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口罩能開口說話,一定會說:請別再用生命捍衛自由!
據《歐洲時報》義大利版微信公眾號「意燴」編譯報道,近日,義大利那不勒斯華人社區在via Carlo di Tocco街頭免費贈送口罩。
單看標題,以為義大利人終於意識到口罩的重要性了,而裡面的內容卻告訴我們,這一倡議由當地華人社區和華人社團發起。
盡管隨著疫情加重,歐美不少人意識到自我防護的重要性,開始戴口罩,但在整體「口罩無用」的大環境下仍被當成「異類」。
義大利首都羅馬周邊,戴口罩的行人依然寥寥。米蘭大教堂廣場上依舊有大部分人沒戴口罩。
難怪身居歐美、尤其義大利的華人甘願冒著各種風險千里迢迢投靠祖國懷抱。
疫情之下,普通人究竟要不要戴口罩?
在中國,絕對不是一個選擇問題,不戴口罩你可能都出不了小區,關鍵是在狡猾的病毒面前,你可以不在乎自己是否「中招」,但是不得不考慮會否因為自己而牽連身邊人。
總而言之,從政府導向、媒體宣傳到國民意識,武漢疫情暴發的教訓早已讓小小的口罩成為人人爭搶的「寵兒」,從2020年最暖心的「禮物」,上升到出門必備的「標配」。
常言: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對中國人而言,贈人口罩如同雪中送炭。如果沒有兩位朋友的慷慨相贈解決「口罩荒」,估計這會我還在網上一直「尋尋覓覓」直至「望眼欲穿」呢。
對於身在海外的華人來說,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即使他們有口罩,但在戴口罩問題上仍會「手足無措」,因為歐美社會普遍認為只有病人才需要戴口罩。
口罩一定沒有想到在疫情面前,東西方人因它形成了兩大陣營。在東方,它是健康「保護膜」;在西方,卻被貼上了病人的「標簽」。
在美國,過去一個多月,亞裔多次遭遇「口罩事故」。在地鐵站被極端分子辱罵、推搡,甚至被暴打、刺傷。
沖突的背後,有記者認為這是歷史和文化原因造成,也關乎意識形態,很多人認為戴口罩有悖於美國人對自由和個人主義的信仰。
知乎上的網友卻直言不諱:不戴口罩是歐美人的陋習,這和文化沒啥關系。 丘吉爾說過,短暫的工業優勢讓英國人忘了自己兩千年的野蠻時代,把自己所有習慣都打上「先進」的標簽。
就拿美國來說吧,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9日報道說,CDC稱,到目前為止,這個季度已經有約2萬美國人死於流感。
都這樣嚴峻了,還不戴口罩呢,本來就是一個科學的問題,突然變成了文化信仰這么神聖不容侵犯的問題,真讓人看不懂。
如果口罩能開口說話,一定會對不戴口罩的西方人說:沒錯,健康人不需戴我,可是你敢肯定自己是不帶病毒的健康人嗎?
如果口罩能開口說話,一定會對種族歧視者說:拜託,種族歧視別拽上我,我的存在只是為了人們的健康,不是製造矛盾沖突。
如果口罩能開口說話,一定會對「口罩無用」論者說:病毒會因為你蔑視我,不懼它,就會繞開走嗎?
讓人感嘆的是「口罩事故」的背後真的是文化差異嗎?
有人說:生病的人在西方社會有被歧視的壓力,不遵守公共道德的人在東方社會有被歧視的壓力。東西方社會不戴口罩的壓力來源於西方社會怕被別人認為自己是病人,東方社會怕被別人認為是一個沒有道德的人。
倘若真要扯上文化,我想是這與東方文化核心價值「道德」不無關系。道是理,是法,是規則,德,是遵理循規。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儒家思想,是眾生平等「萬事萬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佛家生命觀。
如果口罩能開口說話,一定會對那些極端分子說:當初不是說我沒用嗎?現在咋又因為我爭吵不休?
據瑞士《新蘇黎世報》3月8日報道,德國海關近日在德瑞邊境扣留了一輛屬於瑞士公司的貨車,上面有24萬個本來要運往瑞士的口罩。
作為兩個歐洲發達國家,德國和瑞士如今從上到下都為口罩爭吵不休。
而之前的畫風是:「德國第一樁新冠肺炎訴訟與口罩有關!」一些員工自行戴上口罩,但僱主擔心帶來緊張和恐慌,導致嚇跑顧客,於是下達禁令:如果繼續佩戴,我們將把您送回家!
在瑞士,一名女議員因戴口罩而被逐,理由是「擾亂會議秩序」。
如果口罩能開口說話,一定會對心存僥幸者說:全球感染超十萬的數字,你以為你離病毒很遙遠嗎?
如果口罩能開口說話,一定會對重視槍支比重視它的人說:真正的安全感不靠槍支,自心不善,才會覺得別人是壞人。
據《華盛頓觀察家報》報道稱,美國民眾開始為防止肺炎疫情在全美爆發做准備,不過令人費解的是他們采購的不是醫用防護用品,而是大量囤積了包括手槍、步槍和彈葯、汽油在內的大量「預備用品」。因為美國人知道,在美國,每當社會遇到緊急狀況,發生騷亂基本上是一條定律,只有充足的火力更能保障你的生存。
如果口罩能開口說話,一定會對聰明又善良的人說:你願意保護自己同時也保護他人嗎?
義大利一名議員戴口罩進入議會被嘲諷,他在發言中強調「戴口罩是為大家安全著想」,並情緒激動地建議「如果你們是聰明人,早就應該戴口罩了」。
口罩一定沒想到,自己的存在,掀起了一場風波,甚至上升到戴與否,不僅關乎安全,還關乎智商問題。
對於口罩所產生的意義,英國社會學家彼得·貝爾關於SARS的一段話同樣適用於今天: 「口罩文化促生了一種休戚與共、同擔共責的感覺。」
高呼「快把口罩摘了,我們這里是自由的國度的」人們,是不會懂得什麼才叫作患難與共,什麼叫作社會責任感。
如果民主與自由不是建立在尊重自他生命的基礎上,那麼這樣的民主與自由,在狡猾的病毒面前,終將付出更多生命的代價。
如果口罩能開口說話,一定會哀婉地嘆一聲:2020年,我太南了。拜託您暫且犧牲小小的「自由」,別再用生命捍衛「自由」!
相信摘掉我,指日可待!
文: 伊西可見 (清歡李李)
圖:網路
感興趣就點擊: https://weibo.com/u/1498085473
⑵ 義大利醫生哭著選擇救哪個病人,義大利何以被疫情肆虐至此
義大利人前期不重視、中期醫療資源告急,盟友們自顧不暇救援少,最後造成了如今病毒肆虐的局面。
現在疫情已經進擊歐洲大陸,很多國家都手忙腳亂的處理自家事情。義大利只是其中最為嚴重的一國,它對於歐盟國家的求助沒有得到期待的回應,這實屬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沒有別國的幫忙,停工停產的義大利靠什麼養活這六千萬的群眾,食物緊缺造成的恐慌又一次打擊疫情中的民眾。
但是只要萬眾一心,不遠的將來義大利會好起來,疫情終會被控制。
⑶ 得了奧密克戎還是難受為什麼國外口罩都不帶了
1、 與一些國家的習慣有關。歐美一些國家認為,只有病人或醫生才需要戴口罩,普通民眾不需要戴口罩,僅需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即可。如果一個普通的百姓上街戴口罩,可能被別人認為是病人。近期就有報道有華人在義大利出門戴口罩,結果被人舉報,義大利醫務人員隔離衣等全副武裝上前盤問,還有媒體拍照。3月3日,瑞士的女議員戴口罩參會結果被逐出會議大廳。
2、 認為不需要。很多國家沒有經歷過像SARS、新冠肺炎這樣嚴重傳染的疾病,認為新冠肺炎也只是像流感一樣,無需過敗鬧多關注。
3、 口罩不允許隨便戴。在法國,只有醫生開處方後,才允許購買口罩,即使想戴沒醫生的處方也沒法買口罩。2月27日法國總統馬謹鎮克龍前往收治法國本土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醫院探望醫務人員,與一線醫護人員一一握手,但交流全程所有人均未佩戴口罩。
4、 一罩難求。有些人即使想買口罩也買不到。隨著義大利、德國、法國等疫情的迅速蔓延,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但大家面臨的窘境是買不到口罩。美國口罩缺口達2.7億只,法國口罩成硬通貨,近日巴黎的公立醫院8300個口罩被盜。作為普通民眾,想買到一個口罩也是非常困難的事,即使在中國,日常口罩已突破億只,但葯店裡大多還是察晌罩一罩難求。網上預約買口罩更是火爆,幾乎和中彩票的概率差不多了
客觀來講,鑒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到人群聚集或疫區去還是應該戴口罩的,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也正在逐漸轉變這個觀念。但由於口罩短缺,所以他們更願意口罩給病人、醫務人員等最需要口罩的人群。
⑷ 為何網友說義大利的群眾能把自己的政府「氣死」,他們究竟多奇葩
說真的你們真的不知道在最近這一段時間,我對義大利人的看法究竟是有多千回百轉托馬斯360度螺旋迴轉。
在我的印象中,義大利一直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國家,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他們曾經是軸心國,後來又加入了同盟國。
別說義大利政府快要被義大利人的神奇操作給氣死了,我一個吃瓜群眾都快被他們整的智熄了,完全可以理解義大利政府的心酸無奈和憤怒。
看著最新一天的疫情通報,義大利新增了3000多確診病例,不知道怎麼說,可能現在除了祝福他們以外,也沒什麼好做的了。
所謂佛度有緣人,雖然他們之前沒有上船,但是還是希望他們能夠好好的活下來,損失盡量小一點。
⑸ 有傳染疾病爆發的情況下戴口罩,為何東西方的觀念大不相同
這可能真的和每個地區和國家的文化習俗不同有關的,在我們東方我們會常常看到戴口罩的情況,並不是因為我們生病了我們才要戴口罩,我們戴口罩常常是因為預防細菌的侵入,畢竟人群聚集或者環境污染都讓我們對我們所處的環境沒有信心,戴上口罩才會顯得安全些。
這沒有誰對誰不對的問題,對於西方疫情日益嚴重的情況下,除了觀念的不同外,還有囿於現實情況的問題。大量普通健康民眾戴上口罩,一則會引起恐慌,二則會讓有限的資源分走,而更需要這些防護物品的醫護人員會更緊缺,他們才是那個最需要的群體。
雖然東西方的對於戴口罩的觀念不相同,但對於疫情的恐懼是相似的,希望大家可以共克時艱,戰勝病情。
⑹ 疫情沖擊下的歐洲形勢表現在哪些方面
疫情沖擊下的歐洲形勢表現:疫情正在改變歐洲民眾的基本觀念與生活方式。義大利、法國、比利時等國熟人之間見面愛行貼面禮,隨著疫情肆虐,人們暫時戒除了這一習俗,發明出作揖、揮手之類的非接觸式打招呼方式,政要們見面連握手都免了,以寒暄微笑作為替代。
歐洲人愛泡吧、泡咖啡館,隨著疫情發展,酒吧、咖啡館關了門,隨著各種聯賽的停擺,成群結隊的球迷也不見了蹤影。
值得一說的是口罩之爭。歐洲是外科手術口罩的誕生地,但許多歐洲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只有病人和醫護人員才需要戴口罩,公共場合戴口罩肯定是身體有恙之人。新世紀以來,隨著反恐、反極端主義的深入,法國、奧地利等一些國家還通過法律,禁止民眾在公共場合「蒙面」(使用口罩與面罩遮擋住面部)。
在此背景下,戴口罩在大街上行走屬於「異類」,往往會讓路人側目。疫情發生初期,歐洲一些地方出現過因為在公共場合戴口罩而引發的謾罵、毆打事件。義大利、瑞士還發生過議員因為戴口罩進議會遭到嘲諷乃至驅逐事件。
隨著病亡數字上升,歐洲人對戴口罩的態度在轉變,大街上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起碼不再視為異類。不過,據在歐朋友說,大街上戴口罩的比例還是很低,很多地方不到10%。當下,歐洲各國政府依然不倡導民眾大面積戴口罩,更強調少接觸、多洗手。就是民眾想戴也很難買到,許多葯店都掛出「口罩缺貨」的牌子。
歐洲人心態
歐洲人心態還是比較從容、淡定,這或許與文化有關系。當然,這種淡定也會誤事。疫情初發之時,德國、荷蘭、法國等國許多地方依然照例舉行規模宏大的狂歡節,一些溯源研究表明,這是導致這些國家社區疫情傳播的一個重要原因。即便是在目前一些地方「封城」的情況下,「全靠自覺」依然是社區管理的常態。
連法國總統馬克龍都急了,屢屢呼籲民眾居家蹲守,不要再自由散漫了。前不久,默克爾放話德國將有60%至70%民眾感染,英國首相約翰遜放出「群體免疫」之類的話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策略,希望能把一些自由散漫慣了的人「嚇」住,讓他們老老實實待在家中。
⑺ 義大利疫情不斷蔓延,黃金防控期里有過幾次令人窒息的操作
義大利人在黃金防控期里經常出去溜達還不帶口罩。
義大利議會也對戴口罩的必要性進行了爭論,大多數立法者認為沒有症狀的人不需要戴口罩。一些義大利專家和學者低估了這一流行病的嚴重性,並輕描淡寫,這也誤導了公眾。例如,義大利參議院議員,國家生物學學會主席在媒體上表示,有兩種可能的途徑可以傳播義大利的新病毒。一種是從感染者那裡進口中國的旅行,傳輸;另一種是義大利波河平原上的地方性病毒。後者是流感病毒,他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病毒不是致命的,其死亡率可能低於某些流感。