「至少至2019年夏季」,這和市場預計歐洲央行下一步的動作將是加息也不違背。

Vistesen說:歐洲央行將在降息前進一步擴大量化寬松。但事實是,歐洲央行有點像一艘超級油輪。他們已經改變了走向出口的路線,現在要回到那裡需要很多時間。」

長期貸款

歐元區銀行,如西班牙BBVA銀行、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 SpA),在土耳其的風險敞口令人不安,如果這些擔憂推高了貸款機構的融資成本,政策制定者可能會採取一些措施。

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歐洲央行開始向銀行發放廉價的長期貸款,並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後又使用了這一工具。早期只是將資金鎖定在幾個月或幾年的時間里,而近期則是旨在讓銀行利用這些資金向實體經濟放貸,而不是大量購買政府債券。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駐倫敦高級經濟學家Anatoli Annenkov表示:「歐洲央行過去在穩定金融市場時也曾使用過這個工具,如果你對信貸風險、流動性問題有很多擔憂,這可能相當有用。」

無限制的現金

十多年來,歐洲央行一直向銀行提供它們想要的現金,只要它們能拿出抵押品。這一被稱為固定費率全額分配的制度將「在必要時」繼續存在。有償付能力的公司面臨暫時的資金短缺,他們也可以向本國央行尋求緊急流動性支持。

貨幣互換

全球金融危機的另一個遺留問題是一系列協議,允許歐洲央行從其他央行獲得貨幣,以防止商業銀行無法兌現外匯承諾。目前的安排包括美元、英鎊、瑞郎、加元、瑞典克朗、丹麥克朗和人民幣。

Evercore ISI副總裁Krishna Guha表示,我們很難理解歐洲央行為何會走這條路,傳統上,歐洲央行在向較小經濟體提供掉期合約方面比美聯儲更為謹慎。」

直接貨幣交易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在2012年承諾「不惜一切代價」拯救歐元,隨後採取了這一措施,即無限制購買一國主權債務,以壓低該國債券收益率。

這一工具從未被使用過,也沒有跡象表明義大利想要率先使用。義大利10年期債券收益率目前比德國10年期債券收益率高出近3個百分點,為債務危機末期以來最大的利差。

Berenberg的經濟學家Carsten Hesse表示:「歐洲央行和歐洲穩定機制(ESM)在防止危機蔓延和拯救方面的能力或多或少沒有限制。但這種幫助顯然是有條件的。

⑵ 作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義大利經濟為何最先衰退

這一切可能源於義大利糟糕的經濟現狀,該國經濟正加速進入萎縮狀態,2018年第4季度,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0.2%,連續第二個季度下降,即正式邁入技術性衰退, 並成為2013年以來首個進入經濟衰退的歐盟經濟體。

在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同時,義大利還面臨龐大的債務違約風險,其債務規模在歐元區僅次於希臘。據義大利官方的數據,2017年義大利的政府債務為2.3萬億歐元,佔GDP比例達131.2%, 該比例不僅高於歐盟規定的60%的標准,也超出了通常發達國家90%的公共債務警戒線。

顯而易見,義大利的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隨時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經濟衰退的風險。對於義大利而言,經濟尋求對外合作可能是當下挽救經濟的唯一方法,釋放與中國經濟合作的信號也就不難理解了。

相信很多人會發現,義大利的經濟處境似曾相識,彷彿是當年引發歐債危機的希臘。不過,與希臘相比,義大利的經濟實力明顯強得多。 義大利不僅是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還是歐洲第四大、世界第九大經濟體。按理來說,義大利抵抗經濟衰退和償還債務風險的能力應該很強,那麼為什麼義大利會陷入今天的困境呢?

這樣的結果可能與義大利的企業組織形態有關。義大利的中小企業十分發達,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9.8%以上, 該國一度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而且企業運作模式大多以家庭為核心。 據歐盟委員會的中小企業跟蹤報告,95%的義大利企業員工人數不足10人。

由於規模較小、家族式管理,義大利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不足,難以與國外成熟大企業相比。 身處同樣的行業,規模較大的企業往往在研發創新、生產製造、現代化升級等各方面投入的成本較多,能夠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整體生產效率要比義大利企業高得多。 此前經合組織的數據就顯示,義大利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水平低於國外同行。

除此之外,義大利的勞動生產效率提高緩慢,甚至還出現過下降的勢頭。 數據顯示,1995年至2015年,義大利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0.3%,而同期歐盟的年均增長率達1.6%。其中,2015年義大利勞動生產率下降0.3%。

這樣的結果可能與當地民眾厭惡就業競爭的文化有關。在義大利,年輕人不學習、不就業的現象非常普遍。據歐盟審計法院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 義大利30歲以下的尼特族(特指不升學、不就業、不參加就業培訓,整日無所事事的人)總數高達220萬,占年輕人總數的24.3%,該比例為歐洲最高 ,而歐盟平均水平為14.2%,德國僅有8.8%。

不得不說,中小為主的企業形態以及低效的勞動生產效率,對義大利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制約作用。資料顯示,義大利各類中等技術的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相當份額,但高技術產品相對較少。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 科技 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走向了工業現代化、規模化,它們對義大利許多技術壁壘不高的行業帶來了很大競爭壓力。

以往,在勞動生產率低下的情況下,義大利還可以通過貨幣貶值的形式,維系自身的出口競爭力。但在加入歐元區之後,義大利的這一"法寶"徹底失效。由於使用統一貨幣歐元,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只能使用歐元, 義大利無法再使用貨幣里拉貶值來獲取出口優勢,這使得義大利勞動生產率低下的經濟弱勢徹底暴露,經濟活力也隨之下降。

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7年,義大利經濟平均每年增長0.15%,接近"零增長",在歐元區國家中墊底,這與其上世紀60~70年代4.8%的年均增長、以及80-90年代2%的年均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總體來看,在這17年裡,義大利的GDP增長了2.6個百分點,遠遠落後於歐元區其他經濟體,尤其是落後於增長21.7個百分點的法國,增長23.7個百分點的德國和增長31.3個百分點的西班牙。

除了歐元統一帶來的影響,政府和公共服務效率不高也為拖累義大利經濟出了不少力。在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排行中, 義大利名列全球第64位、歐州第29位,也是歐元區的最後1名。

根據世界司法項目衡量,義大利的民事司法系統在35個高收入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二。歐盟司法效率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義大利平均每起法律訴訟需要近3000天才能等來終審結果,而司法效率最高的瑞士僅需約400天,歐洲國家的平均水準也只要600天左右。

如此低下的司法效率顯然對義大利的經濟產生了負面效應。此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顯示,如果將解決勞動爭議的時間縮短一半,就業機會將增加約8%,還將降低信貸成本和吸引投資。

由於經濟大環境變得糟糕,義大利的就業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了。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義大利畢業生就業率不斷惡化,從2006年最高點的66.2%不斷下滑,2013年跌至50%以下,近幾年一直低於50%。相比之下,西班牙的畢業生就業率為65%,法國為72%,德國為90%。

另據歐盟委員會此前的一項調查,義大利選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飆升的失業率。 早前有當地媒體報道稱,2017年義大利銀行宣布招聘30個初級員工,結果竟收到了8萬多份申請。

面對經濟增長壓力和嚴重就業問題,義大利政府一直都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反而長期維持高福利的 社會 開支。義大利屬於高福利國家,2017年 社會 福利支出佔GDP 的比重達20%,遠高於其他歐洲國家。

現任政府上台後,義大利執政計劃中對原先福利政策的態度仍然保持不變。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義大利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的2019年財政預算案顯示,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達到2.4%,遠遠高於2017年2.1%的赤字率,後遭到歐盟反對,才被迫降至2.04%。

經濟疲軟使得義大利財政收入增長緩慢,疊加過高的福利支出導致財政支出一直過大,這些都加劇了義大利政府的債務壓力 ,這也是開頭提到義大利政府債務問題嚴重的原因。

目前,資本市場幾乎喪失了對義大利經濟增長的信心,也隨時擔心其陷入經濟衰退。這種情況下,義大利政府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刺激經濟增長,而寬松的貨幣政策似乎是義大利唯一的方法。 然而,受制於歐元區國家的身份,義大利沒有獨立的貨幣決策權,既無法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也不能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

對於義大利而言,拯救經濟復甦好像走進了"死胡同"。 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義大利靈機一動,將視線轉移到了正在擴大對外投資和開放的中國身上。 資料顯示,中國是義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是義大利第三大進口來源地,2018年中意雙邊貿易額突破了500億美元,同比增長9.1%。

中國與義大利兩國的經濟互補性很強,還有巨大的合作潛力,比如在金融、衛生、藝術、 旅遊 等領域都有較大的合作空間,利益契合點很多。 通過這次合作,義大利經濟將迎來新的增長機遇,而義大利能否利用好這次重要契機,實現經濟的重煥新生,我們將拭目以待。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信貸危機怎麼樣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排斥伊朗隊 瀏覽:895
伊朗國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瀏覽:677
泰國普吉島越南哪個好 瀏覽:928
中國最大的松露多少克 瀏覽:785
伊朗撤僑多少人 瀏覽:209
伊朗向中國捐贈了多少口罩 瀏覽:782
肺炎印度怎麼控制的 瀏覽:47
不能罵中國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137
伊朗為什麼打男籃 瀏覽:426
義大利信貸危機怎麼樣了 瀏覽:547
印度人頭發怎麼扎 瀏覽:433
美國為什麼打死伊朗將軍 瀏覽:1008
旅遊到英國要多少錢 瀏覽:69
印度國內怎麼看待奧運會得獎牌 瀏覽:34
越南和哪些大國打過仗 瀏覽:760
凱撒大帝用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693
印度為什麼要祭品 瀏覽:324
哪個國家在支持印度 瀏覽:195
中國哪裡產的大豆貴 瀏覽:607
印尼鉛礦多少度可以出口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