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國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1、中國—萬里長城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長城連續修築時間之長,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艱巨,歷史文化內涵之豐富,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難以相比的。
② 長城是我國的什麼,被稱為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被稱為世界中古七大奇跡之一。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萬多千米。
中國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跡。
世界中古七大奇跡
1、羅馬大斗獸場位於古羅馬廣場較低的一邊,佔地六英畝,像一座由石灰石壘成的頂部凹陷的小山。
2、亞歷山大地下陵墓坐落在埃及亞歷山大城西南的馬里尤特沙漠中,198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公元3世紀,埃及的殉教者美納斯葬在這里,其墓地成為埃及最初的基督教徒朝拜聖地之一。
3、長城修築的歷史悠久,工程雄偉浩大,是新七大奇跡之一,並在「世界新七大奇跡」評選活動中名列第一。
4、大報恩寺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其前身是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是繼洛陽白馬寺之後中國的第二座寺廟,也是中國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明清時期成為中國的佛教中心,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
5、在英格蘭東南部的索茲伯里附近,有個叫阿姆斯伯里的小村莊世界聞名。著名的史前遺跡巨石陣就矗立在這里。
6、比薩斜塔位於義大利中部比薩古城內的教堂廣場上,是一組古羅馬建築群中的鍾樓,這座堪稱世界建築史奇跡的斜塔,不僅以它「斜而不倒」聞名天下,還因為1590年,義大利的偉大科學家伽俐略,曾在斜塔的頂層做過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
7、索菲亞大教堂建於1017或1037年(時間有爭議,一般說是建於1037年),在雅羅斯拉夫城的中心,建立了這個時期主要的,中世紀拜占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索非亞大教堂,教堂長37米,寬55米,高29米是智者雅羅斯拉夫為慶祝古羅斯軍隊戰勝突厥佩切涅格人和頌揚基督教而修建的。
③ 中國、美國、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英國、緬甸、的真正舉世聞名標志性建築物急、急急
中國:長城是不同時期的古代中國的為抵禦不同時期的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的虎山長城,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
美國: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Statue de la liberté),又稱「自由照耀世界」(英語: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語: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是法國在1876年贈送給美國的獨立100周年禮物。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坐落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附近的自由島,是美國重要的觀光景點及地標。
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國塞納河的自由女神像作藍本,法國著名雕塑家巴托爾迪歷時10年艱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設計來源於雕塑家的母親,而女神高舉火炬的右手則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為藍本。
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的服裝,所戴頭冠有象徵世界七大洲及五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舉象徵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一本封面刻有「1776年7月4日」字樣的法律典籍,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她象徵著自由、掙脫暴政的約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並揭幕。雕像鍛鐵的內部結構是由後來建造了巴黎埃菲爾鐵塔的居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為93米,重200多噸,是金屬鑄造,置於一座混凝土製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約瑟夫·普利策籌集10萬美金建成的。
法國:埃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
義大利:比薩斜塔(義大利語: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是奇跡廣場的三大建築之一。
鍾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比薩斜塔是比薩城的標志,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
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位於澳大利亞悉尼,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已成為悉尼市的標志性建築。該歌劇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該劇院設計者為丹麥設計師約恩·烏松(Jørn Utzon)。
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這座建築。
除了用作觀光、演出歌劇、芭蕾舞劇、以及音樂會之外,悉尼歌劇院還是澳大利亞歌劇團、悉尼戲劇團和悉尼交響樂團的所在地。歌劇院由新南威爾士文化部的子機構——歌劇院管委會管理。
悉尼歌劇院主要由兩個主廳、一些小型劇院、演出廳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組成。兩個大廳均位於比較大的帆型結構內,小演出廳則位於底部的基座內。其中最大的主廳是音樂廳,可容納大約2500人。設計的初衷是把這里建造成為歌劇院,後來設計改動了,甚至已經完工的歌劇舞台被推倒重建。音樂廳內有一個大風琴,是由羅納德·沙普(Ronald Sharp)於1969年至1979年製造的。它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鏈桿風琴,由10,500根風管組成。
英國:威斯敏斯特宮(英語: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稱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位於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市,是英國國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宮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接近白廳范圍內的其他政府建築物。威斯敏斯特宮是哥德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西北角的鍾樓就是著名的大本鍾所在地。
該建築包括約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里長的走廊。盡管今天的宮殿基本上由19世紀重修而來,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時的許多歷史遺跡,如威斯敏斯特廳(可追溯至1097年),今天用作重大的公共慶典儀式,如國葬前的陳列等。
威斯敏斯特宮及周邊區域的掌控權幾個世紀以來屬於英王的代理——掌禮大臣。1965年,通過與王室達成協議,上下兩院獲得控制權。但也依然有個別紀念廳室繼續由掌禮大臣管理。
緬甸:仰光大金寺(英語:Shwedagon Pagoda;官方稱為:Shwedagon Zedi Daw)是一座位於緬甸仰光的窣堵坡(佛塔)。其高度為98米,表面則鋪上了一層金,再加上它是位於皇家圓林西的聖山Singuttara之上,所以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際線中獨占鰲頭了。它是緬甸中最神聖的佛塔,因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遺物,包括是拘留孫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覺金寂佛(Konagamana)的凈水器,迦葉佛(Kassapa)的袍及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