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克羅埃西亞地理
克羅埃西亞,位於中歐東南邊緣的巴爾干半島西北,亞得里亞海東岸,與義大利隔海相望。北鄰斯洛維尼亞及匈牙利,東面和南面是塞爾維亞與波黑。境內地理復雜多樣,沿海地帶屬地中海式氣候,內陸則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農業主要集中在沿薩瓦河兩岸的平原地區,生產甜菜、玉米、小麥、煙草、葡萄等農產品。沿海地區產油橄欖、檸檬、柑橘等亞熱帶果類,山地丘陵區畜牧業發達。礦產資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鋁土礦等。島嶼眾多,共有1185個,被譽為「千島之國」。克羅埃西亞境內呈現兩種不同的氣候類型,沿海為地中海式氣候,內陸為四季分明的大陸性氣候。地理區域分為北部、東北部平原、中部山地、伊斯特拉半島和達爾馬提亞沿海地區。
自1991年宣布獨立以來,克羅埃西亞經歷了多次政區變動。1992年重組為21個縣,下設419個鎮、70個城市和2個自治區。1995年薩格勒布市並入薩格勒布縣,1997年克寧地區調整歸屬。二級政區發生小規模變動,撤銷自治區。薩格勒布市重新從薩格勒布縣分離。重要城市包括東部平原的奧西耶克,北部的瓦拉日丁,被譽為巴洛克之城的里耶卡,位於西北,擁有克羅埃西亞第一大港口,以及最南端的杜布羅夫尼克,被譽為亞得里亞海上的珍珠,曾作為獨立共和國存在。
克羅埃西亞,一個擁有豐富地理多樣性和深厚歷史底蘊的國家,不僅在自然環境上獨具特色,其城市文化也各具魅力,從北部的瓦拉日丁到東南的杜布羅夫尼克,從東部的奧西耶克到西北的里耶卡,每一個地方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展現了克羅埃西亞豐富的地理與歷史遺產。
克羅埃西亞(克羅埃西亞文:Hrvatska,國際音標:/h爂'vɑ:tskɑ:/),全名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是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共和國,處於地中海及巴爾干半島潘諾尼亞平原的交界處。克羅埃西亞在1991年從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宣布獨立,首都為薩格勒布。克羅埃西亞經濟以第三產業為主,第二產業為副。旅遊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克羅埃西亞因原屬南斯拉夫,所以經濟處於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期。獨立初期由於內戰,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近年來有所復甦,有望於2013年7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足球和網球並列為克羅埃西亞的第一運動。
⑵ 克羅埃西亞的地理特徵
克羅埃西亞位於中歐的東南邊緣,巴爾干半島的西北,亞得里亞海東岸。隔亞得里亞海與義大利相望,北部的鄰國是斯洛維尼亞和匈牙利,東面和南面則是塞爾維亞與波黑。
克羅埃西亞的西南部和南部為亞得里亞海海岸,島嶼眾多,海岸線曲折;中南部為高原和山地,東北部為平原。西南部為迪納拉山地,多岩溶地貌。沿海為達爾馬提亞海岸。
(2)克羅埃西亞和義大利隔的是什麼海擴展閱讀:
克羅埃西亞的自然環境:
1、氣候特徵
克羅埃西亞北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溫和,7月份平均氣溫18-22℃,冬季寒冷,氣溫低於0℃;中部和中南部為高原山地氣候,夏季涼爽,氣溫不超過18℃,冬季嚴寒且降雪頻繁,平均氣溫低於零下2℃;南部和西南部海岸為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平均氣溫超過22℃,冬季溫和多雨,氣溫在0℃以上。
2、自然資源
克羅埃西亞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全國森林面積22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9.2%。此外,還有石油、天然氣、鋁等資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羅埃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